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液透析膜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主要替代疗法。透析膜是透析器的主要构成部分,透析膜的理化特性决定着透析效果,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直接关系到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率。随着医学与相关学科技术的发展,透析膜的透析效果、生物相容性逐步提高,血液透析膜的发展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的肾替代治疗仍是不完全的,也是非生理性的。如何进一步提供更完全的肾替代治疗,进一步改善肾衰竭患者的远期预后,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营养不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相当常见,与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增高有关,也是影响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而造成营养不良有多种原因,如膳食的摄入、代谢性酸中毒、透析充分性、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使用等。但作者认为饮食因素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原因之一^[1]。  相似文献   

3.
透析膜材料的发展方向及其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治疗措施,透析膜是透析器的主要构成部分,它的理化特性决定透析效果.文章探讨了血液透析膜材料目前的发展方向、常用膜材料及其评价透析膜材料生物相容性的指标,并总结了近年来透析膜材料的改进及其对血液透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高通量透析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预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从转鼓型透析器到平板型透析器,从平板型透析器再到空心纤维型透析器。随着透析技术的进展,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预期寿命不断延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萍 《护理学报》2007,14(8):14-16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重要的肾脏替代疗法,目前全世界仍有80%以上尿毒症患者依靠透析疗法维持生命,现代透析的观念和目标,一是尽量提高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二是努力改善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qualityof life,QOL)。由于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设备和技术的改进,MHD患者长期生存率已经大为改观,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传统的生物学指标已难以全面衡量疾病的治疗、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贾苗  邱宏  谢玉贤 《临床荟萃》2012,27(23):2087-2089
透析中低血压(intradialytic—hypotension,IDH)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高达20%~30%[1]。目前多项研究提示IDH是血液透析患者预后不佳的重要因素,增加死亡风险。但目前对于透析前低血压(predialytic—hypotension,PDH)的研究较少,并且临床上治疗棘手,无特效的方法,严重影响患者透析质量,从而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研究PDH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可以更好地指导其临床防治。  相似文献   

7.
王怀庆 《临床荟萃》2012,27(21):1887-1888
近年来,人们发现微炎症状态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体内普遍存在,肾衰竭患者体内积聚的毒素如糖基化终末产物、抗氧化损伤的保护机制的减弱、慢性心功能衰竭、高容量负荷、透析膜及透析液的生物相容性、透析液污染、透析通路的慢性隐匿性感染等多种因素都可以诱发患者产生微炎性反应.微炎症状态与MHD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但目前对微炎症状态的治疗方法尚不理想[1].因此,如何防治MH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已经成为肾脏内科医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研究观察了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emodialysis combined hemoperfusion,HD+ HP)对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复用透析器内透析膜的蛋白沉积物可改善透析器生物相容性[1].本研究中采用在透析器透析膜上涂布白蛋白(Al)并对17例尿毒症患者行无肝素血液透析(HFHd)30次,发现涂布的Al透析膜可改善透析器生物相容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营养不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相当常见,与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增高有关,也是影响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而造成营养不良有多种原因,如膳食的摄入、代谢性酸中毒、透析充分性、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使用等.但作者认为饮食因素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原因之一[1].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者外周血IL-1、TNF-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检测血液透析前后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按语了纤维素膜生物相容性及如何避免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首次使用纤维素膜进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透析前后外周血IL-1、TNF-α水平。结果 实验组透析前IL-1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透析前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存在着极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透析后IL-1水平、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透析前(P<0.01)。结论 纤维素膜生物相容性差,改善透析膜生物相容性可以避免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另外,IL-1受体拮抗剂和特异生TNF结合蛋白的临床应用也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不同种血液透析膜的材料学特点,探讨了血液透析膜相容性的基本条件,将血液透析膜分为纤维素膜和合成膜两种类型,阐述了血液透析膜生物相容性的研究现状。目前各种新型的膜材料在不断地研发,部分已在临床使用或即将问世,如维生素E修饰的透析膜、多黏菌素B修饰的透析膜、甲壳素膜、以及人肾单位透析器和生物活性膜等。研制高通量、高效、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膜仍将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高分子材料和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透析膜的透析效果、生物相容性将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AHPl70透析器复用对透析膜生物相容性的影响。【方法】观察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器初用和复用时,透前、透析15、120min、透后血清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补体C3、一氧化氮(NO)的水平。【结果】在透析15min,透析器初用血清IL-2、TNF-α、NO水平较各点显著升高(P〈0.05),复用较初用显著降低(P〈0.05);血清C3水平则较各点显著降低(P〈0.05),复用较初用显著升高(P〈O.05);IL-2、TNF-α、NO水平互相呈正相关(P〈0.05),补体C3与IL-2、TNF-α、NO均呈负相关(P〈0.05)。透后血清N0水平较透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透析15min时血清IL-2、TNF-α、NO、补体C3水平可作为判断透析器生物相容性的良好指标。透析器复用后透析膜生物相容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并发症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分析河南省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9月-2007年12月河南省17个地市MHD患者共3278例,调查分析以下参数:①一般资料和血液透析参数;②心血管并发症:包括左心室肥厚,心肌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患病情况;③相关因素调查:主要统计肾性贫血、高血压、透析不充分发生率。结果①心血管并发症:左心室肥厚占61.19%,心电图缺血性ST段改变39.80%,充血性心力衰竭为29.59%,心律失常22.58%,冠状动脉疾病的患病率为18.41%,心包积液17.52%;②相关因素分析:肾性贫血、高血压、透析不充分患者心血管并发症患病率均明显高于无贫血、血压正常及透析充分者,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河南省MH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患病率较高,肾性贫血、高血压、透析不充分是影响心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积极防治心血管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是提高MHD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透析器首次使用综合征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方法。主要原因包括与新透析器中的消毒剂环氧乙烷、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透析器制造过程中的残余物有关。主要护理措施包括:1透析开始后密切观察患者有无首次使用综合征相关症状,及时发现,尽早治疗;2心理疏导;3预防措施:对易发生透析器首次使用综合征的患者选用生物相容性好、蒸汽灭菌或伽马射线灭菌的透析器,新透析器使用前充分预冲,透析器复用等。认为首用综合征不是很常见的并发症,但如果不引起重视,会反复发生,从而引起不良后果。现在透析产品种类繁多,医护人员在使用前应对透析器材进行全面了解,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选择合适的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尽可能地降低反应强度,减少首次使用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 13 IL-13)水平以及血液透析(Hemodialysis HD)对其的影响,并判断其能否作为评价透析膜生物相容性的指标。方法选择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肾内科30例ESRD患者分为未透析组和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组,MHD组随机分为纤维素生物膜组(650)和聚砜膜组(F6)各10例,同时设立健康正常者10例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MHD患者透析前、后血浆中IL-13水平,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i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SPBMC)经及未经植物凝集素(Phytohemagglutinin PHA)干预的培养上清中IL-13的水平,同时以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PBMC中IL-13mRNA的表达。结果ESRD未透析组及MHD组透析前血浆IL-13水平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MHD组经透析后血浆IL-13水平下降。ESRD未透析患者的PBMc经PHA刺激后IL-13培养上清水平及mRNA表达量均明显降低,650组PBMC经PHA刺激后IL-13培养上清水平及mRNA表达量无明显变化,F6组PBMC经PHA刺激后IL-13培养上清水平及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结论①ESRD患者体内处于微炎症状态;②血液透析可改善其炎症状态,从而使IL-13水平下调;③聚砜膜较纤维素生物膜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T细胞对抗原的反应能力;④IL-13可作为评价透析膜生物相容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由于血液透析设备和技术的改进,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显著延长,但营养不良问题日趋突出,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并发症和死亡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欧美6个透析中心的联合评价^[1]显示:  相似文献   

17.
背景: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与否直接关系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率。目的:比较PolyamixTX与F7HPS两种透析膜对尿素氮、肌酐等代谢废物的清除效果。方法:选择2008-06/2011-03天津市海河医院门诊尿毒症维持性常规血液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F7HPS膜材料和PolyamixTX膜材料组,每组20例。比较透析前后患者尿素氮、肌酐下降程度,观察不同透析膜治疗后低血压、抽搐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PolyamixTX膜材料组和F7HPS膜材料组透析6个月后尿素氮、肌酐与透析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F7HPS膜材料组下降更多。F7HPS膜材料组20例患者中15例并发低血压、抽搐,PolyamixTX膜材料组中7例并发低血压、抽搐,未见其他并发症发生。提示F7HPS具有相对好的溶质清除力,但发生低血压、抽搐等并发症的情况也较多。  相似文献   

18.
深静脉导管并发血行感染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可导致全身感染,并直接影响透析质量,严重者可危及生命[1-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鲁西南农村地区MHD患者发生深静脉导管并发血行感染的情况,探讨其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液体摄入依从性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利明 《护理研究》2008,22(7):1822-1823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终末期肾衰竭(end stage renal failure,ESRF)病人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MHD可部分替代ESRF病人的肾脏功能,使生命得以维持。MHD病人病死率很高,据统计,我国MHD病人年死亡率为25%,其发生与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等透析并发症有关。控制液体摄入,从而使透析间期体重增长(interdialysis weight gain,IDWG)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是减少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等透析并发症、降低MHD病人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血液透析是慢性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替代疗法之一,近年来,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日臻成熟和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透析患者的10年存活率越来越高,因而,如何有效改善长期血透(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生存质量成为现代血透观念中的热点问题。研究表明,营养状态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成功率及生存质量等的重要因素[1]。营养不良可导致MHD患者透析失败、病死率增高,生活质量下降[2]。本次研究对86例长期血液透析营养不良患者实施个体化饮食管理,探讨其对患者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