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特征,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UPI"和自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以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部2011级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tata 7.0建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占19.71%,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占30.92%,心理健康的学生占49.37%。经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专业满意度低、自感学习压力大、同学关系较差及对大学生活适应不良的同学UPI总得分较高,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专业满意度低、自感学习压力大、同学关系不佳、对大学生活适应不良等是其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中职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探讨中职护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及产生的原因. 方法 对不同年级的387名在校生进行90项症状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的团体测试. 结果 被测学生的SCL-90各因子得分普遍高于常模,总分高于160分的占7.83 %;61.25%的被测学生有轻、中度的抑郁;被测学生中度焦虑者占16.79 %,重度焦虑占4.13%.结论 中职护生为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人群,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
张超  秦皓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0):107-109
目的 了解贵阳护理职业学院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在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在校学生836名为研究对象,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测.结果 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2.12%;高职学生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得分高;中职学生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得分高.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高职学生与中职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结论 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主要表现为焦虑、强迫等,而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更为严重,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引起的抑郁、偏执、敌对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在理论学习、实践技能、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强教育。方法采用《老年护理》教材中的"老年人抑郁量表(GDS)"[1]让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对自己家庭或居住环境周围的老年人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能够圆满完成调查任务的学生占24.0%,能较好完成的学生占28.0%,完成较差的学生占28.6%,未完成的学生占19.4%。结论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实践技能较差、工作态度不端正,很难符合临床实习岗位和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为此,学校应开展全方位、多渠道的教育及教学以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  相似文献   

5.
王彩梅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2):148-150
在分析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中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专护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及自编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对西安市三所护理学校的982名中专护理学生进行调查。对资料采取卡方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①中专护理学生SCL-90总分阳性检出率为26.68%。其中二年级护生各因子得分均高于一年级护生,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②影响中专护理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是自我满意度低、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压力大及家庭经济困难等。结论中专护理学生存在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及老师可通过提高中专护理学生的自我满意度、改善人际关系和拓展就业途径等,对中专护理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以达到促进其心理健康的目的 。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多样化的生活方式走进千家万户,随之而来的各类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摆在人们眼前,并直接作用在作为新生力军的学生身上,特别在中职学校的学生身上表现尤为突出.本文在总结中职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存在情况基础上,分析了问题发生的原因,强调了在中职学校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2010年1月—12月我院发生的21起常见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通过对2010年全年发生的四类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实施防范措施,2011年全年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发生8起,减少了62%。结论加大护理管理力度,提高护士队伍的整体素质,可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中职教育发展的瓶颈在于如何把握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文旨在论述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达到提高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评估481名在校护理专业大学生,并收集家庭类型和经济状况等影响因素。结果:21.65%的护理专业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中轻度为12.48%,中度为5.82%,重度为3.35%;抑郁、焦虑、强迫、人际敏感等问题较为常见,单亲、离异或重组家庭、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存在更多的情绪问题。结论:21.65%的护理专业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家庭类型和家庭经济状况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2011—2015年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健康问卷(UPI)调查5年6567名长治医学院入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该院校新生以农村学生为主,城市生源比例明显增加(从31.17%上升至42.19%,P <0.01)。一类心理问题平均筛出率12.40%,二类心理问题平均筛出率为23.66%,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其他院校相当,并逐年提高(P <0.01)。该医学院校不同性别、生源地的学生心理健康总分差异不显著。入学动机明确的学生 UPI 问卷总分明显低于入学动机不明确的学生(P <0.01),专业满意度高的学生 UPI 问卷总分显著高于不满意的学生(P <0.01)。结论:5年期间,医学院校生源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其心理健康水平逐年提高。入学动机、专业满意度是医学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我教研室利用护理学基础精品课建设契机,着手建设针对中职护理专业的护理学基础课程立体化教材,现回顾如下。1建设护理学基础课程立体化教材的缘由传统教材存在的诸多问题和教学方法单调造成学生学习质量不高,是我们开发建设护理学基础立体化教材的缘由,而我校申报全国中职示范学校是开发建设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不良生活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不良生活事件与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的关系,为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以上海市卫校和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卫生学校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并 进行逻辑纠错,采用SAS 8.2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17.00±0.88)岁,其中男生87 人(15.56%),女生472人(84.44%);不良生活事件中"考试失败或成绩不理想"发生频率较高,为81.64%;PTSD检出率为5.53%,PTSD阳性者和非阳性者之间的生活事件各因子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 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TSD的影响因子为人际关系因子(OR=2.93,95%CI=1.43~6.00),受惩罚因子 (OR=3.91,95%CI=1.41~10.87),适应因子(OR=4.12,95%CI=1.70~9.99).结论 中职生不良生活事件发生率 较高,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应从减轻学业负担,转变授课方式,提高中职生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中职生的社会 适应能力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ICU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原因并探讨针对性的干预策略,以提高ICU的护理质量。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ICU护理人员25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其心理压力的原因探讨干预策略。结果 ICU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原因是护理对象的特殊性、工作强度大、工作不被理解和尊重、社会地位低、夜班多、工作时间不规律、工作环境差。结论临床上应注意针对ICU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原因采取正确的心理减压方法,帮助ICU护理人员保持较好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471名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中职学生进行SCL-90测试,发现有17.8%的学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女生的恐怖因子分显著地高于男生。这些情况提示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部分,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被调查对象的总分为(149.58±48.13)分,阳性率为32.1%,其中男性为31.2%,女性为34.0%;女性的心理健康问题比男性高,主要表现在强迫症状、抑郁和恐怖3个方面;专业、年级和是否获得助学金是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结论被调查对象的心理问题总体高于全国常模,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和掌握中职学生的心理状况,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开展心理活动的针对性。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兼个别座谈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目前中职学生心理状况存在诸多不良倾向。结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加强中职学生的自我意识训练、智力训练、情感调控、意志培养、个性塑造、学习指导和交往指导,能够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大中专院校学生因心理健康问题导致跳楼、杀人及其他伤害事件时有发生。有报道[1],某大学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发现,60%的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及反思。笔者于2005年11月对我校临床医学及护理2个专业的一年级共663名新生进行了心理卫生调查及分析,以为医学生的心理卫生咨询与辅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护理本科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调查我院护理本科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校制定学生教育管理政策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对2004级236名护理本科生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进行测试。结果: 护理本科新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本科生UPI得分,第1类(具有明显心理问题)和第2类(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占63.56%,而且本科护理专业学生心理问题严重程度中间状态者居多。从选择频率最高的10题可看出,52.97%~70.76%的护理专业学生在认知方面存在过于敏感、缺乏自信的神经症状态;半数以上的护理专业学生具有神经衰弱的倾向或情绪消沉、不稳定的心理状况。性别及文理科对新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无影响。结论: 护理专业学习功课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环节薄弱以及家庭因素等是造成护理本科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偏低的原因,学校可通过新生入学心理普查,开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和积极拓展以第二课堂为特征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加强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病人满意度调查分析,找出影响满意度的主要因素,针对存在问题重新修订各项管理办法,完善质控标准及组织管理体系。以提高病人满意度为出发点,提升整体护理服务质量。方法:对2008年1月—2008年6月和2009年1月—2009年6月本院住院病人,采用问卷发放调查表无记名形式,对全院6个护理单元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总结出了2008年和2009年1月—2009年6月不满意项目数,利用百分比计算病人满意度,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对照。2009年1月—2009年6月病人满意度高于2008年同期,不满意项目数低于2008年同期。结论:通过各种管理方法改进及措施实施,2009年1月—2009年6月较2008年同期病人对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