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阑尾浆肌瓣覆盖阑尾残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阑尾根部的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盲肠壁炎症较重,阑尾残端不能包埋,用阑尾浆肌瓣覆益,效果良好。手术操作:首先切断阑尾根部,残端结扎,不切断阑尾系膜。选择拟备制浆肌瓣部分的阑尼长约3cm,阑尾其余部分予以切除,并结扎相对应部系膜。在阑尾保留的部分对系膜侧剖开,剥除粘膜,阑尾浆肌瓣  相似文献   

2.
讨论阑尾切除术后并发肠道出血,系因手术时阑尾基底未经结扎即翻入盲肠壁内,或虽已结扎但不够牢靠,以致阑尾断端动脉继续出血,流入盲肠腔内,自直肠排出血便。本文前3例系先后3年间发生于一个医院,术者均为临床工作短的医生,阑尾根部及阑尾系膜血管结扎得不确切所造成。例4根据二次手术查明,在第一次手术时,由于阑尾坏疽、穿孔所致的炎症、充血、水肿、粘连严重,以致阑尾根部分辨不清,在未分离到阑尾根部,阑尾系膜处理未完善的情况下,即一并切断结扎阑尾及其系膜,并且结扎不牢。同时还将周围水肿、粘连之系膜,脂肪垂等误认作盲肠壁而  相似文献   

3.
我们用自行设计的阑尾根部粘膜层结扎切除术式,行阑尾切除35例,与常用的阑尾残端处理方法比较,具有一定的优点,介绍如下。手术方法入腹显露阑尾根部,牢靠处理阑尾系膜残端后,①提起阑尾,使其根部处于紧张状态。在其根部与盲肠交界处,做平行于结肠带的梭形切口,即以新锐刀片,轻轻地划开浆肌层,阑尾根部的粘膜层组织则被脱出,并充分显露(如图1)。②用4号丝线结扎阑尾根部的粘膜层组织,于靠近结扎线的远侧切断之,并常规残端消毒。(3)对缘间断三针缝合浆肌层,并将阑尾粘膜残端埋入浆肌层深面(如图2)。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阑尾切除法是处理了阑尾系膜后,在其根部以钳夹压痕用粗丝线结扎,切除阑尾并消毒其残端,最后将残端荷包埋入盲肠壁内。荷包埋入的优点是利用了浆膜紧密固定后,粘合能力强,有利于残端创面的修复,又消灭了粗糙面,减少了产生粘连的因素。但在县以下的农村,有相当一部份急性阑尾炎难以在发病后24~48小时内得到手术治疗,致使阑尾组织及其周围盲肠浆膜炎症反应较重。对这类阑尾的切除,我们感觉用“传统”方法有以下三个缺点:①因阑尾组织炎症重,组织脆,单纯结扎后结扎线容易滑脱,如术后近日滑脱即形成粪瘘。②因盲肠浆膜脆弱,荷包包埋残端往往不易施行,即使包埋成功,炎症重的  相似文献   

5.
手术方法提起阑尾,用大圆针带一条两端近乎等长的7号线,从阑尾系膜根部(紧贴阑尾浆膜或带之少许)穿过,在靠近针孔处将线剪断(如图所示),使之成为两条,用其分别结扎系膜和被直钳压榨过的阑尾根部。然后,在距离结扎线0.5cm处将系膜和阑尾一并切除(从系膜切向阑尾,不能反之,以防污染)。残端消毒后,行“S”形包埋。  相似文献   

6.
难以结扎的阑尾残端处理技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院自 1995年 1月至 1999年 10月共施行阑尾切除术 83 2例 ,其中 5 6例 (占 6 7% )处理阑尾残端时较为困难。总结经验 ,将处理技巧报告如下。本组共 5 6例 ,男 3 2例 ,女 2 4例 ,年龄 12~ 78岁。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2 3例 ,急性坏疽性阑尾炎 3 3例。根据残端病变造成手术处理困难分为 5类 :( 1)阑尾根部粗大型 9例。 ( 2 )阑尾根部明显水肿质脆型 17例。 ( 3 )阑尾根部穿孔型 5例。 ( 4 )盲肠后位周围粘连严重型 13例。 ( 5 )混合型 12例。阑尾根部粗大型 :采用无残端阑尾切除法 ,分离结扎阑尾系膜后 ,将阑尾提起 ,在阑尾根部环形切开阑尾浆…  相似文献   

7.
阑尾切除术是普通外科一个常规手术,阑尾残端的处理一般采用根部结扎加荷包缝合并包埋。我科2001年1月~2006年1月共行阑尾切除术1260例,其中36例因阑尾根部穿孔行荷包缝合并包埋,其余1224例均以单纯结扎的方法处理残端,临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24例,男705例,女519例,平均年龄47.5(9~78)岁,其中阑尾穿孔196例,穿孔位置离盲肠壁0.3cm以上,坏疽性阑尾炎256例,化脓性阑尾炎504例,单纯性阑尾炎268例。1.2手术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常规消毒,铺巾,进腹。保护切口,提起阑尾,切断结扎阑尾系膜血管,距盲肠约0.3cm以7号丝线结…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 1985年 1月至 2 0 0 1年 11月共施行阑尾切除术 1664例 ,其中 112例(占 6.7% )处理阑尾残端时较为困难。现将处理技巧报告如下。本组 112例 ,男性 64例 ,女 48例 ,年龄 12~ 80岁。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66例 ,急性坏疽性阑尾炎 46例。根据残端病变造成手术处理困难分为 5类 :( 1)阑尾根部粗大型 ( 18/ 112 ) :采用无残端阑尾切除法 ,分离并结扎阑尾系膜后 ,将阑尾提起 ,在阑尾部环形切开阑尾浆肌层直达粘膜 ,在基底部结扎切断阑尾粘膜 ,浆肌层间断缝合包埋残端。 ( 2 )阑尾根部明显水肿质脆型 ( 3 4/ 112 ) :采用阑尾残端缝扎系膜包埋法…  相似文献   

9.
浆肌层下剥除法处理异常肿胀阑尾根部1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阑尾切除术时其残端有三种处理方法 ,即阑尾根部结扎后埋入盲肠、阑尾根部埋入盲肠和阑尾根部结扎。但对于异常肿胀的阑尾根部 ,前两种方法因无法荷包包埋而难以完成 ;阑尾根部单纯结扎容易导致结扎线切割异常脆弱的组织 ,可能出现粪瘘等严重的并发症。作者应用自行设计的浆肌层下剥除法处理了 16例此类病人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自 1996年 1月至 2 0 0 0年 10月间共行阑尾切除术14 4 6例 ,其中阑尾根部出现异常肿胀的 16例 (约占1 10 % )。阑尾根部直径 1 2~ 2 2cm ,平均 1 8cm。手术步骤 :选择切口、进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治疗根部穿孔性阑尾炎的可行性,并提出根部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分型及处理方法。方法:总结2012年9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24例行LA的根部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阑尾根部、回盲部能否充分显露及阑尾根部距盲肠壁完整段的长度,将根部穿孔性阑尾炎分为Ⅰ型(Ⅰa型、Ⅰb型、Ⅰc型)、Ⅱ型,其处理方式为:用可吸收结扎夹对系膜缘侧双重夹闭阑尾根部、间断缝合阑尾残端周围5 mm盲肠壁、距阑尾根部10 mm处用腔内切割吻合器闭合并切割阑尾周围盲肠壁组织及中转开腹。结果:124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包括Ⅰa型73例、Ⅰb型30例、Ⅰc型18例(早期3例中转开腹,后期15例行LA)、Ⅱ型3例。术后病理均证实根部穿孔性阑尾炎。放置腹腔乳胶引流管的患者,术后48~72 h行腹腔B超检查证实无积液后拔除。随访3~48个月,无粘连性肠梗阻、腹腔脓肿及阑尾残端漏发生。结论:LA治疗根部穿孔性阑尾炎是可行的,必须依据临床分型进行根部处理,腔内切割吻合器处理根部穿孔性阑尾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阅贵刊1981年第二期98页“阑尾切除术残端处理的改进”一文后,不胜受益。经典的荷包缝合包埋阑尾残端术式不单间或发生轻重不一的肠粘连,而且偶有甚者出现肠瘘。在胃大切并幽门窦旷置术处理十二指肠残端的启发下,我们采用尽贴阑尾基底分离贯扎阑尾系膜,在贯扎线上1~1.5cm处剪断系膜,在距根部0.5cm处将阑尾向下锥型环切透浆肌层,于浆肌层与粘膜下层间向下轻度剥离,用1—0丝线尽靠基底结扎或贯扎粘膜,在其上0.2cm处断离阑尾,常规消毒,借lembert氏法用1号丝线间断地上下缝合阑尾浆肌层3~4针,打结使残端内翻,并将阑尾系膜残端复盖其上再打结,消灭创面。多年来,我们用这种锥型切除阑尾、Lembert氏  相似文献   

12.
根部单纯结扎法阑尾切除术1 27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科1989年7月至2005年1月共收治阑尾炎患者1 307例,除离盲肠壁0.3 cm以内阑尾穿孔31例外,其余1 276例采用根部单纯结扎法阑尾切除术,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 276例中,男667例,女609例;年龄4~86岁,平均49.5岁。其中阑尾穿孔(穿孔位置离盲肠壁0.3cm以上)201例;坏疽性阑尾炎689例,其中坏疽累及根部17例;化脓性阑尾炎192例;单纯性阑尾炎194例。2.方法:麻醉后,常规消毒皮肤,铺巾,进腹,保护切口,提起阑尾,切断结扎阑尾系膜血管,距盲肠约0.3 cm以4号丝线双道结扎阑尾根部,根部粗大水肿时宜用7号丝线结扎,注意勿用力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合并穿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且穿孔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治疗,术中对腹腔进行探查并将脓液、渗出液完全吸净,提拉阑尾并将系膜显露,应用电凝钳将阑尾系膜切断并对阑尾根部双重套扎,荷包包埋阑尾残端,留置引流管。结果本研究6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62.07±14.86)分钟,术中出血量(17.11±5.36)ml,肠功能恢复时间(19.96±7.37)小时,住院时间(5.38±1.91)天,术后下床开始活动时间(14.24±2.93)小时,留置引流管时间(3.41±0.85)天;60例患者均伴有腹腔脓液存在,同时有阑尾坏疽及化脓。阑尾穿孔位于体部者47例,穿孔位置为根部者8例,穿孔位置为阑尾远端者5例。阑尾穿孔位于体部的所有患者术中行结扎阑尾残端均获得成功。穿孔位置为根部者无法进行结扎,将阑尾切除后对残端破口进行"8"字缝合,然后包埋处理。5例盲肠壁伴有严重水肿者无法行包埋处置,需拉拢覆盖缝合大网膜、周围脂肪组织。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肠梗阻、腹腔内出血及脓肿形成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穿孔阑尾炎,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术中视野好,创伤度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但术后腹腔镜下对阑尾显露时,需要手术操作者具备熟练的缝合结扎操作技术,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普及应用,腹腔镜手术技术已成为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阑尾切除术不同残端处理方法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阑尾切除术残端处理有三种方法,即根部结扎后荷包包埋、根部不结扎直接荷包包埋以及根部单纯结扎法。近来,随着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开展,根部单纯结扎法逐渐增多。不同的残端处理方法对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有无影响令人关注。本文对此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讨论阑尾切除术后并发腹腔内大出血,多为原发性出血,一般于术后6~12小时出现症状。本组多数在12小时以内发生。其原因多数与手术直接有关,往往是由于操作粗暴及止血技术欠缺而引起。综合分析有以下几种情况: 1.阑尾系膜结扎不紧是导致结扎线脱落、出血的主要原因,本组中5例属此种情况。2.亦有个别病例是由于系膜结扎过紧,引起系膜撕裂而出血(本组1例)。3.由于将阑尾系膜缝线与阑尾残端荷包缝合缝线勉强拉在一起结扎复盖创面,中间张力较大,阑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极电凝和系膜结扎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为129例患者行三孔法LA。经脐上缘、右下腹、左侧腹直肌外缘分别穿刺10mm、5mm、5mm Trocar,找到阑尾分离粘连后用弹簧抓钳提起阑尾系膜,弯钳穿透系膜无血管区,用7号丝线双重结扎,电凝钩烧灼离断。阑尾根部用7号丝线结扎,距此线上方约1cm处再结扎一道,中间剪断,烧灼消毒断端粘膜。将阑尾置入标本袋经脐孔取出。结果:1例因腹膜内位阑尾中转开腹,1例因系膜较窄将系膜和阑尾根部一同结扎中转开腹。2例因系膜粘连难以分离仅行烧灼。所有患者均无腹腔内出血、脓肿、残株阑尾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单极电凝和系膜结扎在LA中应用简单,经济,可靠,在无超声刀的单位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1984~1988年,我们对40例坏疽性阑尾炎(包括2例阑尾脓肿已形成者)施行了切除盲肠壁的阑尾切除术,无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对坏疽性阚尾炎,尤其根部坏死、穿孔,或病变已涉及到盲肠壁者施行阑尾切除时,常遇到阑尾残端难以结扎,或由于盲肠璧炎性水肿而不易将其包埋内  相似文献   

18.
我们近几年来共收治 10例阑尾残株炎 ,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本组男 6例 ,女 4例 ,年龄 2 0~ 5 0岁 ,平均 32岁。距上次阑尾切除时间 7个月~ 2年 ,平均 1.5年。术中所见 :阑尾残株化脓坏疽 8例 ,穿孔 2例。伴有盲肠壁局部严重炎性水肿 3例。阑尾残株长0 .8~ 3.0 cm ,平均 1.5 cm。残株位于盲肠壁内 5例 (其中 2例为浆肌层包埋所致 ,混淆在增厚的肠脂垂或增厚的残余系膜之间 3例 ,与周围组织粘连 2例。阑尾根部有粪石嵌顿 5例。盲肠位于肝下 1例 ,盲肠固定 6例 (排除术后粘连因素 )2.手术方式 :行阑尾残端切除 7例 ,残端双重结扎仅留…  相似文献   

19.
对阑尾根部粗大,残端处理困难的病例,我院采用残端全层间断缝合和双半荷包包埋法,共作32例,获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此法介绍如下。仔细地将阑尾根部粘连分离干净,常规处理阑尾系膜,阑尾根部不钳夹,以能防止阑尾腔内脓液流出的力度,用镊子横行轻轻提起阑尾根部,在镊子的下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53岁。因化脓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后12小时,因腹腔内出血再次剖腹。术中见阑尾系膜撕裂出血,经缝扎处理获愈。近来,术者根据文献报告,做阑尾切除术时,为保护阑尾残端,将残留的阑尾系膜缝盖其上。本例残留的阑尾系膜过小,术者将阑尾系膜缝扎线与阑尾残端缝线勉强拉在一起结扎,因局部张力较大,加上炎症周围组织脆弱,致使阑尾系膜缝线处撕裂而发生出血。本例提示我们,阑尾切除后,不可强行牵拉覆盖阑尾残端,避免弄巧成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