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颈内静脉留置Permatch带涤纶环双腔导管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例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深静脉,留置导管通过撕脱外套送入血管。结果共20例患者,留置最长时间达24个月,平均导管留置时间7.5月,1例因感染无法控制拔管,余仍继续应用该导管透析。结论长期深静脉置管操作安全,使用时间长,栓塞率低,感染率低,尤其可满足血管条件差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长期深静脉置管在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作为血液透析通路的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深静脉,留置导管通过撕脱型外套送入血管。结果共计30例患者,其中颈内静脉28例,股静脉2例。留置最长时间达35.5个月,平均导管留置时间为7.5个月。3例因患者烦躁而自行拔出,2例患者因感染无法控制拔管,其余25例患者仍然继续应用该导管透析。结论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使用时间长,栓塞率、感染率低,可满足血液透析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双腔深静脉置管在急诊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临床应用,总结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本科2010~2012年98例行急诊血液透析时采用局麻下双腔深静脉置管术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置管相关并发症。结果实施急诊深静脉置管穿刺患者98例,其中2例颈内静脉穿刺不成功改股静脉穿刺成功,置管留置时间2~14周,应用良好;感染3例,心律失常2例,局部渗血、血肿1例。结论双腔深静脉置管是一项安全、有效、方便的穿刺技术,对于需急诊血液透析留置导管者,是首要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4.
张雷 《河北医药》2011,33(15):2330-2330
血液透析临时性深静脉血管通路通常采用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及股静脉置管,各部位留置导管均有其优缺点,而髂外静脉置管作为近年新发展的血管通路,近年渐有不少报告。本文将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髂外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的病例60例,探讨其应用前景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18例血液透析患者永久性深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通路是决定血液透析效果的关键,是肾衰患者的生命线。自体内瘘是透析患者最佳通路,对暂时不能或无法实行内瘘手术的患者,采用带cuff中心静脉导管深静脉置入,建立血管通路已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成功应用。然而永久性深静脉置管存在多种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生命危险。20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部位的深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方法:收集近年来采取股静脉置管和颈内静脉置管行血液净化治疗患者126例,观察两种深静脉置管导管的留置时间、血流量、导管相关并发症及透析充分性(Kt/V)值。结果:颈内静脉置管导管的留置时间长于股静脉置管,其相关并发症低于股静脉置管。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是一种理想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置管失败退出的原因,探讨置管后护理策略,使临床合理选择置管方式,延长置管的使用时间。方法观察分析东莞市虎门医院血液透析室2000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66例血液透析长期置管患者,其中颈内静脉留置管64例,锁骨下静脉留置管2例。分析置管退出的原因。结果已退出长期留置管52例,其中,感染退出4例,管道破裂5例,管道堵塞2例,自行脱出16例,由于置管时间长(置管2年~2年9个月),外露管道变软,重新置管12例,肾移植和死亡19例。结论应用长期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效果好,医护人员严格的无菌操作及正确使用留置导管和封管方法是保证患者长期使用深静脉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对96例需要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实旌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并进行相关护理.结果 96例患者仅有1例因置管并发症而拔管.结论 中心静脉置管安全、有效,正确使用和维护是延长留置导管使用寿命,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在进行急诊血液透析时,常需要采用临时中心静脉导管建立血管通路。其操作简便,风险较小,是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可靠保证;但临时导管常发生各种置管并发症,引起血管通路血流量减少或缺失,不能给患者提供足够的血流量进行充分的血液透析,导致导管留置时间延长甚至引起留置导管失功,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率的增高和住院时间因此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患者延长其导管使用寿命的措施和护理要点。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间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24例患者采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的透析方法,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结果 124例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均未发生脱落现象,血流量可以达到200300 m L/min,能够保证充分透析,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期间4例发生感染,经过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消失,6例形成血栓,经尿激酶溶栓治疗再通并可以继续使用。结论对于受到自身周围血管条件的限制而无法行血管造瘘手术的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可以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成功的置管、严格无菌操作和精心的护理是延长导管使用寿命、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长期透析导管在血液净化中使用和并发症处理的经验。方法总结2006年11月至2011年11月本科室应用带涤纶环的双腔留置长期透析导管患者35例,3例患者两次置管,其中颈内静脉置管33例次,右侧股静脉置管2例次。结果长期透析导管留置时使用导丝直接进管比使用撕脱鞘出血明显减少;股静脉留置长期导管易发生血栓形成,使用时间短。长期导管常见并发症为血栓形成和感染。结论对长期透析且无内瘘手术条件的患者,带涤纶环双腔长期透析导管是一种安全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2.
林柳  刘岩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23):2852-2855
目的 比较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及股静脉置管在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总结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应用的经验教训.方法 选取2007年12月-2010年3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患者共190例,比较上述三种置管方法的置管操作并发症、导管留置时间以及导管功能不全、局部静脉梗阻、感染及导管脱落等远期并发症.结果 三种方法的置管成功率相当,颈内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少,留置时间最长,血流最稳定,但是出口感染和败血症的发生率较高,通过局部换药和应用静脉抗生素,其预后较好.结论 颈内静脉置管是建立血透临时通路的较好选择,但是应该注意预防出口感染和败血症.  相似文献   

13.
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术后相关感染因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相关因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患者插管感染的发病情况及其高危因素。结果24例插管感染中,股静脉感染率高于颈内静脉;留置时间>14d插管感染率为2.37%,<7d插管感染率为0.13%,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3.64,P<0.001);置管感染的病原菌中,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分别为46.67%和33.33%。结论患者机体抵抗力低下、插管留置时间过长、插管部位和护理不当等是其高危因素,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置管护理要素对其相关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1年1月~2011年12月的86例行股静脉置管术的血液透析患者资料。结果回顾性分析显示通过积极的临床预防和护理实践,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结论股静脉置管技术具有手术操作简便、保证血流量充足、患者痛苦减轻,减少血管损伤、提高内瘘手术成功率等优点,但导管感染是股静脉置管最常见的并发症。采取有效的临床护理预防措施对于减少股静脉置管术感染的机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在诊断和评价血液透析患者肿胀手综合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应用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形成前臂或上肢整个肿胀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64排CT血管成像技术(CT angiography,CTA)进行检查,观察瘘体血管的血栓形成部位、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结果 10例患者经CTA技术后均明确内瘘病变的部位。头静脉狭窄3例,其中轻度1例,中度1例,重度1例;锁骨下静脉狭窄2例,轻、重度各1例,无名静脉中度狭窄1例,闭塞1例。上腔静脉重度狭窄1例,闭塞2例。结论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肿胀手综合征时,64排CT血管成像技术不仅对诊断并可对手术干预提供很有价值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假性动脉瘤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处理。方法 对 34例假性动脉瘤的患者 (年龄 2 5~ 70岁 )进行了前瞻性统计分析。每人每周透析 2次。结果  32例应用假性动脉瘤进行个体化血液透析 ,血流量达 180~ 2 90 m L/ min,及时手术治疗假性动脉瘤 2例。结论 血管穿刺后出现假性动脉瘤能够进行紧急及常规血液透析 ,方法简便易行 ,能取得良好的血液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深静脉留置长期双腔透析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我院从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50例血液透析住院或门诊患者被分为两组,其中长期组为25例采用深静脉留置长期双腔导管的患者,临时组为25例采用深静脉留置临时性双腔导管的患者。观察两组患者导管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以比较不同导管留置类型的治疗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长期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和导管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短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导管有导管血流量较大、留置时间较长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等优点,再配合正确的使用方式和细致的护理后,可增加导管使用寿命和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因此该法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研究本院终末期肾脏疾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血液透析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07年5月~2011年5月本院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4例,分析其原发疾病构成、年龄、性别、透析治疗持续时间及转归。结果:ESRD血液透析患者平均年龄(45.62±14.30)岁,男女之比为1.83∶1。最主要的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占48.53%;其次为糖尿病肾病,占15.20%;高血压肾损害,占11.27%,多囊肾肾病占5.88%。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204例,其中56.86%的患者仍在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时间最长者为13年,2例(0.98%)已行肾脏移植,30例(14.71%)转至外院治疗,2例(0.98%)改为腹膜透析,13例(6.37%)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41例(20.10%)患者死亡。结论:本组患者以中、老年为主,男性多见;ESRD血液透析患者主要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其次为糖尿病肾病,再次为高血压肾损害。随着透析龄延长,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数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