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单肺通气下行食管癌根治术中使用丙泊酚、七氟烷麻醉药物对患者炎症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以降低感染率。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医院接受食管癌根治手术的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丙泊酚组与七氟烷组,各46例,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氧合指数(OI)及呼吸指数(RI)水平,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血浆白细胞介素-1(IL-1)及核转录因子KB(NF-kB)DNA结合活性水平以及围手术期感染发生率。结果与气管插管之后5min相比,七氟烷组患者通气后30、60、90min的PA-aO2水平均增加,两组患者通气后30min至双肺通气时的OI水平均下降;与七氟烷组相比,丙泊酚组通气后60min至手术结束时的RI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手术结束时的血浆IL-1水平上升,丙泊酚组通气后30、60min、恢复至双肺通气后10min及手术结束时的血浆IL-1水平显著降低;与七氟烷组相比,丙泊酚组单肺通气开始时及手术结束时的NF-kB DNA结合活性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感染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肺通气下实施食管癌根治手术时应用丙泊酚麻醉,对患者的炎性反应以及肺功能的影响更小,感染率亦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老年耳鼻喉手术中的影响。方法 40例行耳鼻喉手术患者,年龄60~75岁,随机分为两组(n=20):瑞芬太尼组(A组)和七氟醚组(B组)。麻醉诱导后,A组持续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B组持续吸入七氟醚,间断静注芬太尼维持麻醉。记录插管前(T0)、插管后(T1)、手术开始(T2)、手术结束(T3)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麻醉恢复情况(自主呼吸恢复时间(T4)、睁眼时间(T5)、拔管时间(T6)、定向力恢复时间(T7))。结果两组T0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B组相比,A组T1、T2及T3时HR、SBP和DBP均显著降低(p<0.05);与T0相比,两组T1、T2及T3时HR均降低(p<0.05),A组T1、T2及T3时SBP、DBP均降低(p<0.05),而B组仅在T1、T2时DBP降低(p<0.05);术后麻醉恢复方面,A组T4、T5、T6和T7明显短于B组(p<0.05);而在躁动方面B组少于A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耳鼻喉手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苏醒更迅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VE)脑脊液细胞因子及T淋巴细胞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118例VE患儿为研究组,另选取40例同期收治的同年龄段脑脊液检查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脑脊液白细胞介素-2(IL-2)、IL-8、IL-10及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脑脊液指标对VE患儿病情的应用价值。结果 研究组患儿脑脊液IL-2、IL-8、IL-10、CD_8+、CD_(19)+、CD_(1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D_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D_3+、CD_4+、CD_4+、CD_4+、CD_4+/CD_8+/CD_8+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患儿神经损伤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水平均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患儿脑脊液中CD_3+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患儿神经损伤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水平均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患儿脑脊液中CD_3+、CD_4+、CD_4+、CD_4+、CD_4+/CD_8+/CD_8+均低于轻度组,IL-2、IL-8、IL-10、CD_8+均低于轻度组,IL-2、IL-8、IL-10、CD_8+、CD_(19)+、CD_(19)+均高于轻度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脑脊液IL-2、IL-8、IL-10、CD_3+均高于轻度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脑脊液IL-2、IL-8、IL-10、CD_3+、CD_8+、CD_8+、CD_(19)+、CD_(19)+及CD_4+及CD_4+/CD_8+/CD_8+指标对VE患儿病情评估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6、0.831、0.859、0.615、0.636、0.872、0.731。结论 VE患儿体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情况,IL-2、IL-8、IL-10及CD_8+指标对VE患儿病情评估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6、0.831、0.859、0.615、0.636、0.872、0.731。结论 VE患儿体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情况,IL-2、IL-8、IL-10及CD_8+等可能参与了VE患儿中枢神经损伤过程,监测上述指标可能有助于临床对病情的辅助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比较甲泼尼龙和地塞米松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A组)30例和甲泼尼龙组(B组)30例。在麻醉诱导后A组患者静注地塞米松0.5mg/kg,B组患者静注甲泼尼龙10mg/kg。在转机前(T1)、注射鱼精蛋白30min(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2小时(T4)、拔除气管导管前(T5)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呼吸指数(RI)和氧合指数(OI),记录患者的术后带管时间、CCU监护时间及术后肺部并发症情况。结果在T2、T3、T4、T5,B组的A-aDO2和RI均低于A组(P<0.05),B组的OI高于A组(P<0.05);B组的术后带管时间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5)。结论甲泼尼龙较地塞米松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有更好的肺功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七氟醚联合异丙酚用于小儿体外循环(CPB)肺保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0例行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丙泊酚组(P组)、七氟醚与丙泊酚联合组(C组),各10例.分别给予不同药物麻醉,比较麻醉诱导后10 min(T0)、CPB结束时(T1)、CPB结束后1 h(T2)、CPB结束后5 h(T3)4个时间点各组肺功能指标差别.结果 三组患者T0的肺功能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各时间点与T0比较,T1、T2三组患者的氧合指数(OI)和呼吸指数(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OI明显降低,RI升高,T3时三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有所好转,但与T0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P组与S组T1、T2、T3时刻肺功能指标均弱于C组(P<0.05),P组与S组肺功能指标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联合丙泊酚用于小儿体外循环术后肺保护的作用强于两者的单独应用,同时也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6.
红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CD11b及白细胞介素8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45例,随机分成A组综合治疗加红霉素治疗10d,B组综合治疗10d,收集A、B两组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C组)的外周血,分离出中性粒细胞和血浆,并制作中性粒细胞涂片.用桥联酶免疫法测定CD11b表达阳性的中性粒细胞百分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IL-8的水平.结果A组及B组治疗前,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阳性率,血浆IL-8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并且CD11b同IL-8呈显著正相关(r=0.38).治疗前,A组同B组相比,CD11b表达阳性率,IL-8的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A组同B组相比,CD11b的表达阳性率,IL-8的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红霉素能抑制COPD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b的表达,降低血浆IL-8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院》2017,(3):428-430
目的评价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无痛人流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进行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60例纳入研究,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分为小剂量舒芬太尼+丙泊酚组(A组)和丙泊酚组(B组),每组30例。A组患者术前缓慢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2~3 min后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B组患者术前缓慢静脉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2~3 min后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记录患者入室后静息5 min(T0,基础值)、手术开始时(T1)、扩张宫颈或刮宫时(T2)、手术结束时(T3)HR、MAP、Sp O2。记录丙泊酚的总剂量、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中呼吸抑制和术后宫缩痛的发生率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手术开始时(T1),B组患者MAP较前下降,HR较前升高(P<0.05);当术中进行扩张宫颈或刮宫等操作时(T2),B组患者BP明显上升,HR增快(P<0.05),手术结束时恢复术前水平;A组患者丙泊酚用量及术中追加次数均少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低于B组(P<0.05);A组患者出院时VAS疼痛评分要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与单用丙泊酚相比,丙泊酚用量减少,镇痛显著增强,术后下腹痛发生率降低,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是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环孢素A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效果及对机体免疫平衡、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21年6月本院诊治的URSA患者83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42)、对照组(n=41)。常规保胎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环孢素A,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环孢素A,均治疗至妊娠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辅助性T细胞(Th)1与Th2有关因子、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保胎成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血清CD8+、白细胞介素(IL)-10、IL-4水平均提高,CD4+、CD4+/CD8+、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高切、全血还原黏度低切、纤维蛋白原水平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0.5%)高于对照组(73.2%),保胎成功率(95.2%)高于对照组(78.1%)(均P<0.05),不良反应(19.1%)...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早期乳腺癌采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效果,以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兴化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97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48例)、B组(49例)。给予A组患者乳房切除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给予B组患者乳房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1周免疫功能指标及上肢功能恢复程度,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的腋窝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腋窝引流量显著少于A组(均P<0.05);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术后1年两组患者CD4+百分比、CD4+/CD8+比值均显著升高,CD8+百分比均显著降低,两组相比,B组CD4+百分比、CD4+/CD8+比值升高幅度更大,CD8+百分比降低幅度更大;与术前...  相似文献   

10.
丙泊酚复合氟比洛酚酯用于无痛人流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丙泊酚复合氟比洛酚酯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单纯使用丙泊酚)和B组(丙泊酚复合氟比洛酚酯)各30例。分别在手术扩宫前缓慢静脉注射1%丙泊酚2.5mg/kg,B组扩宫前10分钟静脉注射氟比洛酚酯1mg/kg,观察诱导前(T0)、诱导后(T1)、术中(T2)及术毕(T3)MAP、HR、SpO2,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术中体动和呼吸抑制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丙泊酚总用量。结果两组患者T0与T1时HR、SpO2、MAP下降,A组T2时MAP、HR升高,与B组比较(p<0.05),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意识恢复时间、术中体动、丙泊酚用量小于A组(p<0.05),两组术后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A组术中体动、术后疼痛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苏醒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丙泊酚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无痛人流,可减少丙泊酚的用量,苏醒迅速,不良反应少,并可减少人流术后宫缩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丙泊酚或七氟醚联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对老年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全身麻醉联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组(P组)和七氟醚吸入麻醉联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组(S组),每组30例.P组靶控输注丙泊酚40~ 50 μg/ (kg·min)维持全身麻醉深度,S组持续吸入1%~2%的七氟醚维持全身麻醉深度.两组分别于入室后(T0)、单肺通气时(T1)、手术2 h(T2)、手术结束(T3)、术后2 h(T4)、术后24 h(T5)抽取静脉血测定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结果 与T0时比较,两组T2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SBP、DBP和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T1、T2时P组和T1~ T5时S组血浆NO、MDA水平升高,T1~T5时S组血浆SOD和GSH-Px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T3~T5时P组血浆NO和MDA水平降低,而SOD和GSH-Px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全身麻醉维持方式能更好地降低老年胸科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氧化应激水平,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进行治疗时血液动力学的反应和肺部氧合的影响,分析丙泊酚的治疗效果如何。方法将本院2009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实施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30例。研究组采取镇静诱导和丙泊酚维持治疗法,对照组则采用镇静诱导和咪唑安定维持治疗法。视患者情况调整患者用药量,具体可参照Ramsay分级标准。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镇静诱导前1、6、10、14 h时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此外需在测定血液动力学的同一时间时采集患者中心静脉血和股动脉血以测定血气,随后计算患者的肺内动静脉分流率和氧合指数,整理分析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的1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实施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30例。研究组采取镇静诱导和丙泊酚维持治疗法,对照组则采用镇静诱导和咪唑安定维持治疗法。视患者情况调整患者用药量,具体可参照Ramsay分级标准。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镇静诱导前1、6、10、14 h时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此外需在测定血液动力学的同一时间时采集患者中心静脉血和股动脉血以测定血气,随后计算患者的肺内动静脉分流率和氧合指数,整理分析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的114 h后,两组患者较镇静诱导前的MAP和HR值有着明显下降,其差异有显著性,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在614 h后,两组患者较镇静诱导前的MAP和HR值有着明显下降,其差异有显著性,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在614 h时,研究组的肺内动静脉分流率下降、氧合指数升高,其差异有显著性,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镇静剂可有效提高ARDS患者的氧合指数,疗效确切,可在临床上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用于新生儿全麻诱导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组(sP组)。s组吸入七氟烷诱导,sP组吸入七氟烷同时静注丙泊酚2.5mg/kg联合诱导。记录诱导前、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3、5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1K),以及插管时呛咳、体动反应。结果:SP组所有患儿及s组17例患儿均一次性气管插管成功,sp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100%(30/30),显著高于s组的56.7%(17/30,P〈0.01);S组有6例、sp组1例发生呛咳或有体动反应;SP组气管插管前即刻及插管后1、3min三个时间点MAP、HR均显著低于诱导前(P≮0.叭);S组插管后lminMAP、HR显著高于诱导前及插管前即刻(P〈O.01)。结论: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用于新生儿全麻诱导,可减少气管插管时的不良反应,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对腹腔镜手术七氟醚全麻苏醒期躁动及其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腹腔镜手术90例,ASAⅠ~Ⅱ级及健康成人,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将患者分成三组,手术结束前30分钟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mg(实验组T组),芬太尼1μg/kg(对照组F组),等体积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C组)。记录患者拔管前5分钟,拔管时,拔管后5分钟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观察各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清醒情况、拔管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①与C组相比,T组和F组拔管后躁动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②C组患者与T组和F组相比,拔管后5分钟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明显增高(p<0·05);③T组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与C组相当,均明显少于F组(p<0·05);④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及镇痛需求明显高于T组(p<0·05)。结论健康成人静脉注射40mg帕瑞昔布可以减少腹腔镜手术七氟醚全麻术后躁动的发生率,不明显延长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或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复合全麻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肺癌根治术患者45例,年龄43~66岁,体重56~81kg,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5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PG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EG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PG组在超声引导下行TPVB(T4-5);EG组硬膜外穿刺置管(T4-5)。分别于麻醉前(T0)、术始后30min(T1)、术毕(T2)、术后6h(T3)时采集静脉血样,测定皮质醇(Cor)和血管紧张素II(AngII),同时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与T0时比较,三组T1、T2和T3时血清Cor和AngII浓度升高(P<0.05);组间比较,PG组和EG组T1、T2和T3时血清Cor和AngII低于GA组(P<0.05),PG组和EG组T1~T3时血清Cor和AngII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组和EG组T1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低于GA组(P<0.05);EG组T1时MAP和HR低于PG组(P<0.05)。结论椎旁神经阻滞或硬膜外阻滞可以减轻肺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椎旁神经阻滞较硬膜外阻滞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6.
张杰  蒋迅  刘娟娟 《现代保健》2014,(24):31-33
目的:观察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过程中吸入七氟醚对患者循环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醚组35例(Q组)和对照组35例(D组)。Q组在麻醉诱导和体外循环过程中吸入1%~3%的七氟醚,D组在麻醉诱导和体外循环中不使用七氟醚,使用异丙酚。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气管导管带管时间、术后ICU留置时间等。结果:与D组比较,Q组在麻醉诱导及体外循环过程中血压波动较小,更平稳(P〈0.05);气管导管带管时间和术后在ICU留置的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结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过程中吸入七氟醚麻醉能使循环功能更稳定,心、肺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7.
陈国威 《现代医院》2009,9(12):17-18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中药降糖方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和血清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初次起病的74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治疗8周后,观察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血清IL-6(p<0.05)、TNF-α(p<0.05)、CRP(p<0.05)较治疗前降低,血糖亦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初发T2DM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西药。  相似文献   

18.
郭芳  苏杭  周惠联 《现代医院》2013,13(1):17-20
目的探讨肺组织水通道蛋白5(AQP5)、血及肺灌洗液Clara细胞蛋白(CC16)在急性肺损伤早期的动态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40只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两批(每批70只),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S组)及内毒素(LPS)组(LPS组,7个亚组)。LPS组予腹腔注射5mg/kgLPS制作新生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各亚组分别在注射后0.5、1、2、4、8、16h和24h处死后取材,第一批收集肺行组织病理和肺湿/干重比值检测,采集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CC16含量。第二批取肺组织,用免疫印迹法测肺组织AQP5的表达,观察其动态改变。结果 ①LPS注射0.5h后在病理上动物出现点状肺出血,随时间推延渐发展为片状肺出血;LPS2h、4h组肺湿/干重比(W/D)明显增高,P〈0.01有统计学意义;②LPS0.5h组大鼠肺组织AQP5表达开始下调,1-2h组达到最低,继而AQP5表达渐上升,8h组与正常水平接近,之后再次下调至24h。③LPS致伤后大鼠BALF中CC16水平迅速下降,LPS组各组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LPS组血清CC16水平较对照组上升,从注射LPS2h后开始有差异,4h达高峰,以后呈下降趋势,但8h、16h组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①新生大鼠AQP5、CC16的改变反映了I型肺泡上皮细胞受损及Clara细胞损伤,三者可作为早期反映AU的敏感实验室指标。②LPS组AQP5、BALF及血清CC16与对照组有差异的时间点有差别,早期发现干预ALI对前两者监测更好。③AQP5表达变化提示可能存在治疗窗口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阻塞性黄疸患者在七氟烷和丙泊酚麻醉后恢复的差异。方法择期手术的阻塞性黄疸患者30例,ASA分级Ⅰ~Ⅱ级,Child肝功能分级A级,随机分为S组和P组,各15例。S组持续吸入七氟烷,P组接TCI泵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3.5mg/L,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2仙g/kg维持麻醉。持续监测ECG、HR、平均动脉压(MAP)、SpO2;记录麻醉时间、芬太尼用量、苯磺阿曲库铵用量、输液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麻醉恢复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构成、体重及麻醉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麻醉前及麻醉期间MA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分别为(7.9±1.5)min、(8.5±2.6)min、(13.1±4.4)min,P组分别为(26.1±8.8)min、(27.8±11.2)min、(33.7±12.5)min,S组均优于P组;P组麻醉恢复期嗜睡及烦躁患者明显多于S组。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能满足阻塞性黄疸手术的要求,但七氟烷吸入麻醉恢复更迅速平稳,更适合于阻塞性黄疸手术患者的麻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七氟烷吸入麻醉或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行妇科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80例行妇科择期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入七氟烷组和丙泊酚/瑞芬太尼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皆采用静脉药物咪达唑仑、丙泊酚、舒芬太尼和罗库溴铵快速诱导。气管插管成功后七氟烷组吸入七氟烷,丙泊酚/瑞芬太尼组静脉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脑电双频指数在40~60,记录患者血压、心率。手术结束,停用所有麻醉药物,记录两组患者清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麻醉恢复期躁动、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麻黄碱、阿托品或乌拉地尔应用情况。结果两组意识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阿托品和麻黄碱应用较丙泊酚/瑞芬太尼组减少[7.5%(3/40)比22.5%(9/40)、20.0%(8/40)比32.5%(1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乌拉地尔应用较丙泊酚/瑞芬太尼组增加[22.5%(9/40)比2.5%(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率和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或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皆可提供满意的临床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