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技术在小儿急性白血病(AL)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CE技术检测40例不同时期AL患儿,包括初发组20例(其中检测外周血、骨髓各10例),部分缓解(PR)组10例检测骨髓,完全缓解(CR)组10例检测骨髓。另选健康儿童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外周血。骨髓和外周血采用SCE技术制作标本,每例分析40个中期分裂相,计数SCE频率。结果初发组骨髓和外周血SCE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a〉0.05),初发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SCE频率增加,有极显著性差异(Pa〈0.01)。初发组和PR组比较,SCE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a〉0.05),初发组与CR组比较,SCE频率下降,有极显著性差异(Pa〈0.01);PR组和CR组比较,SCE频率下降,有极显著性差异(Pa〈0.01)。结论SCE频率变化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平行关系,SCE在小儿AL中可用来进行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姊妹染色单体互换 (SCE)技术检测急性白血病患儿的染色体特征。结果 患儿外周血或骨髓的染色体核型异常率分别为 31 % ( 9/ 2 9)、74 2 % ( 2 3/31 )。所检测的 1 8名急性白血病患儿的外周血SCE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儿的染色体不稳定性增加 ,说明患儿的DNA受损 ,修复能力减低 ,为基因突变和癌基因激活引细胞癌变提供了条件。因此应尽力减少不良因素对染色体的损伤作用 ,以降低儿童白血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4.
5.
李熙鸿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1,28(4):217-220
端粒酶实质上是一种逆转录酶,能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TTAGGG),重复序列,维持肿瘤细胞端粒粒的长度,使其成为永生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在肿瘤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重点讨论端粒酶与急性白血病临床特征的关系,研究发现端粒酶活性水平与急性白血病的高危因素和预后密切相关,检测端粒酶活性水平有利于监测病情的变化,指导制定合理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小儿急性白血病长期无病生存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白血病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两型,其中ALL占70%.目前国际上儿童ALL 5年无事故生存率(EFS)已达70%~80%,ANLL的5年EFS可达40%~60%.但我国仅在某些治疗中心可达此水平. 相似文献
7.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肿瘤溶解综合征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化疗后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TLS)的临床特征。对6例化疗后发生TLS的ALL患儿进行各项生化指标的分析。结果,TLS患儿表现为高尿酸血症、高血钾、高血磷、低血钙,并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伤,用别嘌呤醇、碱化、水化及利尿后,5例在短期内血生化指标恢复正常,1例死于高血钾。结论表明:早期诊断关及时给予别嘌呤醇、碱化、水化及利尿是治疗TLS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17,(6)
目的分析近5年半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265例儿童急性白血病(AL)的临床资料,探讨该地区儿童AL的生物学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6年2月在我院确诊的265例儿童AL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5例儿童AL中男157例,女108例,发病年龄以1~5岁组最多。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84例,占69.43%,ALL免疫分型以B型表达为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M_2、M_3、M_5最多见。187例患儿进行染色体核型检测,正常细胞核型108例,占57.75%,异常细胞核型检出79例,占42.25%。147例ALL患儿中,TEL/AML1阳性42例,检出率28.57%,BCR/ABL阳性9例,检出率6.12%,E2A/PBX1阳性8例,检出率5.44%,MLL/AF4阳性5例,检出率3.4%。59例AML患儿中,AML/ETO 18例,检出率30.51%,PML/RARα阳性22例,检出率37.28%。结论我院收治的儿童急性白血病以淋巴细胞白血病为主,男性发病略多于女性,其生物学特点和临床特征与国内外文献报道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9.
关节疼痛在小儿急性白血病的特点──附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疼痛在小儿急性白血病(AL)的表现特点,减少临床误诊。方法:分析近13年来在我院确诊以关节疼痛为特点的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伴随症状、实验室检查及误诊情况。结果:29例患儿中27例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2例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关节疼痛具有:多发生在大关节,游走性,局部无红热等特点;常伴随发热、贫血、肝脾肿大等。ESR、CRP可明显升高;6例早期外周血无幼稚细胞。误诊11例,主要误诊为风温热式风湿性关节炎。结论:小儿AL的关节疼痛以ALL为常见,具有以大关节游走性无红热等特点。重视小儿AL中关节疼痛的特点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化疗方案的不断优化和越来越准确的危险度或预后因素评估,以及支持治疗的近一步完善,儿童白血病的长期无事件生存率和治愈率取得了显著稳定增长^[1]。但仍有一些患儿治疗失败,其中,脑白(CNSL)的复发是其原因之一。因此,CNSL的早期诊断及有效的防治是ALL患儿长期存活的关键之一。本文对我院儿科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86例ALL诊治中并发CNSL的6例作回顾性分析,旨在为该疾病在临床诊治方面提供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现代联合化疗方案使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治愈率已接近80%,但仍有部分患者最终复发。近10年研究表明,微小残留病(minimalresidual disease,MRD)的存在是复发的主要根源。MRD是指自血病患者经治疗达到完全缓解后体内残存少量白血病细胞的状态。常规形态学方法由于敏感度限制在1%-5%而难以检测。 相似文献
12.
13.
我科自1986年元月~1995年12月较系统地收治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07例[1],其中有15例长期无病生存达10年以上,现将15例临床资料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头孢曲松在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中的应用:附1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近年来 ,随着痢疾杆菌的耐药菌株不断增加 ,给小儿急性菌痢的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明确头孢曲松治疗急性菌痢的有效性 ,现将1997年7月至1999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216例急性菌痢分析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急性菌痢的诊断参照《实用儿科学》[1]。将入选的216例随机分成头孢曲松治疗组(简称治疗组 )106例 ,氨苄青霉素 +丁胺卡那霉素治疗组 (简称对照组 )110例。治疗组中男68例 ,女38例;平均年龄1.94岁±0.57岁 ;入院前病程2.53天±1.21天 ;其中轻型27例 ,普通型66例 ,重型11例 ,中毒… 相似文献
15.
小儿急性白血病在强化疗时白血病细胞被杀灭,正常造血尚未重建,由此导致感染、出血、贫血、在化疗后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减轻强烈化疗的骨髓抑制,缩短和减轻中性粒细胞减少期,使化疗强度加大,达到强化疗目的。现将我院应用rhg-csf的15例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白血病出血倾向与机体维生素K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凝血酶原前体蛋白水平,它是反映机体维生素K缺乏最敏感的指标。结果 40例ALL和ANLL化疗前和化疗后及20例正常儿童凝血酶原前体蛋白水平均小于最低检测限(0.15AU/ml),结论 小儿白血病的出血与维生素K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8.
探讨小儿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特点、治疗疗效及预后因素,对1991年4月-2000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小儿急性髓系白血病进行临床总结和分析。结果显示,发病高峰为学龄儿童,男:女=2:1,M2型占42.39%。治疗的69例分别以四种方案化疗,完全缓解率(CR)63.76%;证明强诱导缓解方案时CR的进步、复发率的降低、生成率的提高有重要影响,治疗前的白细胞计数、肝脾肿大程度是影响诱导缓解的重要因素;治疗前心肌酶正常和CR所需时间短者预后较好。此外,化疗后的支持疗法和积极妥当的并发症处理,也是提高生存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小儿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为了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常使用高强度的化学疗法及先进的支持疗法[1]。化学治疗时骨髓抑制所致的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已成为小儿ALL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过程中的主要问题[2]。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不但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还延长患儿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成本[3]。在接受化学治疗的ALL患儿常使用集落刺激因子(CSF)来防治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经过试验研究用于临床的CSF有2种:中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_CSF)和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_CSF)[4]。成人中这2种集落刺激… 相似文献
20.
75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疗效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自采用大剂量联合化疗以来,儿童白血病的完全缓解(CR)率和长期无病生存率(EFS)较前显著提高。国外治疗协作组的5年EFS均达到70%以上。我们对753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进行了疗效分析,现报告如下。对象我院1982~1997年诊治的753例ALL患儿,其中男461例,女292例,男比女为1.58∶1。诊断和分型按全国统一标准[1]。对其中171例缓解后不同阶段ALL患儿外周血及其初治时骨髓涂片标本进行微小残留病的检测。方法1分组及治疗方案:将所有病例按不同时期、不同方案分为3组。(1)1982年~1986年为方案1组,其早期诱导方案为VP(…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