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sVCAM-1)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阿托伐他汀,40 mg/d,50例,其中不稳定心绞痛25例,急性心肌梗死25例)和B组(阿托伐他汀,10 mg/d,50例,其中不稳定心绞痛25例,急性心肌梗死25例)。2组患者均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12周,比较2组第4、12周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hs-CRP及sVCAM-1的水平。所有数据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TC、hs-CRP及sVCAM-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患者hs-CRP及sVCAM-1水平显著高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P<0.05);治疗第4、12周2组患者血脂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A组显著低于B组(P<0.05),第12周下降更为显著(P<0.05);治疗第12周A组患者hs-CRP及sVCAM-1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第12周较第4周下降显著(P<0.05);各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长期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安全有效,降脂的同时降低炎症因子,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NT-proBNP的影响.方法 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所有患者入院抽血检测血脂和NT-proBNP,观察组除给予一般治疗外加用阿托伐他汀,对照组只给予一般治疗.8周后重新检测血脂和NT-proBNP,8周治疗中随访所有患者冠脉事件情况(心绞痛、心肌梗死、死亡).结果 8周后观察组TC、LDL、NT-proBNP较观察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8周内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能显著降低患者血脂,减少冠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应用的意义.方法 将8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每天分别给予20 mg和40 mg阿托伐他汀,8周后均调整为20 mg.观察治疗前,治疗4、8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水平、心性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在4、8周hs-CRP均较治疗前低,且40 mg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40 mg组4、8周时,血脂水平均较治疗前低(P<0.05);20mg组4周时血脂水平开始下降,8周开始差异才有统计学意义(P<0.05).20 mg组发生心性事件16例,40 mg组5例.40 mg组有2例因肌肉酸痛退出实验,6个月复查肝功能未见肝酶升高超过2倍.结论 40 mg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水平、hs-CRP、心性事件的收益更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c acid,Hcy)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 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将75名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3组,另选取2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ox-LDL及血清Hcy.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ox-LDL及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和对照组(P<0.01);血浆ox-LDL和血清Hcy在对照组无相关性(r=0.081,P>0.05),在冠心病组呈高度正相关(r=0.834,P<0.01);在冠心病组,血浆ox-LDL、Hcy与Gensini积分无相关性(r=-0.05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浆ox-LDL及血清Hcy水平与ACS呈正相关.结论 血浆ox-LDL及血清Hcy水平在评估ACS病变严重程度及斑块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选择血脂正常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40例,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和治疗组,另设2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前测三组入选者的血脂,ELISA测三组血清MCP-1含量;阳性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每位患者在同样常规治疗时还给予辛伐他汀5mg/d,共2周。2周后再测阳性对照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患者的血清MCP-1含量和血脂。结果实验前三组之间血清总胆固醇、总甘油三脂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治疗组血清MCP-1含量显著增加(P〈0.01),经过2周治疗后,阳性对照组和治疗组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血清MCP-1含量较自身和阳性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他汀类药物具有降脂外通过抑制血清MCP-1的含量保护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g)、血脂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9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52例)和常规治疗组(46例),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8周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和Fig水平的变化及6个月内主要冠脉不良事件(MACE)和血运重建情况.结果:治疗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TC、LDL-C、hs-CRP、Fig水平及MACE降低(P<0.05),而常规治疗组仅hs-CRP水平下降(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阿托伐他汀治疗组MACE发生率明显降低(χ2=4.032,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TC、LDL-C、hs-CRP、Fig水平,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炎性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变化.方法:检测48例ACS患者、28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CRP、VCAM-1、ICAM-1、肌钙蛋白T(cTnT)、总胆固醇(TC)、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测定冠脉造影积分.结果:ACS组血清CRP与VCAM-1、ICAM-1水平均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1);ACS组中血清CTnT阳性者CRP、ICAM-1、VCAM-l浓度均高于阴性者(P<0.01);ACS组与SA组冠脉狭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冠脉狭窄程度和TC水平呈正相关(r=0.550,P<0.01),与血清CRP、ICAM-1、VCAM-1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炎性标志物对ACS患者临床危险分层和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林爱珍  潘景良  陈朝轩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7):1104-1104,1106
目的:初步探讨sol-CXCL16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表达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将50名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50名ACS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强化他汀治疗组,分别在治疗2周和4周后测定sol-CXCL16和hs-CRP的浓度.结果:常规治疗组Sol CXCL16水平和hs-CRP水平无明显相关关系(r=0.169,P>0.05);治疗2周后:强化他汀治疗组sol-CXCL16浓度较常规治疗组及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值均<0.05);治疗4周后强化他汀治疗组sol-CXCL16及hs-CRP浓度均较常规治疗组及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研究提示sol-CXCL16浓度的升高与ACS患者独立相关,并可能在评估ACS危险分层和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并探讨其与ACS的关系.方法 ACS患者6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4例;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0例作比较,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对照.抽取各组患者空腹肘静脉血检测hs-CRP含量,并对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hs-CRP在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健康体检者血中的含量分别是(20.32±14.42)、 (5.48±4.92)、 (1.09±1.53)和 (0.08±0.12) mg·L-1,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hs-CRP含量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84,P<0.01).结论 hs-CRP含量在ACS患者血中显著增高,可作为评价冠心病严重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宋海鹏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9):70-70,76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附属医院使用氟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5例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血清hs-CRP水平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1例出现进行性肌痛,2例出现恶心、腹胀.结论 氟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