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EEG ECG持续监护有抽搐与无抽搐EAT治疗精神分裂症180例对照观察研究,由山东省6家精神病医院31名研究人员共同完成,本文扼要报告研究目的,设计原则和研究方案,以及科研实施中的组织分工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有抽搐(90例)和无抽搐(90例)抗精神病电疗(EAT)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结果。发现无抽搐EAT与有抽搐EAT疗效均明显,组间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的疗效随治疗次数的增加而增高。但无抽搐组偏执型患者获效较差。副作用以有抽搐组较重。记忆损害不明显,WMS评分还随着治疗次数增加而有所上升。EEG监护中发现EEG异常有逐次递增趋势,以有抽搐组为重。对ECG影响主要是心率显著加快。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EEG、ECG持续监护下,有抽搐与无抽搐抗精神病电疗(EAT)治疗精神分裂症的ECG变化。发现EAT对ECG影响主要是使心率增快,P波增高及ST-T波降低。无抽搐组在用药后的EAT前夕已见上述变化;有抽搐组在EAT后才有类似变化,但比无抽搐组明显。ECG的这种改变是暂时性的,在下次EAT疗前己多见恢复。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EEG、ECG持续监护下有抽搐与无抽搐抗精神病电疗(EAT)治疗精神分裂症的EEG变化,发现EAT时EEG改变主要是脑波慢化与波幅增高,尤以有抽搐组为甚。并分析了无抽搐EAT通电后的痉挛初脑电抑制期,癲痫样放电募集期,多棘慢波期的脑电活动特征和开关现象。抽搐后最初10分钟可见慢波频率渐快,振幅逐降,有抽搐组不如无抽搐组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6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脑电图、心电图持续监护下,有抽搐与无抽搐抗精神病电疗。对其临床疗效,副反应,和对记忆。EEG及ECG的影响进行了对照研究。发现两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均有明显疗效,二者的疗效及对记忆和心电的影响无显著差异,有抽搐EAT的副反应及对脑电图影响较重。无抽搐EAT进行EEG监护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在EEG、ECG监护下,对优势侧与非优势侧有抽搐抗精神病电疗治疗60例精神分裂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优势侧与非优势侧两组都具有较好的疗效,且非优势侧疗效似好于优势侧。非优势侧一般副反应大于优势侧,考虑与EAT电量较大有关。优势侧对理解分项的损害较重,而非优势侧对心智分项的损害较明显。脑电图异常率两组无显著差异,治疗中的心率增快是短暂、可逆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优势侧有抽搐(30例)和无抽搐(30例)抗精神病电疗(EAT)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结果,发现本次病期≤12个月者疗效明显好于>12个月者;平均抽搐次数多者效果好,优势侧无抽搐与有抽搐EAT疗效无显著差异。但无抽搐组偏执型患者获效较慢,两组患者的疗效随治疗次数的增加而增高,记忆损害不明显。EEG监护中发现无抽搐组抽搐慢波期有逐次递减趋势,对ECG影响主要是心率显著加快。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EEG,ECG持续监护,进行非优势侧有抽搐(30例)和无抽搐(30例)抗精神电疗治疗精神分裂症。通过对临床疗效,副反应,记忆损害及EEG,ECG影响的对照研究,发现两组间治效疗果无显著差异,而有抽搐EAT的副反应及对EEG、ECG的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优势侧(30例)和双侧(30例)抗精神电疗(EAT)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结果。发现本次病期<≤工2个月者疗效明显好于>12个月者;平均抽搐次数多者疗效好,优势侧疗效显著好于双侧,且随治疗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而副作用增加却不明显。EEG异常率与异常程度的增加以及基本节律显著慢化和治疗次数成正比,EAT产生的急性ECG改变之一是心率显著加快。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双侧与非优势侧无抽搐抗精神病电疗,在EEG、EKG监护下对60例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副反应进行了对照观察。结果表明两组均有较好的疗效,非优势侧疗效优于双侧,但其一般副反应高于双侧,双侧对短时记忆的损害较非优势侧明显。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使用我国修订的韦氏记忆测验工具,在EEG、ECG持续监护下,对有无抽搐EAT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记忆损害进行了对照研究,发现EAT后患者WMS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有抽搐组对长时记忆项目改善明显,而无抽搐组则对短时记忆的多数项目和瞬间记忆改善较为明显,并发现电极放置部位对WMS第7项的评分有明显影响,作者对上述发现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EEG、ECG监护下双侧与优势侧电极放置法EAT治疗60例精神分裂症之疗效与副反应进行了对照观察。结果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EAT对偏执型的疗效与对非偏执型疗效也无显著差异。双侧EAT对记忆的损害较优势侧为重。两组的EEG异常率都有随治疗进行而逐渐增高之趋势。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双侧与非优势侧有抽搐EAT在EEG、ECG持续监护下对60例精神分裂症进行了对照研究。治疗结果显示两组电极置放位置不同的有抽搐EAT其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而副作用及EEG改变以双侧组为轻,但对记忆的损害双侧EAT则大于非优势侧EAT。从而提示,它们的临床适用症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4.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MRI与EEG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又称Binswanger病,是高龄老年人易患疾病。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磁共振(MRI)技术的应用,该病的诊断明显增加。我院2000-11~2005-05共收治经MRI检查并结合临床诊断的SAE患者53例,占同期全部脑血管病住院病人(868例)的6.1%,现将其临床、MRI与脑电图(EEG)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中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药物的可能影响。方法对625例MECT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MECT中是否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MECT治疗同时是否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分为用药组和未用药组,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用药组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4.96%(79/528),未用药组为6.19%(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37,P=0.02,OR=2.42)。经典和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22.69%(27/119)和11.65%(41/352),而联合用药组为19.30%(11/57),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组和联合用药组的发生率均高于未用药组(2=11.25,P0.05;2=6.29,P0.05),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组高于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组(2=8.78,P=0.003,OR=1.74)。舒必利组频发室早发生率22%(11/50),联合用药组为10.53%(6/57),两组频发室早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未用药组的3.09%(3/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13.69,P0.05;2=4.03,P0.05)。结论应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MECT时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高于未使用者,且不同种类药物的风险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肌电图的监护下进行听神经瘤显微切除的技术.方法 对12例听神经瘤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肌电图联合监测下行显微手术切除.结果 面神经解剖保留11例,听神经解剖保留2例,听神经功能保留1例,所有病例术后均未出现脑干功能改变.结论 在神经电生理监护下的听神经瘤显微切除可提高脑干及颅神经的解剖和功能保留.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脑部生物电阻抗断层(EIT)成像的变化规律,探讨其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枕大池单次注血模型模拟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应用脑EIT成像系统进行连续动态监护,得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EIT成像的动态变化.结果 成功建立模型8例,EIT监护图像变化显示注血早期颅脑前部阻抗降低明显,后部电阻抗轻度降低;注射结束后全脑电阻抗逐渐升高,颅脑后部增高明显.结论 脑EIT成像对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电阻抗变化具有敏感性,并对出血部位有一定的定位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