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液体复苏是治疗烧伤休克的重要手段,能否科学有效地补液,使患者平稳度过休克期,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目前,虽然液体复苏方案已较成熟,个性化补液方案的实施、血流动力学及腹腔压力监测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但由于烧伤休克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致使严重烧伤休克患者的治疗难度仍较大。因此,笔者于本研究中将国内外烧伤休克液体复苏补液公式、复苏溶液类型、补液方式及指标监测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探寻更有效的烧伤休克液体复苏模式、提高烧伤休克的防治效果提供思路与帮助。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78例小儿烧伤休克护理分析,提出抢救是否成功与护理措施是否得当有关,作的体会是:(1)早期建立良好的补液通道,提供有力的抢救条件是抢救休克成功的关键;(2)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减少或防止并发感染;(3)及时处理并发症,防止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3.
2002年1月-200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烧伤病人2682例,其中烧伤总面积超过50%或(和)Ⅲ度面积超过20%,伤后16h内人院173例,现将该组病人伤后前48h补液治疗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大面积烧伤液体复苏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的液体复苏方法。 方法  将156例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患者按体重指数(BMI)分为3组,1组BMI<24,2组BMI为24~27,3组BMI>27,分别用中国烧伤液体复苏公式和体表面积液体复苏公式计算第一个24h的晶、 胶体溶液补液量,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体表面积液体复苏公式估算量平均为6620.79 ml±610.90 ml,稍多于中国烧伤液体复苏公式平均估算量6287.02 ml±1149.79 ml(P<0.01)。进一步分析, 体重指数为24~27时,两公式计算量无差异;BMI<24时中国烧伤液体复苏公式估算量偏少;BMI>27时中国烧伤液体复苏公式估算量偏多。 结论 传统公式估算补液量受体重影响,新公式去除了体重参数,避免了对估算量的影响,并引入体表面积参数矫正烧伤面积,扩大了公式的适用范围,可用于各类人群和各类烧伤的复苏补液量估算。  相似文献   

5.
烧伤休克液体复苏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现代抗休克液体复苏方法和复苏终极目标实现手段。方法:依据对休克病理生理变化新的研究成果和休克概念的转变为本研究的切入点。结果:现行的液休复苏方法和监测手段对于稳定休克最初阶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是有效的,但不能纠正深在的休克病理状态。结论:按照休克复苏终极目标的观点,在现行液休复苏方法的基础上,实现对最初复苏后依然存在的内脏缺血、代偿性休克和全身组织氧合不足等病理状态的再复苏。  相似文献   

6.
通过测定肺血管通透性、血浆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丙氨酸转氨酶活力和尿素氮、肌酐的含量,对烧伤后不补液、立即补液和延迟补液3种条件下大鼠心、肺、肝、肾功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在烧伤后不补液和延迟补液组内脏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立即补液对心、肝、肾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但对肺的保护作用不明显。提示,烧伤休克延迟补液后内脏功能受损的原因有多方面,在液体复苏过程中应辅以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有关烧伤休克复苏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烧伤依然是军事环境下伤和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尤其是高技术武器的发展,如燃料空气炸弹、气浪弹、新型燃烧性武器等,烧伤的发生率将较以往战争大幅度增高。由于战时救治的后勤保障受到限制,保证提供烧伤复苏所需的大量晶体液是不可能的,然而烧伤后复苏却需要快速、持续的液体补充。在战时环境条件下,以确保烧伤伤员得到及时充分的液体复苏,并在伤后数小时内保持血容量、维持生命体征,直到开始更有效的治疗,可能只有口服补液复苏可能是唯一的选择。但是口服较大量的液体,有吸收障碍和呕吐等问题,亟须进一步研究其快速吸收和防止呕吐等问题,以及其防止烧伤休克的实际效果、液体内成分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小儿烧伤休克护理指标在液体复苏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小儿烧伤休克期某些临床护理指标的变化,探讨对输液抗休克的指导意义。方法:对1997年7月至2001年6月间收治的58例大面积烧伤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观察精神状态,生命体征、尿量等护理指标的变化,分析补液速度与输液量对护理指标所产生的影响。结果:58例中根据各临床护理指标的变化,对输液速度和输液量采取相应的调整,56例患儿休克期渡过比较顺利,两例患儿来院较晚,延迟复苏,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注重休克期临床护理指标的观察,可有效防治小儿烧伤休克。  相似文献   

9.
烧伤休克延迟复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的方法与输液技术。方法本研究基于63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统计伤后第1个24h每小时1%TBSA输液量(Aq)和体表面积(BSA),以Aq、BSA和烧伤面积指数(BAI)为参数,产生补液公式Q=∑△q(0.55BSA×BAI)。然后,用新公式和中国液体复苏公式分别计算补液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伤后3h~8hAq分别为10ml·h^-1·1%TBSA^-1、9ml·h·1%TBSA^-1、8ml.h^-1·1%TBSA^-1、7ml·h^-1-1%TBSA^-1、6ml·h^-1·1%TBSA、5ml-h^-1.1%TBSA^-1;9h~12h各为4ml·h^-1·1%TBSA~;后12h各为3ml·h^-1·1%TBSA;伤后第1h、2h分别取6ml·h^-1·1%TBSA^-1、7ml·h^-1·1%TBSA^-1。新公式计算全天总量为8074ml,即1.53ml·kg^-1·1%TBSA^-1:各时段补给量占全天总量的比率与63例患者的实际补液量比率基本相符。伤后第2d,△q值为2.5ml·h^-1·1%TBSA^-1~3nil·h^-1·1%TBSA^-1。结论新公式较好地解决了体重和烧伤面积相对性对估算补液量的影响、输液速度控制及累积丢失量补给等问题,证实了液体复苏新公式优于传统复苏公式。  相似文献   

11.
延迟快速复苏对犬烧伤后早期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烧伤后延迟复苏情况下,快速补液对伤后早期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犬 40% TBSAⅢ度烫伤模型,24只犬被随枘发为烧伤对照组,延迟快速补液组和延迟均匀补液组进行补液,观察伤前,伤后2,6,8,12,24,36和48h血浆尿素氮,肌酐,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Ⅱ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烧伤后各组血浆Bun,Cr,ET和ATⅡ逐渐升高,至伤后2-6h即显著高于伤前并继续升高,但补液两组上升幅度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液(glucose-electrolyte solution,GES)对40%血容量失血大鼠的复苏效果. 方法雄性SD大鼠,用氯胺酮-速眠新Ⅱ肌注复合麻醉后,行右侧颈动脉插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ES组(16只)、失血性休克(HS)组(HS组,20只)和HS+GES组(20只).GES组:不放血,手术后口服GES;Hs组和HS+GES组按大鼠血容量的40%分两次间隔15 min放血制模,HS+GES组于失血后0.5,1,6 h分3次给予3倍失血量的GES灌胃.测定平均动脉压及24 h肝、肾、胃和小肠组织血流量、红细胞压积、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谷丙转氨酶、肌酐和二胺氧化酶等指标,并统计3组大鼠24 h存活率. 结果失血后4 h和24 h HS+GES组平均动脉压分别比HS组高9.7%和10.9%(P<0.05).失血后24 h,HS+GES组肝、胃和空肠组织血流量比HS组分别增加18.6%、88.4%和22.0%(P<0.05或0.01),红细胞压积显著低于HS组(P<0.05),血浆谷丙转氨酶、肌酐和二胺氧化酶较HS组显著改善(P<0.01),失血24 h存活率也显著高于HS组(80%:30%,P<0.01).结论 口服补液能显著增加失血性休克大鼠平均动脉压和内脏组织灌流,维持血容量和血浆渗透压,减轻脏器功能损害,增加动物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重度骨盆骨折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治疗效果,以提高治愈率. 方法 总结2002年1月-2006年12月急诊收治的重度骨盆骨折并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96例,其中常规液体复苏组55例,限制性液体复苏组41例,对其创伤严重程度、休克程度、复苏开始时间、输入液量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常规液体复苏组输液量为(3 432±1 156)ml,治愈率为64%,死亡率为36%;限制性液体复苏组输液量为(2 685±524)ml,治愈率为83%,死亡率为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重度骨盆骨折并创伤失血性休克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救治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血浆代用品(血定安)应用于烧伤休克复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验证血浆代用品(血定安)在烧伤休克液体复苏中的疗效。方法:利用犬40%TBSAIII度伤模型,24只狗随机分为烧伤对照组(C)<血浆复苏组(P)和血定安复苏组(G),观察伤前,伤后2,6,8,12,24,36和48h心输出量(CO),氧供DO2),氧耗(VO2),血液粘度,肌球蛋白轻链1(MLC1)和血清总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复苏后CO,DO2,VO2显著上升,MLC1明显下降,血定安组与血浆组相比无显著差异,(2)复苏后血液粘度下降,快速补液时,血安定组显著低于血浆组。(3)伤后血清总蛋白呈下降趋势。其中血定安组显著低于血浆组,结论:烧伤后休克复苏中,血浆代用品(血定安)与血浆的疗效相近,可在烧伤休克早期救治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拟胆碱药卡巴胆碱对大鼠烫伤休克早期口服补液时胃排空和胃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78只,随机分为假烫组(n=6)、单纯烫伤组(单烫组,n=18)、卡巴胆碱组(CAL组,n=18)、葡萄糖-电解质液组(GES组,n=18)和GES CAL组(GES/CAL组,n=18).用沸水(100℃,15s)造成大鼠背部35% TBSA烫伤.单烫组不补液;GES和GES/CAL组于伤后0.5h开始按Parkland公式量的半量(即每1%TBSA烧伤补液2ml/kg)分2次、间隔2h口服GES液;CAL和GES/CAL组于伤后0.5h口服CAL(60μg/kg).烫伤后2、4、6h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胃血流量,酚红法测定胃排空率.结果 烫伤后胃排空率和胃血流量显著降低(P<0.05);GES或CAL各组胃排空率和胃血流量均显著回升,明显高于单烫组(P<0.05);GES/CAL组胃排空和胃血流量改善比GES、CAL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CAL能显著改善大鼠烫伤休克早期胃排空和胃血流量,提高口服液体复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早期不同速度液体复苏对肠系膜淋巴循环的影响,了解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机制. 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46只,失血+断尾法建立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UHS)模型.将动物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对照组(10只)、UHS模型组(12只)、快速复苏组(12只)和限制性复苏组(12只).快速复苏组及限制性复苏组分别以5 ml·kg-1·min-1及1 ml·kg-1·min-1的速度输注乳酸林格液(LR),肠系膜主淋巴管插管收集淋巴液.记录淋巴液流量,检测血浆及淋巴液中蛋白浓度、内毒素及TNF-α的含量. 结果 复苏60 min时,快速复苏组和限制性复苏组淋巴液流量分别为(4.04±0.33) ml·kg-1·h-1和(1.79±0.18) ml·kg-1·h-1(P<0.01);快速复苏组和限制性复苏组蛋白输出量分别为(80.5±10.2) mg·kg-1·h-1和(43.1±9.6) mg·kg-1·h-1(P <0.01).复苏240 min时,快速复苏组和限制性复苏组淋巴液内毒素含量分别为(1.36 ±0.41)EU/ml和(0.81±0.26) EU/ml(P<0.01).复苏120 min时,快速复苏组和限制性复苏组淋巴液中TNF-α含量分别为(3.86±0.23) ng/ml和(2.63±0.52) ng/ml(P <0.05). 结论 UHS导致肠系膜淋巴循环障碍,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以改善肠系膜淋巴循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并探讨一种可评价便携式血气胸引流装置引流效果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将18只实验犬平均分为3组:单纯血胸模型组、单纯气胸模型组和持续出血型血气胸模型组,建立动物模型后,行X线胸片或B超检查,监测建模前、建模后10、30、60 min实验犬呼吸频率、心率和末梢脉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 经X线胸片或B超证实,3组实验犬建模后10 min呼吸和心率均明显升高,脉氧饱和度下降,但单纯血胸组和单纯气胸组呼吸频率、脉氧饱和度在建模后10、30、60 min 3个时间点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在建模后30 min和60 min 2个时间点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出血型血气胸组实验犬建模后30 min呼吸和心率开始下降,脉氧饱和度急剧下降.结论 该血气胸动物模型适用于评价便携式血气胸引流装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不同海拔高度(3840m,1517m)大鼠严重烫伤后延迟复苏心肌组织内皮素-1(ET-1)与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变化规律。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0只随机分为延迟复苏组(DFR,n=100)、即时复苏组(IFR,n=120)和对照组(CG,n=20),建立总体表面积30%的Ⅲ度烫伤模型,分别于伤后1、6、12、24、72和168h取材。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组织ET-1和HSP70的含量。结果:ET-1在心肌细胞浆及血管内皮组织表达高于对照组,随海拔梯度上升ET-1表达增高,海拔高组高于海拔低组,DFR组高于IFR组(P〈0.01);HSP70表达在海拔低者差异早于海拔高者(P〈0.01)。结论:高原地区大鼠严重烫伤后随海拔升高,心肌保护物质消耗增多,ET-1/HSP70调节变化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9.
烧伤休克期复苏补液的计算机仿真设计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建立一种新的科学的烧伤休克期复苏补液方法 ,使烧伤病人平稳渡过休克期 ,并使水肿较轻。方法 :根据烧伤病人休克期液体和蛋白质平衡的数学模型 ,利用系统控制的计算机仿真技术 ,对 36例病人进行液体复苏治疗 (实验组 ) ,并与采用经验公式复苏的 32例病人进行比较 (对照组 )。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病人更加平稳渡过休克期 ,而水肿 (净体重增加 )较轻 ,且平均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及并发症也少 (P <0 0 5 )。结论 :计算机仿真设计的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方案比经验公式科学、合理 ,既能使烧伤病人平稳渡过休克期 ,又可减轻水肿 ,且具有个体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