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英汉冠名疾病的几例ICD-10编码及主导词选择的探讨及体会,从而希望提高ICD-10编码的速度及准确性,英汉冠名疾病的ICD-10编码能将每个疾病的同义词及异名列出,扼要地解释该病的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列出国际疾病分类ICD-10的编码。可迅速得到需要的疾病编码,突破了以人名地名冠名疾病编码的难点,大大提高了疾病编码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ICD-9-CM-3是一种科学的分类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因此,要求编码人员除了要熟练掌握ICD-9-CM-3的编码规则、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外,还必须了解冠名手术名称的有关术式及其具体内容,否则将会造成编码的失误。冠名手术名称有以下特点:①冠名手术名称是以首先报导者命名;②有些手术名称译名相同,但不是同一手术,编码员应根据手术记录内容选择编码;③有些手术同是一人报导的手术,还应根据其具体操作选择编码;④有些冠名手术名称有多个,编码者应了解其异名,掌握其具体术式,否则也会造成缟码失误;⑤有些由两人同时报导的冠名手术名称,表现的形式有二。编码时应根据冠名手术名称的特点选择编码。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现有疾病分类编码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人工疾病分类编码方式不能适应区域卫生信息化需要快速编码的需求;计算机辅助编码方式可以提高疾病分类编码的效率,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 8种疾病的疑难编码 ,并对编码困难原因及其解决方法进行讨论。所用疾病名称均为我院病案首页中出现的出院诊断。1 伊文思综合征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查主导词“综合征” ,“伊文思”均未见此病 ,查“贫血”找到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编码为 2 83 0 ,但未提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再查“紫癜”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编码为 2 87 3,核对卷一可知 ,伊文思综合征编码应归类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 87 3的亚目内。2 羊水Ⅲ度污染 出院诊断为G2 P40周孕 ,羊水Ⅲ度污染。查主导词“污染”未见此病 ,查阅病史 ,在分娩… 相似文献
5.
关于非典型肺炎的疾病分类编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非典型肺炎临床资料的概括,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索引的指示,该病的疾病编码是J15.7,即分类于呼吸系统疾病。作者认为对于2003年初肆虐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非典型肺炎,此编码不仅没有反映其病因也未能突出其极强烈的传染性特点,经过分析提出对非典型肺炎的分类编码应当根据不同的病原体和是否具有传染性而有不同的疾病编码。 相似文献
6.
7.
提高国际疾病分类编码质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疾病分类》(简称ICD)是一本国际通用的疾病统计分类表,每10年修仃一次,目前正在使用的是《国际疾病分类》第九次修订本(简称ICD-9)。ICD历史较久,使用范围较广,使用地区遍及全球各国。它是对疾病现象进行数量研究和在国际间进行医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基础工具。 相似文献
8.
关于影响医院疾病分类编码准确性因素的分析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李萍萍,郑兰芳我们自1993年起使用全国统一的"病历首页",并利用电脑按ICD-9要求进行统计分析和病案资料储存检索。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疾病分类准确与否对搞好病案管理,提供可靠的医疗信息有十分... 相似文献
9.
对医学综合征的分类编码特点、查找方式和途径、编码形成原则、规律进行探讨和经验总结医学综合征的编码困难较大,要求临床医师对ICD-10的分类轴心有所了解,书写诊断应规范、标准,编码人员应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探索、总结,把“综合征”的分类编码工作的准确性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ICD-9疑难编码分析──附7种疾病分类报告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病案室马治灵本文报告7种疾病的疑难编码,并对编码困难原因及其解决办法进行讨论。病案资料本文所用疾病名称。均为我院病案首页的出院诊断。1.残胃癌:它是胃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术后至少5年以后所... 相似文献
11.
血清胆汁酸在肝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改良气相色谱法观察了黑索金,氯乙烯职业接触者及急、慢性肝病、肝癌等血清胆汁酸的变化,发现2种亲肝性毒物致肝损害时胆汁酸变化不同;黑索金组血清石胆酸(LCA)、脱氧胆酸(DCA)、鹅脱氧胆酸(CDCA)升高,显著性检验有差异;氯乙烯组只有LCA、DCA升高;变化主要集中在次级胆汁酸。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损害时血清LCA、DCA、CDCA和胆酸(CA)有不同程度升高,以CDCA、CA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比较四种胆汁酸水平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而CA/CDCA值互有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血清胆汁酸可用于诊断,鉴别诊断各型肝炎,为临床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临床信息系统及知识管理的临床路径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临床路径作为提升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成本、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的管理工具,在国内外的医院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医院知识管理为指导思想,建立在临床信息系统基础上的临床路径信息系统,有利于科学定制临床路径、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保证快速、高效临床路径信息的共享及反馈机制的建立。本文就临床路径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及功能实现等方面作了深入的探讨并对该系统在未来的应用作了可预期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多个病种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与成本控制研究分析,评价临床路径成本控制应用于临床管理的效果。方法收集整理了2010年6月~2011年6月医院收治的5个病种的患者的信息,以其管理成本、人力成本、药品成本、医用材料成本、服务保障成本、固定资产折旧、设备维修成本费用作为评价指标,将实验组(应用中西结合临路径和成本控制组)和对照组(未应用临床路径和成本控制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应用中西医临床路径和成本控制的患者与对照组之间各项观察指标都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实施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和成本控制模式,可以明显降低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98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患者,选择56例患者为观察组,使用氩离子凝固术进行治疗,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选择42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所有患者术后1年复查胃镜,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无效及加重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中3例创面出血,术后出血1例,均在内镜下成功止血;39例术后发生不同程度的胸痛,3~6d后自行好转;1例出现黑便,1d之后正常。[结论]使用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手术成功率较高,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6.
2 000例妊高症预测分析系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高症预测分析系统在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实际应用.[方法]应用SD-Ⅱ型妊高症预测分析系统对2006年2000例孕20~37周孕妇进行监测,妊高症指数(R)>0.6为预测阳性.[结果]妊高症预测阳性30例,本地户口20例,外地户口10例,其中有2例为高排高阻型,孕晚期发展为子痫前期,妊高症预测阳性组血管阻力(VAR)、血液黏度(BV)、心排指数(CI)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孕32周一一分娩),妊高症发生率与2005年相比明显下降,且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高症预测分析系统对减少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解南海区临床用血合理性情况,提高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水平,建立和应用行之有效的“临床用血合理性控制体系”。方法2009—2012年每年开展临床用血督导检查,抽查临床用血病历,分析其用血的合理性;自2011年起建立并应用“南海区临床用血合理性控制体系”;统计分析2009—2012年期间每年红细胞类、血浆类血液成分不合理使用的比例。结果2011年和2012年各年红细胞类、血浆类使用的不合理率均比2009年或2010年的明显下降,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且不合理率逐年下降,临床不合理用血情况得到有效改善。结论“南海区临床用血合理性控制体系”科学、有效,实现了卫生局、血站、医院“三方联动”联合管理临床合理用血工作的立体模式,应持续应用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小儿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甲泼尼龙、利巴韦林与20%甘露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发热持续时间、神经系统症状恢复时间、病程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两组持续发热时间分别为(4.31±1.23)、(5.67±1.01)d,神经系统症状恢复时间分别为(2.08±1.23)、(2.93±1.31)d,病程分别为(4.31±1.39)、(6.01±1.34)d;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患儿持续发热时间、神经症状恢复时间与病程,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儿童期特发性枕叶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动态脑电图(AEEG)改变,以提高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38例患者,经临床与AEEG分析诊断为儿童期特发性枕叶癫痫(BCEOP),按200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建议区分为早发型儿童良性枕叶癫痫(EBOS)14例和晚发型儿童良性枕叶癫痫(LOS)24例,对比分析两组发病年龄、既往史、家族史、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临床特征、AEEG改变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结果]EBOS组发作稀少,发作持续时间长,有夜间发作倾向;LOS组发作频繁,以视觉症状为主。两组AEEG发作间期及发作期表现亦各有差别,且均可被睡眠活化。[结论]两组儿童枕叶癫痫临床各有特点,具有特征性的一侧或双侧枕叶放电的脑电图改变,有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