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缬沙坦与开博通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104例CHF患者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A组)采用开博通治疗,治疗组(B组)采用缬沙坦与开博通治疗,均治疗4-6周。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82.69%,B组为96.1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与开博通联合治疗CHF比单独使用开博通疗效更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缬沙坦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因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高血压及肺源性心脏病等导致心理衰竭患者25例,运用常规处理(如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等)联合服用ARB类药物缬沙坦,通过病例自身对照比较用药前后2个月心脏方面指标改变,回顾性分析缬沙坦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结果治疗2个月后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3例,临床有效率为88%。且治疗前后心脏相关指标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方案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安全确切的临床疗效,联合用药后心脏功能得到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缬沙坦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因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高血压及肺源性心脏病等导致心理衰竭患者25例,运用常规处理(如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等)联合服用ARB类药物缬沙坦,通过病例自身对照比较用药前后2个月心脏方面指标改变,回顾性分析缬沙坦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治疗2个月后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3例,临床有效率为88%.且治疗前后心脏相关指标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治疗方案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安全确切的临床疗效,联合用药后心脏功能得到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问世和发展,为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寻找到了一类新型药物。它是继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后的又一新的突破,并拓展了抗高血压药的作用途径。其代表药物缬沙坦疗效显著,对AT1受体具高度选择,药效或持续24小时,不良反应极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缬沙坦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因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高血压及肺源性心脏病等导致心理衰竭患者25例,运用常规处理(如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等)联合服用ARB类药物缬沙坦,通过病例自身对照比较用药前后2个月心脏方面指标改变,回顾性分析缬沙坦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结果治疗2个月后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3例,临床有效率为88%。且治疗前后心脏相关指标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方案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安全确切的临床疗效,联合用药后心脏功能得到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糖尿病(DM)发病率在我国呈增长趋势,而糖尿病肾病(DN)是DM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预防和治疗DN显得尤为重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是目前临床常用药物,2者可从不同层次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DN有保护作用[1-2].  相似文献   

8.
《皖南医学院学报》2020,(4):344-347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比传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及其对血清脑尿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肌酐(SCr)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6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照组加用缬沙坦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分钟步行距离(6MWT)、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血清BNP、hs-CRP、SCr水平,并记录两组发生低血压、急性肾功能异常、高钾血症、血管性水肿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①与治疗前对比,观察组治疗后6MWT、LVEF、BNP、hs-CRP、SCr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②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LVEF、BNP、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而6MWT及S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发生低血压、急性肾功能异常、高钾血症、血管性水肿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肯定且安全性良好,在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力方面较传统药物更有优势,且能更好地改善血清学相关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能有效调控各种类型高血压,在降压保护靶器官过程中其副作用与安慰剂相似,时高血压患者的性功能无影响,能改善生活质量;它能逆转左室与血管重构,延缓心衰的发生、发展,并能配合利尿、强心药治疗心衰;它与B族维生素组合能逆转脂褐斑的发生、发展,甚至使之消失,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它可延缓糖尿病肾病与痛风性肾病合并高血压的病情进展和尿毒症病情的发展;它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作用相似,但不影响缓激肽降解,不产生刺激性剧咳,所以在用缬沙坦治疗的过程中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有极好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主因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醛酮拮抗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观察用药前后血清钾,镁离子,心脏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室射血分数(EF)的变化判断其临床疗效。结果:血清钾稳定正常范围,镁离子治疗前低于正常值或正常低值,用药用有升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缩小,EF值治疗前全部低于45%,用药后均有增加,结论:两药合用,有明显疗效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2.
缬沙坦在扩张性心肌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DC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变、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心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30/36)和64.29%(18/2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3例出现头昏、头痛、心悸、腹痛、消化不良等副作用,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未影响后续治疗,未发生肾功能不全、低血压及高血钾。结论:一般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可显著改善DCM患者临床症状和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无明显毒副作用,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缬沙坦的联合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CCHF)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150例CCHF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依那普利治疗(5mg/次,1次/d),联合治疗组患者另口服缬沙坦(80mg/次,1次/d),疗程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评估指数(HOMA-IR)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INS、HOMA-IR明显降低,而ISI明显升高(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FINS、HOMA-IR下降幅度及ISI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LVEF分别为(39.5±3.6)%、(41.3±3.5)%,明显高于治疗前[分别为(36.1±3.2)%、(35.9±3.1)%](P<0.05),且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LVEF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的LVEF升高幅度(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在改善心功能的同时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且两药联合应用效果大于单用依那普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试验,将轻、中度高血压病(EH)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36例)和依那普利组(34例),分别服用缬沙坦80 mg/d和依那普利10 mg/d,共8周。治疗4周后,对舒张压(DBP)≥90 mm Hg的患者,剂量加倍。于服安慰剂期末和治疗4、8周末观察DBP和收缩压(SBP)及心率(HR)、干咳发生率及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缬沙坦组4周、8周末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61%、83%,依那普利组分别为58%、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DBP和SBP均有显著下降,两组间血压降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咳发生率缬沙坦组(3%)明显低于依那普利组(18%,P〈0.01)。结论:缬沙坦80~160 mg/d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安全有效,干咳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2002年1月~2003年2月,笔者应用洛汀新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取得良好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缬沙坦在扩张型心肌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疗效。方法:57例DC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两组治疗均维持3个月后,比较观察两组患者临床体征情况及心肾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4%和59.26%。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中1例因出现头痛、水肿、腹痛、消化不良和头昏等副作用,经对症处理无效于第2周退出治疗。未发现肾功能不全、低血压及高血钾。结论:缬沙坦治疗DCM,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 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疗效。方法 对 5 4例慢性 CHF用药前按 NYHA标准心功能分级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 75 mg~ 15 0 mg/d,平均观察 3月。结果 治疗组心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 (P<0 .0 5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SV(每搏输出量 )、CO(心排血量 )、EF(射血分数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 VD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厄贝沙坦用于慢性CHF疗效确切 ,副作用少 ,可作为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疗效。方法 对 5 4例慢性CHF用药前按NYHA标准心功能分级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 75~15 0mg/d ,平均观察 3月。结果 治疗组心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 ,(P <0 .0 5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 ,SV(每搏输出量 )、CO(心排血量 )、EF(射血分数 )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DD)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厄贝沙坦用于慢性CHF疗效确切 ,副作用少 ,可作为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9.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逆转心室重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已被世人公认,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受体拮抗剂也得到了认同。本文就卡托普利与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