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荨麻疹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荨麻疹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抽静脉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及35例健康对照者检测比HP阳性率;把慢性荨麻疹HP阳性者随机分为二组:A组用治疗HP的三联方法,B组单用地氯雷他定,分别对比A组与健康对照HP阳性者经三联疗法后HP的阴转率及A组与B组6周后荨麻疹变化情况,同时观察3个月后A组HP感染率与荨麻疹转归情况。结果:慢性荨麻疹与健康对照组之间HP感染有明显差异;慢性荨麻疹组与健康对照组经三联疗法治疗HP后其阴转率无明显差异;同为慢性荨麻疹HP阳性患者,用三联疗法与单用地氯雷他定治疗1周后,荨麻疹皮疹变化无明显差异;用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HP阳性患者对比6周与3个月后,HP感染有明显差异,荨麻疹皮疹变化有明显差异。结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与HP感染有关系,但对HP进行根除治疗后,慢性荨麻疹病情转归无改变。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荨麻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慢性荨麻疹中的作用,采用^13尿素呼吸试验对2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及25名健康对照进行HP检测。结果显示:28例荨麻疹患者中19例HP阳性(68%);25名健康对照中15例HP阳性(60%)。分别对慢性荨麻疹组及健康对照组中的HP阳性者应用根除HP感染治疗方案,停药6周后,慢性荨麻疹组有17例HP转阴,3例荨麻疹有好转,其余症状和体征均未改善。提示HP感染与慢性荨麻疹发生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3.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与幽门螺杆菌关系和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CIU)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关系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300例CIU患者进行14碳-尿素呼气试验(14C urea-breath test,14C-UBT),176例HP阳性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58例予抗过敏治疗、59例抗过敏联合三联疗法治疗、59例中药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观察内容包括瘙痒、风团数量、风团大小、风团持续时间,比较各组治疗效果、分析CIU与HP之间关系.另外57例CIU患者进行自身血清抗体检测,其中35例HP阳性者予抗过敏联合三联疗法治疗,相同治疗方法与呼气试验组比较转阴率.10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其中65例进行呼气试验,43例血清抗体检测),以便对HP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CIU患者HP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联合三联疗法(抗过敏联合三联疗法、中药联合三联疗法)与单纯抗过敏治疗相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后者(P<0.05),转阴率也明显高于后者(P<0.01).治疗后HP转阴与未转阴患者疗效比较,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5).结论 CIU与幽门螺杆菌关系密切,中药联合三联疗法治疗CIU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荨麻疹的临床关系,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5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HP感染检测,HP感染阳性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抗组胺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予抗HP疗法治疗,随访3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HP感染阳性者124例,治疗2周和4周后,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2.58%和90.32%,对照组有效率为40.32%和53.23%,随访3个月时,治疗组复发率为12.90%,对照组复发率为27.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可能是慢性荨麻疹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治HP有利于提高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并可减少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规范药物治疗并发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难治性慢性荨麻疹(CU)患者的疗效及临床意义,并比较高毒力HP组(HPⅠ型)和低毒力HP组(HPⅡ型)之间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3年7月来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404例CU患者(CU组),对照组为250例健康成年志愿者。两组均接受13C尿素呼气试验(UBT)以检测是否存在HP感染。抽取CU组中HP阳性的224例患者静脉血行免疫印迹法检测,并将其分为高毒力HP组和低毒力HP组,两组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再次分为高1组、高2组、低1组及低2组。其中高1组和低1组均给予标准三联疗法及抗组胺药物治疗;高2组和低2组均给予单纯抗组胺药物治疗。治疗2周后对4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以荨麻疹活动评分(urticaria activity score,UAS)系统和远期有效率来表示。结果:CU组与对照组间H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4%vs.29.6%,P0.05)。治疗2周后4组间U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及24周后,高1组UAS评分明显下降,疗效优于高2组及低1组(P均0.05);而低1组与低2组及高2组与低2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24周后观察各组远期疗效,高1组与高2组、高1组与低1组及高2组与低2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抗HP治疗对于感染了高毒力HP的CU患者非常重要,皮肤症状可获得明显缓解;2临床上对HP阳性的CU患者有必要进行HP毒力分型,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抗HP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CU)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14)C尿素呼吸试验检测96例CU患者和60例健康志愿者,并将慢性荨麻疹HP检测阳性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单纯抗组胺治疗(依巴斯汀片,10mg/d,共4周)(A组)、抗HP治疗(奥美拉唑40mg/d、阿莫西林2g/d、克拉霉素1g/d,共1周)(B组)和抗组胺联合抗HP治疗(C组)。治疗结束后4周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进行临床疗效判断,并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CO_2值的改变。结果 CU患者和健康对照组HP阳性率分别为43.8%和40.0%,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检测阳性的CU患者,不同方法治疗后,三组之间有效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CO_2值的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P感染与CU之间没有必然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荨麻疹及皮肤划痕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分别检测慢性荨麻疹患者110例,皮肤划痕症患者105例及健康对照组478例的HP感染情况.结果 慢性荨麻疹组、皮肤划痕症组与健康对照组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52.73%、60.95%和51.88%.3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荨麻疹组、皮肤划痕症组与健康对照组HP感染的DOB分别为16.54±22.45、16.21±19.11和13.77±16.74.3组DOB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荨麻疹、皮肤划痕症的发病与HP感染无明确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吴潞明  张超  邹勇莉 《皮肤病与性病》2012,34(4):222-222,233
目的 观察依匹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将10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以口服依匹斯汀、复方甘草酸苷为观察组,口服依匹斯汀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连续服用8周后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4%,对照组有效率为80%,停药4周后观察组复发率为22%,对照组复发率为38%,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疗效和复发率均有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依匹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高于单用依匹斯汀,且疗效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并且能降低停药后的复发率,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特异性IgE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在特发性慢性荨麻疹和已知特异性过敏原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敏筛过敏原检测系统和放射免疫法,对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进行血清特异性I姬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86例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的慢性荨麻疹患中,23例(26.7%)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18例(20.9%)促甲状腺受体自身抗体(TRAb)阳性。34例血清特异性IgE阴性的慢性荨麻疹患中,10例(29.4%)TPOAb阳性;8例(23.5%)TRAb阳性。两组慢性荨麻疹的TPOAb及TRAb均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但两组之间的TPOAb及TRAb阳性率比较,均无显性差异(P均>0.05)。结论:部分特发性慢性荨麻疹和已知特异性过敏原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均可能有自身免疫机制参与。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皿治林对治疗荨麻疹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82例荨麻疹患采用口服皿治林10mg,每天1次,急性荨麻疹用药5天,慢性荨麻疹用药2周作为治疗组,西可韦治疗荨麻疹作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85.4%,对照组有效率78.4%,两组比较差异无显性。结论:皿治林治疗荨麻疹效果好,副作用少,是治疗荨麻疹的理想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曲尼司特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曲尼司特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方法 :治疗组口服曲尼司特和咪唑斯汀 2周 ,对照组口服咪唑斯汀和复合维生素B 2周 ,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7 2 2 % ,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 =4 378,P <0 0 5 )。结论 :曲尼司特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较单用咪唑斯汀治疗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依巴斯汀递减疗法和每日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依巴斯汀递减疗法,对照组采用依巴斯汀每日疗法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92.00%,停药4周后复发率为32.00%;对照组有效率为78.26%,停药4周后复发率为60.87%,两组有效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依巴斯汀递减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较每日疗法的疗效好,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自血疗法、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治疗组每日口服复方甘草酸苷及地氯雷他定,联合自血疗法,3次/周,对照1组每日口服复方甘草酸苷与地氯雷他定,对照2组口服地氯雷他定与自血疗法联合,对照3组单服地氯雷他定,于疗程4周结束时及停药3月后分别评价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停药3月后,治疗组与3个对照组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自血疗法、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和青鹏软膏序贯疗法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序贯疗法组30例给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和青鹏软膏序贯治疗,对照组Ⅰ组32例单用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对照Ⅱ组29例单用青鹏软膏。3组患者在治疗2周及4周后评判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序贯疗法组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Ⅰ组P0.05,对照Ⅱ组P0.01)。治疗4周后,序贯疗法组与对照Ⅰ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Ⅱ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和青鹏软膏序贯疗法治疗慢性湿疹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强,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六皮饮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对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4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口服中药六皮饮,每天1剂,水煎,分两次服用;对照组口服左西替利嗪5mg,每天1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停药时观察疗效。结果:治疗4周时痊愈率和有效率治疗组为47.06%、70.59%,对照组为42.31%、69.24%。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13、0.01 P〉0.05)。结论:中药六皮饮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氮卓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阶梯递减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氮卓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阶梯递减疗法,对照组采用氮卓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每日疗法治疗,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后6周时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2%和88%,12周时分别为85%和9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停药4周后复发率分别为26%和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氮卓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阶梯递减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较常规疗法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荨麻疹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荨麻疹的相关性,我们研究了11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血清HP-IgG浓度、消化道症状及抗HP治疗的疗效,并以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发现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血清抗体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抗HP治疗后取得较好疗效。结果显示,HP感染可能与某些慢性荨麻疹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慢性荨麻疹与血浆F1+2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ELISA),检测34例自体血浆皮肤试验(APST)阳性的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片段F1+2水平。结果:慢性荨麻疹经治疗后血浆凝血酶原片段F1+2水平明显降低(P〈0.001),治疗前较正常对照组高(P〈0.001),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的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血浆F1+2水平升高,提示其可能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三联药物方案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4月-2016年4月本科诊治的130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予地氯雷他定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组予地氯雷他定联合左西替利嗪及白芍总苷,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风团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UAS7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治疗前UAS7评分,治疗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是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药物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远期复发风险,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咪唑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43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53例,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胶囊50mg3次/d,同时每晚口服咪唑斯汀缓释片10mg,1次/d;对照Ⅰ组47例单用咪唑斯汀缓释片;对照Ⅱ组43例单用复方甘草酸苷胶囊。两对照组用药方法均同治疗组,三组均连续治疗4周判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23%,对照Ⅰ组为59.57%,对照Ⅱ组为48.84%。治疗组有效率与两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两对照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