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直肠癌局部血流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了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121例,观察直肠癌病灶局部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能量多普勒(PDI)血流信号的变化、分布及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病灶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对血流信号和VEGF表达的阳性细胞半定量分级。结果 CDFI和PDI检查病灶局部血流信号增多,血流信号的增多似与病灶分期无关。uT1和uT2期病灶VEGF表达与CDFI和PDI呈弱相关,uT1和uT2期病灶VEGF的表达与CDFI和PDI显著相关。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病灶血流信号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肿瘤病灶的血管生成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腮腺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彩超室检出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5例腮腺实性肿瘤,其中良性肿瘤49例,恶性26例。应用高频超声观察肿瘤的形态、边缘及内部回声特点,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肿瘤内血流信号特点,频谱多普勒测肿瘤血流信号频谱。结果腮腺良性肿瘤多数形态规则、边缘清楚、内部回声均匀,CDFI显示无血流信号或点状、细线状血流信号;恶性肿瘤则多数边界不清,呈不规则浸润状,内部光点分布不均,CDFI多数可显示条状、树枝状分布血流信号,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较高。结论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对腮腺实性肿瘤具有良好的诊断、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造影多普勒超声显像评价兔肌肉VX2肿瘤的血流灌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造影多普勒超声显像对兔肌肉 VX2 肿瘤 (兔鳞癌 )血流灌注的作用。方法 :将 8只双侧股外侧肌肉种植 VX2 肿瘤的新西兰白兔经耳缘静脉注射氟碳微泡造影剂后 ,分别应用彩色多普勒、能量多普勒超声显像观察兔肌肉 VX2 肿瘤血流灌注情况并定量分析。结果 :造影后 ,增强了肌肉 VX2 肿瘤血管显示率及血流信号强度 ,造影前后比较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视频密度增加 69.88,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视频密度增加 94.49,二者比较 P<0 .0 1 ,延长了肿瘤血流显影时间。结论 :造影多普勒超声显像提高了兔肌肉 VX2 肿瘤血流灌注的显示 ,增强其血流信号。造影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优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相似文献   

4.
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膀胱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在诊断膀胱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二维和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对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24例膀胱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检查,观察肿瘤的数目、大小、形态、位置、肿瘤内部血流分布情况以及有无穿支样血流.结果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清晰,对24例41个肿瘤结节全部作出诊断(100%);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35个肿瘤结节(85.37%),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肿瘤结节大多形态不规则,呈“菜花样”.肿瘤结节内部均见血流信号,其中26个肿瘤结节可见穿支样血流,10个较大肿块内部见杂乱的血管缠绕形成血管团,5个肿瘤结节仅在其基底部见少量血流.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肿瘤结节内部血流信号呈星点样、短棒样.结论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显示肿瘤的外表形态、肿瘤数目、内部血流分布情况以及穿支样血流方面明显优于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5.
胆管细胞癌超声分型与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管细胞癌(CCC)的超声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方法对169例胆管细胞癌行二维超声检查,其中76例同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和记录肿瘤所在部位、边界、大小、内部回声、肝内扩张胆管内径、肿瘤周边和内部彩色多普勒血流的分布情况,并根据二维声像表现对胆管细胞癌进行超声分型。结果169例胆管细胞癌超声检出团块型108例,结节型20例,狭窄型13例,囊状型9例,栓塞型12例,复合型(兼有2种或2种以上声像表现)7例。诊断准确率达93.49%(158/169),误诊的11例中5例诊断为单纯肝内胆管结石,4例诊断为单纯肝脓疡,2例诊断为肝内胆管囊状扩张。169例中肝门型胆管细胞癌发生率最高为52.07%(88/169),其次为左肝33.14%(56/169)。肿瘤近端肝内胆管扩张159例(159/169,94.08%)。胆管细胞癌合并结石59例(59/169,34.91%),其声像表现为肿瘤内见强回声团聚集,后伴明显声影,胆管壁显像不清。胆管细胞癌合并肝脓疡14例(14/169,8.28%),其声像表现为肿块内部或肿块旁见低回声液性区,液性区旁扩张的胆管内见实体回声。76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肿瘤内见丰富动静脉血流信号者仅占14.47%(11/76)。49例(49/76,64.47%)肿瘤包绕门静脉分支致血管内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消失或血流束变细,其中22例(22/49,44.90%)可见与门静脉并行的肝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束,27例(27/49,55.10%)肿瘤内门静脉与肝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均消失。结论肿瘤形态不规则,境界不清楚,内部回声多样,肿瘤梗阻近端胆管扩张,肿瘤内部门静脉分支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消失是胆管细胞癌的特征性声像改变。充分认识胆管细胞癌的声像图特征可提高其术前超声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超声造影彩色显像评估肾血流灌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彩色显像评估肾实质血流灌注的价值。方法20只兔~'t-N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造影前后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能量显像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连续采集肾增强图像。定量分析测定二维及彩色增强显像的视频密度和彩色面积。得到二维显像和彩色谐波能量显像的时间一强度曲线。结果造影后彩色谐波能量图的视频密度为199.27±12.38,彩色增强面积为(82.38±9.92)%,均高于其他组(P〈0.05)。彩色能量谐波造影较二维谐波造影增强的时间长且强度大。结论造影增强彩色显像可有效地观察肾脏血流灌注特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经直肠腔内超声(TRUS)诊断膀胱肿瘤的研究逐渐受到临床的重视。本文旨在探讨经直肠腔内超声在膀胱小肿瘤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能量多普勒显像(CDE)的影像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应用超声微泡直接测量微小血管血流速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超声微泡直接、非侵入性测量微小血管的血流速度。方法体外实验:用硅胶管建立一种模拟血流的体外模型,应用谐波超声追踪超声微泡在管内的流动,并录像。用“DFY型超声图像定量分析诊断仪”分析每帧中微泡的位置,以微泡的移动距离除以时间,得到微泡的移动速度。体内实验:建立9只大鼠直肠癌移植瘤模型,用与体外实验相同的方法测量大鼠直肠癌移植瘤内微小血管的血流速度。肿瘤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测量肿瘤血管内径。结果体外实验:在体外模型中的血流标准速度分别为37.14mm/s,21.01mm/s和4.35mm/s,应用本法测得的血流速度为(37.03±2.45)1mm/s、(24.40±2.10)mm/s和(4.86±0.45)mm/s,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体内实验:在肿瘤模型中所测得的小血管内血流速度为5.38~20.82mm/s;HE染色发现9个肿瘤外周的最大血管内径平均为(142.76±24.03)μm,肿瘤内部的最大血管内径平均为(40.82±11.17)μm。这些小血管在常规多普勒超声下不能被探及。结论本实验测试了一种直接测量小血管的血流速度的新技术。结果表明,应用超声微泡可以准确测量小血管内的血流速度。经过对自动化跟踪技术的优化,这种新技术极有可能成为临床上非侵入性直接测量小血管血流速度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乳腺小肿块(直径〈2cm)的超声表现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64例乳腺小肿块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恶性肿块27例,良性肿块37例。分析乳腺小肿块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特征,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其血流分布特征,频谱多普勒检测血流参数阻力指数(RI)的大小。结果 乳腺小肿块良性组和恶性组的形态、边界包膜、纵横比及内部有无微小钙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块血流分级≥Ⅱ级,RI〉0.7,血流频谱表现为峰值前移,舒张末期无血流信号或可见反向血流;良性肿块血流分级多为0-I级,RI〈0.7,血流频谱表现为以静脉血流频谱为主。9例恶性肿块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2例良性肿块为反应增生肿大。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小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结合声像图特征和CDFI表现能有效诊断。  相似文献   

10.
葡萄胎足一种良性滋养细胞肿瘤,但有10~20%发生恶变[1],为早期发现并明确诊断,我们自1992年3月以来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服像对60例葡萄胎刮宫术后患者进行观察,结果报告如下。本组葡萄胎刮宫本后60例,年龄21~44岁,平均28岁。分别放刮宫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和1年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对恶电性滋养细胞肿瘤行化疗前、后观察动态变化。应用仪器为Ultramark-9双功能显像仪,探头频率3.5MHz.充盈膀胱后完用二维超声进行常规形态观察,然后对宫腔内及病变处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定位,并进行脉冲多普勒血流观测定,声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兔肾VX2肿瘤模型建立方法,利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超声造影对肿瘤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进行研究。方法30只新西兰兔采用手术直视下肿瘤组织块包埋法接种VX2肿瘤,利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能量多普勒(PDI)及超声造影分析肿瘤形态和血流动力学特征。结果30只新西兰兔均成功接种VX2肿瘤。超声造影后VX2肿瘤表现为充盈缺损的“负显影”,使肿瘤的检出率由造影前的70%(21/30)提高至造影后的100%(30/30)。造影后CDFI、PDI对肿瘤内部微小血流的显示率较造影前明显提高。结论手术直视下肿瘤组织块包埋法操作简便,成瘤率高。超声造影能显著提高肾脏肿瘤的检出率。二维、CDFI、PDI结合超声造影能更准确地评价肿瘤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经阴道超声诊断卵巢肿瘤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TVCD)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卵巢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阴道超声对63例(78个)卵巢良恶性肿瘤的形态学进行评分,同时加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检查。根据彩色血流分布分为Ⅰ、Ⅱ、Ⅲ三型,并检测肿块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阻力指数(RI)值,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相对照。结果以B超积分≥5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6.5%、83.9%、85.5%;以RI〈0.45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分别为85.3%、37.9%、63.5%。良性肿瘤血管多分布于肿瘤周边或隔上,以Ⅰ、Ⅱ型为主,而恶性肿瘤血供丰富,血管主要分布于肿瘤实质区,以Ⅲ型为主,两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良恶性卵巢肿瘤的PSV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不能单独用RI或PSV等某一指标来评价肿瘤的性质,联合应用二维超声、CDFI及动力学指标,综合分析,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对卵巢肿瘤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腹膜后神经细胞源性肿瘤的组织来源多样,病理结构复杂,通过分析其超声声图像表现,探讨肿瘤良恶性的鉴别及提高超声定性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神经细胞源性肿瘤25例,分析其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腹膜后神经细胞源性肿瘤多位于肾周、脊柱旁及肾上腺区;体积多较大;以低回声为主,可有囊性变及钙化且各具特点;边界清晰度与形态规整度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组无明显差别(P>0.05);血流丰富程度良恶性组无明显差别(P>0.05);恶性肿瘤组的平均长径明显大于良性肿瘤组(P<0.025,a=0.05),具有显著差异;成神经细胞瘤以内部密集细小钙化为特点,而嗜铬细胞瘤则表现为血供较丰富伴散在小液性区。结论:腹膜后神经细胞源性肿瘤超声表现缺乏特异性,定性准确率较低;仅根据肿瘤形态、边界及血流显像情况判断其良恶性不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内非新生血管畸形(NIVS)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增强CT三维血管重建确诊的NIVS的超声影像学表现,总结其各类型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结果本组NIVS的主要类型有:肝动脉—肝静脉瘘4例、肝动脉—门静脉瘘3例、门静脉—肝静脉瘘12例。二维超声显示病灶均呈混合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肝动脉—肝静脉瘘病灶引流的肝静脉分支内血流速度增高,出现"动脉样"频谱改变;门静脉—肝静脉瘘累及的肝静脉分支内三相波形消失,呈现"门静脉样"连续性血流频谱;肝动脉—门静脉瘘受累的门静脉分支内为离肝血流,频谱呈反向"动脉样"。进一步行超声造影检查显示出血流时相。结论科学分析NIVS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性表现,可发现和正确判别NIVS类型,有助于该病的临床诊断及随访。  相似文献   

15.
多普勒能量显像技术对肝脏肿瘤应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普勒能量显像(DogglerPowerImaging,DPI)是一种新技术,检测血流时几乎不受血流方向和声束与血管成用的影响。本文应用DPI与CDFI对69例肝脏肿瘤对照观察,DPI与CDFI对肝癌病灶内血流检出率分别是83.6%和44.9%;对肝脏血管瘤内血流检出率分别是84.2%(32/38)和23.7%(9/38)。二者有非常显著差异(P<O.O1)。DPI技术能够更好地显示肿瘤内血供状况,对肝脏肿瘤的诊断与鉴别有一定价值。作者认为DPI较CDFI敏感性高,其主要特点:①图像血流丰富,血管数目多,连续性好;②不存在混叠现象,不出现镶嵌色图案;③可显示低流速低流量的血流信号。本文对DPI应用方法学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腹盆腔占位患者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伴有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的腹盆腔占位患者术前行CDFI检查,测量股静脉的血流参数,检查有无下肢静脉血栓。结果受检患者中12例腹盆腔恶性肿瘤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血栓组),余24例虽未发生血栓(非血栓组),但其股静脉血流速度均减低,平静呼吸时股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均〈14cm/s。结论对出现下肢症状的腹盆腔占位的围手术期患者,特别是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应常规行CDFI检查,及时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给予临床干预,以保证手术安全进行,还可以对未形成血栓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淤滞状况给予提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小肿块(直径≤20mm)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常规检查67例共91个乳腺小肿块对良、恶性肿块的二维超声图像与彩色多普勒血流(CDFI)特点进行总结。并将超声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良性乳腺小肿块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2.6%(50/54),恶性乳腺小肿块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9.2%(33/37),良、恶性乳腺小肿块纵/横径比、后方回声、肿块内血流信号丰富程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等存在差异。结论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结合能进一步提高乳腺小肿块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8.
小乳癌高频声像图及血流显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乳癌高频声像图及彩色能量多普勒显像特征,探寻超声诊断小乳癌的有效指标。方法采用GE Logiq9彩色超声诊断仪对49例乳腺内直径小于2cm的实质性肿块进行常规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血流图、能量图显像,获取肿块二维影像、血流分布数量、采集病变内部恒定的动脉血流峰值流速(Vmax)、阻力指数(RI)等多参数指标,并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良恶性小肿块可能的鉴别指标。结果恶性组显示纵横比≥0.8;边界模糊、蟹足状;肿块内探及簇状沙砾钙化。以上指标与良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良恶性病灶内血流均不明显,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对小乳癌诊断需要进行多参数的综合分析,病灶纵横比值、边缘、簇状微钙化比血流测定更有鉴剐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及三维能量成像对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ATL-HDI5000超声诊断仪,L12.5超宽频探头。对经病理证实的32例甲状腺恶性肿瘤进行二维,彩色多普勒及三维血流能量成像检查。结果:三维血流能量成像对甲状腺肿瘤血流的显示明显高于二维彩色血流(P<0.005)。三维血流成像显示恶性肿瘤的血运分布以内部为主,且粗大杂乱。彩色多普勒显示32例病变均见动脉血流,其中RI≥0.65者28例,RI<0.50者仅1例。结论:三维血流能量成像及彩色多普勒能更充分的表现肿瘤的血流分布状态及性质,有助于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