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临床分布及证型标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临床分布特征,确定各证型的必备变量,以建立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辨证标准。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分布特征;以参考标准为假设,采用逐层聚类和因子分析的方法验证原发性肝癌中医基本证型及各证型的基本必备变量。结果: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期Ⅰ期中中医辨证单证占78.1%,两证相兼占18.8%,三证相合占3.1%;Ⅱ期中医辨证单证占53.5%,两证相兼占44.4%,三证相合占2.1%;Ⅲ期中医辨证单证占40.5%,两证相兼占48.8%,三证相合占10.7%。结论:原发性肝癌的基本证型为肝郁气滞、肝血瘀阻、脾气虚、肝胆湿热、肝肾阴虚,各证型的必备变量为与证型关系密切的主要变量。  相似文献   

2.
文献中原发性肝癌中医单证辨证专家观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辨证分型文献中的专家观点,根据专家观点中各中医单证证型的出现状况,初步明确原发性肝癌主要的单证证型。方法:整理建国以来国内公开报道的有关原发性肝癌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运用X^2检验对文献中的专家观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气滞型(肝气部结型)、血瘀型、脾气虚型、肝阴虚型、肾阴虚型、肝胆湿热型在专家观点中出现频率较高(均超过50%),与其他出现频率较低的各单证证型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91),但它们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0091)。结论:原发性肝癌常见的中医单证证型依次为①气滞(肝气郁结)型②血瘀型③脾气虚型④肝阴虚型⑤肾阴虚型⑥肝胆湿热型6种证型。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中医单证证型专家观点文献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整理原发性肝癌辨证分型文献中的专家观点,分析原发性肝癌各中医单证证型在专家观点中的出现状况,初步明确其主要的单证证型.方法对建国以来国内公开报道的有关原发性肝癌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进行整理,运用χ2检验对文献中的专家观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气滞(肝气郁结)型、血瘀型、脾气虚型、肝阴虚型、肾阴虚型、肝胆湿热型在专家观点中出现频率较高(均超过50%),它们之间没有显著性意义,但与其它出现频率较低的各单证证型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91).结论原发性肝癌常见的中医单证证型依次为①气滞(肝气郁结)型;②血瘀型;③脾气虚型;④肝阴虚型;⑤肾阴虚型;⑥肝胆湿热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1977年中国分期的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方法:以"肝癌"与"证候"为检索主题词,对中国知网1979年1月至2016年6月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结果:纳入7篇以1977年中国分期为分期标准的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临床研究文献,并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结论:血瘀证与脾虚证是原发性肝癌的两大基本证候;从Ⅰ期到Ⅲ期,呈现出从单纯气滞→气滞与血瘀相兼→以血瘀为主,从脾虚→湿热蕴结的演变趋势;Ⅲ期(晚期)表现为虚实夹杂,实证以血瘀证、湿热证为主,虚证则特异性地出现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毒邪内蕴作为兼证,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5.
308例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证型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当前糖尿病患者中医临床证及证型的构成情况.方法 对30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证候的横断面调查;应用计算机根据辨证分型标准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结果 8个基本证中湿热证179例次、血瘀证155例次、阴虚证122例次、火旺证89例次、气虚证16例次、血热证2例次、阳虚证和血虚证0例;证型分布:单证型107例、两证相兼型115例、三证相兼型53例、四证相兼型2例、无证型31例.结论 湿热证、血瘀证、阴虚证是构成糖尿病临床复杂证型的基础,湿热证已成为当今糖尿病最常见的临床基本证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证型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辨证分为心血瘀阻、寒滞心脉、痰阻心脉、心气亏虚、心肾阴虚、心肾阳虚6型;同时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计算其狭窄程度积分.结果:痰阻心脉证的冠状动脉积分明显高于心血瘀阻证、寒滞心脉证、心气亏虚证和心肾阳虚证(P<0.01);心肾阴虚证、心肾阳虚证冠状动脉积分高于心气亏虚证(P<0.01);三证相兼组冠状动脉积分比单证组、二证相兼组高(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不同证型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不一,痰阻心脉证、心肾阴虚证和心肾阳虚证是胸痹心痛危重证型.  相似文献   

7.
詹军勇 《当代医学》2021,27(18):51-53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中医证型分为肝郁脾虚组(n=12)、肝胆湿热组(n=14)、肝热血瘀组(n=7)、脾虚湿困组(n=17)、肝肾阴虚组(n=10).比较各组血清γ-谷氨酸转肽酶(γ-GT2)、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和甲胎蛋白(AFP)指标水平.结果 肝热血瘀组、脾虚湿困组及肝肾阴虚组γ-GT2水平高于肝郁脾虚组及肝胆湿热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虚湿困组CA19-9水平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脾虚组CEA水平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胆湿热组、肝热血瘀组及肝肾阴虚组AFP水平显著高于肝郁脾虚组、脾虚湿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γ-GT2、CEA、CA19-9和AFP肿瘤标记物在不同中医证型患者中所占比例存在差异,肝郁脾虚主要以CEA高表达为主;肝胆湿热主要以CEA及AFP高表达为主;肝热血瘀主要以γ-GT2、CA19-9和AFP高表达为主;脾虚湿困主要以γ-GT2及CA19-9高表达为主;肝肾阴虚主要以AFP表达为主.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在中医证型分型中可依据血清γ-GT2、CEA、CA19-9和AFP指标水平作为客观参考指标,为原发性肝癌提供参考指标,不同血清肿瘤标志物与原发性肝癌患者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型与西医客观化指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中医证型在CRF四期(代偿期、失代偿期、衰竭期、尿毒症期)的分布规律以及不同中医证型中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浆内皮素(ET)的水平变化。方法:198例CRF患者按照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分为脾肾气虚夹湿浊血瘀、脾肾气阴两虚夹湿热血瘀等5型,了解中医证型在CRF四期的分布规律,同时检测各中医证型中BUN、SCr、CCr、ET的含量。结果:(1)脾肾气虚夹湿浊血瘀型在代偿期占55.8%,脾肾气阴两虚夹湿热血瘀型在代偿期占46.5%,阴阳两虚夹水气血瘀型在尿毒症期占67.6%,肝肾阴虚夹湿热血瘀型在失代偿期占50.0%。(2)ET、BUN、Scr含量在中医各证型中趋势为脾肾气阴两虚夹湿热血瘀或脾肾气虚夹湿浊血瘀型〈肝肾阴虚夹湿热血瘀型〈脾肾阳虚夹水气血瘀型〈阴阳两虚夹水气血瘀型。CCr含量在中医各证型中与上述趋势相反。结论:(1)中医证型在CRF四期(代偿期、失代偿期、衰竭期、尿毒症期)的分布是不同的。阴阳两虚夹水气血瘀型CRF患者病情较重,正虚浊瘀是CRF患者一大特点。(2)BUN、SCr、CCr、ET可为中医证候的微观辨证提供一定的客观化依据。血浆ET也可以作为判断CRF严重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
近30年临床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和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79年6月-2010年6月中国期刊数据库(CNK I)收录的中医诊治原发性肝癌文献,通过频度分析。对所选文献中的证型、方剂和药物进行统计归类,总结各药物、证型出现频次和所占比例。原发性肝癌出现证型33个,肝郁脾虚、肝肾阴虚、气滞血瘀、肝胆湿热为常见证型,共占50.92%,证候要素10个。用药共287种,按功能归为42类,进一步合并为20大类;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出现频次共占59.43%,补虚药居第一位,主要是补气、补血和滋阴,清热药次之,利水渗湿药、理气药也有用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方法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结合北京协和医院名老中医郭赛珊教授的临床经验拟定肺癌辨证分型标准,采用问卷及计算机统一辨证的方法对152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1)单一证:血瘀证、阴虚证、气滞证、湿热证、气虚证、痰热证、痰湿证、阳虚证、火旺证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单一证脏病中,肺脏受累占32.1%,其次为肝、心,各占22.6%和22.0%.(2)证型的出现率:单一证型为31.6%(48/152)、两证相兼型33.6%(51/152),三证及三证以上相兼型为32.9%(50/152),无证可辨型2.0%(3/152).(3)临床分期分别与9个单一证出现的例次之间呈正相关(P<0.05).血瘀证在临床各期患者中的出现率:Ⅰ期61.5%(16/26)、Ⅱ期60.0%(6/10)、Ⅲ期74.5%(38/51)、Ⅳ期80.0%(52/65).(4)原发性肺癌吸烟与不吸烟患者中医证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一证中以血瘀证最为多见,单一证脏病受累最多者为肺.临床分期与中医证之间有正相关,血瘀证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各期均最为多见,在肺癌的发病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临床辨证论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吸烟的肺癌患者以痰热证、湿热证多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检索近5年国内外慢性乙型肝炎证型的相关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6篇文献进行证型分布情况统计和评价。结果在文献中出现频次前5位的证型依次为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湿热中阻;在病例总数统计中,分布前5位的证型分别为肝郁脾虚、湿热中阻、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将湿热中阻、肝胆湿热、湿热内蕴以"湿热蕴结证"统括,则其病例数比例最大,肝郁脾虚证居次,此2组与其余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湿热蕴结和肝郁脾虚是慢性乙型肝炎最主要的证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互关系。方法将慢性乙肝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为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肾阴虚、气滞血瘀和脾肾阳虚五个证型各40例,分别做放免两对半定量、HBV-DNA定量、肝功能(ALT、AST、GGT、TBIL、A、G)、肝纤维四项(HA、PC-Ⅲ、LN、IV-C)检测,观察各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互关系。结果湿热中阻型,其HBV-DNA定量、肝功能、HBsAg、HBeAg指标均高于其他各型,由高至低依次为肝郁脾虚型、气滞血瘀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各型之间肝纤维四项、HBV-DNA、HBsAg、HBeAg、ALT、AST、GGT、TBIL、ALB、GLB有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Wilson病中医证候文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WD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网络版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检索1979—2010年间有关WD的中医药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1篇文献中736例患者证候分布情况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WD共出现13个中医证型,频数前4位依次为肝胆湿热、肝肾阴虚、肝风内动、痰湿阻络。聚类分析结果与中医证型频数分析略有差异。在证候要素上病变脏腑依次为肝、肾、胆、脾;病性要素依次为湿热、阴虚、内风、痰湿。结论肝胆湿热、肝肾阴虚、肝风内动、痰湿阻络是WD的基本证候类型,其中肝胆湿热最为常见。实证的证候要素以湿热、痰浊为主,虚证的证候要素以阴虚、内风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轻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其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调查494例CHB患者(其中轻型CHB407例)的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及中医证型。依照中医证型将患者分为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5组,分析轻型CHB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活体肝组织病理学特点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494例慢乙肝中医证型分布为: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其中以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为主;407例轻型CHB患者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由轻及重依次为: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5种证型炎症程度两两比较,肝郁脾虚证分别与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3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1.310、P0.005;χ2=16.565、P0.001;χ2=16.013、P0.001);5种证型纤维化程度两两比较,肝郁脾虚证分别与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3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8.798、P0.001;χ2=18.313、P0.001;χ2=23.076、P0.001);湿热中阻证分别与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3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5.480、P0.001;χ2=15.232、P0.001;χ2=19.684、P0.001);轻型CHB患者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病理学炎症程度及纤维化密切相关,以肝郁脾虚证与湿热中阻证为主,属病理学改变早期,但仍有约1/4患者需接受抗病毒治疗;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患者属于肝组织病变中晚期,需积极抗病毒治疗。[结论]轻型CHB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可为临床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不能行肝穿刺活检的患者可以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及临床相关检测手段综合分析,合理选择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息肉的中医证型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探讨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率与中医体质特征的关系,为中医药防治子宫内膜息肉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方法对符合要求的97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按中医症状分布情况、中医证型进行调查研究,按王琦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方法将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分类并统计其临床表现在各体质类型中的分布。结果在中医证型中,痰瘀互阻型占31.96%;气滞血瘀型占28.87%;气虚血瘀型占23.71%;湿热血瘀型占15.47%。在中医体质方面,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以痰湿质为多,占20.62%,其次为气郁质,占16.49%;平和质占15.47%。结论子宫内膜息肉中医证型可分为痰瘀互阻型、气虚血瘀型、气滞血瘀型和湿热血瘀型四型,以痰瘀互阻型为多见。此外,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除平和质以外,痰湿质、气郁质是该病的易发体质。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特征及与生存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证候特点以及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回归性分析及中医单一证型分析的方法进行临床研究。结果:血瘀、气虚基本证型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湿热、阴虚、气滞三类基本证型,并且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证候与生存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中晚期肝癌以气虚、血瘀证多见,其余常见湿热、气滞、阴虚证型。同时将中医证候和生存质量引入原发性肝癌的中医疗效评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乔丽娟  邵明义 《中医学报》2019,34(6):1322-1325
目的:探讨化瘀方治疗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liver,PLC)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150例PLC患者口服中药化瘀方,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不同证候、分型指标进行检查与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在服用化瘀方治疗前中医证候分布为湿热蕴结证、瘀血内停证较多,在原发性肝癌巴塞罗那分期标准中C期最为常见,肝气郁滞证、肝肾阴虚证较少,分布于巴塞罗那分期的B期、D期。服用化瘀方治疗之后,湿热蕴结证、瘀血内停证均不同程度减少,肝气郁滞证在C、D期中分布较B期明显减少;肝肾阴虚证在B、C期中分布较D期明显减少。结论:化瘀方治疗原发性肝癌在中医证候分布方面确有功效。  相似文献   

18.
刘新爱  张玉峰 《中医学报》2020,35(5):1093-1097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证型与MRI肝脏特异性对比剂影像表现的相关性。方法:1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接受MRI检查,对病灶的大小、数目、强化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并记录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分析MRI影像表现和中医证型之间的联系。结果:气滞证、血瘀证、脾虚证、湿热证、阴虚证等5种中医证型患者肿瘤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证、血瘀证、脾虚证、湿热证、阴虚证等5种中医证型患者肿瘤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特异性对比剂增强扫描后,肝胆期信号强度随着肝功能衰减呈现减弱趋势,同时随着患者肝功能下降,肝实质信号增强程度(IS%)呈降低趋势(P0.05),不同中医证型组增强前后肝脏的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证、脾虚证、阴虚证3种证型DWI信号相对较高,ADC信号相对较低;血瘀证、湿热证两种证型DWI信号较低,ADC信号较高。结论:运用MRI影像学技术对细微病灶进行观察能够为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中医辨证提供客观化依据,有助于提高中医辨证正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癌微波消融术后中医证候的规律及辨证论治的客观依据。方法对微波消融术后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对主症(征)进行频数分析,根据主症归纳证候证型。结果微波消融治疗肝癌术后中医证候中,气滞血瘀证占29.2%,湿热蕴结证占21.9%,脾虚湿困证占18.2%,肝瘀脾虚证占15.8%,肝肾阴虚证占14.7%。结论肝癌患者微波热消融治疗术后中医证型最常见为气滞血瘀证。其次为湿热蕴结证、脾虚湿困证、肝瘀脾虚证、肝肾阴虚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常规易测检验指标与慢性乙肝中医证型相关性。将我院收治的168例慢性乙肝患者按中医分型标准分为湿热中阻型48例、肝郁脾虚型38例、肝肾阴虚型18例、脾肾阳虚型34例、瘀血阻络型30例。分别对5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包括TBIL、ALT、AST。同时,检测5组患者的血清HBV-DNA阴性率。结果:在AST指标值上,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瘀血阻络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P0.05);在ALT指标值上,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P0.05);在TBIL指标值上,瘀血阻络型湿热中阻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肝郁脾虚型(P0.05)。HBV-DNA阴性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肝郁脾虚型湿热中阻型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P0.05)。结论:探讨常规易测检验指标与慢性乙肝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对为乙肝中医证型的分型提供参考依据,促进乙肝中医诊治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