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4岁,因"间歇性乏力、口干4个月,加重2个月"入本院。患者缘于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乏力、口干,偶有上腹胀痛,于当地医院行PET-CT检查,提示甲状腺结节,给予优甲乐治疗,乏力、口干症状未见明显缓解。2个月前出现乏力、口干加重,睡眠及饮食差,近4个月体质量减轻10 kg。既往:8年前发现肠息肉,间断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4次,4年前行开腹肠息肉切除术及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张竹  吴曦  王薇  许乐 《山东医药》2011,51(16):115-115
病历摘要 患者男,17岁,主因"间断黑便2个月余,发现结肠多发息肉1个月余"入院。患者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黑便,1-2次/d,无呕血,无恶心、呕吐,无发热、纳差。  相似文献   

3.
病例:患者男,73岁,因"脑出血2个月,腹泻1个月、黑便半月伴呼吸困难2 d"于2009年9月12日入院。患者4年前曾因肝癌行肝部分切除术:2个月前,患者因脑出血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无自主意识、卧床。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泻,解黄色稀糊状粪便,4~5次/d,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商品名:培菲康)、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蒙脱石散等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改良内镜黏膜切除术(M-EMR)治疗结肠扁平息肉疗效。方法 将276例297枚结肠扁平息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EMR组136例共152枚息肉,M-EMR组140例共145枚息肉。病灶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后,EMR组一次性切除病灶,M-EMR组在病灶周边用圈套器头端切开周边黏膜后一次性切除病灶,回收全部标本送病理检查。比较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完整切除率,术后复发率。结果 全部息肉一次性切除。EMR组1例迟发出血,1例穿孔,1例电凝综合征,并发症发生率2.0%(3/152);M-EMR组1例迟发出血,1例电凝综合征,并发症发生率1.4%(2/145)。EMR组息肉切除时间平均(5.6±2.0)min;M-EMR组息肉切除时间平均(5.7±2.1)min,2组无显著差异(p>0.05)。EMR组息肉完整切除率92.1%(140/152),M-EMR组息肉完整切除率100%(145/145),2组显著差异(p<0.05)。术后病理:管状腺瘤135例,绒毛状腺瘤40例,绒毛管状腺瘤57例,增生性息肉29例,炎性息肉34例。腺瘤伴高级别类瘤变8例,其中EMR组1例息肉残留,后行肠段切除,6个月后8例复查无复发。M-EMR组2例黏膜内癌,完整切除,6个月后复查无复发。EMR组12例术后残留,1例手术,11例APC处理后,1例6个月复发,复发率0.66%(1/152),M-EMR组无复发。结论 M-EMR组较EMR组治疗结肠扁平息肉更有效。  相似文献   

5.
张威庆  李伟  赵卫东 《山东医药》2011,51(19):99-100
目的进一步提高消化道息肉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60例消化道息肉(356枚)患者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0.5 cm的无蒂和亚蒂息肉采用高频电灼或热活检钳法切除;0.5~2.0 cm的息肉:无蒂息肉采用1∶10 000肾上腺素盐水注射法联合高频电圈套法切除,亚蒂或有蒂息肉采用高频电圈套法切除;〉2.0 cm息肉采用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圈套法切除(对息肉头部、不能用圈套器一次套住者采用分叶切除法)。结果内镜下息肉切除率达98.5%(257/260),无手术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对171例患者随访6~12个月,5例多发性结肠息肉患者结肠内发现〈0.5 cm息肉9枚。结论根据息肉直径、形状及部位选择手术方法可提高息肉摘除率。  相似文献   

6.
1病例报告 例1患者,男,63岁,因"中上腹胀20天"于2013年8月12日入院。入院前20天患者出现上腹胀,以进食后明显,无腹痛,无恶心呕吐,伴腹泻,解黄色烂便,每日3~4次,无畏寒发热,无胸闷气促。当地对症治疗后,腹泻好转,仍感腹胀,伴腹围增大;当地查胃镜:浅表性胃炎;上腹彩超:早期肝硬化、腹水、胆囊小息肉。转本院就诊,门诊以"腹水查—肝硬化"收住入院。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 患耆:女,50岁。因“上腹部胀痛伴反酸、嗳气、恶心4个月”入院.患者近4个月来无明显诱闲逐渐出现上腹部堵胀样疼痛不适,进食后及端坐位明显,平躺后腹胀稍缓解,伴反酸、嗳气、恶心,外院行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息肉。给予“奥美拉哗、阿莫西林、吗丁啉”等药物口服,上述症状无缓解。  相似文献   

8.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41岁。主诉“反复右中腹部疼痛6个月”入院。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中腹部隐痛不适,阵发性发作,持续数分钟不等,可自行缓解,与饮食及体位无关,无腹胀、腹泻,无黑便及粘液脓血便,未系统检查诊治。入院后电子结肠镜检查提示:横结肠中段可见-2.0cm×2.5cm大小带蒂息肉样隆起,表面充血,活检6块。诊断:横结肠息肉。病理诊断:(横结肠)腺瘤性息肉。息肉较大,蒂粗,做好外科手术前准备,如结肠镜下不能完全切除,则中转外科手术或腹腔镜下治疗。术前查血型出凝血时间正常,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正常,乙肝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  相似文献   

9.
张勇  冯宪光  周敬强 《山东医药》2014,(7):83-84,96
目的 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实施保胆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46例胆囊结石(息肉)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治疗.胆囊结石患者术后常规口服利胆药物3个月,再间断口服3个月.结果 44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息肉)术,其中68例采用三孔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息肉)术.手术时间25 ~132(52±6)min.结石数量1~136枚,结石取净率100%.无胆道损伤、胆漏、肠管损伤、出血、气胸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随访3 ~ 88个月,确认结石复发7例,复发率2.02%,但无1例需要再次手术;保胆摘除息肉的患者无1例复发.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保胆术治疗胆结石(息肉)有很高的结石取净率和较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53岁,主因腹痛半月入院。患者自述于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无放射痛,腹痛无明显规律,无恶心、呕吐、腹泻、呕血、黑便,无烧心、反酸、嗳气,无发热、咳嗽、咳痰,无尿频、尿急、尿痛,为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就诊。门诊查胃镜示萎缩性胃炎、胃体多发息肉,病理示"胃体"、"胃底"黏膜内微小神经内分泌癌。超声胃镜示胃底体多发黏膜下层低回声病变(类癌),胃体多发息肉。  相似文献   

11.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也是患者唯一能够自我控制的致病因素。许多心血管医生已经认识到吸烟的危害和戒烟干预的重要性,但尚缺乏相应的戒烟知识和戒烟技巧。本共识通过全面总结吸烟的危害和戒烟的益处,  相似文献   

12.
房颤的发生源于心脏电生理改变和心房结构重塑的共同作用。心房纤维化是一个有害的过程,会引起细胞外基质沉积与降解失衡及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值等。早期研究显示,心室纤维化会引起心室壁进行性硬化,进而引起心室功能不全和充血性心力衰竭。但随后的研究突出显示了心房纤维化与房颤的关系,与瓣膜病、高血压和老龄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明,高血压并发左心室肥厚(LVH)是增加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猝死等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证实,有效的抗高血压治疗是预防心血管事件的主要措施。对单一抗高血压药治疗未能达到目标降压的高血压患者主张联合用药或用复方制剂。  相似文献   

14.
病例:患者女,86岁,因"间断腹痛、呕吐5 d"于2010年12月23日就诊于我院消化内科。患者入院前5 d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间断性发作,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1~2次/d,约50 ml/次。患者发病期间无排便、排气,无发热、呕血,小便正常。门诊行腹部立位平片示,肠梗阻(见图1)。患者既往有胆囊结石病史20余年,曾于2010年9月28日行上腹部CT检查示,胆囊结石,胆囊壁增厚(见图2)。遂以肠梗阻、慢性胆囊炎收治入院。  相似文献   

15.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是导致中国女性死亡的首位原因。1999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第一次发表的女性心血管病预防建议,提高了美国民众对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公众意识,并促进了预防和治疗的进步。2007年,心血管疾病每分钟仍会导致一名美国女性死亡。2011年,AHA对女性心血管病预防指南进行了更新,并将“循证为基础”转化为“效果为基础”的指南,更加关注预防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社会上呼唤人文医学或人文医生的声音很响,似乎而今的医疗服务使社会大众难于接受。对此,我们复习研究了许多相关文献,从远古时代的神灵主义医学模式发展到今天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各时段的医疗服务。这一文献复习始于朱宗涵教授于2001年在北京地区会议上讲话时提出的“人文医学”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7.
李红梅  于永征 《胃肠病学》2010,15(10):639-640
病例:患者男,65岁,因“间断腹胀、腹泻2年余,皮肤瘙痒1年余”于2009年8月21日入院。患者于2007年5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腹泻,大便4—5次/d,黄色不成形,症状时轻时重,自行服用地衣芽孢杆菌活菌颗粒(商品名:整肠生)、蒙脱石散(商品名:思密达)后缓解,此后间断发作;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肝病学会(AASLD)与美国移植学会近期发布了关于儿科肝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LT)患者的长期医学管理指南,同时北美儿科胃肠病学会也批准了这项指南。在此对指南的推荐意见进行翻译,以供临床参考。建议分级参考表1。  相似文献   

19.
李巍  张澍田 《胃肠病学》2011,16(12):767-768
病例:患者男,57岁,因"间断腹部不适伴排便次数增多半年.间断血便1个月"于2010年10月20日由门诊收入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患者入院前半年起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腹部不适,排便次数增多,每日4~5次,粪质软,色黄,无水样便,未予重视。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定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该指南进行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