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华颖坚  王惠 《现代保健》2011,(17):68-69
目的观察依巴斯汀联合甘露醇糖肽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科治疗的60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应用依巴斯汀联合甘露醇糖肽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依巴斯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28d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2个月后的随访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0.00%,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巴斯汀联合甘露醇糖肽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依巴斯汀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将本院近年来收治的96例确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单纯依巴斯汀治疗组(对照组)和依巴斯汀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组(观察组),每组各4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7.5%、70.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评分为(1.9±0.6)分,优于对照组患者的(2.8-±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依巴斯汀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可靠,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耐受性好,应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蒋丽  刘海琴 《工企医刊》2010,23(4):30-31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美能)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例,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150ml加入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20ml~60ml静滴,1a/d,同时口服地氯雷他定5mg,1a/d,疗程4周;对照组36例,单独使用地氯雷他定,方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一4.74,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美能)联合地氯雷他定是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探析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采用赛庚啶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依巴斯汀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有8例患者病情出现复发,复发率为16%,观察组有4例患者病情出现复发,复发率为8%,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5.
蔡敏 《现代保健》2010,(6):22-23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辅助氯雷他定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慢性荨麻疹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前者口服氯雷他定颗粒10mg/a,后者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ml/d,均治疗2周,评价其疗效。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3.3%和96.7%,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辅助氯雷他定颗粒可有效治疗慢性荨麻疹。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依巴斯汀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1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5例,治疗组采用依巴斯汀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对照组采用雷公藤多甙联合依巴斯汀治疗,在治疗前,治疗2,4周时对风团和瘙痒积分进行评价,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 治疗2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50/55)和69.1%(38/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5%(52/55)和72.7%(40/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27%(4/55)和9.09%(5/5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巴斯汀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依巴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180例,按照完全抽样调查法1:1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研究组行依巴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对照组行西替利嗪联合雷尼替丁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血清总IgE、HA、ECP、5-HT、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头痛、恶心以及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巴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可改善患者的临床体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吴黎庆 《智慧健康》2023,(2):124-127
目的 探索分析奥洛他定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60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模型组使用奥洛他定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照组使用奥洛他定治疗,记录并分析不同治疗条件下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模型组使用奥洛他定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后,治疗有效率出现明显上升,差异有选择性(P<0.05)。结论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使用奥洛他定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治疗情况,减少患者痛苦,推荐临床进一步开发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氯雷他定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选择门诊慢性荨麻疹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口服氯雷他定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对照组44例,口服氯雷他定片.2组均在用药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5.66%,对照组有效率4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雷他定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荨麻疹疗效优于单独应用氯雷他定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张照明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9):1280-1281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68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83例每13口服依巴斯汀10mg且隔日肌肉注射1次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2ml,B组85例每日仅口服依巴斯汀10mg,疗程均为4周。结果疗程结束后A组有效率为84.3%(70/83),B组有效率为69.4%(59/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P〈0.05)。A组、B组分别有8例、10例出现嗜睡、头晕,但可以忍受,1周后症状均缓解,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对有效患者追踪随访3个月,A组复发率为5.7%(4/70),B组复发率为36.5%(2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3,P〈0.01)。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依巴斯汀能有效地控制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症状,提高治愈率,明显降低复发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静  孙武 《职业与健康》2008,24(19):2097-2098
目的观察复方扑草酸苷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08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铵,比较2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4.1%,对照组为51.9%(P〈0.05)。肝功能指标改善程度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临床可广泛用于治疗慢性重症肝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分析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采取依巴斯汀联合润燥止痒胶囊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中抽选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5例,接受依巴斯汀联合润燥止痒胶囊治疗,对照组53例,接受依巴斯汀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和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生活质量和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总有效率(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83.02%),复发率(5.45%)、不良反应发生率(5.4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8.87%、20.7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采取依巴斯汀联合润燥止痒胶囊治疗能够有效消除慢性荨麻疹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127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观察组额外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疗程10d。评价两组的症状改变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止疱、结痂和止痛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红斑面积、糜烂面积、水疱数量和疼痛程度四项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观察组扣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剐为87.69%和69.3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联合使用复方甘草酸苷和阿昔洛韦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可以更迅速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更昔洛韦、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将60例确诊为IM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联合应用更昔洛韦、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更昔洛韦、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治疗小儿IM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及促进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慢性湿疹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EASI评分及瘙痒程度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ASI评分及瘙痒程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为62.8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治疗副反应。结论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11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患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静滴,对照组56例患者给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静滴,4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9%;且治疗组肝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可明显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程度,因其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咪唑斯汀与复方甘草酸联合方案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病例取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45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单用咪唑斯汀治疗。观察组病例取自2015年3月~2016年3月就诊我院的45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运用咪唑斯汀与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6%显著优于对照组84.5%(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8.6%明显低于对照组24.3%(P0.05)。结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运用咪唑斯汀与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方案治疗效果确切,患者临床症状表现改善显著,大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推荐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雷希春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3230-3230
目的 分析研究依匹斯汀与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疗法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药物在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等.方法 将我院所收治的76例慢性荨麻疹病人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8例,实验组38例,对照组单纯采取依匹斯汀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采取依匹斯汀与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以及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等,并做好记录.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相应治疗,病情均得到了一定缓解,但实验组的患者病情缓解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组间差异很明显,P<0.05.结论 在慢性荨麻疹的诸多药物治疗方法当中,依匹斯汀与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方法所取得的效果是比较好的,可以明显提高该病的治愈率,且远期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盐酸左西替利嗪和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1年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荨麻疹患者62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进行治疗,研究组则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7.74%,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4.3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蓝科肤宁止痒脱敏膜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内服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蓝科肤宁冷湿敷治疗,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40例,采用蓝科肤宁止痒脱敏膜治疗,4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皮肤出现干燥、脱屑时,均配合使用维生素E乳膏润肤。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6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服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蓝科肤宁止痒脱敏膜湿敷治疗急性湿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