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FDGE)的原因,寻找防治对策. 方法对1995-2001年施行267例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疗效.结果本组共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12例,发生率为4.5%,均发生在术后4~13 d;胃动力恢复时间平均为21 d.所有病例经非手术方法治愈出院.结论术后残胃和远端空肠正常的运动功能破坏是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鼻胃减压肠营养组合导管(PS)碘剂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与机械性梗阻鉴别的重要方法;胃镜检查对残胃适度的刺激和使用胃肠动力药物,具有明显的治疗价值,可以避免再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40例残胃胃镜检查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原因、手术方式、术后时间、胆汁反流、残胃病变与Hp感染的关系;并与同期240例非残胃进行胃镜检查患者(对照组)的Hp感染率、抗Hp治疗结果比较.结果 观察组残胃Hp感染率为32.1%(77/240),低于对照组的70.0%(168/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残胃不同原因手术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胆汁反流者低于无胆汁反流者,Billroth-Ⅰ式术后高于Billroth-Ⅱ式术后,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Hp感染率下降,发生残胃病变者高于无残胃病变者(P<0.05).两组抗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残胃Hp感染率虽然偏低,但Hp与残胃病变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应对残胃定期行Hp检查,特别是对Billroth-Ⅱ式术后、术后近5年、无胆汁反流的Hp感染率高的患者,对合并Hp感染的残胃患者,应行Hp根除治疗,常用的抗Hp的治疗方案同样适合于治疗残胃的Hp感染.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胃切除Billroth重建术,术后并发症较多,其中有些是胃切除及重建方法本身造成的,但主要为动力紊乱所致。包括:1.肠—胃反流。较多见,以Billorth Ⅱ式重建术后易于发生。系因反流液中的胆酸(特别是游离胆酸)与溶血卵磷脂等使残胃粘膜损害而导致炎症,称为胃切除术后碱性反流性胃炎(PARG)。游离胆酸中的脱氧胆酸是一种致癌物质,据报告溃疡病胃切除术后残癌的发生率为1—2%,术后超过15年,致癌率显著上升;超过25年为对照组人群的6倍。2.术后非机械原因所致残胃排空障碍。较少见,此与残胃无力,失去胃窦收缩功能及胆汁反流有关。3.倾倒综合征。与失去幽门调节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残胃癌是指胃、十二指肠等良性疾病作胃大部切除术后剩余下来的小部分胃发生的癌瘤。残胃癌一般发生于术后10—15年中,年龄多数在50岁以上,占胃切除者的4%—11%。 引起残胃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胃部分切除后,正常的幽门功能丧失,十二指肠内容物极易返流入胃内。十二指肠内容物中含有胆汁、胰液、十二指肠液及溶血卵磷脂等,会破坏胃粘膜屏障及其功能,引起碱性返流性胃炎。在此基础上,外源性或内源性亚硝酸化合物的致癌作用与细  相似文献   

5.
胃、十二指肠因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残胃发生的原发癌称为残胃癌[1],由于早期缺乏特异性,且对其认识不足,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屑晚期,因此早期诊断对残胃癌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残胃病变患者胆汁反流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6月于医院进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残胃病变的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3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未发生残胃病变的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胆汁反流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统汁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胆汁反流占51.4%,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率为37.1%,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毕Ⅱ式幽门螺杆菌占41.7%及胆汁反流占54.2%,发生率高于毕Ⅰ式,手术时间长者发生率高于手术时间短者,残胃病变中残胃癌发生率高于其他疾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残胃病变的发生与胆汁反流及幽门 螺杆菌感染等有较大的相关性,在胃大部切除术后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术后胃空肠结肠瘘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2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1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术后胃空肠结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切除胃空肠结肠瘘,重新建立消化道的连续性.4例患者术中见胃窦有残留,术中同时切除残留胃窦;4例患者见残胃过大(1/2~3/5),术中切除过大残胃,保留1/5~1/3;1例患者见胃窦有残留并残胃过大;1例患者术中同时行胰体部肿瘤局部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胃泌素瘤).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4、19 d死于吻合口瘘,另8例患者随访4个月至8年,均恢复良好.结论 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术后患者,出现腹泻、粪性呕吐和(或)嗳气、体重下降时应警惕胃空肠结肠瘘的发生,结肠镜和钡灌肠检查是确诊率较高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们收集(1971~1978年)胃手术中(包括胃大部分切除和胃切开探查)上消化道重要病变漏诊10例,其漏诊情况,均经再次手术证实。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特将其中有代表性的4例重点介绍,并就漏诊原因作一分析。病例分析例1:男,33岁。因上腹疼痛、反酸、黑便和间或有吞咽梗塞感而剖腹探查,发现胃小弯溃疡即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疼痛不见缓解,反有加重趋势,经3个月治疗无效。再次手术中发现残胃贲门部大弯侧有2×1.5厘米的溃疡,周围有数个肿大的淋巴结,而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术。术后痊愈出院。病理报告:残胃腺癌已浸润肌层,贲门部淋巴结转移腺癌。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从1980年至1990年收治的残胃再发癌24例,平均52岁,首次手术诊断(?)门癌5例,胃体癌4例,胃(?)部癌15例。24例均经手术证实,两次手术间隔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110个月,平均59.8个月。手术方式:切除残胃者10例,其中1例行残胃大部切除,3例行联合脏器切除,肠造瘘5例,胃肠道短路手术6例次,剖腹探查+腹腔内5-Fu灌洗4例。本文对残胃再发癌的手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手术适应证提出了6个应注意的问题,对于残胃再发癌的手术方式,原则上行残胃全切术,根据情况可行联合脏器切除和残胃的大部切除。在无法切除的情况下,视具体病情作相应的姑息性手术。  相似文献   

10.
胃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postsurgie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PDGE)又称胃瘫、胃麻痹、残胃无力、残胃排空延迟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11.
我院共行胃镜检查15208例,其中胃大部切除术后83例,发现残胃内有潴留者24例。现就胃潴留与残胃病变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赵辉 《中国保健》2010,(2):16-16
残胃炎是胃大部切除术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残胃部分及吻合口部位的炎症。残胃炎往往伴有胆汁反流性胃炎。一般发生在术后几个月至几年。胃部分切除术后有60%~100%患者发生残胃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术后残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影响,为预防治疗残胃Hp感染提供参考,降低残胃Hp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毕Ⅰ式53例、毕Ⅱ式45例、胃空肠吻合术式24例,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法、组织切片染色镜检法、14 C尿素呼吸试验检测残胃组织Hp感染率,对残胃病变、Hp感染、胆汁反流及反流程度进行分层比较。结果 Hp感染率毕Ⅰ式组为64.44%,高于毕Ⅱ式组的32.08%及胃空肠吻合术式组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毕Ⅱ式组胆汁反流发生率为54.72%,高于毕Ⅰ式组的33.33%及胃空肠吻合术式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汁反流阴性组Hp感染率为55.56%,高于胆汁反流阳性组的22.00%(P<0.01),但不同程度胆汁反流与Hp感染率无明显相关性;残胃癌与残胃吻合口溃疡患者Hp感染率分别为66.67%、55.56%,明显高于残胃炎组的2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手术吻合方式残胃的Hp感染率不同,胆汁是Hp感染的保护因素,为降低术后胆汁反流及Hp感染,胃大部切除术可考虑胃空肠吻合术式。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工程》2016,(7):883-884
目的分析胃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病变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残胃病变行胃部分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对所有患者行Hp检测,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RUT)以及碳13呼气试验,观察不同类型胃疾病术后Hp检出率、不同病变残胃的Hp检出率、不同年龄段残胃Hp检出率、不同性别残胃Hp检出率、残胃胆汁返流与Hp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胃癌患者的Hp检出阳性率显著低于胃溃疡、穿孔、出血患者(21.54%vs45.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68,P<0.05)。残胃炎、吻合口炎患者的Hp检出阳性率明显低于残胃溃疡和残胃癌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胆汁返流患者Hp检出阳性率显著低于无胆汁返流者(19.61%vs 42.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20,P<0.05)。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患者Hp检出阳性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病变与Hp感染密切相关,尤其是残胃癌,应及早进行Hp治疗,从而减轻残胃病变,减少残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残胃癌和残胃再发癌的手术处理方法。方法:对近10年间行根治性切除17例残胃癌和残胃再发癌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残胃癌病例中行残胃切除联合脾切除6例,联合胰体尾脾切除3例,联合横结肠部分切除1例,联合脾切除-横结肠部分切除1例,同时行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1例,残胃再发癌行全残胃联合空肠切除3例。结论:行全残胃切除联合周边脏器整块切除能提高残胃癌和残胃再发癌的根治性。  相似文献   

16.
十二指肠残端瘘是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极高,有报道为20%~50%.1990年1月~2006年1月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共施行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1146例,发生十二指肠残端瘘17例,发生率为1.48%.现就其发生原因、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王凤琴 《工企医刊》2007,20(6):45-45
自2004年5月~2007年5月间,作者对63例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残胃进行胃镜检查,同时检测胃内Hp(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对确诊有Hp感染者以抗Hp治疗并复查,并与63例非残胃病变者作对照,以探讨术后残胃的Hp感染情况及抗Hp治疗对残胃Hp感染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残胃组:本组63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23例,年龄28岁~85岁,平均50.8岁,毕式残胃24例,毕式残胃39例,病程6个月~35年,平均11.5年。主要症状为腹胀、腹痛、呕吐、黑便等46例,无症状复查者17例。手术原因为消化性溃疡42例,萎缩性胃炎伴重度肠上皮化生6例,胃或贲门癌15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术中十二指肠残端的闭合方法.方法对自1982年至2005年用双荷包法封闭十二指肠残端15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病例十二指肠残端处理时间5-10min,平均8min, 无1例发生残端漏.结论在胃大部切除及胃癌根治性手术中应用双荷包封闭十二指肠残端的方法,简便省时、可靠,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1 病历简介患者 ,男 ,5 2岁。于 1999年 11月 2 9日以食管癌收住入院。患者于此次入院前 2 1年 ,因“胃窦部溃疡并穿孔”行胃大部切除Billroth -Ⅱ式结肠前吻合术。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窦部溃疡 ,术后恢复良好 ,无并发症。本次入院后经胃镜、上消化道钡餐透视证实为食管下段癌 ,受累食管长约 5cm。于 12月 3日在气管插管全麻下 ,经左胸腹联合切口行食管癌根治 ,残胃、食管胸内吻合术。术中扩大切除病变食管 ,切断结扎胃左血管 ,见胃血供良好。切断脾胃、脾膈、脾结肠韧带 ,分离胰尾 ,保留胃短血管 ,将残胃提到胸腔内主动脉弓下…  相似文献   

20.
胃术后残胃排空延迟症,文献上记载名称较多,有称之为胃术后残胃排空迟缓症、功能性残胃无张力症、术后次早期暂时性梗阻,周后可复性胃排空障碍、输出袢综合征、功能性排空障碍等。目前文献多称之为“残胃排空延迟症”。由于其病因复杂,故命名尚未统一,它是胃术后常见的近期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但仍有误诊误治者,而遭受反复手术,使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