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目间接眼底显微镜检查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目间接眼底显微镜检查法的临床应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魏文斌,傅守静,王景昭,卢向红早在1953年ElBavadi[1]就介绍了用+55D凸透镜进行眼底双目显微镜检查,后来,Rotter[2]1956年,Rosen[3]1959年亦作了描述。Lundbe...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使用非接触双目间接眼底显微镜(BIOM)联合前房灌注系统(ACM)行玻璃体切割术处理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6例(6只眼)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割术时,为了避免医源性的脉络膜视网膜损伤,采用前房灌注来维持眼压,晶状体摘除及前部玻璃体切割后,切换至BIOM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临床随访3~11月,评估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6例BIOM联合ACM的玻璃体切割术在操作中未见明显困难.术后5例视力提高,1例无变化.主要长期并发症为低眼压、前部PVR、视网膜前膜.4例行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在位. 结论 采用BIOM联合ACM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在实践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经双目间接眼底显微镜光凝治疗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们自 2 0 0 1年 9月~ 2 0 0 2年 6月在 2 6例 2 6眼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 ,经双目间接眼底显微镜 (裂隙灯显微镜和VOL K宽视野激光镜 )联合激光行视网膜光凝治疗未封闭的视网膜裂孔和术后早期发现的新裂孔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 6例 2 6眼于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发现视网膜裂孔未封闭和术后早期发现新的裂孔。其中男 19例 ,女7例 ,年龄 15~ 71岁 ,平均 37.4岁。 2 6眼中 ,18眼为术后早期 ,视网膜裂孔冷凝或术中光凝后反应不佳 ,裂孔有的部位封闭不牢或未封闭 ,其中 1眼是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术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接触广角手术系统应用于人工晶状体眼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临床效果和使用技巧。方法收集46例(46只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在非接触广角手术系统下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视力改善情况,术中、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50~80 min,平均(63.84±11.13)min。术中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3只眼,视网膜出血5只眼。术后角膜水肿4只眼,前房出血3只眼,高眼压5只眼。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8±3.9)个月,随访未见眼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眼内再出血2只眼,视网膜脱离复发2只眼。随访未见其他严重术后并发症。术前视力:视力≥0.3者4只眼;0.3>视力≥0.1者10只眼;0.1>视力≥0.01者22只眼;视力<0.01者10眼。术后视力:视力≥0.3者10眼;0.3>视力≥0.1者16只眼;0.1>视力≥0.01者20只眼,术后视力显著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进行人工晶状体眼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可以获得足够良好的视野,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双目间接眼底镜检查 二十世纪50年代Schepens倡导利用双目间接眼底镜以来,双目间接眼底镜已成为检查眼底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在检查视网膜脱离及进行视网膜脱离手术上有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双目间接眼底镜下激光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双目间接眼底镜下激光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对44例(48只眼)无法应用裂隙灯激光及眼内激光患者行双目间接眼底镜下激光治疗。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20例(24只眼);视网膜分枝静脉栓塞4眼;Eales病1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9眼,在视网膜复位术中采用双目间接眼底镜下激光封闭裂孔。结果29眼视网膜血管性疾病,视网膜病情得到不同程度控制。19眼视网膜复位术后,随诊6~12个月,视网膜在位,裂孔封闭。结论双目间接眼底镜下激光治疗以其独特的优点,扩大了临床治疗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增殖期檐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改变及这一特殊人群经历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情况.方法 应用共聚焦显微镜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以及形态学改变进行观察记录.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49例(56只眼),其中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9例(35只眼),进行观察.其余各类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20例(21只眼)作为对照组,局麻下分别施行不同术式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分别于术前1d、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对术眼角膜进行共聚焦显微镜检查,记录相关数据.结果 共焦显微镜检查显示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异形性增加;内皮细胞水肿;角膜内皮细胞坏死;坏死区周围细胞移行修复;角膜内皮细胞内表面沉着等表现,分析所得数据: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前者大干后者(P<0.05),六角形内皮细胞所占比例前者小于后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月、3月,前者内皮细胞丢失率和六角形内皮细胞丢失率均大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共聚焦显微镜可以在细胞水平观察活体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形态结构及其动态变化,是研究手术引起的角膜内皮细胞改变的-个重要手段.通过本研究发现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由于内分泌紊乱,使角膜内皮储备功能下降,降低了此类患者角膜内皮对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玻璃体切除术后硅油对眼底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注入术后眼底损害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51例(51眼)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注入术后发生眼底损害的临床资料,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1例、视网膜脱离12例、眼内异物8例。术前或术中均见视盘颜色红润,视网膜血管正管无白鞘,术前、术中无视盘颜色变淡或视网膜血管异常的记载。51例均采用标准三切口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手术,术终均注入硅油。手术后随访6~43月,平均随访21月。结果51例在术后1~28月均发生视盘颜色变淡,视网膜血管变细有自鞘,视野有不同程度的损害。28例(54.90%)跟压有高于正常史,余23例眼压一直在正常范围。取出硅油后眼底改变无改善,视力低于无眼底改变者。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注入术后视盘颜色变淡,视网膜血管变细有白鞘及视野的改变均与硅油有关,提示临床上应提高手术技术,在使用硅油时应慎重,不要为了保证视网膜复位,而牺牲原可挽救的有用视功能。  相似文献   

9.
双目间接眼底显微镜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目间接眼底显微镜(binocular indirect ophthalmomicroscope,BIOM3)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运用特点、优势、临床疗效和使用技巧。方法:应用BIOM3对126例126眼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玻璃体切割手术。观察手术时间、设备使用技巧、术中并发症、术后视力改善及并发症等。结果:手术时间44~92(平均55)min,并能在小瞳或屈光介质条件欠佳情况下,彻底地切除周边部及基底部玻璃体。术中并发症:2例术中玻璃体出血。术后随访3~10(平均4.5)mo。术后115眼(91.3%)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视力≥0.3者12眼,~0.1者36眼,~0.01者45眼,<0.01者33眼。术后并发症:视网膜脱离复发5例,前房出血7例,继发性青光眼5例,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2例。熟练掌握并总结了BIOM3的使用技巧。结论:BIOM3无需缝合金属固定环,节约手术时间,在无晶状体眼、气体或硅油填充、小瞳孔、不规则瞳孔及角膜病变时都得达到很好的全景和大景深的观察效果,易于基底部玻璃体彻底切除,此外还具有视野宽、立体感强、术者对术野整体把握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增殖期檐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改变及这一特殊人群经历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情况.方法 应用共聚焦显微镜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以及形态学改变进行观察记录.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49例(56只眼),其中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9例(35只眼),进行观察.其余各类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20例(21只眼)作为对照组,局麻下分别施行不同术式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分别于术前1d、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对术眼角膜进行共聚焦显微镜检查,记录相关数据.结果 共焦显微镜检查显示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异形性增加;内皮细胞水肿;角膜内皮细胞坏死;坏死区周围细胞移行修复;角膜内皮细胞内表面沉着等表现,分析所得数据: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前者大干后者(P<0.05),六角形内皮细胞所占比例前者小于后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月、3月,前者内皮细胞丢失率和六角形内皮细胞丢失率均大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共聚焦显微镜可以在细胞水平观察活体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形态结构及其动态变化,是研究手术引起的角膜内皮细胞改变的-个重要手段.通过本研究发现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由于内分泌紊乱,使角膜内皮储备功能下降,降低了此类患者角膜内皮对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增殖期檐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改变及这一特殊人群经历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情况.方法 应用共聚焦显微镜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以及形态学改变进行观察记录.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49例(56只眼),其中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9例(35只眼),进行观察.其余各类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20例(21只眼)作为对照组,局麻下分别施行不同术式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分别于术前1d、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对术眼角膜进行共聚焦显微镜检查,记录相关数据.结果 共焦显微镜检查显示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异形性增加;内皮细胞水肿;角膜内皮细胞坏死;坏死区周围细胞移行修复;角膜内皮细胞内表面沉着等表现,分析所得数据: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前者大干后者(P<0.05),六角形内皮细胞所占比例前者小于后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月、3月,前者内皮细胞丢失率和六角形内皮细胞丢失率均大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共聚焦显微镜可以在细胞水平观察活体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形态结构及其动态变化,是研究手术引起的角膜内皮细胞改变的-个重要手段.通过本研究发现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由于内分泌紊乱,使角膜内皮储备功能下降,降低了此类患者角膜内皮对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玻璃体切割手术是20世纪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先进的眼显微外科手术,是眼科手术中极其精细而又复杂的手术,在国内尚未完全普及。玻璃体切割手术是眼科治疗史上的一大革命,使过去许多被认为不治之症的眼疾患者得以治疗。此项手术具有手术难度大,眼内操作时间长,组织损伤重等特点,手术成功关键除了术者熟练高超的技术外,术前、术中、术后患者的配合治疗以及护士精心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显微镜联合间接眼底镜行外路视网膜脱离非凝固手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2007-01/08对50例50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显微镜下行球结膜环形剪开、四直肌预置牵引线、巩膜外放液或不放液、放置或不放置环扎条带、巩膜缝线固定硅胶(或硅海绵)外加压块、缝合球结膜,在间接眼底镜下行视网膜裂孔定位及术毕眼底检查,术中对裂孔未作凝固处理。术后裂孔周围行激光光凝。手术后随访3~9mo。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平均手术时间缩短。手术中并发症:1例术中视网膜下出血;手术后随访3~9mo,视网膜完全复位47眼,1眼出血性视网膜脱离经保守治疗后视网膜复位,1眼手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经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复位,1眼手术后视网膜脱离未复位经二次环扎带调位术后视网膜复位;手术后视力提高43眼,不变5眼,下降2眼。结论:显微镜下联合间接眼底镜操作巩膜扣带术及对裂孔未作凝固处理,使手术创伤小、时间缩短、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4.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巩膜切口的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常规20G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微创玻璃体手术系统由于巩膜切口和手术器械直径较小,创伤小,恢复快而应用逐渐增多.但既往临床经验表明,若玻璃体手术巩膜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玻璃体视网膜嵌顿可造成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脱离,严重者可发生前部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睫状体脱离甚至眼球萎缩[1,2].因此,我们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对玻璃体切割手术后患者的巩膜切口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超声生物显微镜 (ultrasound biom icroscopy,U BM)是一种新型高频超声诊断仪器 ,对活体状态下眼前节结构可以清晰、动态、无创伤地显示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我们利用 U BM对玻璃体切割术后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9年 5月~ 2 0 0 0年 8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 2 8例 ,男 2 1例 ,女 7例 ,年龄 13~ 65岁 ,平均 3 6岁。其中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12例 ,玻璃体积血、混浊 9例 ,眼外伤 7例 ,均不伴有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手术采用标准…  相似文献   

16.
双手剥膜是处理严重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有效方式之一,既往已有四切口的助手辅助照明双手剥膜、吊顶灯辅助下的双手剥膜等多种处理方式来进行双手剥膜的报道[1].非接触双目间接眼底显微镜(BIOM)是新型非接触式广角观察系统[2],具有观察角度大、立体感强的特点,而且在轻度屈光间质混浊的情况下能够清晰获得眼底像,使玻璃体手术过程中的观察更为全面,能够全面评估纤维血管增生膜的粘连范围和牵拉状况,在提高手术效率的同时减少医源性损伤[3].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玻璃体切除术在全国逐渐开展,使许多过去被认为不治之症的眼病获得治疗。本眼科中心从lop年6月始采用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手术共28例,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共28例28眼,左眼10例,右眼明例;男26例,女2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力岁,平均38.4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2年。单纯玻璃体积血9例,视力均小于0.肥;眼内炎5例,视力均小于眼前指数;玻璃体积血并视网膜脱离7例(为全玻璃体积血,术前眼B超示视网膜脱离,术中证实,PVRB-CZ),视力均小于0.l;复杂性机网膜脱离4例(均为PVRCZ),视力均小于眼前指…  相似文献   

18.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重而复杂性眼外伤能使眼球各种组织造成损伤,以及多种因素直接影响着愈后及视功能的恢复。在近代眼内显微手术中,玻璃体切割救治严重复杂性眼外伤占有极其重要地位[1],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给病人挽回了视力。我院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各种类型复杂性眼外伤58例,经期玻璃体切割联合眼球破裂伤修补,外伤性白内障、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复位,球内异物取出等手术,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总结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复杂性眼外伤58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11例;年龄为17~72岁,平均32.6岁;右眼37例,左眼21例,均为单眼。其中…  相似文献   

19.
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玻璃体积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视网膜静脉阻塞 (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常见的眼底血管性疾病 ,经常引起玻璃体积血 ,少量玻璃体积血可自行吸收 ,但大量的积血往往难以吸收 ,严重影响视力甚至由于积血机化可导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手术可治疗伴有玻璃体积血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 RVO。现将我们通过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 RVO导致的玻璃体积血病例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自 1995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我院通过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 RVO引起的玻璃体积血患者 72例 72只眼 ,其中男性5 0例 ,占 6 9.4 % ,女性 2 2例 ,占 30 .6 % ;年龄 17~ 78岁 ,平均…  相似文献   

20.
吴娜  张红 《眼科研究》2007,25(8):605-608
目的 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对玻璃体切割手术前后患眼进行检测比较,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UBM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前后患者眼前节结构的变化,分别比较有晶状体组、人工晶状体组术前术后各测量参数的变化。结果 高眼压组术后瞳孔阻滞,睫状体全周脱离、水肿、前旋。参数测量:有晶状体组的高眼压组与正常眼压组前房深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0,P=0.049),房角开放距离500高眼压组与正常眼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9,P=0.050)。人工晶状体组的高眼压组与正常眼压组前房深度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2.066,P=0.050),高眼压组与正常眼压组睫状体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6,P=0.037)。结论 术后睫状体水肿前旋致前房变浅、房角变窄,导致眼压升高,参数测量提示有晶状体高眼压组术后较术前有前房变浅、房角开放程度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