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了解不同等级环境(屏障环境和普通环境)对实验大小鼠的一般生理表现和抗应激能力以及对药物反应的影响,初步判定严格的微生物控制是否影响实验动物的人类模型作用。方法将40只SPF级Wistar大鼠和200只SPF级BALB/c小鼠分别饲养于屏障环境和普通环境内,通过以下实验对比观察不同等级环境对实验大、小鼠及其应用的影响:每周测量动物的体重增长情况;饲养35d后,测定大鼠15项血液学指标、14项血液生化指标和9个脏器的相对重量;以抗缺氧实验和游泳实验判断对小鼠体质和抗应激能力的影响;以5.氟尿嘧啶急性毒性实验和戊巴比妥钠麻醉实验测试其对药物作用的异同。结果在5周观察期内,屏障环境饲养小鼠和大鼠的体重增长均明显快于普通环境的对照动物(P〈0.05);普通环境饲养大鼠的血液RBC、WBC、PCT、PLT、GOT、GGT、GPT、CK、TB值高于屏障环境大鼠(P〈0.05),而CHO、LDL-C和HDL-C值低于屏障环境大鼠(P〈0.05);不同微生物环境条件饲养小鼠的游泳耐力和抗缺氧实验结果接近,但是屏障环境组动物所获数据的变异较小;不同等级环境条件饲养小鼠的戊巴比妥钠麻醉反应和5-氟尿嘧啶中毒反应相似,而屏障环境组动物的麻醉维持时间较短,LD50较低,95%可信限狭窄。结论饲养于屏障环境和普通环境的实验大、小鼠在一般生理表现上出现部分差异,动物的抗应激能力和对药物的反应未发生显著变化;在屏障环境条件中,动物的药物反应更敏感、所获数据更稳定,因此,初步认为严格微生物控制条件下的SPF级动物可以作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人类的模型动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屏障环境设施+IVC、屏障环境设施+常规笼具、普通环境设施+IVC三种饲育环境对清洁级大鼠的机体应激水平、免疫状况和血液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 将三组清洁级Wistar大鼠分别饲养在三种饲育环境中,经45 d习服后,测定并比较各组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和血液学及血液生化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与屏障环境设施内常规笼中的大鼠相比,屏障环境设施内IVC中的大鼠CORT、IL-2、IL-1a、TNF-a、WBC、IL-1b、Fractalkine、CREA低,而IL-1b、Fractalkine、BUN、Ca、Ca/P比值高,普通环境设施内IVC中大鼠的CORT、MCP-1、TNF-a、GLU、CREA低,而IL-1a、Fractalkine、RBC、HGB、HCT、TP、ALB、UA、Ca、Ca/P比值、K、CO2高,且不同环境设施内IVC中的大鼠IL-1b、IL-10、MCP-1、RBC、HGB、HCT、BUN、IL-1a、ALB、ALT、UA、K各项指标也均有差异.结论 大鼠对不同饲育环境的习服导致机体应激本底、细胞因子基础水平、血液学和血液生化特性方面出现较多差异,宜根据饲养目的、饲养周期、饲养中需要排除的干扰因素选择合适的饲育环境.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不同微生物控制程度(屏障环境和普通环境)对小型猪部分血液学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方法分别对10只SPF(无特定病原体)级五指山小型猪、10只普通级五指山小型猪和10只SPF级广西巴马小型猪、10只普通级广西巴马小型猪测定13项血液学指标和21项血清生化指标.结果 普通级小型猪红细胞数(RBC)、血球比积(HC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高密度脂蛋白(H DL-C)低于SPF级小型猪,白细胞数(WBC)、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高于SPF级小型猪 (P<0.05);且部分指标在不同品种间有差别.结论 普通级小型猪和SPF级小型猪部分血液学和血清生化指标等生物学特性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选用体重2005±12.3g的SPF、清洁及普通级Wistar大鼠各20只,雌雄各半,分别测定了12项血液学指标、10项血清生化指标、11~12项脏器相对重量,并对24个脏器进行了组织学检查,对空肠粘膜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所得结果在不同等级大鼠之间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人工培育Wistar无菌大鼠,观测Fl和F2代无菌大鼠血液学及血液生化指标差异.方法 对清洁级Wistar大鼠进行子宫摘除,隔离器内剥离子宫壁获得大鼠胎仔,人工哺育为无菌大鼠.待其繁殖后,采用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F1和F2代无菌大鼠的血液学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 不同代数无菌大鼠的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有差异的血液学指标包括RBC、HGB、HCT、MCV、MCHC、RDW、MPV、NE%、LYM%、EO%、BA%、NE#、LYM#、EO#、BA#(P<0.05);有差异的血液生化指标包括ALT、ALB、LDH、CHO、TBIL、HDL-C、LDL-C、GLO、GLU、ALP、A/G、UA、P(P<0.05).同时这些差异又因性别和年龄而不同.结论 代数、性别、年龄对无菌大鼠的血液学及血液生化指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侏儒大鼠近交系.方法 选择Wistar大鼠群中出现的疑似侏儒症突变动物,采用“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和维持,测定分析其各年龄段生长发育、繁殖性能、脏器重量、血液生理(12项)生化(12项)等主要指标,作为品系参考值,并与原种Wistar大鼠进行比较.结果 至2016年2月,侏儒大鼠实现连续近交达22~23代,品系暂时命名为“侏儒大鼠”(SDWR).SDWR幼年、青年及成年体质量分别仅为相应年龄段Wistar的45.7%,37.5%,36.2%(♂)和49.7%,41.7%,40.3%(♀)(P<0.01);SDWR青年期体长、尾长分别仅为Wistar大鼠的77.5%、72.3%(♂)和73.8%、68.9%(♀)(P<0.01),即随年龄增长SDWR与原种Wistar体质量和体尺差异显著增加.SDWR青年及成年期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睾丸/输卵管)重量显著低于同年龄Wistar大鼠(P<0.01).SDWR主要繁殖性能(产仔数、窝重、离乳率)均显著低于原种Wistar大鼠(P<0.01).血液生理生化主要指标SDWR与Wistar差异不明显.结论 通过长期近交培育成的SDWR在生长发育、体尺、繁殖性能、脏器重量等方面均明显体现侏儒症状,并能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SPF级先天性白内障小鼠体重及主要脏器重量,血液生理生化等指标的背景资料。方法以28日龄及56日龄正常KM小鼠为对照组,以同日龄先天白内障小鼠为实验组,分别测定小鼠体重、主要脏器重量以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与28日龄KM小鼠相比较,同日龄白内障小鼠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与56日龄KM小鼠相比较:(1)小鼠体重、心、肝、脾、肺、肾、雄鼠睾丸重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血液学检查数据显示:雌鼠的平均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以及雄鼠的白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血液生化学检查数据显示碱性磷酸酶、尿酸、葡萄糖、总蛋白、雄鼠谷丙转氨酶、白蛋白、雌鼠的尿素、甘油三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56日龄白内障小鼠与同日龄KM小鼠相比,体重及主要脏器重量以及部分生理生化指标有一定的差异。研究结果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BALB/c近交系小鼠常规生物学特性指标.方法采用日本光电MEK-5126血球计数仪、荷兰半自动生化仪、流式细胞仪及常规的实验方法检测.结果血液细胞计数、血液生化指标、体重、脏器重量、脏器指数等常规生物学指标结果比较均一;清洁级BALB/c近交系小鼠的血液细胞计数和血液生化指标同普通级BALB/c近交系小鼠比较差异显著;普通级的CD4^+/CD8^+指标雌雄之间及普通级与清洁级的CD4^+/CD8^+差异显著.结论清洁级BALB/c近交系小鼠具有比较稳定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9.
GK糖尿病大鼠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模型GK大鼠生长曲线、主要脏器重量、糖代谢等生物学特性,评价GK大鼠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能力。方法采用51只雄性GK大鼠及15只年龄性别匹配的Wistar大鼠作为研究对象。测定13周龄GK、Wistar大鼠空腹血糖、23周龄GK大鼠空腹及随机血糖。随访GK及Wistar大鼠生长曲线,34~46周龄期间血糖、糖化血红蛋白。46周龄时行腹腔葡萄糖耐量实验(IPGTT),计算相关参数评价β细胞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能力;之后处死大鼠,脏器称重。比较GK及Wistar大鼠间上述各指标差异。结果13周龄GK大鼠空腹血糖4.74±0.41 mmol/L,对照Wistar大鼠1.85±0.44 mmol/L(P<0.001)。23周龄GK大鼠空腹血糖7.88±1.96mmol/L,随机血糖9.91±3.52~13.46±4.13 mmol/L。7~20及34~45周龄期间GK大鼠体重高于对照Wistar大鼠(P<0.05),46周龄时无显著性差异。34~45周龄期间GK大鼠空腹血糖、进食后血糖、HbA1c均高于对照Wistar大鼠(P<0.05)。IPGTT曲线下面积分析示GK大鼠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g)高于对照Wistar大鼠,胰岛素与葡萄糖曲线下面积比值(AUCi/AUCg)低于对照Wistar大鼠,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GK大鼠肾脏重量高于对照Wistar大鼠(P<0.05),余主要脏器重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GK大鼠空腹血糖、进食后血糖、HbA1c水平升高,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能力(GSIS)减退,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早期相消失,晚期相代偿性增加,具有2型糖尿病特点;体重、血糖等生物学特性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我国新的近交系品系DA种群,观察其生长繁殖性能及部分生物学特性。方法从丹麦M&B公司引进近交系大鼠DA,建立种群,从其扩大群中随机抽取15对鼠,统计其繁殖率;抽取50只DA鼠(雌雄各半)测其部分血液生化。结果近交系种群扩大成功,DA大鼠平均产仔数为5.5,成活率为90.8%,所测生理生化值接近Wistar大鼠。结论DA大鼠已适应我国环境,种群引进成功;性别对脏器重量、系数和血生化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长度的热暴露对大鼠体温、体重及应激器官重量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热暴露组。对照组大鼠置于室温24℃的环境中;热暴露组大鼠环境温度为32℃,分别进行7、14、35d的热暴露;采用体温遥感技术监测大鼠体温变化,并摘取其脑垂体及肾上腺等器官为实验标本。结果热暴露对大鼠的体温和体重无影响(P>0.05);7d热暴露可增加大鼠脑垂体和肾上腺的相对重量(P<0.05),而14d和35d的热暴露对大鼠脑垂体及肾上腺的相对重量无影响(P>0.05)。结论长时间的热暴露可使大鼠机体对热环境产生热适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豫医卷毛大鼠与SD大鼠主要脏器及生长特性的差异.方法:分别在21 d龄、28 d龄、60 d龄和90 d龄时测量20只豫医卷毛大鼠和20只SD大鼠(雌雄各半)的主要脏器质量、体质量及体长、尾长,计算各脏器占体质量的百分比(脏器系数).结果:28 d龄卷毛大鼠体长小于SD大鼠(P<0.05),60 d龄卷毛雄鼠体质量、尾长大于SD大鼠(P<0.05).28 d龄、90 d龄雄性卷毛大鼠脾脏系数小于SD大鼠(P<0.05),60 d龄雄性卷毛大鼠胸腺系数小于SD大鼠(P<0.05),其余日龄2种大鼠之间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卷毛突变基因对大鼠的中期生长及免疫力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槟榔多酚的抗高原缺氧活性以及在高原缺氧条件下对大鼠各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平原组、高原组、高原+红景天组、高原+槟榔多酚低剂量组(400 mg/kg)、高原+槟榔多酚中剂量组(800 mg/kg)、高原+槟榔多酚高剂量组(1600 mg/kg),6只/组。各组动物按剂量预防给药3 d后急进海拔4010 m的高原,连续5 d缺氧暴露。取各组大鼠腹主动脉血,测定其动脉血气;完整摘取各组大鼠肝组织、肺组织、脑组织和心肌组织,HE染色观察期病理变化;使用试剂盒测定肝组织、肺组织、脑组织和心肌组织中SOD活力、MDA含量和GSH含量;并使用蛋白质芯片技术,测定血清中差异性表达的炎症因子。结果 与平原组相比,高原组大鼠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肝组织、肺组织、脑组织和心肌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肝、肺组织MDA含量升高,肝、肺、心肌及脑组织中SOD活力降低,肝、肺和心肌组织GSH含量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MCP-1,TIMP-1,ICAM-1,L-Selectin水平升高(P<0.05)。预防给药红景天及槟榔多酚后,缺氧大鼠的血氧饱和度显著增加(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各脏器的损伤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主要组织中MDA含量降低、SOD活力升高、GSH含量升高,血清中差异性表达的炎症因子MCP-1,TIMP-1,ICAM-1,L-Selectin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槟榔多酚具有抗高原缺氧的活性,并对急进高原大鼠的各脏器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提升机体抗氧化能力,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来发挥其抗高原缺氧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拟麻枳化浊方对糖尿病胃轻瘫(DGP)大鼠胃窦Cajal间质细胞(ICC)分布数量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联合组,模型组和正常组分别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中药组给予麻枳化浊方、西药组给予西沙必利、联合组给予西沙必利加麻枳化浊方进行干预治疗;在光镜下观察大鼠肠道组织的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胃窦组织中c-kit抗体阳性ICC细胞的表达及分布特点,并使用FR-980复日生物电泳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大鼠胃窦c-kit抗体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A)值。结果:中药组、西药组及联合组大鼠小肠推进率较模型组均明显增加(P0.05);模型组大鼠胃窦部c-kit抗体平均光密度值减少,表达减弱(P0.05),中药组、西药组与联合组尚可见着色较深的c-kit阳性细胞,其平均光密度值较模型组升高(P0.05),且中药组及联合组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麻枳化浊方能够降低DGP大鼠血糖水平,提高其小肠推进率,可能为其治疗DGP的作用机制之一;麻枳化浊方能够增加DGP大鼠胃窦部c-kit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可能通过调控其胃窦部Cajal ICC的数量,促进大鼠的胃排空。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三羟异黄酮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IRI组)和三羟异黄酮组(G组).观察三组肠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比较肠组织湿/干重比(W/D)、髓过氧化物酶(MP0)活性、细胞因子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CINC-1)含量和血浆D-乳酸含量.结果:与S组比较,IIRI组肠损伤严重,W/D、MP0活性、CINC-1含量和血浆D-乳酸含量升高(P<0.01);与IIRI组比较,G组肠损伤明显减轻,W/D、MPO活性、CINC-1含量和血浆D-乳酸含量降低(P<0.05或P<0.01).结论:三羟异黄酮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下调CINC-1的表达而抑制中性粒细胞在肠组织的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博来霉素致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 proteinase-1,TIMP-1)mRNA的表达,探讨中药复方参龙煎剂防治大鼠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2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泼尼松组和参龙煎剂低、中、高剂量组,采用气管内注入博来霉素的方法建立Wistar大鼠肺纤维化模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第2日起每日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各组大鼠按配好的参龙煎剂以等容药品灌胃。苏木素-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以评价模型是否成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大鼠肺组织MMP-2和TIMP-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各组大鼠肺组织在各个时间点均有MMP-2和TIMP-1mRNA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在第7天时MMP-2和TIMP-1mRNA基因转录水平均显著增高,尤以MMP-2mRNA增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第14天时,MMP-2和TIMP-1mRNA的基因转录表达继续增高,但TIMP-1mRNA增加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第28天时,MMP-2已有所下降,但TIMP-1mRNA表达仍持续性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治疗组大鼠第7天MMP-2和TIMP-1mRNA基因转录水平降低,尤其是MMP-2的表达降低更明显,第28天时这种降低作用仍持续存在,以参龙煎剂中剂量组大鼠表现最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参龙煎剂可能是通过上调TIMP-1mRNA的表达来抑制MMP-2mRNA表达水平,从而起到延缓肺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气腹对肝硬化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CO2气腹对肝硬化大鼠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腔多次注射硫代乙酰胺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设正常对照组(A组),实验对照组(B组),8 mmHg气腹组(C组)和13 mmHg气腹组(D组),气腹作用时间2 h ,分别于气腹结束后0.5、2、6、12 h 4个时间点,测定各组及各时间点门静脉血内毒素、D-乳酸水平、回肠黏膜厚度及绒毛高度值.结果 B组与A组相比,内毒素、D-乳酸水平、回肠黏膜厚度及绒毛高度值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D 2组各时点与B组相比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相比:内毒素(P<0.05)、黏膜厚度(P<0.01)和绒毛高度(P<0.01)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CO2气腹加重了肝硬化大鼠已有的肠黏膜屏障障碍,且此种变化有随气腹压力增高而加大的趋势,但在解除气腹后6、12 h已有恢复趋势.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of interleukin(IL)-1,IL-6 and IL-10 concentrations to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 and whether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 has the effects on ovarian hyperstimulated rats.
Methods Immature female Wistar ra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OHSS group (n=13) and IVIG group(n=13). For the latter two groups, pregnancy mare serum gonadotropin(PMSG)and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 were given to induce OHSS, and rats in IVIG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mmunoglobulin. Forty-eight hours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hCG, capillary permeability was evaluated from the Evans blue dye(EB) concentration in the ovaries and the EB concentration in peritoneal irrigated fluid at 30 min after the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EB. Rats' blood samples and ovaries were obtained to be measured for IL-1, IL-6 and IL-10 by ELISA.
Results In OHSS group, total weights of bilateral ovaries and the ovarian EB concentr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others(P〈0.05). Both serum and ovarian concentrations of IL-1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OHSS and IVIG groups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0.05). The ovarian concentrations of IL-6 and IL-10 in IVIG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0.05). Furthermore, the ovarian IL-10 concentration in IVIG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OHSS group(P〈0. 05).
Conclusion Inflammation involved IL-1 in OHSS rat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Vascular permeability was mostly increased in ovaries of hyperstimulated rats. It appears that ovaries of OHSS rats may be the primary places of inflammation. IVIG treatment resulted in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ovaries' weights and ovarian vascular permeability of OHSS rats, with a decreased level of ovarian IL-10. It implys that IVIG have a beneficial effect in reducing the severity of OHSS in the experimental model maybe by restrainning IL-10.  相似文献   

19.
磨牙缺失后大鼠海马区乙酰胆碱含量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咬合支持丧失(磨牙缺失)对大鼠脑部海马区胆碱能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24只10月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单侧磨牙拔除组和双侧磨牙拔除组,6周后,大鼠快速断头处死,分离左右侧海马组织,分别测定乙酰胆碱含量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结果单侧磨牙拔除组大鼠海马内乙酰胆碱含量较对照组降低(P<0.05),双侧磨牙拔除组大鼠海马内乙酰胆碱含量较对照组也降低(P<0.001),并且双侧组乙酰胆碱含量较单侧组低(P<0.05);各组间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咬合支持丧失后6周,可以导致大鼠脑部海马区胆碱能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舒康胶囊(NSK)对血液流变学及血栓形成的影响,初步阐明NSK对脑缺血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NSK 2、8和16 g/kg组及步长脑心通(BCNXT)2 g/kg组,观察电刺激颈动脉血栓形成的时间。另取Wistar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血瘀模型组、NSK 2、8和16 g/kg组及BCNXT 2 g/kg组,建立血瘀模型后测量体外血栓的长度及干、湿质量,测定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凝血时间、全血及血浆黏度。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NSK 8和16 g/kg组体内血栓形成时间显著延长(P<0.05或 P<0.01);与血瘀模型组比较,NSK 8及16 g/kg组体外血栓的长度变短,血栓的干、湿质量降低(P<0.05或P<0.01),血小板聚集率降低(P<0.05),凝血时间延长,全血及血浆黏度降低(P<0.05或P<0.01)。结论:NSK具有抗血栓形成及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