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教科书上,对于鼻骨骨折的检查,常采用让患者俯卧于摄影床上的俯卧投照法。但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常遇见许多患者由于身上多处受伤,特别是双上肢受伤者,不能俯卧于摄影床上,且头颅不能很好地侧转,呈标准的头颅侧位,造成了鼻骨摄影的不准确。因此,我们采用了让患者侧立于胸片架前,其身体矢状面与胶片平行,并使其头颅呈标准侧位。将颧骨缘外侧的鼻根下1cm处置于胶片中心,  相似文献   

2.
吴雷 《临床军医杂志》2007,35(3):476-477
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时需患者俯卧位,照射野较多、时间较长,无论是成年患者或儿童,在照射过程中要求其保持体位不变显然较为困难。我院通过利用立体定向体架和真空负压垫固定患者体位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头颅急性损伤患者,往往噪动不安或昏迷不醒,投照时由于病人不合作或无法合作而带来极大不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自制这种简便投照架,病人无需俯卧和转动体位,在病床、推车及X线投照床上均可实施正侧位投照(基层医院脑血管造影也可用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俯卧位对全身麻醉机械通气下不同手术类型病人肺顺应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脊柱手术患者53例(其中脊柱侧弯手术病人20例,脊柱普通手术病人33例)。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间歇正压通气模式机械呼吸,潮气量6~10 ml/kg,呼吸频率12次/min。术前仰卧位通气10 min后改为手术俯卧位通气10min,分别经麻醉机采集不同潮气量时压力-容积曲线,计算肺顺应性。结果全身麻醉机械通气下,脊柱侧弯手术病人术前仰卧位肺顺应性为(33.6±10.0)ml/cmH2O,术前俯卧位的肺顺应性降低为(28.2±8.6)ml/cmH2O,术前仰卧位与俯卧位的肺顺应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手术组病人术前仰卧位肺顺应性为(40.2±9.1)ml/cmH2O,其术前俯卧位肺顺应性降低为(36.1±4.2)ml/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时全身麻醉机械通气下手术病人的肺顺应性下降。  相似文献   

5.
以往对于鼻窦、上颌窦检查时 ,大都采用俯卧式瓦氏位摄片检查 ,将患者俯卧在摄影台上 ,X线垂直拍照。这种方法较为传统 ,摆放时操作人员和病人都不方便 ,因此 ,照片上经常出现鼻窦或上颌窦显示不很清楚 ,影响诊断结果。经过反复实践我们改用立位后 ,效果良好 ,且摆放位置方便准确、迅速 ,患者舒适、容易配合。提高照片的成功率 ,对其诊断具有特殊的意义。现将拍摄方法介绍如下。1 材料 采用GENDEXATC 5 2 5X线机 ,高速增感屏 ,固定滤线器 ,2 0× 2 5 ( 8× 10 )的胶片 1张 ,横放。2 投照体位 患者直立于胸片架前 ,面朝胸片架…  相似文献   

6.
对于鼻骨骨折的检查,常采用传统照鼻骨侧位相的方法,让患者俯卧于摄影床上,头颅呈标准侧位投照。但对于双上肢及胸部受伤、特别是双上肢及肋骨骨折的患者,不能俯卧且头颅不能很好地侧转,致使鼻骨摄影不准确,这时可以立位摄鼻骨侧位相。但在实际工作中,常遇见许多患者由于身上多处受伤,致使上、下肢及肋骨多发骨折,他们既不能俯卧也不能站立,为此我们尝试采用牙片照鼻骨侧位相。实践证明,这种牙片照鼻骨侧位相方法不受患者体位限制,管球可以随意转动,图象也非常清晰,成功率几乎10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俯卧位机器人辅助脊柱外科全麻手术中由呼吸引起的椎体位置改变,为抵消呼吸引起的椎体运动造成的影响及提高机器人手术的精确度提供支持。方法在手术室内,采用光学示踪系统固定于俯卧位全麻患者的背部,以追踪C3、C7、T7、T12、L4及S1椎体的位移。结果根据全周期的高峰值-低峰值计算各节段活动度,T7(2.26 mm)、T12(2.27 mm)以及L4(1.61 mm)的活动度显著高于其余节段。前后方向的活动度显著高于左右及上下的活动度。结论机器人辅助脊柱外科手术中,患者的呼吸运动会造成显著的椎体位移,影响主要集中在下胸段及腰段椎体。现有的机器人系统需要根据对呼吸模式的观察,调整定位时机。  相似文献   

8.
<正>摘要目的采用术中仰卧位乳腺MR定量分析乳腺肿瘤由体位的改变所引起(影像检查时的俯卧位至手术时的仰卧位)的形变及移位程度,并在保乳手术(BCS)后立即对肿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盆腔调强适形放射疗法(IMRT)结合俯卧位加置腹部平板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时是否可以更大程度上减少小肠的受照剂量.方法:13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其中子宫颈癌10例,子宫内膜癌3例,均给予盆腔放射治疗.放疗前均行仰卧位和俯卧位腹、盆部CT扫描.正常组织兴趣区包括小肠、大肠和膀胱.IMRT治疗方案使用180°弧形调强技术和340°弧形调强技术.运用t检验分别比较小肠、大肠和膀胱在仰卧位和俯卧位时的受照剂量.结果:运用180°弧形调强技术时,俯卧位加置腹部平板有助于小肠的旷置,小肠的受照剂量在俯卧位比仰卧位减少12~26 Gy;运用340°弧形调强技术时,俯卧位小肠受照剂量减少不明显;大肠和膀胱在仰卧位和俯卧位的受照剂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妇科恶性肿瘤盆腔180°弧形调强技术结合俯卧位加置腹部平板的方法可以减少小肠的受照剂量,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仿真结肠内窥镜(CT virtual colonoscopy,CTVC)检查时仰卧位和俯卧位扫描对充气结肠扩张度的影响。方法 30例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之前进行了结肠CTVC检查,并进行了仰卧位和俯卧位扫描肠管扩张度的评分;比较不同体位下结肠扩张度的差异。结果 对结肠肠段而言,仰卧位和俯卧位时分别有26段(17%)和22段(15%)结肠肠段扩张不足,双体位下仅仅有5段(3%)肠段扩张不足;对结肠而言,仰卧位和俯卧位分别有15例(50%)和13例(43%)的结肠扩张不足,双体位时则下降至5例(17%);直肠、乙状结肠和横结肠在内不同体位中的扩张度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CTVC中进行仰卧位和俯卧位扫描对于保证结肠的充分扩张是极为必要的;横结肠在仰卧位时扩张较佳,而直肠、乙状结肠在俯卧位时具有更好的扩张度。  相似文献   

11.
仰卧和俯卧位心脏对肺压迫作用的CT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俯卧位改善肺通气功能的机理。方法:对7例健康成人行仰卧位、俯卧位高分辨率CT扫描,选取气管隆突下、左心房、左心室上、左心室下4个层面,分别测量位于心脏下方肺组织的体积,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仰卧位时左肺的8.2%-44.7%,右肺的5.5%-10.8%位于心脏下区;俯卧位时左肺的0.1%-1.9%,右肺的0.8%-4.2%位于心脏下区。俯卧位时心脏下受压肺组织明显减少(P<0.01)。结论:俯卧位时可明显改善人体的肺换气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仰卧位通气与俯卧位通气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呼吸参数,探讨俯卧位通气在爆震伤、烧伤并发ARDS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分别记录23例ARDS患者每次仰卧位(翻身前)及俯卧位(翻身后)5min、30min、60min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呼吸参数。结果俯卧位通气对Hr、PIP、Raw、SaO2改善在俯卧位后5min、30min较明显,与仰卧位通气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CVP、Vt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较仰卧位通气能明显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对血流动力学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肛肠手术中俯卧折刀位与截石位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与探讨。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60例进行肛肠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截石位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使用俯卧折刀位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体位摆放时间、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血压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体位摆放时间低于3 min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血压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俯卧折刀位在肛肠手术中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手术配合度,消除患者的羞涩感,降低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4.
不同体位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估侧卧位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前瞻性分组方法。全组55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单、多椎体压缩性骨折,分为俯卧位组29例(A组14例,Am组15例)和侧卧位组26例(B组14例,Bm组12例)。术前将俯卧位组不能耐爱俯卧位时间测试的患者转入侧卧位组。各组均在局部麻醉下,经单“C”型臂引导行经皮椎体成形术。观察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术后并发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A组2例,Am组3例合并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病或肥胖患者分别转入B组和Bm组。各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侧卧位或俯卧位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无显著差异;侧卧位有得对俯卧耐爱能力差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俯卧位有创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进行早期肠内喂养的耐受情况.方法接受有创机械通气开始后24h内选择患者69例分成2组:半仰卧位组35例,俯卧位组34例.每天经14 F胃管注入,行肠内喂养18 h.当吸入氧浓度(FiO2)0.6、呼气末正压(PEEP) 10cmH2O,氧合指数(PaO2/FiO2)<150时,即进行6 h俯卧位,同时头部轻度抬高.每6 h测量1次胃残留量,共5 d.结果俯卧位组与半仰卧位组患者比较基础氧合指数低(P<0.01),与半仰卧位组相比俯卧位组患者胃残留量在第1、2、4天明显增高,并且俯卧位组比半仰卧位组更容易发生呕吐(P<0.05).俯卧位组与半仰卧位组患者相比肠内喂养量明显偏低.俯卧位组俯卧位期间比半仰卧位期间呕吐发生率高(P<0.01).结论俯卧位有创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难以耐受早期肠内喂养,半仰卧位对于俯卧位有创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可以增强胃排空和预防呕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扫描体位及不同肺容量对双肺下垂区域小GGO的影像学征象的影响及价值。方法收集位于双肺下垂区域直径小于10mm肺内磨玻璃结节28例,分别于仰卧位吸气相、仰卧位呼气相、俯卧位吸气相、俯卧位呼气相测得病灶的直径、密度、实变率及典型影像学征象,采用SPSS 19.0软件系统处理数据。结果直径:仰卧位吸气组与俯卧位吸气组、仰卧位呼气组与俯卧位吸气组、俯卧位吸气组与俯卧位呼气组间有显著性差异;CT值:卧位吸气组与仰卧位呼气组间、仰卧位吸气组与俯卧位吸气组间、仰卧位呼气组与俯卧位吸气组间、仰呼组与俯卧位呼气组间、俯卧位吸气组与俯卧位呼气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仰卧位呼气组与俯卧位吸气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实变率:仰卧位吸气组与俯卧位吸气组、仰卧位呼气组与俯卧位吸气组、俯卧位吸气组与俯卧位呼气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各组间影像学征象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70.05)。结论加扫俯卧位吸气组、俯卧位呼气组,对于提高双肺下垂区小GGO良恶性评估、测量准确性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赵景欣 《武警医学》1996,7(3):149-150
脊柱侧弯矫形术110例麻醉体会武警总医院麻醉科赵景欣(北京100039)关键词脊柱侧弯矫形,肺功能,输血,先天性心脏病由于脊柱侧弯畸形患者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多和俯卧位而使麻醉危险性增高。我院1988年4月~1994年6月在全身麻醉下行脊柱侧弯矫形术...  相似文献   

18.
作者在25例肾脏DSA 检查中分别用了仰卧与俯卧位,以估价俯卧位的效果。病人年龄21~83岁,男14例,女11例。导管置外周静脉时,病人易行俯卧位检查,无导管移位或不适。于3秒内注入40ml76%泛影葡胺,并事先静注1mg 胰高糖素。先以1帧/秒摄象,腹主动脉显影后以1帧/2秒摄象约6秒。作者见到,在大多数情况下,俯卧位优于仰卧,肥胖病人俯卧位显示双肾动脉和肾周血管更好,但在瘦者两种位置没有有意义的区别;俯卧位可更好地排除气体以显示肾动脉及肾周血管。作者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气钡双对比造影俯卧左侧抬高位数字图像对早期贲门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 2 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贲门癌 ,采用 5 0 0mA岛津IDR 70 0遥控透视数字胃肠机 ,对比剂用青岛Ⅲ型双对比用硫酸钡 ,实时采集贲门区多种部位图像 ,着重采集俯卧左侧抬高位胃底贲门区像。结果 :2 8例早期贲门癌在俯卧左侧抬高位像上均能清晰显示该区微小病变。结论 :俯卧左侧抬高位胃底贲门区数字化图像能清晰显示该部位的异常X线征象 ,对早期贲门癌的诊断有积极的价值 ,尤其是癌肿未侵及食管下段时 ,显示病变优于其它摄影部位。  相似文献   

20.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简称SPR),对解除痉挛性脑瘫的肌肉痉挛和改善残肢功能,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1]。由于该手术患儿年龄小,又长期卧床,心肺功能较差,手术创伤大、出血多、麻醉时间长。而且在俯卧位下完成手术,因此麻醉方法的选择及管理至关重要。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