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是由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能满足正常的人体需要或胰岛素利用障碍引起的以糖代谢异常为特点的代谢性综合征,以消瘦、口渴、多食易饥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深入开展糖尿病相关研究刻不容缓。随着疾病的进展,糖尿病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成为危及生命的主要问题。因此,及早控制血糖,防止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西医主要通过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物及注射胰岛素等方式进行干预,但是增加了低血糖、体质量增加及胃肠道反应等风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且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糖尿病在中医中归属于“消渴病”的范畴,其发生多与先天禀赋不足或嗜食肥甘厚味等有关。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脾、肾两脏密切相关,“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喜燥恶湿;肾为先天之本,内藏元阴元阳,主水。本病以脾肾两虚为核心,痰瘀互结为关键,以健脾益肾、祛痰化瘀为干预原则。为了研究从脾肾论治糖尿病的应用价值,文章采用文献查证的方法,重点探究从脾肾论治糖尿病的理论依据,分析其病因病机,从益气健脾祛湿、补益肾之阴阳、健脾补肾同治三个方面辨证论治,以期为从脾肾治疗糖尿病提供参...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从脾虚论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慢性疾病.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共同标志.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和身体消瘦,即常说的"三多一少".此病属于中医学之"消瘅"、"消渴"的范畴,历代医家多认为此病的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治疗上分上中下三消论治,以养阴生津,润燥清热为基本原则,佐以润肺、清胃、滋阴补肾等法,其病位在肺、胃、肾,对脾却少有论及.但是临床上糖尿病患者多有困倦乏力、少气懒言、脘闷纳呆、口淡乏味、舌淡体胖大等脾气虚弱见症,且每从脾论治,收效甚捷.因此笔者认为在糖尿病的辨证论治过程中,脾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将糖尿病从脾虚论治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历史源远流长,用药错综复杂。本文作者应用慢性炎症反应、肠道菌群改变、胰岛素抵抗等现代医学理论对从热论治、从胃肠论证、从肝论证、从脾论治、从肾论治、从瘀血论治等糖尿病的中医治疗策略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其相应的中医理论依据和现代药效学作用机理。同时对糖尿病中医药个体化治疗进行了探讨,认为大部分胰岛素抵抗期、糖尿病前期和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可从肝、胃肠、热去论治。而在糖尿病中晚期、并发症期,出现虚实夹杂的情况,多从脾肾虚、瘀、热论治。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机制。通过探讨胰岛素抵抗的中医病机及“脾主运化-主肌肉“的渊源,认为脾虚是胰岛素抵抗的基本病机,并结合现代医学对胰岛素抵抗机制、脾-线粒体和脾-胰的研究,探讨了从“脾”论治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理论依据和临床应用,提出健脾益气养阴法为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基本治法,同时辨证应兼顾痰湿、湿热、血瘀等。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其特点,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临床上以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疲乏等为其特征。中医临证多以上、中、下三消分证论治,也又以阴阳气血分证论治的。笔者通过借鉴前人有关论述并结合临床实践,重点阐述其发病与脾的关系,对糖尿病从脾论治作一浅析,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前临床多将糖尿病归属于中医之“消渴”,认为其主要病机是阴虚燥热,主要涉及肺、胃、肾三脏;临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然临床中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特别在早期并没有“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且从养阴清热论治效果甚微。导师王茂泓认为糖尿病的关键病机乃“脾之化机障碍”,并从脾胃气化学说论治糖尿病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7.
从脾虚痰瘀论治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仲华  曾庆明  李玲 《中医研究》2007,20(11):15-16
胰岛素抵抗(IR)是指正常浓度的胰岛素对肝脏、肌肉、脂肪组织等周围靶组织细胞产生低于正常生物学效应的一种病理状态。近年来研究表明,中医药改善IR、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笔者根据临床经验,从中医脾虚痰瘀方面论治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现报道如下。1以脾脏为病变中心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属中医“消渴病”范畴,其发生虽与多种因素相关,但最主要的病理环节为胰腺的胰岛细胞功能减退,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及处置的抵抗,这与“脾脆,善病消瘅”(《素问·本脏篇》)的“脾脆”说近似。近代名医张锡纯认为:消渴病“其证起…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始动因素,多贯穿于2型糖尿病的全程。从发病根本、病理产物方面进行阐述,认为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胰岛素抵抗的关键应该抓住脾虚这一病机,提出从脾论治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可以为中医药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对于糖尿病的论治,古今医家大多从"三消"进行论治,具有一定疗效。文章认为糖尿病的治疗需要传统辨证与现代辨病相结合,强调辨具有中医思维的中医的病。在中医辨病方面,认为血糖分为生理性血糖和病理性血糖,病理性血糖的中医内涵为:痰饮水湿;糖尿病的中医基本病机为:痰饮水湿输布失常;脏腑病位多在脾、肝、心、肺、肾,其中脾的运化作用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重视从脾论治的思路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刘承琴  赵建群 《新中医》2003,35(9):28-29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其标志是高胰岛素血症,伴有肥胖、高血压、高脂、高粘血症及其他代谢综合征的表现。中医辨证多湿、多痰、多瘀。脾虚湿盛是胰岛素抵抗的病理基础;痰浊瘀血是胰岛素抵抗的病理产物。因此,临床上应重视从脾论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标本兼治,分期分型论治。早期健脾益气、化湿清热;中期健脾化痰、活血祛瘀;晚期健脾补肾、化痰逐瘀通络,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糖代谢紊乱为主的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以多饮、多食、多尿与机体日益消瘦为主的三多一少症状,属于中医的“消渴”范畴。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文献颇多,现将近2 0年治疗概况述评如下。病因病机中医对糖尿病的病因看法较一致,认为主要是过食肥甘、五志过极、房室不节、热病火燥及先天禀赋不足几个因素。对其病机的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传统的观点认为其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特别是2 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已突破传统“阴虚燥热”之说,提出了…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是一组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综合征,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以血中葡萄糖水平升高为生化特征及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乏力为临床表现的代谢紊乱综合群[1-2],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95%[2].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病""脾瘅"等范畴.既往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缺乏临床操...  相似文献   

13.
从肝脾论治糖尿病6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若钧 《山西中医》1995,11(1):30-31
从肝脾论治糖尿病61例临床观察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030012)/@@李若钧关键词糖尿病,肝脾论治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笔者近年来运用祖国医学理论,从肝脾论治糖尿病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选择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Ⅱ型)患者61例,均...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不足或胰岛素的生物效应降低而引起的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失调所引起的高血糖状态,大致属于中医"消渴"范畴,传统认为其病理主要由于燥热偏盛、阴津亏耗,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治疗上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基本治疗大法,但证之临床则效验不一。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对早中期患者从湿论治,往往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实脾散精对糖尿病治疗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脾散精对糖尿病治疗意义张亚明江苏省兴化市中医院(兴化225700)糖尿病是一种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而引起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中医古称“消瘅”,后世谓“消渴”。是以消水、消食、消浚、消瘦、尿糖及血糖增高为主要症状。祖国医学认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是血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共同发病基础。从中医角度对脾脏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病理产物进行分析,阐释其与胰岛素抵抗为发病基础的疾病之间的联系。提出早期从脾论治胰岛素抵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毛玲 《天津中医药》2001,18(5):21-21
糖尿病,中医多以"消渴”病进行辨证施治.历代医家虽有"三消”之分,治以滋阴清热生津止渴为本,但临床观察糖尿病病人多具有神疲乏力、不耐劳累、日渐消瘦或虚胖无力等脾气虚的征象.故笔者认为糖尿病当从脾论治,据此笔者于1998年至2000年运用健脾益气法为主,治疗糖尿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兹略述其体会.  相似文献   

18.
著名老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发渭 《陕西中医》1992,13(6):260-261
<正> 糖尿病以多饮、多食、多尿、肌肉消瘦为主症,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前人治消,不外从肺,脾(胃)、肾三脏论治,一般取滋阴清热之法。然现代名老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既遵古而不泥古,临证善于古方新用,或自拟验方,或以民间方改进,或参照西医治则而拟定方药,补充了中医常规治法之不足,丰富了糖尿病的治疗手段,明显提高了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本文归纳他们治疗糖尿病的五种方法;益气养阴、健脾固肾法,为气阴不足、  相似文献   

19.
潘宗妃  熊莉华 《陕西中医》2020,(10):1464-1467
历代医家多从三消分治糖尿病,认为其病位分属于肺、胃、肾,然而熊莉华教授认为五脏皆可致消,但脾统四脏,为治病之本。且三消皆与脾相关,胰亦归属于脾,治脾即治胰,故脾才是导致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并提出糖尿病应从脾论治的观点。从脾论治糖尿病应以健脾运脾为基本治疗原则,常使用益气养阴、理气化湿药物以健运脾气,调节中焦气机,以期恢复脾之转输功能。本文详细阐述了熊莉华教授从脾论治糖尿病的理论基础,并结合临床案例分析熊莉华教授从脾论治糖尿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肥胖是高胰岛素血症的重要病因和临床表现.中医认为肥胖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脾胃的运化不足,气血运行不畅,痰浊水湿停聚于内而致.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升清降浊,脾病则湿困.故笔者认为应从脾论治高胰岛素血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