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和C反应蛋白(CRP)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 115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另选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阴性者为对照组,Ig-E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ELISA)测定,CPR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冠心病组血清IgE、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绞痛患者中,UAP组血清IgE、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AMI组血清IgE、CRP水平显著高于UAP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E和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r=0.557,P=0.001)。结论 IgE和CRP在冠心病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IgE和CRP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就诊的9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4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患者55例,随机选取与ACS患者相匹配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0例作为SAP组,及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对象的hs-CRP、cTnI、BNP水平,并根据ACS患者病变支数分组比较hs-CRP、cTnI、BNP水平。结果 AMI组和UAP组的hs-CRP、cTnI、BN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AMI组的hs-CRP、cTnI、BNP水平显著高于UAP组;3支病变组hs-CRP、cTnI、BNP水平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hs-CRP、cTnI、BNP水平又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cTnI、BN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检测,探讨CRP在ACS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178例ACS患者血清CRP浓度,其中50例稳定心绞痛(SAP)患者,66例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62例心肌梗死(AMI)患者;与94例健康对照者血清进行比较。结果健康人血清中存在微量CRP,女性的CRP水平略低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UAP组、AMI组血清CRP水平逐渐升高,且3组患者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RP可作为临床ACS患者有效的监测指标之一,可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4.
段军仓  王忠  王丽  张望强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3116-311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52例ACS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26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26例,另选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26例和正常对照组26例,检测各组血清MMP-9、hs-CRP水平。结果 AMI组血清MMP-9、hs-CRP水平显著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血清MMP-9、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血清MMP-9、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病变组血清MMP-9、hs-CRP水平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组血清MMP-9、hs-CRP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MP-9、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352、0.313,P﹤0.05);与Gensini积分亦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473、0.418,P﹤0.05)。结论 MMP-9和hs-CRP均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血清标志物,对冠脉斑块稳定性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谷氨酰转肽酶(GGT)、脑利尿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00例ACS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冠脉造影检查和SYNTAX评分分为轻度组(40例)和中重度组(60例),并选择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GGT、BNP和CRP水平,分析上述指标在ACS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GGT、BNP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轻度组的患者血清GGT、BNP和CRP水平均显著低于中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GT、BNP和CRP水平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76、0.540、0.634,P值均<0.05)。血清CRP含量预测ACS轻度与中重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5(95%CI:0.783~0.925)。约登指数最大值时确定最佳截点为14.00 mg/L。结论 ACS患者血清GGT、BNP和CRP水平升高且均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清CRP水平对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鉴别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0例、健康对照组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血清IL-6、IL-8及TNF-α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MI组、UAP组的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与SAP组和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的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与UAP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IL-8及TNF-α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参与动脉粥样斑块的易损和破裂, 并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斑块不稳定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IL-6、IL-8及TNF-α水平有助于ACS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白细胞介素8(IL-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106例CHD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3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8例(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35例(SAP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及免疫比浊法检测四组血清sE-selectin、IL-8及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1)血清sE-selectin、IL-8、hs-CRP水平AMI组、UAP组、SAP组均高于对照组,AMI组、UAP组高于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血清sE-selectin、hs-CRP水平与U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清IL-8水平高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CHD患者血清sE-selectin水平与血清IL-8、hs-CRP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35、0.709,P<0.01),血清IL-8水平与血清hs-CRP水平呈正相关(r值为0.710,P<0.01).结论 炎性因子sE-selectin、IL-8、hs-CRP表达异常是CHD发病的主要机制之一.CHD患者sE-selectin水平与IL-8、hs-CRP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ACS患者血清MMP-2、hs-CRP和APN水平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72例ACS患者(包括4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和2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MMP-2,hs-CRP和APN水平,进行组间比较.同时将ACS各亚组与SAP组的血清MMP-2,hs-CRP和APN水平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1)ACS组血清MMP-2水平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而血清APN水平则显著低于SAP组和对照组.(2)ACS亚组和SAP组的比较中,AMI组血清MMP-2水平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UAP组和SAP组,而血清APN水平则显著低于UAP组和SAP组.(3)直线相关分析显示:UAP组的血清MMP-2与APN呈负相关(r=-0.289,P<0.05),hs-CRP与APN呈负相关(r=-0.347,P<0.05);AMI组的血清MMP-2与hs-CRP呈正相关(r=0.429,P<0.05),与APN呈负相关(r=-0.436,P<0.05),hs-CRP与APN呈负相关(r=-0.605,P<0.01).[结论]血清MMP-2和hsCRP水平升高和APN下降均为ACS的危险因素,联合检测以上指标对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及斑块稳定性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血浆脑钠肽(BNP)、血清尿酸(U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浓度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6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3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43例健康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BNP水平、尿酸酶法测定血清尿酸(UA)水平,对3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结果 ACS组血浆BNP、血清UA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血浆BNP水平和血清UA水平在ACS组呈正相关(r=0.407,P<0.01)。结论血浆BNP和血清UA水平升高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浆BNP和血清UA水平对ACS的诊断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断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双向侧流免疫法检测6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及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8例、健康对照组30例血清H-FABP水平,同时测定血清hs-CRP、CK-MB、cTnI水平,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ACS组血清H-FABP、hs-CRP、CK-MB、cTnI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ACS组患者血清H-FABP水平与hs-CRP、CK-MB、cTnI呈正相关(r=0.62、0.58、0.53,P〈0.01);SAP组、UAP组、AMI组各组间血清H-FABP和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P组中H-FABP阳性率明显高于hs-CRP、CK-MB cTnI(P〈0.01).经治疗病情好转患者血清H-FABP、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清H-FABP、hs-CRP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H-FABP、hs-CRP对ACS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慢性乙肝患者苦参素治疗前后及慢性乙肝对照、正常对照补体C3、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苦参素治疗后HBVDNA阴转者和HBVDNA未阴转者治疗前后C3、CRP水平变化。方法补体C3、C-反应蛋白定量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HBVDNA用实时萤光定量分析法进行检测。结果①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C3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群(p<0.001),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01);②慢性乙肝患者经苦参素治疗后,无论HBVDNA是否阴转,C3水平均明显升高,CRP水平均明显降低;③慢性乙肝患者苦参素治疗后HBVDNA阴转者和HBVDNA未阴转者C3、CRP水平无明显差别。结论①CRP能很好地反映抗病毒治疗前后肝炎炎症活动状态,补体C3能很好地反映抗病毒治疗前后患者免疫功能改变;②苦参素的抗病毒作用可能与其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陈国威 《现代医院》2009,9(12):17-18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中药降糖方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和血清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初次起病的74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治疗8周后,观察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血清IL-6(p<0.05)、TNF-α(p<0.05)、CRP(p<0.05)较治疗前降低,血糖亦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初发T2DM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西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无脂代谢紊乱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支架植入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成功植入药物洗脱支架的无脂代谢紊乱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 mg组(G1,n=20),瑞舒伐他汀10 mg组(G2,n=20)和瑞舒伐他汀20 mg组(G3,n=20).于支架置入术前即刻、术后24 h和术后1月分别抽取外周血进行hs-CRP和ET-1的测定.结果 (1)三组入院时hs-CRP浓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24 h hs-CRP浓度较术前均升高,G1组、G2组较G3组升高明显,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月三组hs-CRP浓度较入院前均降低,G3组较G1、G2组降低明显,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三组入院时ET-1浓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月ET-1浓度较术前降低,G3组较G1、G2组降低明显,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架植入术后hs-CRP浓度升高 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可使行支架植入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炎症因子与血浆内皮素-1水平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CAD)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VP1000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189例CAD患者、164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CAD&HP)患者和198例对照者(CTRL)的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同时检测受试者血清中CRP含量。结果 CAD&HP组及CAD组与CTRL组相比CRP、baPWV均显著升高(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RP、baPWV为CAD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p<0.001;p<0.001);相关分析提示血清CRP与baPWV呈正相关(r=0.274,p<0.001)。结论血清CRP为CAD发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导致以动脉硬化为典型特征的动脉血管结构与功能病变,促进CA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的变化及FT3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将155例ACS患者分为不稳定心绞痛(UAP)、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及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3个亚组。选取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的患者为对照组,共67例。测定各组血清FT3、rT3和CRP等。结果 ACS组FT(33.92±0.72)pmol/L低于对照组(4.59±0.65)pmol/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STEMI组FT(33.79±0.62)pmol/L、NSTEMI组FT(33.63±0.70)pmol/L低于UAP组(4.22±0.72)pmol/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STEMI组与NSTEMI组之间FT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ACS组血清rT(31.46±0.73)nmol/L高于对照组(0.76±0.18)nmol/L,NSTEMI组血清rT(33.63±0.70)nmol/L高于UAP组(4.22±0.72)nmol/L和STEMI组(3.79±0.62)nmol/L,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血清rT3与STEMI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ACS组血清CRP(8.23±8.63)mg/L高于对照组(3.60±3.87)mg/L,STEMI组血清CRP(10.41±9.80)mg/L高于UAP组(5.46±4.93)mg/L,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STEMI组血清CRP(9.18±10.20)mg/L介于UAP与STEMI组之间,但与两组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ACS患者FT3与CRP低度负相关(r=-0.161,P0.05)。结论 ACS患者表现为低T3综合征,血清FT3、rT3水平测定对疾病严重程度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ACS患者血清CRP升高,反映炎症在AC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FT3与CRP反应有低相关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银杏叶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1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片。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及hs-CRP水平分别为(3.3±2.8)pg/L、(6.2±2.7)mg/L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清IL-6及hs-CRP水平(4.5±3.6)pg/L、(9.4±3.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斑块厚度、斑块大小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片能有效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清hs-CRP、IL-6水平,并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起到阻断和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CTnT、Mb、NT-proBNP、hs—CRP联合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102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P组),10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UAP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105例健康人血中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红蛋白(Mb)、N末端前B型脑钠肽原(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ap)含量,各组之间相互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中CTnT、Mb、NT—proBNP、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UA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TnT特异性最高,Mb灵敏度最高,特异性较差。结论cTnT、Mb、NT—proBNP、hs—CRP对AMI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联合检测可以提高AMI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关海林 《现代保健》2014,(11):69-71
目的:探讨血清N端B型脑钠肽(NT-pro BNP)水平检测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抽选本院ICU收治的153例ACS患者,对其血清NT-pro BNP水平、冠脉病变程度Gensini评分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检测和评定,并与同期9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86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P组)进行对比研究;同时统计分析153例ACS患者经住院治疗前及治疗第7、15天血清NT-pro BNP水平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和SAP组相比,ACS患者的NT-pro BNP水平、冠脉病变程度Gensini评分明显升高,LVEF下降(P<0.05);且SAP、UAP、AMI组中NT-pro BNP、Gensini评分呈递增式升高,LVEF递减式下降(P<0.05)。(2)153例ACS患者经治疗后,好转出院80例、心衰恶化39例、死亡34例。好转出院组患者在治疗第7天后血清NT-ProBNP显著下降(P<0.05),第7、15天均逐渐降低;而死亡组和心衰恶化组患者治疗后2个时点血清NT-ProBNP与治疗前相比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结论:血清NT-pro BNP有利于ACS的临床诊断及心功能评估,可作为评估 ACS治疗预后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载脂蛋白E(ApoE)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脑血管疾病患者82例,分为两组,其中脑梗死组45例,脑出血组37例,正常对照组50例,测定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载脂蛋白E水平。结果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血清Hcy和hs-CRP均有不同程度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ApoE也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指标在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hs—CRP水平与Hcy水平呈正相关(r=0.465,P〈0.01)。结论血清Hcy和hs—CRP升高与脑血管病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