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辣椒素对内脏痛觉过敏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素(capsaicin,CAP)药理作用广泛,其对内脏痛觉过敏(visceral hyperalgesia,VHL)的影响已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研究显示小剂量CAP可能诱发VHL,而大剂量的CAP可能对VHL有抑制作用.CAP对VHL的作用机制可能与CAP受体(vanilloid receptor subtype 1,VR1)及其VR1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蛋白水解酶激活型受体2(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 2,PAR2)等有关.CAP可能成为一种有前景的治疗VHL的新药.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胃肠疾病是近年来导致消化病谱变化的主要因素,其中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目前内脏高敏感性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发病机制.辣椒素及辣椒素受体对痛觉过敏的作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此文就辣椒素及辣椒素受体对IBS内脏高敏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内脏感觉过敏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 内脏感觉过敏是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本文利用大鼠建立一种内脏感觉过敏的动物模型。方法8~21天雌雄Wistar大鼠每天接受不同压力的结肠机械刺激,成年后直肠扩张时记录大鼠腹肌收缩反应(AWR)评分,并进行降结肠的组织学检查。结果 ①新生儿时期接受不同压力结肠机械刺激的大鼠成年后直肠扩张时AW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压力机械刺激组间AWR评分无明显差异,雌性大鼠AWR评分明显高于雄性大鼠。②各组大鼠降结肠常规病理切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Wistar大鼠在新生儿时期接受的结肠刺激可造成无明显病理改变的慢性内脏感觉过敏模型,雌性大鼠更具有易感性。  相似文献   

4.
肠易激综合征内脏感觉过敏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的,伴有大便性状或排便习惯改变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其中,慢性内脏过敏是主要发病机制之一,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也表明IBS病人存在内脏高敏感状态。  相似文献   

5.
肠道炎症与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急性胃肠道感染后部分患者发生持久性肠功能紊乱症状,同时,部分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道粘膜内炎症细胞增多。因此,炎症在IBS中的作用受到重视。文章就近年来肠道感染和炎症与IBS关系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林剑  王承党 《胃肠病学》2013,18(3):154-158
背景:心理-社会因素在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但早期生活事件如母婴分离对内脏敏感性的负性影响尚存在争议。目的:探讨早期母婴分离对成年大鼠内脏感觉和肠道黏膜炎症的影响。方法:37只新生雄性Sprague.Dawley幼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母婴分离组、急性避水应激组。母婴分离组幼鼠出生第2d开始进行母婴分离,持续至出生后第3周。2月龄时大鼠接受结肠气囊扩张,行腹壁回撤反射(AWR)评分和腹壁肌电测定;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以甲苯胺蓝染色法测定肥大细胞(MC)计数和脱颗粒率;以EHSA法测定结肠组织IL-1β和类胰蛋白酶含量。结果:母婴分离组结肠组织学评分、MC计数、IL-1β和类胰蛋白酶含量均显著高于避水应激组、正常对照组(P〈0.05)。当结肠内气囊压力为40、60、80mmHg时,母婴分离组和避水应激组AWR评分和腹壁肌电幅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母婴分离组AWR评分和腹壁肌电幅值与上述各项炎症指标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早期母婴分离和急性避水应激均可导致内脏感觉过敏,早期母婴分离还可诱导肠道黏膜低度炎症,这种低度炎症可能与内脏感觉过敏相关。  相似文献   

7.
刘宗  高峻  魏磊  张薇  邹多武  李兆申 《胃肠病学》2010,15(6):330-334
背景:研究显示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参与了伤害性信号的传递,中枢前扣带回皮质(ACC)在内脏高敏感大鼠内脏疼痛反应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该作用是由NMDA受体活性增强介导的。目的:检测炎症后内脏痛觉过敏大鼠ACC区域NMDA受体亚基NR2A、NR2B的表达变化,探讨两者在炎症后内脏高敏感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以去氧胆酸结肠灌注建立炎症后内脏痛觉过敏大鼠模型。造模3周后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对结直肠扩张(CRD)的内脏运动反射(VMR)幅值为指标评价内脏痛敏感性的变化,以免疫荧光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CC区域NR2A、NR2B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结肠组织均未见明显病理学改变。CRD压力为60 mm Hg(伤害性刺激)时,实验组VMR幅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ACC区域NR2A、NR2B荧光强度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结论:ACC区域NMDA受体亚基NR2A、NR2B表达上调在炎症后内脏高敏感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肠道炎症后的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肠易激综合征(IBS)病因和病理机制复杂,本文综述对肠道炎症后IBS的研究,希望有助于其发病机制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结肠黏膜低度炎症(lowgrademucosal inflammation, LGMI)对大鼠内脏感觉的影响.方法: 健康♂SD大鼠40只, 随机分为LGMI组和对照组( n = 20). LGMI组大鼠给予15 g/L葡聚糖硫酸钠(DSS)饮用7 d, 然后饮用蒸馏水7 d, 对照组大鼠饮用蒸馏水. 第14天进行气囊扩张大鼠腹部回缩反射(AWR)评分和腹壁肌电测定; 实验结束后取结肠组织作常规病理学检查;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腰膨大部脊髓c-Fos、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变化.结果: LGMI组大鼠结肠黏膜炎症评分为1.56±0.78分, 对照组为0.46±0.54分,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03). 当结肠气囊压力为20 mmHg时, 2组大鼠的AWR评分和腹壁肌电幅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当气囊压力为40、60、80 mmHg时, LGMI组的AWR评分和腹壁肌电幅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LGMI组大鼠腰骶段脊髓c-Fos、SP、CGRP的平均吸光度值均高于对照组(165.26±10.12vs 126.52±11.48, 134.28±10.62 vs 120.82±8.92, 157.66±6.25 vs 118.67±5.68, 均P<0.01).结论: LGMI触发了内脏感觉过敏, 可能在IB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肠道炎症与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胃肠道感染后部分患者发生持久性肠功能紊乱症状 ,同时 ,部分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肠道粘膜内炎症细胞增多。因此 ,炎症在IBS中的作用受到重视。文章就近年来肠道感染和炎症与IBS关系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以腹痛或腹部不适并伴有排便习惯改变但无器质性病变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内脏高敏感(包括内脏痛觉过敏和痛觉异常)作为IBS的生物学标记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IBS内脏高敏感的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内脏敏感性增高是肠易激综合征(IBS)重要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之一。近年研究显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过表达与IBS内脏高敏感密切相关。BDNF作为神经营养因子参与了神经元的存活、生长、发育、分化、再生过程。肠道组织中大量表达BDNF及其受体,对肠神经系统(ENS)的形成和功能具有调节作用,提示BDNF可能在肠道高敏感的发生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BDNF在肠道高敏感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颜秀娟 《胃肠病学》2011,16(7):435-437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是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常见临床类型。内脏高敏感是PI-IBS的核心机制之一.其形成可能是源于胃肠道传人神经通路的敏感化和抑制性调控内脏痛反应的神经通路功能减退。肠黏膜肥大细胞可通过其脱颗粒产物如5.羟色胺(5-HT)等参与调节内脏高敏感,目前相关制剂已用于IBS的治疗,但疗效尚不确定。因此,深入了解肠黏膜肥大细胞功能改变在PI-IBS内脏高敏感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将为阐明PI-IBS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背景: 多项证据提示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患者的肠道黏膜中存在T细胞介导的低度炎症。树突细胞(DC)是肠道黏膜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抗原呈递细胞,目前关于DC在PI-IBS中作用的报道尚少。目的: 研究肠道黏膜固有层DC在急性肠道感染的不同阶段对CD4~+ T细胞的影响,探讨DC在肠道感染消退后维持肠道黏膜免疫系统持续激活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旋毛虫感染后内脏高敏感小鼠模型以模拟人类PI-IBS。肠道黏膜固有层DC与脾脏CD4~+T细胞于体外共培养120h,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h17、Th2、Th1相关细胞因子IL-17、IL-4、IFN-γ水平。结果: 与单独培养相比,CD4~+T细胞与DC共培养后,感染后8周组IL-17水平增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和感染后2周组(P=0.279):感染后2周组IL-4水平增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41)和感染后8周组(P=0.204);三组间IFN-γ水平增加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感染后内脏高敏感小鼠肠道黏膜固有层DC诱导CD4~+T细胞分化为Th17细胞并使之活化可能是肠道感染消退后维持肠道黏膜免疫系统持续激活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赖华梅  诸琦  王静  张明均 《胃肠病学》2008,13(4):223-227
背景:慢性内脏高敏感和肠道动力异常是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但两者的形成机制至今尚未明确。目的:研究乳鼠结肠扩张刺激动物模型成年后内脏感觉和肠道动力的变化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从而探讨BDNF在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乳鼠结肠扩张动物模型,通过检测成年大鼠对结直肠扩张的行为学反应评估内脏感觉.通过检测全胃肠和小肠传输功能评估肠道动力。比较腹腔注射BDNF抗体后内脏感觉和肠道动力的变化情况。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质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USA)检测各组回肠、结肠BDNF及其受体TrkB的表达。结果:模型组成年后内脏敏感性增高,肠道动力增强。应用BDNF抗体后模型组内脏敏感性降低,肠道动力减弱。除成年期模型组结肠TrkB mRNA表达外,其余各组BDNF和TrkB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乳鼠期和成年期模型组回肠、结肠BDNF和TrkB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BDNF在慢性内脏高敏感和肠道动力的变化中起一定作用,参与了IB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张丽妍  陈胜良 《胃肠病学》2009,14(8):502-504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由于缺少明确的结构和生化改变,其临床诊断和治疗均有~定难度。目前认为内脏高敏感性和胃肠道动力异常是IBS的病理生理基础,近年来探索内脏高敏感性的形成机制成为IBS研究的热点。研究显示5-羟色胺(5-HT)可能与内脏高敏感性相关。5-HT相关制剂用于IBS的治疗已取得一定疗效。5-HT在内脏高敏感性形成机制中作用的研究将有助于IBS病理生理机制的阐明和临床新药的开发。  相似文献   

17.
Inflammation of visceral structures in rats has been shown to produce visceral/somatic hyperalgesia. Our objectives were to determine if 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 (TNBS) induced colitis in rats leads to visceral/somatic hypersensitivity.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200–250 g) were treated with 20 mg of TNBS in 50% ethanol (n = 40) or an equivalent volume of ethanol (n = 40) or saline (n = 25) via the colon. Colonic distension, Von Frey, Hargreaves, and tail reflex tests were used to evaluate for visceral, mechanical, and thermal sensitivity. The rats demonstrated visceral hypersensitivity at 2–28 days following TNBS administration (P < 0.0001). The ethanol-treated rats also demonstrated visceral hypersensitivity that resolved after day 14. TNBS-treated rats demonstrated somatic hypersensitivity at days 14–28 (P < 0.0001) in response to somatic stimuli of the hind paw. TNBS colitis is associated with visceral and somatic hypersensitivity in areas of somatotopic overlap. This model of colitis should allow further investigation into the mechanisms of visceral and somatic hypersensitivity.  相似文献   

18.
目前认为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是内脏高敏感,5-羟色胺(5-HT)在内脏高敏感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而5-HT主要通过5-HT转运体(SERT)调节。目的:研究内脏高敏感大鼠结肠黏膜5-HT和SERT的表达,并评估中药肠吉安对内脏高敏感的疗效。方法:18只Sprague-Dawley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肠吉安治疗组,后两组制备内脏高敏感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予0.9%NaCl溶液,肠吉安治疗组予0.9%NaCl溶液和中药肠吉安。比较各组腹壁回撤反射(AWR)评分,并取结肠组织行5.HT、SERT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10、20和40mmHg(1mm Hg=0.133kPa)压力结直肠扩张时,模型组大鼠AWR评分显著升高(P〈0.05),结肠黏膜5-HT表达显著增高(P〈0.05),SERT表达则降低(P〈0.05)。肠吉安治疗后,在较低压力下,AWR评分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5-HT表达显著降低(P〈0.05),SERT表达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肠道SERT表达降低导致5-HT表达增高,可能是IBS大鼠内脏高敏感的重要机制之一,中药肠吉安可使两者在肠道的表达趋向正常,从而改善大鼠内脏高敏感。  相似文献   

19.
饮冰水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内脏感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进冷食和腹部受凉后可出现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和肠鸣音的改变,但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IBS患者与对照者饮冰水前后内脏感觉阈值和腹部症状的差异,探讨温度刺激对IBS患者内脏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测定IBS患者和对照者的初始感觉阈值和排便阈值:予受试者饮4℃冰水220ml,20min后重复上述测定,并连续观察1h受试者的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和肠鸣音的改变情况。结果:直肠气囊内注入空气后,IBS患者的初始感觉阈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排便阈值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饮冰水后,除便秘型IBS,其余各型IBS患者的初始感觉阈值和排便阈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单纯直肠气囊扩张(即饮冰水前)相比,对照组饮冰水后的初始感觉阈值和排便阈值无明显改变:除便秘型IBS,其余各型IBS患者饮冰水后的初始感觉阈值和排便阈值明显降低。有腹部症状的腹泻型IBS患者饮冰水后的症状轻重与内脏感觉阈值呈直线负相关。结论:饮冰水所致的温度刺激可明显降低IBS患者(除便秘型)的内脏感觉阈值,并与部分腹泻型IBS患者的腹部症状相关,证实’IBS患者的内脏敏感性增高,不同类型IBS患者的内脏感觉功能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