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足反射疗法对亚健康状态调理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足反射疗法对亚健康人群主要躯体症状及心理卫生状况的调理作用。方法:将亚健康人160例随机分为足反射疗法观察组和常规全身推拿疗法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采用足反射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疗法进行调治,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调治1~3个疗程。两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自拟的亚健康躯体主要症状(疲劳感和失眠)记分量表及国际公认的90项症状清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调治前后躯体主要症状疲劳感记分分别为(38.72±10.29,20.32±8.25)、(37.24±8.89,18.25±7.83),失眠记分分别为(24.63±7.32,19.53±7.21)、(25.52±7.86,14.20±6.53),疲劳感与失眠记分两组调治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疲劳感记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失眠记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90项症状清单症状因子中的躯体化症状、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及其它因子等5项,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足反射疗法与推拿疗法均能改善亚健康状态的躯体主要症状,改善心理亚健康的躯体化症状、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及其它因子等症状因子,且足反射疗法在改善睡眠方面优于全身保健推拿。  相似文献   

2.
疏肝健脾推拿法调治亚健康状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推拿法对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的调治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肝郁脾虚型亚健康人群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分别予疏肝健脾推拿法和常规推拿法进行调治。结果:观察组愈显率为76.71%,明显优于对照组(42.46%)(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04%,明显优于对照组(70.00%)(P<0.01)。两组亚健康躯体主要症状(疲劳感和失眠)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1);但治疗后观察组疲劳感和失眠症状改善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均能改善亚健康状态90-项症状自评量表中的躯体化和其它两个症状因子记分,但观察组还能改善90-项症状量表中的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等5个症状因子记分(P<0.01)。提示:在推拿调治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时,疏肝健脾推拿法优于常规推拿法。常规保健推拿对亚健康虽然有一定的积极的干预作用,但仍然有必要对亚健康进行中医辨证和辨证选用推拿手法。  相似文献   

3.
按摩足部反射区调理亚健康状态12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按摩足部反射区对亚健康人群主要躯体症状的调理作用。方法:收集2005年2月~2006年12月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推拿养生诊疗部的亚健康人群120例,采用按摩足部反射区的方法进行调治,每隔2~3天调治1次(即相当于每周2次),4周为1个疗程,调治1~2个疗程。在治疗前、后采用自拟的亚健康躯体主要症状(疲劳感和失眠)记分量表分别进行记分。结果:治疗前、后躯体主要症状疲劳感记分(35.42±8.72,18.35±7.24)与失眠记分(23.57±7.52,16.27±6.56)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结论:按摩足部反射区能改善亚健康状态的疲劳感和失眠等主要躯体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按摩足部反射区对亚健康人群主要躯体症状的调理作用。方法:纳入2005年2月至2006年12月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推拿养生诊疗部的亚健康人群120例,采用按摩足部反射区的方法进行调治,每隔2~3天调治1次(即相当于每周2次),4周为1个疗程,调治1~2个疗程。在治疗前后采用自拟的亚健康躯体主要症状(疲劳感和失眠)记分量表分别进行记分。结果:治疗前后躯体主要症状记分疲劳感(35.42±8.72,18.35±7.24)、失眠(23.57±7.52,16.27±6.56)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按摩足部反射区能改善亚健康状态的疲劳感和失眠等主要躯体症状。  相似文献   

5.
薄荷精油循经推拿调治社会应激性亚健康抑郁状态9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薄荷精油循经推拿对社会应激性亚健康抑郁状态的干预效应。方法:将200例社会应激性亚健康抑郁状态人群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薄荷精油背部循经推拿调治,对照组给予心理疏导。记录两组调治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记分。以亚健康抑郁状态主要症候群的改善情况判定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实际进入结果分析分别为93例和90例,观察组调治前后HAMD-24记分分别为(18.25±6.82)与(3.24±1.27),调治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调治前后HAMD-24记分分别为(17.72±6.56)与(16.21±6.23),调治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调治后HAMD-24记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愈显率(70.97%,23.33%)与总有效率(94.62%,55.56%)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薄荷精油循背部经络推拿对社会应激性亚健康抑郁状态具有理想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6.
李卫东 《新中医》2012,(6):104-105
目的:观察解郁安神汤配合推拿治疗亚健康人群失眠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1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57例,治疗组采用解郁安神汤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临床症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WHO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 EF)。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8.3%,对照组80.7%,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PSQI评分均能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PSQI评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在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4个维度及总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解郁安神汤配合推拿治疗亚健康人群失眠能有效改善患者失眠、乏力等多种躯体不适症状,可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医经络脊柱全息推拿干预躯体疼痛性亚健康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躯体疼痛性亚健康患者57例,运用随机双盲方法分为2组,治疗组29例采用脊柱全息推拿法进行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针刺拔罐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肌肉关节疼痛等主要临床症状治疗后有显著改善(P均0.01),2组间上述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中医经络脊柱全息推拿疗法对亚健康状态躯体疼痛有较好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医保健推拿调治躯体疼痛性亚健康的随机对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中医保健推拿治疗躯体疼痛性亚健康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评价者、统计者盲)、空白平行对照试验设计,将540例躯体疼痛性亚健康患者随机分为推拿组和休息组,每组270例.推拿组用中医保健推拿,休息组静卧休息,干预时间均为45 min/次,每周干预2次,疗程为3周.以麦吉疼痛问卷和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为指标评定两组的疗效.结果:中医保健推拿与休息比较更能改善躯体疼痛性亚健康人群疼痛指数中的感觉、情感、评估、其他、疼痛评估指数和现存疼痛强度等维度的评分;更能改善生存质量中的生存质量主观感觉、健康状况主观感觉、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几个维度的评分.结论:中医保健推拿调治躯体疼痛性亚健康疗效确切,没有不良反应,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背部循经推拿对39例心理性亚健康患者的调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背部循经推拿对心理性亚健康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心理性亚健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背部循经推拿调治,对照组则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行为指导和支持性心理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量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积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0%,对照组为56.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量表积分及观察组治疗后HAMD-24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背部循经推拿可以有效改善心理性亚健康的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医保健推拿对颈背疼痛型亚健康状态的调治作用。方法:将100例颈背疼痛型亚健康门诊就诊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以放松肌肉与点按穴位为主的中医保健推拿方法调治,对照组采用中频脉冲电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良率为82.0%,对照组优良率为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保健推拿对颈背疼痛型亚健康状态具有理想的调治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俞穴为主埋线调治亚健康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亚健康者在接受调治后和不予进行调治的差异。方法将67例亚健康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采用背俞穴为主埋线调治的方法,并要求每天有步行30 m in的活动量;对照组33例不予任何调治,仅要求每天有步行30 m in的活动量。1月后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愈显率76.5%,对照组总有效率69.7%,愈显率33.3%。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俞穴为主埋线调治亚健康疗效明显优于不进行调治者,说明有亚健康状态的人,要有治"未病"的观念,并积极予以调治,才能恢复至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bdominal acupuncture for subhealth insomnia.

Methods

Eighty-two cases of subhealth insomn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41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41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Bo’s abdominal acupuncture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Six treatments constituted one treatment course. The measuring sca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for subhealth state (MSSSHS) and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scor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wo courses, to estimate the efficacy of abdominal acupuncture for subhealth insomnia.

Results

One case dropped out from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le 2 cases dropped out from the control group. The MSSSHS score and PSQI score both declined after the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all P<0.05). The MSSSHS and PSQI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both P<0.05).

Conclusion

The abdominal acupuncture is effective for subhealth insomnia, and it can enhance the effect of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技术改良后的手法II(改善髌骨下骨骨板压力刺激为主)治疗髌骨软化症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髌骨软化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普通手法I组(对照组)50例和改良技术后的手法II组(治疗组)50例。治疗2周后分别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40例,好转10例,治愈率为80%;对照组临床治愈32例,好转18例,治愈率为64%,两组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技术改良后的手法II治疗髌骨软化症有良好的疗效,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屈留新  陈洪  邢丽阳  高嵩 《中医杂志》2011,52(6):496-499
目的评价脊柱手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10例肠易激综合征正在发病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5例。研究组由专人施行脊柱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得舒特(匹维溴铵片)50mg,每日3次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采用肠道症状尺度表(BSS)评分标准进行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并应用BSS积分改善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BSS积分改善率,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胸腰椎椎间盘移位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可能有直接关系,脊柱手法纠正胸腰椎椎间盘移位对其周围神经或血管的压迫或刺激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简便而且疗效肯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陈银环  田平 《新中医》2005,37(12):57-58
目的:观察小针刀及弹压手法复位为主治疗粘连性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87例,采用小针刀及弹压手法复位为主配合中药熨烫、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对照组73例,采用针刺、拔旋手法复位配合中药熨烫法及功能锻炼治疗。主要观察肩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50例,显效28例,有效9例,无效0例,愈显率为89.66%;对照组治愈15例,显效26例,有效27例,无效5例,愈显率为56.16%。2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小针刀及弹压手法复位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粘连性肩周炎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手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则单纯采用针灸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手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健康逍遥汤治疗亚健康失眠肝气郁结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5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80.00%。结论:健康逍遥汤对亚健康失眠肝气郁结型失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三维平衡正脊手法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CSR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30例。由于治疗过程中三组均有病例脱落,最终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参与疗效评价者分别为28例、29例、28例。三组患者均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三维平衡正脊手法配合针刺治疗,针刺穴位选取颈夹脊、天柱、后溪、申脉、悬钟、手三里、少海;对照1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配合针刺治疗,针刺选穴与操作手法同观察组;对照2组单纯采用针刺治疗,针刺选穴与操作手法同以上两组。三组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三组患者颈肩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NDI评分、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的颈肩部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后的颈肩部VAS评分低于对照1组(P<0.001)和对照2组(P=0.042)。三组患者治疗后的N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后的NDI评分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36,P<0.001);对照1组治疗后的NDI评分低于对照2组(P=0.010)。三组患者治疗后的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观察组治疗后的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47,P<0.001)。观察组痊愈率、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平衡正脊手法配合针刺治疗CSR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NDI,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推拿手法结合针刺治疗及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点定位旋扳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与西其汀口服液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将我科自2010年9月~2011年11月诊治的5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颈椎牵引加动点定位旋扳手法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颈椎牵引加西其汀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为7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牵引结合动点定位旋扳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以取得较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腹部平衡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采用腹部平衡手法,对照组50例采用中药封包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积分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平衡手法是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有效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