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期的一些研究结果显示,PSA〈4.0ng/ml的前列腺活检患者中前列腺癌检出率为15.2%,而且有证据显示在这些前列腺癌中许多具有临床意义。因此一些研究结果提示,在低PSA水平时也应进行前列腺活检,特别是年龄〈60岁的男性。本研究旨在评价年龄〉60岁的男性中低PSA水平时接受前列腺活检的意义。研究对象来自前列腺癌筛查研究,共有782例连续性病例因PSA水平〉2.5ng/ml或者直肠指诊异常而接受6针前列腺穿刺活检。穿刺病理结果根据患者年龄进行分组分析。结果共127例(16.2%)穿刺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肿瘤均为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年龄〈60岁组穿刺阳性率为19%(67/362),60~69岁组为16%(44/277),〉70岁组为11%(16/143)。穿刺阳性率随年龄增长有降低趋势(P=0.05)。患者的PSA速率、肿瘤分期、Gleason评分以及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临床参数对前列腺癌分期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通过病理诊断、MRI检查及全身骨扫描对 112例经前列腺活检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进行分期 ,结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穿刺后Gleason评分、穿刺阳性针数百分率评价其临床意义。 结果 :112例前列腺癌中 ,血清PSA、Gleason评分、穿刺阳性针数百分率对前列腺癌分期有显著相关性 (r=0 .6 98,r=0 .6 74 ,r=0 .6 71,P均 <0 .0 0 1) ,但对B期和C期前列腺癌的诊断差异无显著性 (χ2=2 .6 75 ,P =0 .0 96 ;χ2 =0 .70 4 ,P =0 .4 0 1) ,血清PSA较Gleason评分和穿刺阳性针数百分率对D期的诊断差异有显著性 (χ2 =5 .135 ,P =0 .0 2 3;χ2 =4 .5 93,P =0 .0 32 )。血清PSA、Gleason评分和穿刺阳性针数百分率的敏感性分别为 76 .7%、83.3%和 77.8% ,特异性为 5 0 %、77.3%和 5 4 .5 % ,准确性为 71.4 %、82 .1%和 73.2 %。 结论 :血清PSA、Gleason评分、穿刺阳性针数百分率可预测前列腺癌的分期 ,穿刺后Gleason评分对前列腺癌分期的预测较血清PSA和穿刺阳性针数百分率更准确。血清PSA对远处转移性前列腺癌的预测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准确有效预测前列腺癌病理分级的方法.方法 分析75例前列腺癌患者术前血清PSA水平、穿刺活检标本和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标本Gleason评分资料,对血清PSA水平与根治术后标本Gleason评分进行等级相关分析,对穿刺活检标本与根治术后标本Gleason评分进行配对秩和检验.结果 75例患者术前血清PSA值4~230 ng/ml,平均33.5 ng/ml;穿刺活检标本Gleason评分2~9分,平均(4.4±2.3)分;根治术后标本Gleason评分2~10分,平均(4.8±2.5)分.术前血清PSA水平与根治术后标本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s=0.279,P=0.015),穿刺活检标本与根治术后标本Gleason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术前血清PSA水平越高,根治术后标本Gleason评分也越高;穿刺标本Gleason评分有低估的缺点,必要时应行病理分级后再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列腺根治术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预测术后Gleason评分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3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将前列腺癌根治术前术后Gleason评分变化与患者年龄、术前Gleason评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体积和PSAD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分析术前Gleason评分≤6患者中评分升高和Gleason评分≥7患者中评分下降与上述因素的关系。结果:133例患者中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Gleason评分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Gleason评分保持一致52例(39.1%),评分下降13例(9.8%),评分升高68例(51.1%)。PSAD(P=0.002)与Gleason评分升高明显相关,未发现Gleasbn评分≥7患者中评分下降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体积和PSAD有相关性。进一步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得出:TRUS穿刺活检Gleason评分≤6患者PSAD〉0.2435预示根治术后Gleason评分升高可能性较大。结论:TRUS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Gleason评分较低且PSAD较高的前列腺癌患者提示有可能实际Gleason评分升高,进而影响治疗选择和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预测前列腺癌术后切缘阳性结果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相应的验证,为预测术后切缘阳性的风险提供依据。方法:纳入PC-follow数据库中北京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2018年收治的2215例前列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年龄67.3(33~88)岁。PSA(45.2±18.9)ng/ml。前列腺穿刺活检针数6~32针,穿刺阳性针数百分比4%~100%,穿刺活检病理Gleason评分6~10分。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建模组1770例,年龄65.5(33~88)岁,PSA(48.2±12.4)(0.01~99.4)ng/ml。验证组445例,年龄68.6(47~82)岁,PSA(43.7±14.8)(0.01~87.2)ng/ml。对两组患者年龄(<60岁,60~70岁,>70岁)、PSA(<4 ng/ml,4~10 ng/ml,11~20 ng/ml,>20 ng/ml)、盆腔MRI检查结果(阴性,可疑,阳性)、肿瘤临床分期(T 1~T 2期,≥T 3期)、穿刺阳性针数百分比(≤33%,34%~66%,>66%)、穿刺活检病理Gleason评分(≤6分,7分,≥8分)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筛选有意义的指标构建预测前列腺癌术后切缘阳性结果的列线图模型。在验证组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并与构成列线图的单一因素的预测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PSA水平、盆腔MRI检查结果、穿刺针数阳性率、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与术后切缘阳性率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PSA水平(OR=2.046,95%CI 1.022~4.251,P=0.009)、穿刺阳性针数百分比(OR=1.502,95%CI 1.136~1.978,P=0.002)、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OR=1.568,95%CI 1.063~2.313,P=0.028)、盆腔MRI检查结果(OR=1.525,95%CI 1.160~2.005,P=0.033)为前列腺癌术后切缘阳性的独立预测指标,根据上述指标建立列线图模型。列线图模型预测验证组切缘阳性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为0.776,而以术前PSA水平、穿刺阳性针数百分比、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盆腔MRI检查结果、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等单一因素预测验证组切缘阳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54、0.615、0.556、0.522和0.560,列线图模型与单一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较单独应用术前PSA水平、穿刺阳性针数百分比、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盆腔MRI检查结果、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在预测前列腺癌术后切缘阳性方面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定位模板前列腺饱和穿刺活检的准确性、安全性。方法303例PSA〉4.0ng/ml和(或)DRE异常和(或)前列腺B超、CT或MRI异常者接受经会阴定位模板饱和穿刺活检。年龄35~90岁,平均69.7岁。PSA0.2~3000.0ng/ml,中位数13.7ng/ml。前列腺体积7~190ml,中位数47ml。结果每区活检1~4针,共11~44针,平均23.7针。前列腺癌活检阳性率37.6%(114/303)。PSA0~4.0、4.1~10.0、10.1~20.0、20.1~30.0、30.1~70.0及〉70.0ng/ml者阳性率分别为22.2%(4/18)、8.2%(6/73)、21.6%(22/102)、48.4%(15/31)、68.4%(26/38)及100.0%(41/41)。前列腺体积〈20、20~40、41~60及〉60ml者阳性率分别为68.0%(17/25)、51.4%(54/105)、27.5%(19/69)及23.1%(24/104)。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TRUS引导下经会阴定位模板饱和穿刺活检精确而安全,对于前列腺癌的准确分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病人血清PSA、f/tPSA(血清游离PSA与总PSA的比值)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查阅我院1998年1月~2005年6月归档的前列腺癌病历资料,建立临床资料数据库,对归档病理切片进行Gleason评分.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分析血清PSA、f/tPSA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269例前列腺癌中,前列腺癌PSA值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0.361,P<0.01),与前列腺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586,P<0.01);f/tPSA与Gleason评分有弱负相关(r=-0.128,P=0.035),与前列腺癌临床分期呈负相关(r=-0.226,P<0.01).结论 血清PSA、f/tPSA与前列腺癌预后密切相关的指标临床分期和Gleason评分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sPSA)与尿前列腺特异性抗原(uPSA)比值(s/uPSA)对血清PSA处于诊断“灰区”—sPSA于4.0~10.0ng/ml(放射免疫法范围)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血清PSA(sPSA)于诊断“灰区”的共191例前列腺疾病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其尿PSA(uPSA)水平,根据前列腺活检结果分为前列腺癌组(PCa组,n=76)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组(BPH组,n=115),比较两组s/uPSA比值以及两组间sPSA和s/uPSA比值的受试者运算特性曲线(ROC)面积。结果BPH组与PCa组的sPSA分别为(5.20±1.09)ng/ml和(6.41±2.12)ng/ml,uPSA分别(3.57±0.97)ng/ml和(2.17±0.61)ng/ml,sPSA和uPSA在BPH组与PCa组两者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t=0.91,t=1.24,P〉0.05);BPH组与PCa组的s/uPSA分别为(2.32±0.61)和(4.13±1.09),PCa组s/uPSA比值明显高于BPH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4.17,P〈O.01)。s/uPSA比值和sPS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6和0.703。在保持95%敏感性时,s/uPSA比值和sPSA的特异性分别为77.1%和39.6%。结论在血清PSA值4.0~10.0ng/ml范围内,s/uPSA比值较sPSA更好地检出前列腺癌:在保持同一敏感性时,s/uPSA较sPSA具有更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前列腺活检与MRj检查的间隔期对肿瘤简单定位准确性的影响,并探讨前列腺活检后MRI检查的最佳时机,以指导保留神经的前列腺癌根治术。本研究未制定前列腺活检后常规行MRI检查的方案,共184例患者在前列腺癌根治术前行MRI检查,从活检至MRI的平均间隔期为30.8±18.6天。MRI对肿瘤进行简单定位(右、左、双侧、无)的准确性为44.6%。在病理与MRI存在差异的病人中(差异组),最常见的情况是MRI提示单侧肿瘤,而病理报告为双侧病变(58.3%),其次为MRI未见而病理报告前列腺癌(32.0%)。多变量分析显示:与结果一致组相比,差异组在MRI检查前的间隔期更短(25.0±14.3 vs.38.1±20.6天,P〈0.01),MRI发现的出血率更高(80.4%vs.54.8%,P〈0.01)。在ROC分析中,MRI间隔期的曲线下面积(AUC)对肿瘤定位的准确预测值是0.707(P〈0.001)。MRI间隔期为28.5天时,灵敏度为73.2%,特异度为63.7%。MRI间隔期短于28天时,累积准确率仅有26.1%(23/88):间隔期大于28天时,累积准确率则为61.5%(59/96)。本研究表明:前列腺活检后至少4周行MIu检查能为手术提供精确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临床参数和磁共振成像预测前列腺癌病理分期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联合临床参数分期和磁共振成像(MRI)分期预测前列腺癌病理分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3例经病理活检证实的局限性前列腺癌行根治性手术者术前经血清。PSA(临界值16.3ng/ml)加系统6~8针穿刺后Gleason评分(临界值6分)或穿刺阳性针数百分率(临界值34%~50%)进行临床分期及MRl分期以预测术后病理分期,评价术前联合临床参数分期和MRI分期与病理分期的一致性。结果53例中,术前血清PSA加Gleason评分低于临界值,临床分期局限于前列腺内的肿瘤(T,)20例,术后有25.0%(5/20)为T3;术前血清PSA加穿刺阳性针数百分率低于临界值,临床分期为T2 20例,术后30%(6/20)为T3。术前临床参数分期为T,者术后分别有30.3%(10/33)和30.3%(10/33)为T2。MRI诊断的48例前列腺癌者中,术前分期局限于前列腺内的肿瘤(L),术后病理分期42.4%(14/31)为T3,其中1例为T2N1;术前MRI分期为T3者,术后11.8%(2/17)为T2,5.9%(1/17)术后为T3cN1。联合临床参数分期和MRI分期预测前列腺癌的病理结果有显著相关性(r=0.449,P=0.001),且能预测病理结果(X^2=10.739,P=0.001),3种分期方法之间对前列腺癌病理结果的预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05,P=0.859)。血清PSA加穿刺后Gleason评分或穿刺阳性针数百分率临床分期和MRI分期对局限于前列腺内肿瘤的预测(PPV)分别为75.0%(15/20)、70%(14/20)和54.8%(17/31);对浸润包膜及包膜外肿瘤的预测(NPV)分别为69.7%(23/33)、69.7%(23/33)和88.2%,(15/17)。结论 联合临床参数分期和MRI分期能预测前列腺癌的病理分期。前者能更好地预测局限于前列腺内的肿瘤,而MRI分期能更准确地预测肿瘤对前列腺包膜及包膜外浸润。  相似文献   

11.
雄激素全阻断治疗对前列腺体积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近距离治疗前雄激素全阻断治疗对前列腺体积变化的影响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前列腺癌患者74例。年龄54~84岁,平均71岁。均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证实。血清PSA值2.8~71.2ng/ml;TNM分期T1cN0M0~T3aN0M0;Gleason评分5~9分65例,不确定9例;前列腺体积14~83ml,其中〈50ml42例,〉50ml32例。前列腺体积经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测量。采用手术去势加雄激素阻断(比卡鲁胺50ms/a或氟他胺250mg3次/d)31例,药物去势(戈舍瑞林3.6mg或亮丙瑞林3.75mg次/28d)加雄激素阻断治疗43例,时间2.1~5.6个月,平均2.8个月。观察前列腺体积变化与治疗前患者血清PSA值、Gleason评分、TNM分期、活检阳性区数及治疗方式的关系。结果 雄激素全阻断治疗后74例患者平均前列腺体积缩小37%。前列腺体积〉50ml者前列腺缩小程度大于体积〈50ml者(P=0.004)。前列腺体积缩小比率与治疗前体积大小呈正相关(r=0.321,P=0.006),而与治疗前血清PSA值、Gleason评分、TNM分期、活检阳性区数及雄激素全阻断治疗方式无关。结论 雄激素全阻断治疗可以缩小前列腺体积,使之适合粒子植入,治疗前前列腺体积越大,体积缩小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启动子区-716A/G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影响前列腺癌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特异检测技术(PCR-LDR)分析186例前列腺癌患者TRAIL基因-716位点的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前列腺癌患者诊断时的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SA)、Gleason评分和TNM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TRAIL-716G(AG+GG)等位基因与PSA、Gleason评分和TNM临床分期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adjustedOR=0.04,0.07,0.08;95%CI:0.01~0.14,0.02~0.29,0.03~0.21)。结论:TRAIL-A716G(AG+GG)等位基因可能与前列腺癌预后有关,携带TRAIL-716G(AG+GG)等位基因的前列腺癌患者可能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活检术在前列腺癌分期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活检术在前列腺癌分期中的作用。 方法 对 36例临床分期T1b~T3a前列腺癌患者行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活检术 ,患者全身骨扫描均未见骨转移 ,盆腔CT或MRI未发现转移灶。血PSA 2 .7~ 2 30 .0ng/ml,平均 16 .0ng/ml。Gleason评分 5~ 10分 ,平均 6 .5分。 结果  36例患者中 ,盆腔淋巴结活检阳性 6例 (16 .7% )。临床分期、PSA及Gleason评分与盆腔淋巴结活检的阳性率密切相关。手术时间 30~ 14 2min ,平均 82min。术后住院时间 1~ 10d ,平均 2d。并发症发生率 8.3% (3/36 )。 结论 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活检术安全、有效 ,对判断前列腺癌患者有无盆腔淋巴结转移、前列腺癌分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者评价前列腺癌相关诊断信息作为判断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死亡风险预测指标的价值。1095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入组,评价前列腺癌诊断前的PSA速率、诊断时的PSA水平、Gleason评分和肿瘤临床分期是否能帮助预测前列腺根治术后死于前列腺癌或其他原因的时间。结果发现,PSA速率>2ng/mL/年者死于前列腺癌(P<0.001)或其他原因(P<0.01)的时间明显早于PSA速率<2ng/ml/年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泡造影剂结合经直肠多普勒超声(contrastenhancedtransrectualultrasound,CE-TRUS)在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7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在CE-TRUS后行经直肠B超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穿刺标准依据2007年新修订的《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确定.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并记录前列腺局灶性病变部位、大小、数目、回声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等情况。结果:87倒确诊为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者分别为52例和35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7)。而以PSA≤20ng/ml和PSA〉20ng/ml为标准行分层分析,发现PSA≤20ng/ml者在CE-TRUS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阳性率高(P=0.041)。结论:CE-TRUS后经直肠B超引导下行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癌的重要方法;PSA≤20ng/ml者结合CDTRUS行前列腺穿刺活检能提高前列腺癌穿刺阳性率。  相似文献   

16.
PSA及其相关参数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预测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PSA及其相关参数(FIT、PSAD)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我院2002年5月-2005年3月收治的前列腺癌病例,对其中PSA及其相关参数资料完整的87例进行分析,分析这些指标参数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相关性和对骨转移的诊断价值,并用ECT和MRI进行验证;结果 按PSA〈10μg/L、10-50μg/L和PSA〉50μg/L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分层,PSA及PSAD与前列腺癌骨转移成正相关(分别为r=0.45038,P〈0.0028和r=0.64158,P〈0.0001),而FIT则没有相关性。根据上述结果,再以PSA〉50μg/L和PSAD〉0.4为界分别用PSA、PSAD和PSAD联合PSA对前列腺癌骨转移进行诊断分析,结果发现PSAD+PSA联合诊断应用后,诊断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明显提高,对诊断有明显帮助。结论 PSAD+PSA联合应用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是对传统ECT和MRI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重要补充,对ECT和MRI所带来射线损害的降低和经济负担的减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前列腺组织中PTTG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在前列腺组织,尤其是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正常前列腺(8例)、BPH(16例)、无远处转移的前列腺癌(47例)以及有远处转移的前列腺癌(19例)组织中PTTG的表达情况。用Stata统计软件分别对BPH和前列腺癌组织中PTTG的表达情况与PSA和Gleason分级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PTTG在正常前列腺和BPH组织中无表达或弱表达,而63.7%(42/66)的前列腺癌中有阳性或强阳性表达,在良恶性前列腺组织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2487,P=0.000),无远处转移的前列腺癌和有远处转移的前列腺癌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568,P=0.837)。PTTG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与PSA和Gleason分级之间无相关性。结论:PTTG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直肠系统性12+1针前列腺穿刺活检术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16例经直肠前列腺系统性12+1针穿刺活检的可疑前列腺癌患者。其中PSA<4ng/ml、直肠指诊发现结节者66例;PSA介于4~10ng/ml、f/tPSA值异常、PSAD值异常者190例;PSA〉10ng/ml、任何f/tPSA、PSAD值者560例。结果816例患者中活检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者358例,总阳性率为43.9%(358/816)。其中位于前列腺尖部阳性者235例,占确诊病例总数的65.6%(235/358)。术后发热9例(1.0%,9/816),并发血尿49例(6.0%,49/816)。几乎所有患者皆有短时大便带血。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直肠系统性前列腺12+1针穿刺活检术定位准确,创伤较小,并发症较少。可以随机增加穿刺点,利于提高前列腺癌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前列腺穿刺病理组织学类型在不同PSA水平中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前列腺穿刺病例PSA水平与病理组织学类型的关系,为制订国人穿刺指导原则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的634例患者的PSA水平与病理组织学资料,对不同PSA水平下的前列腺穿刺主要病理组织学类型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SA≤4.0、4.1~10.0、10.1~20.0、〉20.0μg/L各组中前列腺穿刺肿瘤阳性率分别是11.6%、26.8%、39.8%、68.6%;67.0%的良性病例PSA〉4.0μg/L,14.1%的良性病例PSA〉20.0μg/L。BPH、PIN和炎症在各PSA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5),高中低分化的前列腺癌在各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SA〉20.0μg/L组的前列腺癌多为低分化癌。结论:国人中有相当多的良性前列腺疾病患者PSA异常升高,部分良性患者的PSA可达到较高水平;PSA〉20.0μg/L的前列腺痛患者恶性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那雄胺加间歇性雄激素阻断在晚期前列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33例T3。期或T4期前列腺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18例采用比卡鲁胺加戈舍瑞林,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B组15例采用非那雄胺加比卡鲁胺加戈舍瑞林治疗。间歇期内B组继续服用非那雄胺。结果:治疗后9个月,A组13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例无变化,有效率为88.9%。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为0.3~37.3ng/ml,平均(7.6±6.5)ng/ml。B组12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例无变化,有效率为93.3%。PSA为0.1~10.5ng/ml,平均(4.2±2.8)ng/ml。B组PSA值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7(31~82)个月,B组停药间期(25.1±10.1)个月长于A组(15.7±8.6)个月(P〈0.05)。A组5年生存率为55.6%(10/18),B组为66.7%(10/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年,A组仍有6例有效(33.3%),B组8例有效(5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那雄胺加上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能使晚期前列腺癌PSA进一步降低,停药间期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