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证病结合模型的脏器组织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证病结合模型实验35、51周的部分脏器组织病理。方法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AG组、脾虚CAG组、肝郁CAG组和肾虚CAG组。CAG造模采用脱氧胆酸钠和阿司匹林水溶液交替饮用加免疫损伤法,脾虚造模采用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肝郁造模采用钳夹激怒加肾上腺素注射法,肾虚造模采用MTU饮用法。总造模时间35周或51周。观察心、肺、肝、脾、肾、胸腺、十二指肠、空肠、气管、颌下腺等脏器的组织病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脏器组织病理均有明显的萎缩性改变;变性(坏死)改变方面以肾虚CAG组最为明显;炎症改变以肾虚CAG组较为明显;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方面,以脾虚CAG组和肾虚CAG组最为明显;脾虚CAG组和肝郁CAG组有一定的体液免疫功能下降表现。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脏器组织病理改变的严重程度依次是:肾虚CAG组>肝郁CAG组和脾虚CAG组>CAG组。结论本实验重视慢性造模的证病结合模型脏器组织病理的观察,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的相关性,提高CAG的诊断率。方法:分析86例胃镜诊断为CAG和(或)病理诊断为CAG的病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胃镜下诊断为CAG倾向的26例病人,其中17例与病理结果符合,符合率为65.4%,病理诊断为CA的病人占72例,其中胃镜诊断为CAG倾向者15例,仅占20.1%,CAG患者的HP感染率为97%。结论: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CAG的一致性存在较大区别,大部分患有CAG的病人在胃镜下,其特征性表现被其他病变掩盖。提高对病变的边缘及周边黏膜组织进行仔细观察并进行活检,有助于提高CAG患者的疾病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胃脘痛"、"痞证"范畴,为常见的胃病。各家的报道 CAG占胃镜检查例数的4.7~13.0%。近年来,人们重视研究本病,主要是由于本病与胃癌有着某种关系。本文复习文献,扼要地讨论了 CAG 的病因,与胃癌的关系、其诊断和分类,以及中西医治疗 CAG 的概况,提出 CAG 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设想。一、CAG 的病因与胃癌的关系 CAG 的病因还  相似文献   

4.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被称为胃癌前疾病。中医药在改善CAG临床症状,抑制甚至逆转其萎缩的腺体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对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中医界对CAG的病因病机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且证型复杂,临床辨证分型不统一,不利于临床诊治。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提出从“浊毒”论治CAG,认为浊毒蕴胃是CAG的主要病机,浊毒蕴胃证是主要证候。根据李佃贵教授对CAG浊毒蕴胃证相关症状的指导意见,并运用德尔菲(Delphi)法开展CAG浊毒蕴胃证相关症状专家调查,研究CAG浊毒蕴胃证有诊断价值的症状,对CAG的辨证论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新的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证病结合模型 ,并观察其实验 35周的胃粘膜病理改变。方法 :雌性大鼠 ,分为对照组、CAG组、脾虚CAG组、肝郁CAG组、肾虚CAG组。CAG模型采用脱氧胆酸钠和阿斯匹林水溶液交替饮用加免疫损伤法 ,脾虚证模型采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 ,肝郁证模型采用夹尾加肾上腺素注射法 ,肾虚证模型采用MTU溶液饮用法。总造模期 35周。造模结束后光镜观察胃粘膜病理改变。结果 :CAG模型各组胃粘膜有明显的萎缩性改变 ,而炎证和纤维化程度相对较轻。组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胃粘膜萎缩的程度上 ,以脾虚CAG组和肾虚CAG组最为严重。肝郁CAG组胃粘膜萎缩程度较轻。结论 :本实验在完善CAG证病结合模型方面作了尝试 ,并以之初步观察了证、病和证病结合在胃粘膜病理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浅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属中医“痞满”、“胃脘痛”、“胃痞”等范畴。1978年,WHO将CAG列为胃癌的癌前病变。临床上用中医治疗CAG,不仅能明显改善症状,而且胃镜及组织病理检查表明CAG病变能够逆转。关于CAG的治疗,笔者在临床上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幽门弹簧插入配合高盐热糊灌胃法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大鼠模型形态学及早期细胞凋亡特征。方法:采用幽门弹簧插入配合高盐热糊灌胃法复制CAG癌前病变模型,用双标记流式细胞术分析CAG癌前病变大鼠细胞凋亡的特征。结果:光镜观察表明CAG癌前病变模型复制成功,CAG癌前病变模型组大鼠早期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幽门弹簧插入配合高盐热糊灌胃法成功复制CAG癌前病变大鼠模型,细胞凋亡增强可能是CAG癌前病变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慢性胃炎的常见类型,其病情易反复发作,难以治愈,并且具有癌变的风险,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传统中医学认为,CAG病位在胃,治疗也多从肝、脾、胃论治。刘启泉教授则认为,CAG病位虽然在胃,但其发病与肾也有密切关系,胃肾阴虚、脾肾阳虚、肾气不足均为CAG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从肾论治是其临床治疗CAG常用变法之一,尤其是对病情迁延日久的难治性CAG效果更佳。现将刘教授从肾论治CAG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大鼠CAG证病结合模型舌肌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观察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证病结合模型的舌肌超微结构。雌性大鼠 ,分为对照组、CAG组、脾虚CAG组、肝郁CAG组、肾虚CAG组。CAG模型采用脱氧胆酸钠和阿斯匹林水溶液交替饮用加免疫损伤法 ;脾虚证模型采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 ;肝郁证模型采用夹尾加肾上腺素注射法 ;肾虚证模型采用MTU溶液饮用法。总造模期 3 5周。造模结束后 ,从舌背面取舌肌 ,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各实验组舌肌纤维线粒体有不同程度的异常 ,包括线粒体肿胀 ,膜结构破坏 ;嵴肿胀、模糊 ,断裂或消失 ,排列紊乱 ,出现髓鞘样改变 ;基质电子密度降低。各组中 ,CAG组和肝郁CAG组变化较轻 ,脾虚CAG组和肾虚CAG组较严重。舌肌超微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证、病和证病结合病理规律  相似文献   

10.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属于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表现为胃固有腺体减少、萎缩,伴或不伴纤维替代、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是现今消化领域的常见病及难治病。CAG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疾病,因此积极防治CAG对预防胃癌意义重大。胃黏膜损伤在CAG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OX-2高表达、p53基因发生突变参与到CAG发病的病理过程中,COX-2、p53表达的变化和胃黏膜损伤的关系机制已经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现对CAG的发病机制进行新的探讨,并综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CAG的研究进展,为临床上治疗CAG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综述近年中医药从毒论治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实验研究进展。“毒邪”是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重要病因,解毒是阻断甚或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进展的重要治法。从对胃黏膜损伤后修复的干预,对胃肠激素的调节,对自由基代谢的影响及对癌基因表达的影响、细胞增殖与凋亡的调控等方面,总结分析中医药从毒论治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实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夏连薏英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湿热中阻型的逆转作用。方法:将206例符合标准的CAG胃癌前期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夏连薏英汤治疗组120例和维酶素对照组86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自身前后及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症状积分、胃镜像、病理的积分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夏连薏英汤具有较好的临床、病理疗效,是逆转胃黏膜癌前病变湿热中阻型的有效的方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活血化瘀法、理气活血法和益气活血法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癌前病变早期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幽门弹簧插入配合高盐热淀粉糊灌胃法复制CAG癌前病变模型,用双标记流式细胞术分析3种活血法对CAG癌前病变大鼠早期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3种活血化瘀法干预12周后,CAG癌前病变自然恢复组大鼠早期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3种活血法干预组早期细胞凋亡率均有降低,益气活血组、活血化瘀组、理气活血组与自然恢复组比较早期凋亡率的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3种活血法对CAG癌前病变大鼠早期细胞凋亡均有抑制作用,其可能是活血法改善或逆转大鼠CAG癌前病变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胃痞消对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癌前病变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比值)的影响。方法采用MNNG饮水结合饥饱失常12周,复制CAG胃癌前变大鼠模型,以维酶素为对照,观察胃痞消高、中、低三个剂量连续治疗4周后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胃痞消高、中、剂量可显著改善CAG胃癌前病变模型所致大鼠CD3、CD4、CD8百分率值及CD4/CD8比值的降低(P0.01),其免疫调节作用强于维酶素(P0.05)。结论胃痞消可能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抑制胃癌前病变的恶性转化,从而防治CAG胃癌前病变的癌变。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或伴有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慢性萎缩性胃炎被列为胃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状态,而在其基础上伴发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则称为胃癌的癌前病变。中医认为其病机多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胃气虚或脾胃阴虚,标实多为气滞、血瘀、痰湿(浊)为患。中医治疗本病无论在临床还是在实验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积累了大量有效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运脾益肾、化瘀解毒法逆转CAG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据运脾益肾、化瘀解毒法组方的芪莲舒痞方(QLSP)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探讨CAG癌前病变的关键病机。方法:筛选72例CAG癌前病变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芪莲舒痞组36例,胃复春对照组36例,观察综合疗效、HP根除率、胃镜及病理学疗效。结果:QLSP组总有效率88.9%,胃复春组总有效率63.9%,两组差异显著(P<0.05);QLSP组HP根除率72%,胃复春组43.5%,两组差异显著(P<0.05);QLSP组胃镜及病理学总有效率86.1%;胃复春组61.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病理积分均有明显下降,QLSP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芪莲舒痞方治疗CAG癌前病变疗效显著,提示脾滞肾虚,瘀毒内蕴是CAG癌前病变的关键病机,运脾益肾、化瘀解毒是治疗CAG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仁术健胃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及机理。方法:190例CAG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8例)给予仁术健胃颗粒口服,对照组(62例)给予胃复春片13服,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内镜、病理疗效及治疗前后p53、Bcl-2表达积分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4%,胃镜总有效率70.3%,对胃黏膜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4.1%、66.4%、67.9%。并能降低其病理积分值。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仁术健胃颗粒能显著抑制p53、Bcl-2的表达(P〈20.05)。结论:仁术健胃颗粒对CAG癌前病变的临床症状、胃镜征象、病理变化有显著改善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抑制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促进胃癌前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8.
徐洁  尹明新  沈洪 《河南中医》2020,40(4):641-644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病因主要为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素体脾虚;病机属本虚标实,本乃脾胃虚弱,标乃寒、热、湿、瘀、毒等。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主要方法有:辨证论治、古方化裁、自拟方治疗、其他疗法(如:针灸、穴位敷贴、耳穴压丸、穴位埋线等)、中成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中医药治疗CAG癌前病变,目前仍存在许多不足:①历代医家对CAG癌前病变的认识不一,如何制定一套合理、统一的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判标准值得进一步研究。②中医药对本病治疗的临床研究,能够满足随机、对照、双盲、多中心原则的研究少之又少,使临床研究的科学性产生一定的偏倚和误差。③中医药治疗取得效果后很少对患者进行随访,对该病是否复发,临床研究很难作出评估,故中医治疗该疾病的远期疗效缺乏有效的验证。④临床实验表明,CAG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与多种酶、蛋白质及分子基因密切相关,临床中应当加强动物实验方面的研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对中药的作用机理加以阐释,从而使其临床推广价值得以提升。⑤注意早期发现和早期预防,中医辨证应当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如胃镜下黏膜的形态变化,定期复查,早期干预,根据不同病期、不同阶段进行辨证施治,做到方随证变。  相似文献   

19.
不少研究显示: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等胃黏膜癌前病变与胃癌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系统研究胃黏膜癌前病变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对早期诊断胃癌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西医治疗CAG多局限于针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消化不良等对症治疗,而中医药治疗本病时,具有辨证论治、灵活加减、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尤其是活血化瘀法的应用,使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显示出独特优势,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并使胃癌前病变有不同程度的逆转。就目前对中医血瘀证在胃癌前病变中的认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