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苏玮  袁锋  林志仁  王献维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9):1168-1168,F0003
目的 探讨宫颈癌三维适形放疗摆位时用源皮距实时辅助检测是否可以减小误差.方法 54例患者分为两组,制定3D-CRT计划,对照组摆位后直接拍摄验证片,辅助组在摆位时利用源皮距检测后再拍摄验证片,两组验证片分别与放疗计划的DRR图像比较,X、Y、Z方向上的误差记为△X、△Y和△Z,三维方向的总误差为D2=△X2+△Y2+△Z2.结果 对照组的摆位误差:△X、△Y和△Z为(2.5±2.0)mm、(5.7±3.5)mm和(3.2±2.5)mm,三维方向的总误差为(7.0±3.2)mm;辅助组的摆位误差:△X、△Y和△Z为(1.8±1.6)mm、(3.1±2.3)mm和Z方向(2.3±1.8)mm,三维方向的总误差为(4.3±3.2)mm.两组误差在X、Y、Z方向和三维方向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宫颈癌三维适形放疗时运用源皮距辅助可以减小摆位误差,且实时方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宫颈癌在图像引导调强放疗中的摆位误差.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3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病理活检确诊,未进行过放化疗.对30例宫颈癌患者行IGRT治疗,观察首次摆位后X轴(左右)、Y轴(腹背)、Z轴(头脚)方向偏移误差,计算出摆位误差值下靶区和危及器官股骨头、膀胱、直肠的剂量分布范围.结果 30例宫颈癌患者共行150次首次摆位后CBCT扫描,在X、Y、Z轴向上的误差值分别为0.639±3.06、0.785±2.59、0.712±2.25;靶区及危及股骨头、膀胱、直肠的剂量变化范围分别为-7.01~8.62、-12.6~43.80、-10.34~11.97.结论 宫颈癌在图像引导调强放疗中存在摆位误差,且宫颈癌的摆位误差可引起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明显变化,因此,分析摆位误差产生原因及误差范围,才能有效提高放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癌在图像引导调强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对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对22例宫颈癌患者分别在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纠正后及治疗后验证采集3组锥形束CT图像,每周1次,获得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纠正后及治疗后X(左右)、Y(腹背)、Z(头脚)方向偏移误差,计算出摆位误差值下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对比分析摆位误差对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在X、Y、Z方向上首次摆位后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分别为(1.100±2.984)、(0.883±2.210)、(1.083±2.738)mm,纠正后X、Y、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200±0.708)、(0.061±0.624)、(0.066±0.606)mm与首次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X、Y、Z方向轴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066±0.578)、(0.033±0.780)、(0.116±0.884)mm,与纠正后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摆位误差所致的宫颈癌原发肿瘤平均剂量变化为-2.58%~3.54%,股骨头平均剂量变化为-7.03%~8.45%,膀胱平均剂量变化为-12.28%~3.79%,小肠平均剂量变化为-3.06%~15.32%,直肠平均剂量变化范围为-10.53%~12.83%,脊髓平均剂量变化为-3.67%~18.14%。结论采用图像引导技术对宫颈癌的调强放疗进行误差纠正,可以缩小分次治疗间摆位误差,而宫颈癌分次治疗内摆位误差较小。宫颈癌的摆位误差可引起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明显变化,应用图像引导技术使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器官剂量分布准确,提高放疗过程的精度,为临床放疗提供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使用真空垫在减小宫颈癌放射治疗摆位误差。方法:选择宫颈癌患者20例,其中10例使用真空垫固定,10例未使用真空垫,均取仰卧位,在模拟定位机下源轴距定位实施等中心治疗。放疗期间每2周模拟机上按治疗条件复位,将验证体位重复性的野图像与初次计划时的定位图像进行比较。结果:通过20例患者的重复校野图像和初次定位图像的对比,得出同一解剖骨性标志点在X,Z轴方向上的位移值分别为(10.20±2.6)mm,(7.10-1.3)mm。结论:使用真空垫固定在宫颈癌普通放疗摆位误差减小,且简便、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变化对宫颈癌患者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利用体重指数变化评估热塑体膜的松紧度,判断是否需重新制作体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6月接受外照射放疗、使用体膜体位固定技术的宫颈癌患者60例,监测患者在第1、6、11、16、21、25次放疗时的体重,计算体重指数。在相应的体重指数放疗时应用EPID影像和计划系统所重建的DRR影像比较,得出相应的摆位误差,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的体重随着放疗进程的深入,体重逐渐减轻,以最初2周最为明显,之后趋势渐缓至趋于稳定。患者体重指数的变化和放疗的摆位误差呈正相关,变化越大则摆位误差就越大。结果显示:不同体重指数变化组间的左右方向、上下方向、前后方向摆位误差存在统计学差异,两两比较显示体重指数变化10%组的患者在左右方向、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平均摆位误差大于5%~10%组患者,5%~10%组患者在左右方向、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平均摆位误差大于5%组患者。结论宫颈癌放疗患者的体重指数变化和放疗的摆位误差呈正相关,在临床实践中可利用患者的体重指数变化评估是否需要重新制作热塑体膜。  相似文献   

6.
目的 针对头颈部、胸部和盆腔部病变,利用Elekta-iViewGTTM验证射野位置分析摆位误差.方法 选择85例接受三维适形放疗患者,其中头颈部24例、胸部39例和盆腔部22例.利用iViewGTTM进行正侧位射野位置验证,拍摄340张射野验证片,并通过iViewTM对比分析软件计算射野验证图像与计划系统所生成的数字重建射野图像DRR中射野位置的误差.结果 通过射野验证图像与参考图像的对比可以发现,在水平(RL)方向、上下(SI)方向和前后(AP)方向,对于头颈部摆位误差为: (-0.7±1.4)mm,( 0.4±1.3)mm,( 0.4±1.5)mm; 胸部:(-2.1±3.8)mm,(-2.8±4.7)mm,( 3.6±5.1)mm; 盆腔部: (-1.5±1.7)mm,(-2.0±2.2)mm,( 2.1±2.6)mm.结论 头颈部和盆腔部患者射野位置误差较小,但胸部较大,特别是靠近下肺和膈肌的病变,由于受到呼吸作用的影响,射野位置误差最大接近10mm.针对不同位置的病变,在勾画PTV时,可根据得出的结果在CTV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外放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锥形束CT分析宫颈癌调强放疗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6 例宫颈癌放疗患者按固定体位方式和治疗计划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仰卧位体架和热塑体膜固定,执行静态调强计划治疗;观察组采用俯卧位体架和热塑体膜固定,执行容积调强计划治疗;治疗时每人每周第一次治疗前均扫描锥形束CT,利用骨性标记在线与计划CT 图像匹配,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左右方向(X)、头脚方向(Y)、前后方向(Z)摆位误差;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分析两组患者小肠、膀胱、直肠和股骨头重要器官的受照剂量体积比。结果两 组患者共获取280幅锥形束CT图像,两组患者在Y、Z轴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Y=2.336, PY=0.021;TZ=3.278,PZ=0.0004),X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573,P =0.290);两组在X 轴旋转误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134,P =0.029),Y、Z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在计划总跳字和治疗时间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549 和17.324,均P=0.000);观察组膀胱V50 优于常规组(P =0.031),在小肠、直肠、膀胱、左股骨头的平均剂量Dmean> 常规组(P <0.05),两组其余比较无差异。结论采用锥形束CT 技术对两种宫颈癌调强放疗的体位摆放进行指导,为提高放疗精度提供影像学上的依据,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锥形束CT扫描引导下不同固定方式在宫颈癌放疗中摆位误差大小。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9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放疗室VARIAN Trilogy直线加速器上接受放疗的6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使用盆腔真空垫加热塑体罩固定法。对照组:采用B型固定枕加M型泡沫脚垫固定双踝关节法。对两种固定方式治疗时摆位误差数据进行对比,统计放疗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在左右方位(LAT)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背腹方位(VRT)和头脚方位(LNG)摆位误差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下降,消化系统损伤、放射性肠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放疗采用不同体位固定方式摆位误差有差异,垫+罩法与B+M法相比,在LNG和VRT上的摆位误差显著降低,垫+罩法比B+M法重复性好、精准度高。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适形调强放疗20例摆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颈段和胸上段食管癌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之一[1]. 基于剂量学原则[2],需给予肿瘤高剂量照射(60~70 Gy),同时将危险器官(脊髓)剂量控制在45 Gy(或50 Gy)以内.由于脊髓位置与放疗靶体积非常接近,常规照射技术难以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TiGRT IVS与XVI图像引导系统在宫颈癌放疗摆位误差分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8月至2021年10月的收治的30例宫颈癌患者,放疗前使用TiGRT IVS系统获取正位和侧位电子射野影像系统图像,并与定位CT所生成的参考图像对比得到前后(Anterior-Posterior,AP)、头脚(Superior-Inferior,SI)、左右(Left-Right,LR)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同时使用Synergy加速器搭载的XVI系统进行锥形束CT扫描,获取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采用Bland-Altman图比较2种系统摆位误差的一致性,并使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结果 试验共获取150组图像,两种图像引导系统的摆位误差在AP、SI、LR方向上的一致性区间分别为(-0.29,0.22)cm、(-0.26,0.29)cm、(-0.24,0.27)cm。TiGRT IVS组时间明显短于XVI组(P<0.001)。结论 TiGRT IVS图像引导系统在与XVI图像引导系统在宫颈癌放疗的摆位误差比较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存在时间和成本优势,...  相似文献   

11.
彭瑛  王捷  郎锦义  李肪  谭燕  张德康 《四川医学》2004,25(9):965-967
目的 探讨病人体位或外轮廓的变化对头颈部肿瘤使用头部固定面膜等中心挡铅野放疗技术的应用对治疗精确度的影响。方法 36例鼻咽癌病人入组研究,治疗开始前采用细铅丝标记颈部最大淋巴结,使用固定面膜和不使用固定面膜自然体位情况下分别摄取侧位X线定位片(A片和B片),在治疗进行到第4周末带膜采用A片相同条件摄取侧位X线定位片(C片),缩野后摄取侧位X线定位片(D片),第7周末时,病人采用与摄D片时相同的条件再次摄取侧位X线定位片(E片)。测量A、B两片铅丝标记淋巴结之中心点的纵向、横向移位数值并记录;分别测量A片与C片、D片、E片的治疗等中心点与第1颈椎体前缘的纵向、横向移位值。结果 同一病人配戴头部固定面膜与病人不配戴头部固定面膜采用“舒适、自然仰卧体位”时,测量所得到的颈部铅丝标记淋巴结中心点移位数值显示颈部淋巴结纵向和横向均存在移动;同一病人配戴头部固定面膜在治疗进行到第4周末时,A片与B、C片比较,治疗等中心点与第1颈椎体前缘存在纵向、横向移位;D片与E片的等中心点与第1颈椎前缘纵向、横向移位不大。结论 建议采用头部固定面膜等中心挡铅野放疗技术,在治疗中的各个阶段,医师应随时检查头部固定面膜对体位的固定情况并随时加以调整,避免几何误差对治疗疗效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宫颈癌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的剂量分布特点。方法对30例宫颈癌患者分别进行三维适形放疗和二维放疗计划设计,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等参数对两者剂量分布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与二维放疗相比,三维适形放疗的靶区剂量分布更均匀,直肠和膀胱的受照剂量及体积明显降低。结论使用三维适形放疗可安全地增加宫颈癌的照射剂量,有助于提高宫颈癌局控率,同时又能更好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13.
14.
蒋军  张利文  廖珊  黄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8):1201-1205,1210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和共面等分设野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靶区及其周围危及器官受
照剂量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10 例宫颈癌术后患者,进行CT扫描、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勾画,处方剂量50 Gy。分别进行
3D-CRT和共面等分设野IMRT计划设计,计算靶区剂量均匀度指数(HI)、适形度指数(CI)、最大受照剂量、最小受照剂量、平均受
照剂量和危及器官照射体积等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F-IMRT、7F-IMRT和9F-IMRT在靶区适形度方面明显优于
3D-CRT;在危及器官(膀胱V30、V40、V50,小肠V50和直肠V30、V40、V50)保护方面,5F-IMRT、7F-IMRT和9F-IMRT明显优于
3D-CRT,P<0.05。而各IMRT计划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术后辅助放疗共面等分IMRT计划无论在靶
区适形度还是正常组织保护方面均优于3D-CRT,同时也证实7野或9野IMRT未必较5野获益更多。5野与7、9野的IMRT相
比,在治疗时间及费用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张千仕 《西部医学》2013,25(9):1339-1341
目的观察肺癌放疗后复发患者应用适形放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肺癌放疗后复发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适形放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放射治疗。两组放疗照射总剂量均为60-70Gy,1次/d,5次/w,连续5—7w。两组均使用化疗配合放疗治疗,紫杉醇30mg+顺铂30mg,1次/w,连续5—7w,化疗于放疗第1天开始。通过临床观察及治疗后连续2年随访,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毒性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17例,部分缓解9例,无变化2例,疾病进展2例,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6例,无变化6例,疾病进展8例,总有效率53.33%,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近期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1年生存病例20例(66.67%),对照组1年生存病例16例(53.33%);观察组2年生存病例16例(53.33%),对照组2年生存病例10例(33.33o.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远期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完成全部治疗,其各时期放射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放疗后复发患者应用适形放疗能提高近期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毒性反应与常规放疗相同,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三维适形放疗(3-dimension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计划不同处方剂量的剂量学特点,探讨直肠癌术前放疗处方剂量对危及器官的影响.方法:应用PINNACLE3治疗计划系统分别对25例拟行术前放疗的直肠癌患者进行3D-CRT计划设计,比较处方剂量46、50 Gy的靶...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0):68-70
目的观察与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宫颈癌放疗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治疗的宫颈癌放疗之后出现复发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方法分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化疗治疗,对观察组患者给予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体重改变情况及不良反应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2.87%)与对照组患者(60.00%)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体重增加率(37.14%)与对照组(8.57%)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癌放疗后复发患者应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的效果比较好,使患者病症得到显著改善,使患者的治疗总有效数据得到明显提升,增加患者的体重,并且没有明显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可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Vrian Trilogy锥形束CT(CBCT)分析盆腔部调强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为设计放疗临床靶区(CTV)外放到计划靶区(胛V)提供数据参考。方法30例盆腔肿瘤患者均采用调强放疗技术,真空袋固定,首次治疗均需行CBCT扫描,以后每周扫描1次,将CBCT图像和计划CT图像进行自动及手动匹配,获得X(左右)、Y(头脚)、Z(前后)方向的偏移数据,以判断摆位的准确性。结果患者首次摆位后行CBCT扫描,其在X、Y、Z方向上的误差分别为(1.73±0.62)mm、(5.63±0.13)mm、(2.81±0.52)mm;经纠正后的误差明显降低,且与首次摆位后的误差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过程中的再次摆位误差较纠正后显著增加(P〈0.05);根据MPTV的计算公式(M=2.5∑总+0.7总σ),纠正前X、Y、Z方向的MPTV分别为4.58mm、11.82mm、6.45mm,纠正后X、Y、Z方向的MPTV分别为1.78mm、2.84mm、2.14mm。结论使用CBCT扫描系统,能较准确、高效地修正摆位误差,提高治疗精确度,并为治疗单位准确设定计划靶体积(PTV)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李佰君  史庆丰 《吉林医学》2004,25(12):35-36
目的:探讨X线三维适形放疗对晚期胰腺癌的治疗可能性和治疗效果。方法:1999年9月至2003年7月,采用X线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胰腺癌28例。根据包绕计划靶区的等剂量线(80%的等剂量曲线)确定治疗剂量,5~10Gy/次,隔日1次,使计划靶区边缘剂量达35~50Gy。结果:治疗结束8~10周后评价近期疗效,完全缓解(CR)率为32.1%,部分缓解(PR)率为39.3%,无变化(NC)率为28.6%,总有效(CR+PR)率达71.4%。1年累计局部控制率为75%,1年累计生存率为57.1%。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患者均能耐受。结论:X线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胰腺癌近期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为不能手术的晚期胰腺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图像引导调强放疗(IGRT)治疗胸段食管癌的摆位误差及疗效. 方法选择17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年龄46~69岁.将患者随机分为IGRT组(86例)和IMRT组(84例).两组分别接受图像引导放疗和图像调强放疗. 结果 IGRT组患者摆位误差被纠正后同纠正前相比,X轴、Y轴及Z轴误差分别少于纠正前(分别P < 0.05,P < 0.05,P < 0.01).摆位误差对累及器官和靶区剂量分布影响比较大.IGRT组和IMRT组0级+Ⅰ级上呼吸道反应比例分别为76.7%(66/86)和56.0%(47/84),IGRT组明显高于IM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IGRT组和IMRT组0级+Ⅰ级上消化道反应比例分别为74.4%(64/86)和57.1%(48/84),IGRT组高于IM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有效率相接近(P > 0.05). 结论 IGRT治疗食管癌可以明显纠正和降低摆位误差,并增强累及器官和靶区剂量分布的精确性.IGRT可将治疗过程中的毒副作用降低,且治疗食管癌的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