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δ 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 (ALAD)基因多态性与血铅和锌原卟啉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样分析 370名严重铅污染区儿童的血铅、锌原卟啉和ALAD基因型。结果 ALAD1 2 / 2 2 基因型的血铅水平 (2 6 2 1± 0 5 6 1) μmol/L高于ALAD1 1基因型 (2 36 0± 0 5 96 ) μmol/L ;而锌原卟啉水平也增高 ,前者 (13 0 7± 9 38) μmol/L ,后者 (9 90± 6 30 ) μmol/L。 结论 在同样的高铅暴露条件下 ,ALAD1 2 / 2 2 基因型可影响儿童体内铅负荷水平以及铅所致血液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铅作业工人的δ-氨基酮戊酸脱氢酶(ALAD)基因分布并分析不同基因型与工人血铅(PbB)、临床症状表现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分析法分析不同ALAD基因型与PbB、工人症状表现的关系,比较预防措施实施前后含ALAD2型等位基因工人PbB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铅作业工人176人ALAD基因分布呈现多态现象,ALAD1-1型占89.77%,ALAD1-2型占10.23%.ALAD1等位基因比例为94.88%,ALAD2等位基因比例为5.12%,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符合遗传学Hardy-Weinberg平衡.含ALAD2等位基因的个体较ALAD1型等位基因的个体具有较高的PbB浓度、较明显的神经征表现,采取措施后含ALAD2等位基因的18名工人的PbB、尿δ-氨基酮戊酸(δ-ALA)、锌原卟啉(ZPP)值有明显的降低,PbB平均下降19.06%,δ-ALA平均下降18.64%,ZPP平均下降15.88%.结论相同职业性铅接触条件下,ALAD2等位基因个体的PbB浓度增加并出现一些临床症状表现,通过采取针对性防护对策,可降低工人PbB浓度,保护含ALAD2等位基因的个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ALAD)基因多态性对职业铅接触工人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集171名上海市某蓄电池厂职业铅接触工人外周静脉血样,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测定工人甲状腺激素水平,包括T3、FT3、T4、FT4和TSH。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ALAD基因进行分型分析,限制性内切酶为MspⅠ,并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与ALAD基因型的关系。[结果]171名工人中ALAD1-1纯合子基因型工人156名,基因型频率为91.23%;ALAD1-2杂合子基因型工人15名,基因型频率为8.77%;未检测出有ALAD2-2纯合子基因型工人。等位基因ALAD1和ALAD2的频率分别为95.61%和4.39%。协方差分析,ALAD1-2基因型工人PbB水平为1.06(0.87-1.24)μmol/L,明显比ALAD1-1基因型工人PhB水平0.77(0.72—0.83)μmol/L高,(F=8.14,P〈0.05)。高血铅组工人(PbB≥0.97μmol/L)与低血铅组工人(PbB〈0.97μmol/L)相比,甲状腺激素中除了FT4水平略有升高以外,T3、FT3、T4和TSH均是高血铅组工人低干低血铅组工人。ALAD1-2基因型组工人和ALAD1-1基因型组工人相比.T3、FT3和TSH的水平下降比较明显,而T4和FT4水平没有很大差异或是略有升高。低血铅组和高血铅组,都是ALAD1-2基因型工人的T3、FT3和TSH比ALAD1-1基因型工人的低,而T4和FT4的平均水平差不多或是略有升高。[结论]ALAD2等位基因可使工人体内血铅水平增高,增加体内铅负荷;在相同铅负荷下,ALAD2等位基因有加重铅对工人甲状腺功能影响的趋势,但需要扩大样本量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4.
ALAD和VDR基因多态性与铅肾毒性易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δ 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 (ALAD)和维生素D受体 (VDR)基因多态性与铅肾毒性的关系。 [方法 ]选择 2 16名职业铅接触工人。测定血铅 (BPb)、尿铅 (UPb)、尿ALA(UALA)、尿N 乙酰 β D 葡萄糖苷酶 (NAG)活性、尿白蛋白 (ALB)含量和尿肌酐。尿相关指标采用肌酐进行校正。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RFLP)技术进行基因型分析。 [结果 ]铅接触浓度≥ 0 0 3mg/m3 时 ,ALDA 11基因型和ALAD 12基因型工人的平均血铅水平分别是 2 0 6μmol/L和 2 45μmol/L(P >0 0 5 ) ,VDR BB/Bb基因型工人的平均血铅水平 (2 91μmol/L)高于VDR bb基因型工人的平均血铅水平 (2 0μmol/L) ,P <0 0 5。当血铅水平≥ 1 92 μmol/L时 ,ALAD 12基因型工人的NAG活性 (4 5 4U/mmolCr)明显高于ALAD 11基因型工人 (1 2 6U/mmolCr) ,P <0 0 5。ALDA 11基因型工人血铅与NAG活性不呈剂量 效应关系 ,而ALAD 12基因型工人的血铅与NAG活性呈剂量 效应关系 ,回归直线的斜率为 1 5 8(P <0 0 5 )。 [结论 ]本研究提示ALAD和VDR基因多态与血铅水平升高可能有关 ,ALAD 2等位基因可能加重铅肾毒性  相似文献   

5.
铅对作业工人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铅对作业工人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暴露于铅作业环境下的人群 ,了解工人作业工龄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作业环境中铅浓度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作业工人血铅 (PbB)浓度 ,用血液锌原卟啉测定仪测定血锌原卟啉 (ZPP)浓度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促甲状腺素 (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甲状腺素 (T4 )、游离T3(FT3)、游离T4 (FT4 ) 5项甲状腺功能指标。结果 血铅 >2 .88μmol/L时 ,T3[(1 .54± 0 .39)nmol/L]、FT3[(5 .50± 1 .2 6)pmol/L]含量明显低于血铅 (1 .92~ 2 .88) μmol/L组 [T3(1 .71± 0 .45)nmol/L、FT3(6 .1 2± 1 .64)pmol/L]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铅作业工龄长短对甲状腺激素 (TH)含量未见明显影响。结论 高浓度血铅可能抑制了T4 的脱碘 ;铅作业工龄对甲状腺功能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职业卫生达标环境铅作业人员血铅(PbB)和血锌原卟啉(ZPP)的变化。方法选择金华市某蓄电池厂149名铅作业人员为研究对象,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空气中铅烟和铅尘的浓度,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PbB的浓度,用ZPP-3800型血液锌卟啉仪测定ZPP的浓度。结果经蓄电池行业整治后该生产车间岗位铅烟、铅尘的超标率为0,149名铅作业人员的PbB浓度为53μg/L~593μg/L,超标19人,超标率为12.8%;ZPP浓度为0.09μmol/L~9.95μmol/L,超标36人,超标率为24.2%。女性工人的PbB和ZPP超标率男性工人。不同工龄铅作业工人的PbB和ZPP超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铅作业工人的PbB浓度和ZPP浓度有相关性,而女性工人无相关性。结论职业卫生达标环境铅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也不容忽视,建议对铅作业工人开展PbB和ZPP的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7.
铅对甲状腺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铅对作业工人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暴露于铅环境下作业工人为对象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作业工人血铅(PbB)浓度、用血液锌原卟啉测定仪测定血锌原卟啉(ZPP)浓度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促甲状腺素(TSH)、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T3(FT3)、游离T4(FT4)5项甲状腺功能指标。结果血铅高浓度组(3.38~4.83μmol/L)T482.88±14.86nmol/L、T31.72±0.42nmol/L、FT34.61±0.91pmol/L ,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T495.66±15.69nmol/L、T35.12±0.94nmol/L、FT35.12±0.94pmol/L,P<0.05)。结论高浓度血铅可能抑制了T4 的合成及脱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MAD基因多态性对男性铅作业工人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63名蓄电池厂和冶炼厂工人作为研究对象。原子吸收法测定血铅,ELISA法测定血清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睾酮(T)水平。PCR-RFLP法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ALADII基因型和ALAD12基因型工人的血铅水平分别是1.45μmol/L和1.56μmol/L,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控制年龄、工龄、血铅水平和累计铅接触量等因素后发现ALAD12基因型工人的LH和FSH水平分别是8.9IU/L和3.6IU/L,分别比ALAD11基因型工人高(LH=5.5IU/L,P=0.07;FSH=2.3IU/L,P=0.04);两组人群的血清T水平没有差异。在血铅水平≥1.92μmol/L的工人中,ALAD12基因型工人的血清LH水平(7.8IU/L)高于AlAD11基因型工人(6.0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FSH水平(3.5IU/L)和T水平(4.1nmol/L)也比ALAD11基因型工人(2.4IU/L和3.3nmol/L)高(P=0.07和P=0.08)。[结论]ALAD2等位基因与血清LH和FSH水平升高有关,推测其可能是铅生殖毒性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药食两用中药预防性驱铅效果。[方法]将66名血铅高于2.40μmol/L的铅接触工人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测定两组分别服用安慰剂和中药前后的血铅、尿铅含量以及红细胞中游离锌卟啉 (ZPP) ,同时 ,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服用中药前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血铅、尿铅无差异。服用中药后 ,试验组血铅[15d为(4.63±2.23) μmol/L,30d为 (3.28±1.55) μmol/L]明显低于服用中药前[(8.02±1.23) μmol/L] ;试验组尿铅[15d为(1.24±0.61) μmol/L,30d为 (0.88±0.33) μmol/L]明显高于服用中药前[(0.63±0.40) μmol/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而对照组服用安慰剂前后血铅、尿铅无差异。服用中药前后试验和对照组血ZPP无差异 ,服用中药15、30d后 ,血ZPP[15d为 (20.05±11.5) μg/gHb,30d为 (18.30±11.3) μg/gHb]明显低于用药前[(25.24±20.2) μg/gHb,P<0.05]。服用中药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无差异。[结论]本研究选用的药食两用中药具有一定的驱铅作用 ,同时不改变机体的其他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我国维吾尔族、彝族人群δ 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 (ALAD)基因多态性与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 (PCR)和限制性内切酶 (MspI)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分析 2 14名新疆维吾尔族人和 14 4名云南彝族人的ALAD基因多态性及等位基因分布 ;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了维吾尔族和彝族人群ALAD基因多态性与血铅水平的相关关系 ,及影响血铅水平的因素。结果 维族人群ALAD1和ALAD2 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是 0 .91和 0 .0 9;彝族人群ALAD1和ALAD2 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 0 .98和 0 .0 2。维族人群的血铅均值为 (76± 4 ) μg/L ,血铅≥10 0 μg/L的比例为 2 5 .7% ;彝族人群的血铅均值为 (5 0± 16 ) μg/L ,血铅≥ 10 0 μg/L的比例为 6 .3%。未见本研究人群ALAD等位基因的多态性与血铅水平有相关关系。结论 ALAD基因多态性对铅毒性影响的方式可能与机体铅的负荷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已知铅可影响δ-氨基酮戊酸脱水酶(ALAD)。通常的方法是测定酶的活性来评价铅接触。作者用免疫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血液中酶含量,并与其它指标进行了对比,提出了铅中毒ALAD变化的作用机制。调查了30名无铅接触史的对照者和40名蓄电池厂的铅接触工人。结果如表1所示。血铅(PbB)和锌卟啉(ZPP)升高的接触组,ALA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但激活后的酶活性升高;ALAD含量也是接触组升高;血红蛋白则两组间无差别。ALAD活性与PbB呈负相关(r=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国西南地区汉族人群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5-amiolevulinic acid dehydratase,ALAD,EC4.2.1.24)基因分布并分析不同基因型与工人血铅、健康危害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铅作业工人201名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血铅水平,并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分析和验证ALAD基因多态性,对结局进行分析. [结果]201名铅接触工人中,ALAD1-1基因型178人(94.10%),ALAD1-2基因型23人(5.65%),未发现ALAD2-2基因型.等位基因ALAD1-1和ALAD1-2的频率分别为97.01%和2.99%,符合遗传学Hardy-Weinberg平衡.ALAD1-2基因型组血铅水平高于ALAD1-1基因型组(P<0.01),面ZnPP水平,ALAD1-2基因型组则低于ALAD1-1基因型组(P<0.01);高血铅组(≥1.50 μmol/L) ALADl-2基因型分布比例(13.2%)高于低血铅组(< 1.50 μmol/L) (0%) (P< 0.05).ALAD1-2基因型组头痛、失眠、记忆力下降、恶心、呕吐、腹泻与腹痛的发生率高于ALAD1-1基因型组(P< 0.05或P<0.01);ALAD1-2基因型组消化道症状评分和神经精神症状评分均高于ALAD1-1基因型组(P<0.01).[结论]在相同铅暴露情况下,与ALAD1-1相比,AL-AD1-2基因型的个体血铅较高,而且自觉症状异常率较高、程度较严重,说明ALAD-2个体工人对铅毒性易感性较高,这为今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预防铅中毒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但同时尚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13年惠州市铅接触工人血铅和血锌原卟啉(ZPP)水平。方法:采集惠州市4家中型蓄电池厂2000名铅接触工人静脉血,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血铅,用ZPP-3800锌原卟啉仪测定ZPP。结果:2000名铅接触工人血铅水平为0.31~9.1μmol/L,210人超标,超标率为10.5%;ZPP水平为0.61~11.6μmol/L,190人超标,超标率为9.5%。铅接触工人血铅和ZPP含量有相关性。结论:该市铅接触工人血铅和ZPP检出率较高,监管部门应该督促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和对铅接触工人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新会区铅接触工人血铅和血锌原卟啉(ZPP)水平。方法选择新会区2家蓄电池厂253名铅作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用ZPP-3800型血液锌原卟啉测定仪测定ZPP,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作业车间空气中的铅烟及铅尘的浓度。结果 A蓄电池厂空气中铅烟和铅尘含量不超标,铅作业工人血铅浓度平均值为223.9 g/L±86.31 g/L,ZPP浓度平均值为1.43 mol/L±0.47 mol/L;B蓄电池厂空气中铅烟和铅尘含量超标率分别为20%和30%,铅作业工人血铅浓度平均值为323.17 g/L±96.77 g/L,ZPP浓度平均值为1.80 mol/L±0.60 mol/L;两蓄电池厂铅作业人员血铅和ZPP检测的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95、14.85,P0.05);两厂男性和女性铅作业工人Pb B浓度与ZPP浓度均存在相关性(r值分别为0.970、0.929,P0.01)。结论建议铅作业工厂改进生产工艺,改良作业场所的工作环境,对铅作业工人进行定期职业健康体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锌原卟啉(ZPP)作为铅作业工人的健康损害效应筛查指标的意义.方法 对某铅酸蓄电池厂478名铅作业工人(接触组)和112名上岗前工人(对照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测定ZPP、血铅(PbB)和血红蛋白(Hb),并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烟、铅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结果 工作场所铅烟、铅尘检测点超标率分别为62.5%和37.5%.接触组工人PbB质量浓度中位数(M)为186.4 μg/L,ZPP浓度M为0.69μmoL/L,与对照组(分别为48.9 μg/L、0.58 μ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接触组Hb水平[(138.08±15.53) g/L]与对照组[(138.00±14.69) 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用ZPp≥1.57 μmol/L(本实验室正常参考值上限)作为指标确定进行诊断性驱铅试验的比率高于以PbB≥400μg/L作为指标的比率(P<0.05),21名ZPP≥1.57 μmol/L人员经诊断性驱铅试验后慢性铅中毒和观察对象检出率为38.1%(8/21).结论 ZPP作为早期筛查铅作业人群职业健康损害指标有重要意义,建议将ZPP作为铅作业人群职业健康检查的必检项目.  相似文献   

16.
管敏娅  庄月云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16(9):1112-1112,1118
目的:了解椒江区非铅作业工人血液锌原卟啉(ZPP)水平。方法:对本区9家企业287名非铅作业工人采集静脉血(EDTA-2K抗凝),采用表面荧光法测定ZPP,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7名工人ZPP均值为(0.346±0.135)μmol/L,男性209人,均值为(0.336±0.130)μmol/L,女性78人,均值为(0.371±0.147)μmol/L,不同性别间ZP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ZP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铅暴露者与非铅作业工人总体ZPP水平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结论:椒江区非铅作业工人ZPP均值处于较低水平。铅作业工人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ZPP升高,排除缺铁性贫血因素,较易判断铅暴露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ALAD)和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以及基因-基因、基因-环境之间的联合作用对铅肾毒性的作用。方法选择233名铅作业工人,根据工人接触铅水平是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测定血铅、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肌酐,全血提取DAN基因组,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分析ALAD和VDR基因多态性。结果超职业限值组,ALAD1-2/2-2基因型和ALAD1-1基因型工人尿NAG的浓度分别为(2.12±0.07)U/mmol Cr和(1.73±0.03)U/mmol Cr,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VDR-Bb基因型的工人尿β2-MG浓度[(20.94±0.12)μg/mmol Cr]高于携带VDR-bb基因型工人的尿β2-MG浓度[(15.28±0.09)μg/mmol Cr](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铅接触、高血铅等环境因素以及环境-基因的联合作用都是铅作业工人肾损害的危险因素,接铅水平、血铅水平、ALAD基因型和接铅水平的联合作用引起尿NAG异常的OR值分别为6.85(2.51~10.87)、2.41(1.70~3.41)、3.01(1.10~8.19)。结论在高铅浓度接触下ALAD和VDR基因型与铅肾毒性有关,ALAD-2等位基因和高铅接触是加重铅肾毒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δ-aminolevulinic acid dehydratase,ALAD)基因多态性对职业铅暴露工人血铅和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武汉市某铅蓄电池厂187名职业铅暴露工人,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水平,氰化高铁法检测血红蛋白含量,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ALAD基因亚型,限制性内切酶为MspⅠ。结果 187名职业铅暴露工人中,ALAD11纯合子基因型175人,占93.58%,ALAD12杂合子基因型12人,占6.42%,未检测到ALAD22纯合子基因型;ALAD12基因型铅暴露工人血铅浓度高于ALD11基因型的工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P=0.640);ALAD11基因型工人的血红蛋白浓度高于ALAD12基因型工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P=0.004)。结论 ALAD12基因型工人较ALAD11基因型对铅的血液毒性更易感。  相似文献   

19.
70年代末,国外应用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锌原卟啉(ZPP)并配合测定血铅(PbB),在铅接触普查和铅中毒诊断方向已显示出它的优越性。PbB、FEP和ZPP在我国也逐步得到推广和使用,但对于铅接触者是否存在相对安全的界限值;PbB、FEP和ZPP各为何值时,适宜作为铅中毒的诊断值,还有待探索。  相似文献   

20.
重度铅污染地区儿童铅中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高暴露于铅的条件下,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ALAD)和维生素D体(VDR)基因多态性对儿童铅中毒易感性的影响。方法:分析了469名严重铅暴露儿童ALAD和VDR基因多态性,血铅、锌原卟啉(ZPP)、头围、身高和体重等指标。结果:具有ALADS等位基因个体,血中ZPP水平高于不含该等位基因的个体(P=0.017);携带VDR B等位基因个体的头围大于仅携带b等位基因者(51.19cm和50.75cm)(P=0.028)。结论:在高水平铅暴露儿童中,ALAD多态性可影响铅的血液毒性效应。VDR基因的遗传变异改变铅对儿童颅骨发育的作用程度。ALAD和VDR基因多态性是影响严重铅暴露条件下儿童铅中毒易感性的分子遗传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