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丙酚是目前无痛诊疗中常用的镇静麻醉药物,具有诱导平稳、起效快、消除快的优点,但可引起静脉注射部位疼痛.本文介绍一种简单、经济、有效的预防异丙酚注射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预防丙泊酚无痛人流术注射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无痛人流手术的早孕患者3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20例。 A 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 ;B 组:静脉注射1%利多卡因2 ml ;C 组:静脉注射2%利多卡因2ml 。各组给予实验药物后,立即以微量泵5 mg/s 恒速推注丙泊酚,观察每组疼痛的发生率和程度。结果:A组、B 组、C 组注射痛发生率分别为88.3%、23.33%和17.50%,B 组、C 组与 A 组无注射痛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C 组与 B 组中、重度注射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预注利多卡因可显著降低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率,且预注2%利多卡因2 ml 效果优于预注1%利多卡因2ml 。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异丙酚静脉注射痛的作用.方法8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Ⅰ组:异丙酚纽;Ⅱ组:异丙酚+利多卡因组。异丙酚的用量均为1.5mg/kg,用0.9%氯化纳注射液稀释Ⅰ倍,利多卡因用量为2%利多卡固注射液1ml。结果Ⅱ组异丙酚的静脉注射痛明显低于Ⅰ组(p〈0.01)。结论利多卡囚可减少异丙酚静脉注射痛的发生率并减弱其疼痛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利多卡因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拟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患者静脉注入芬太尼1.0μg/kg后,A组静脉注射总量为10 ml的1%丙泊酚与利多卡因混合液(含2%利多卡因1 ml);B组静脉注射总量为10 ml的1%丙泊酚与利多卡因混合液(含2%利多卡因1.25 ml)。观察两组注射痛发生率及评分情况。结果 A组注射痛发生率30.00%,高于B组的5.00%(P〈0.01);A组注射痛评分(1.94±0.17)分,高于B组的(0.54±0.03)分(P〈0.01)。结论总量为10 ml的1%丙泊酚与利多卡因混合液(含2%利多卡因1.25 ml),即混合液中利多卡因浓度为0.25%,是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静脉封闭术对减轻丙泊酚注射时血管疼痛刺激的影响.方法 选择400例门诊行无痛人流术的患者,ASA:Ⅰ ~Ⅱ级;随机分为A组和B组对照,每组各200例.在左手或右手前臂下1/3用乳胶管扎紧,再选手背静脉或头静脉远端建立输液通道;A组(2%利多卡因注射液5ml)和B组(0.9%生理盐水5ml),由专人负责配制后只标明编号交予护士注射.注射完毕将注射液在所扎静脉段内潴留1分钟以上,然后缓慢放松乳胶管,由护士将丙泊酚1 ~2 mg/kg在60秒内缓慢注入,并依据患者的疼痛反应评分.结果 丙泊酚注射时静脉血管疼痛A组:优良率(分别为85%、15%)明显高于B组(优、良、差分别为19%、39%、42%).结论 利多卡因静脉封闭对预防丙泊酚注射痛有效.  相似文献   

6.
利多卡因对异丙酚注射痛预防效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预防异丙酚注射痛 .方法 :将 4 0例ASA 1~ 2级的择期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 :对照组 (n =2 0 ) ,静注异丙酚时加入 2mL生理盐水 ;利多卡因组 (n =2 0 ) ,静注异丙酚时加入 2 %利多卡因 2mL .静注异丙酚后 3~ 5s询问病人是否疼痛及其程度 .结果 :对照组有 18例发生疼痛 (90 % ) ;利多卡因组仅有 3例发生 (15 % ) .两组疼痛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利多卡因能有效预防异丙酚注射痛 .  相似文献   

7.
注射痛是丙泊酚常见的副作用,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紧张情绪,而且直接或间接影响了麻醉的平稳。如何预防注射痛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虽然方法众多,但是仍需不断改进,预注利多卡因是目前临床研究最普遍,效果最确切的一种方法。本研究利多卡因预注联合应用止血带在预防丙泊酚注射痛方面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邵礼华  钱军 《海南医学》2002,13(9):28-29
目的 观察及评价枢星对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中出现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 80例妇产科、胃肠道、胆道择期手术病人 ,男性 43例、女性 3 7例 ,ASAⅠ~Ⅱ级 ,将此 80例病人随机、双肓分为 :枢星组与对照组各 40例 ,麻醉选用硬膜外麻醉 ,术后经留置的硬膜外导管连接美国雅培自控镇痛泵 ,采取 48小时持续用药加PCA模式。枢星组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枢星 3mg ,对照组不加任何止吐药 ,于术后 2、4、8、12、2 4小时随访观察2组病人恶心、呕吐的次数与发生率及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 ,采用组间比较卡方 (X2 )检验和T检验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以P <0 .0 5为差异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麻醉方式及手术种类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 )枢星组恶心、呕吐率分别为 15 %和 1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恶心、呕吐率 45 %和 3 7.5 % ,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3 )观察术后 48小时循环与呼吸功能变化 ,枢星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表明枢星对循环与呼吸功能无影响。 (4 )枢星作为止吐药副作用小 ,无过度镇静及锥体外系反应等副作用。结论 枢星在预防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病人恶心、呕吐方面是一种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9.
利多卡因与芬太尼用于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比较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两种剂量利多卡因和芬太尼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将200例择期行手术的女性病人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50例。前臂扎止血带后分别静脉注A组:利多卡因0.5 mg/kg,B组:利多卡因40 mg,C组:芬太尼50μg,D组:生理盐水2 ml。60 s后松止血带,静脉注射丙泊酚。注射期间使用4分法对注射痛评分。麻醉清醒后使用VAS评分法对注射痛再次评分。结果:4组注射痛发生率分别是38%(19例)、50%(25例)、64%(32例)、80%(40例)。VAS评价4组注射痛发生率分别是32%(16例)、44%(22例)、60%(30例)、74%(3例)。结论:扎止血带后静脉注射利多卡因0.5 mg/kg或40 mg并保留止血带1 min,均可降低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gSO4预防异丙酚静脉注射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人工流产者20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静脉注射异丙酚前注射生理盐水5ml;观察组静脉注射异丙酚前注射生理盐水3ml及25%MgSO42ml(2.08mmol/L).记录被观察者在接受异丙酚注射时的疼痛反应.结果两组在注射异丙酚后疼痛分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MgSO4可有效减轻异丙酚静脉注射痛.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流术注射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无痛人流手术的早孕患者20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50例。 A组:生理盐水4 ml+丙泊酚16 ml;B组:1%利多卡因1 ml+生理盐水3 ml+丙泊酚16 ml;C组:1%利多卡因2 ml+生理盐水2 ml+丙泊酚16 ml;D组:1%利多卡因4 ml+丙泊酚16 ml。各组给予实验药物后,以4 mg/s恒速推注,观察每组疼痛的发生率和程度。结果:A组、B组、C组、D组注射痛发生率分别为88%、42%、38%、6%, B组、C组、D组与A组注射痛比较,组间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D组与B组、C组注射痛比较,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利多卡因可明显降低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并且1%利多卡因4 ml+丙泊酚16 ml复合组效果优于1%利多卡因1 ml+生理盐水3 ml+丙泊酚16 ml复合组和1%利多卡因2 ml+生理盐水2 ml+丙泊酚16 ml复合组。  相似文献   

13.
刘景礼  陈金保 《吉林医学》2013,34(19):3840-3841
目的:比较地佐辛和利多卡因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90例早孕女性,年龄18~38岁,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利多卡因组:静脉注射2%利多卡因2 ml;地佐辛组:静脉注射1 mg/ml地佐辛2 ml。各组从静脉给予实验药物60 s后,0.5 ml/s恒速推注丙泊酚,观察每组疼痛的发生率和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疼痛发生率80%)比较,利多卡因组和地佐辛组其疼痛发生率分别为26.7%和33.3%,均可以明显降低丙泊酚静脉注射疼痛发生率(P<0.05),而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4 mg和利多卡因40 mg的缓慢注射均可有效降低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并且两者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4.
丙泊酚是目前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静脉全身麻醉药,但其常常发生注射痛.在令患者惧怕的33项临床问题的调查中,丙泊酚注射痛占第7位[1],其门诊手术时发生率为28% ~ 90%[2],名列第3.临床最常用的防治丙泊酚注射痛的方法是应用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多以预注和混合使用两种用药方式.Jalota等[3]综述两种方式的研究文献,其中25篇报道认为混用最为有效,24篇认为两种方式效果相当,国内曹云飞等[4]的研究认为混用效果优于预注.此外,由于破乳或乳剂微粒直径大于0.5 μm有引起肺栓塞的危险[5],利多卡因与丙泊酚混合后药物性状的变化是否能安全使用,也是临床十分关注的问题.为此,本研究对利多卡因与丙泊酚混合后6h内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用2%利多卡因防治丙泊酚注射痛的最适剂量。方法:把择期手术的患者150例用随机、双盲法分为Ⅲ组。分别在丙泊酚注射液中添加利多卡因1ml者为Ⅰ组,添加2ml者为Ⅱ组,添加3ml者为Ⅲ组。然后记录注射丙泊酚时的疼痛情况和清醒后的VAS评分。结果:Ⅰ组注射痛的发生率和VAS评分显著高于Ⅱ、Ⅲ组(P<0.01),而Ⅱ组与Ⅲ组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丙泊酚注射液中添加2%利多卡因2 ml即可完全消除其注射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预先注射瑞芬太尼和混合注射利多卡因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 150例拟行全身麻醉的手术患儿,ASAⅠ~Ⅱ级,年龄3~10岁,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瑞芬太尼Ⅰ组(R0.25)和瑞芬太尼Ⅱ组(R0.5),每组50例.利多卡因组患儿注射丙泊酚(AstraZeneca)2.5 mg/kg,混合利多卡因浓度为丙泊酚100 mg混合利多卡因10 mg,瑞芬太尼组Ⅰ(R0.25)缓慢静注瑞芬太尼0.25 靏/kg,瑞芬太尼组Ⅱ(R0.5)缓慢静注瑞芬太尼0.5 靏/kg.60 s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5 mg/kg.用Cameron 的疼痛评分方法 进行注射疼痛的评分.结果 利多卡因组、瑞芬太尼组Ⅰ、瑞芬太尼组Ⅱ分别有1例(2%)、5例(10%)、2例(4%)患儿重度疼痛.利多卡因组和瑞芬太尼组Ⅱ(R0.5)之间的疼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瑞芬太尼组Ⅰ(R0.25)的疼痛程度比利多卡因组和瑞芬太尼组Ⅱ(R0.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注0.5 靏/kg的瑞芬太尼与丙泊酚混合利多卡因注射对预防小儿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较好,两者疗效相当,而预注0.25 靏/kg瑞芬太尼的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痛人流术中不同部位静脉注射丙泊酚对注射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9月于湖南省株洲市中心医院接受无痛人流术终止妊娠的1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的方式分为三组。手背静脉组47例,肘前静脉组44例,颈外静脉组41例。比较三组注射痛程度和局部安全性。结果:颈外静脉组注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手背静脉组和肘前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外静脉组穿刺点出血、皮下瘀血发生率均低于手背静脉组和肘前静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手背静脉组和肘前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痛人流术中,颈外静脉注射丙泊酚的效果更好,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高,可减轻患者注射疼痛程度,降低穿刺点出血、皮下瘀血发生率,局部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利多卡因对丙泊酚麻醉诱导的影响。方法80例行全身麻醉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n=20):分别静注利多卡因1mg/kg(L1.0组)、1.5mg/kg(L1.5组)、2mg/kg(L2.0组)或0.9%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后,再静注丙泊酚10mg/15s,直至改良清醒镇静(oaa/s)评分为1-0分为止。记录麻醉诱导前后HR、MAP、spO2,各组丙泊酚总用量、麻醉诱导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L1.0、L2.0组麻醉诱导后HR与基础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四组麻醉诱导后MAP与基础值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L1.5组和L2.0组丙泊酚用量及诱导时间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提示静注不同剂量利多卡因与丙泊酚用量之间呈线性负相关关系(r=-0.600,P〈0.01)。发生注射痛的患者:c组有10例,L1.0组有2例,而L1.5组和L2.0组未发生。发生呼吸抑制:C组中有5例,L1.0、L2.0组各有2例,L1.5组有1例。发生低血压:C组有6例,L1.0组有2例,u.5组有1例。结论利多卡因2mg/kg联合丙泊酚用于麻醉诱导可增强丙泊酚镇静催眠效果,减少其用量和不良反应,且两者呈剂量一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预先注入利多卡因混合丙泊酚在无痛人流手术中预防注射痛的最佳剂量,以便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择人流手术患者320例,ASAⅠ~Ⅱ级,孕期42~70天。随机分为四组( n=80),A组为对照组,1 ml生理盐水加入丙泊酚注射液50 mg中,B组利多卡因10 mg加入丙泊酚注射液50 mg中,C组利多卡因20 mg加入丙泊酚注射液50 mg中,D组利多卡因30 mg加入丙泊酚注射液50 mg中,四组均先给配好的上述混合液,1 min后再按总量2 mg/kg给予余下的丙泊酚注射液。记录注药过程中的疼痛情况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A组的注射痛发生率显著高于其它三组,B组的注射痛发生率显著高于C、D组,C、D两组无差异,四组的呼吸抑制发生率无差异。结论预先注入不同剂量的利多卡因与小剂量丙泊酚混合液可有效地预防注射痛,其临床最佳剂量为20 mg,而且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马亮 《吉林医学》2014,(36):8013-8015
目的:比较目前最强效的镇痛药物舒芬太尼和经典的、广泛被大众所认可的利多卡因对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价值。方法:将ASAI-Ⅲ级的择期手术患者300例,按随机序列数字法分为三组,每组100例。L组为利多卡因组,预先注射2%利多卡因60 mg;S组为舒芬太尼组,预先注射舒芬太尼10μg;C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记录各组在注射药物前后SBP、DBP、HR;静脉注射丙泊酚过程中询问疼痛情况,按照不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记录疼痛程度。结果:L、S组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1),L组的注射痛发生率显著低于S组(P<0.05)。结论:预先注射利多卡因能有效地抑制或减轻丙泊酚注射痛,其效果优于预先注射舒芬太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