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至2008年1月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肿瘤切除术5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严重并发症。术中3例出现血压骤升,调整操作强度及阻断中央静脉后好转。手术时间90-210min,平均150min,术中出血量30-150ml,平均50ml,均未输血。术后住院4—9d,平均5d。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均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58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1个月,临床症状消失,B超或CT检查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好,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经后腹腔行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的手术配合护理体会。方法:经后腹膜入路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55例,进行护理配合。结果:手术时间45min~125min,平均72min。术中出血量10mL~150mL,术后无腹腔出血、肾上腺危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病人在术后7~12天出院。患者在默契手术配合和精心护理下顺利完成手术。结论: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有效方法。完善的术前准备保证了微创手术的顺利开展,配合以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方法,密切的术后监测,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熟练掌握手术器械的性能特点和正确使用方法,熟悉肾上腺相关解剖结构和手术步骤,是后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6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技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6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手术时间45~115(68.44±20.17)min;术中出血量30~150(65.25±36.95)ml;术后住院时间6~9(7.19±1.17)d.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35(10.12±8.1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血压恢复正常.结论 后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有效、安全及微创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传统的开腹手术切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和后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4例单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组22例,侧卧位,经腹膜后途径的腹腔镜下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开腹组22例,行传统的外科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观察记录术中出现高血压的次数、低血压的次数、血压波动的幅度、升压药物的使用情况、手术时间、麻醉时间。结果手术时间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出现术中高血压的比例腹腔镜组比开腹组低,肿瘤切除后出现术中低血压的比例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的术后疼痛程度较轻。结论腹腔镜组的术中血流动力学较传统外科手术平稳。  相似文献   

5.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解剖结构特殊、位置深,既往传统开放手术操作复杂、创伤大,术中血压时有波动,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自1992年Gagner等[1]首次报道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以来,该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应用,目前已成为肾上腺手术的金标准[2]。2009年10月—2012年8月我们采用经腹腔途径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32例,取得了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疗效是否不同,及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拟诊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需行手术治疗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组,腹腔镜手术治疗者32例为腹腔镜组,开腹手术治疗者28例为开放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均确诊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侵犯包膜者5例,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开放组术中收缩压震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5.21 ±9.42) mm Hg(1 mm Hg=0.133 kPa)、(127.38±16.40) min、(420.48±185.62) ml、(238.20±68.39) ml、(13.23±1.14) cm、(7.26±1.20)d、(326.50±96.48) ml、(9.31±1.89)d,腹腔镜组分别为(10.42±8.89) mm Hg、(76.29±24.61) min、(120.54±104.28) ml、(86.49±36.53)ml、(8.44±1.03) cm、(5.47±1.55)d、(180.32±100.52)ml、(7.21±1.3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最大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疗效均较好,安全性较高,腹腔镜手术相对创伤较小,利于患者恢复,对无腹腔镜治疗禁忌证患者可首选腹腔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患者均接受后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手术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且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33.3%),p<0.05。结论:在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术治疗,同时围术期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治疗,可明显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迅速恢复,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情况,预后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腹腔入路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的安全性及手术经验和技巧.方法 对18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行经腹腔入路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并对手术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7例手术成功,中转开放手术1例,结肠损伤1例.手术时间70~ 145(100±25)min;术中失血量30~400(60±25) ml;术后住院时间5~9d,病理报告均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全部病例获得随访6~48个月,患者术后血压正常,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经腹腔入路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具有损伤小、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是直径<6cm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9.
10.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嗜铬细胞瘤来源于交感神经细胞,90%生长于肾上腺,10%生长于肾上腺外.本病绝大多数发生于成年人.女性多于男性。由于肿瘤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类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临床上可引起高血压、心律失常及代谢异常等一系列症状.手术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术中挤压、刺激肿瘤组织,周围血管张力减弱,血容量相对不足以及麻醉和药物的影响使患者血压明显降低.有报告称未做术前准备者手术死亡率高达30%~5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在中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在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于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就诊于本院内分泌科的良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64例,按照入组顺序分配至腹腔镜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每组32例。腹腔镜手术组采用腹膜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开放手术组采用传统的术式。两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根据患者不同中医症候给予中药方剂巩固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术中血压波动情况,术后测量患者肿瘤体积大小,术后引流液体积等指标。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术后1、3、6、12个月的血压情况及并发症状况等。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放手术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出血量远远少于开放手术组。腹腔镜手术中患者血压升高病例,即收缩压≥200 mmHg(1 mmHg=0.133 kPa)者仅为2例,约占6.3%,开放手术组患者高血压病例明显较多,占12.5%。而两组患者术中低血压患者数相同(收缩压≤80 mmHg),均为2例,占6.3%。术后腹腔镜手术组患者腹腔引流液体积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疼痛缓解较快,且术后血压恢复较快,随访1个月时大多数患者血压降至理想水平。两组患者随访12个月时,均未有患者出现肿瘤复发情况。结论在给予中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腹腔镜切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在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上较开放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尹建东  施丽丽 《现代保健》2009,(27):115-115
嗜铬细胞瘤是发生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嗜铬组织的肿瘤,能持续或间断地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物质如肾上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代谢紊乱。约85%的嗜铬细胞瘤为良性,故手术切除肿瘤是目前唯一的治疗方法;但增高的血压使得该手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做好手术期血压的监测和护理对手术的成败至关重要。笔者将其所在科2006~2008年收治200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工科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效果,评价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嗜铬细胞瘤10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49例,开放组52例,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术后拔管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结果与开放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99.3±36.2)minVS(154.5±75.0)min,P〈0.01];术中出血量少[(50/100—20)mlV8(300/587.5—200)ml,P〈0.01];输血率少[8.2%(4/49)VS30.8%(16/52),P〈0.01];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短[(3.08±1.47)dVS(4.98±2.13)d,P〈0.01];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短[(2.20±0.68)dVS(3.63±1.20)d,P〈0.01];术后住院时间短[(5.79±1.89)dVS(10.84±4.63)d,P〈0.01]。在并发症方面,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是微创、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吴左丽  丁风 《工企医刊》2001,14(6):89-90
我院1999年在硬膜外麻醉下成功地进行了1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今就其术中护理报告如下。 1 病例摘要患者,女,19岁。因右腰腹部隐痛5个月,头痛、头晕、眼花20天入院。即往身体健康。入院时血压26/18KPa,查体除右肾区轻叩痛外无明显阳性体征,心肺功能正常,血Rt、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心电图均正常。B起及彩超均提示右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2年5月32例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治过程。术前均行超声、CT、膀胱镜及儿茶酚胺(CA)和香草基扁桃酸(VMA)检查,32例术前均获得定位及定性诊断。所有病例术前准备10-14d后,行开放膀胱部分切除术,其中1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结果:32例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病理均明确诊断,无恶变;术后均随访1-7年,血压正常,无肿瘤复发。结论:超声、CT、膀胱镜是最主要的定位诊断,CA和VMA是最主要的定性诊断;手术是治疗膀胱嗜铬细胞瘤的最有效方法,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基础;开放膀胱部分切除术仍是嗜铬细胞瘤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高血压27例,间歇性肉眼血尿3例,体检发现3例。24小时尿VMA阳性率87.0%(27/31),血、尿儿茶酚胺阳性率80.7%(25/31);B超、CT定位诊断率分别为90.3%(28/31)及96.5%(29/30),MRI检查7例,均准确定住。28例行开放手术切除肿瘤,3例经腹腔镜切除肿瘤。结果肿瘤位于肾门区域11例,肾下极区3例,下腔静脉后方2例,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之间5例,腹主动脉前方肠系膜根部2例,膀胱壁3例,多发5例。手术切除瘤体直径2cm-13cm。随访8个月-12年。27例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正常25例,仍有高血压2例,恶性嗜铬细胞瘤9例,术后1年内均复发、转移,死亡4例,2例经131I间位碘代苄胍(MIBG)治疗后荷瘤生存。结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生化定性检查及影像学定位检查获得诊断。手术切除肿瘤是最佳治疗方法,术前;隹备极为重要,术后应长期观察是否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17.
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开放性切除手术的配合及护理对策.护理要点:术前准备好各种仪器及专用器械,正确调节各种仪器参数;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熟知手术步骤及方法.准确、熟练、默契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我院曾成功进行了一例肾上腺嗜细胞瘤细胞手术 ,现将其麻醉处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4 2岁 ,体重 4 0Kg ,以“反复头痛头昏 2年 ,加重伴呕吐 1d”为主诉入院 ,测BP 2 6 .3/ 13.3Kpa ,HR 112次 /min。术前检查 :CT示后腹膜巨大肿块考虑嗜细胞瘤可能性大。ECG示窦性心动过速 ,左室肥厚劳损。 2 4h尿VMA 4 2 8umol/d。术前诊断 :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高血压脑病 ,冠心病。术前两周应用酚苄明、心痛定、卡托普利三联降压 ,用普萘洛尔降心率 ,控制BP在 14~ 18/ 10~ 11Kpa ,HR低于 10 0次 /min。同时静脉输血补液 ,纠正血容量不足。术前 30min肌注海俄辛 0 .3mg ,苯巴比妥钠 0 .1g。入室面罩吸氧 ,BP 2 0 / 12Kpa ,HR91次 /min ,SPO210 0 % .开放一条上肢静脉 (16号套管针 )通道。用咪唑安定 4mg、异丙酚 2 0mg、芬太尼 2 0 0ug、维库溴胺 8mg诱导气管插管。行桡动脉及颈静脉 (右颈内左颈外 )穿刺置管。术中吸入安氟醚及间断静推酚太尼、异丙酚、维库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无功能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无功能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偶然发现,无高血压和典型的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4例为体检时发现,8例出现腰区、上腹部不适或疼痛,2例出现发热.血浆肾上腺素升高1例(7.7%),去甲肾上腺素升高2例(15.4%).24 h尿儿茶酚胺(CA)及尿香草基扁桃酸(VMA)测定均正常.12例术前给予哌唑嗪降压或全血扩容治疗,经腰第十一肋切口肿瘤切除术12例,腹腔镜肾上腺及肿瘤切除术1例,术中血压平稳无波动.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嗜铬细胞瘤.随访11个月至6.5年,患者血压正常,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无功能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无高血压等典型症状,多为体检时发现或表现为上腹部或腰区疼痛,由于其分泌CA及其代谢产物水平较低,为定性诊断带来困难.为防止隐匿功能型嗜铬细胞瘤所致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对于具有典型影像学表现的无功能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前也应进行常规的降压及扩容治疗,降低手术危险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提高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不同部位的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结果 本组10例患者以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肿瘤位于腹主动脉旁4例,腹主动脉与腔静脉之间2例,肾门区域2例,膀胱1例,阴道1例,右肾上腺前下方1例,左肾下方1例,耻骨后1例(为复发,侵犯耻骨及膀胱);恶性嗜铬细胞瘤6例。均手术切除肿瘤,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和生化诊断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栩似,但定位诊断较困难。定位诊断主要依靠超声、CT及磁共振检查,配合同位素间碘苄胍(^131I-MIBG)和血管造影。外科手术是最好的治疗手段。发生转移的恶性嗜铬细胞瘤可辅以放疗、化疗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