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善华 《护理研究》2006,20(30):2793-2793
目前,各医院使用的灌肠药液没有适当的加热保温措施,常以手感掌握温度,缺乏精确性,有时甚至不加温直接灌入病人体内,给病人带来不适感且影响治疗效果。我科护理人员将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小型电热开水器做适当的改良,制成灌肠药液加热保温装置,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材料1000mL内胆容器1个,0℃~50℃温控开关1个(最好是可调式带液晶显示屏),100W电热器1个,电源指示灯(红、绿)各1个,可分离电源底座。2原理及使用方法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小型电热开水器相同,只是根据需要在加热器上安装1个适当的温控开关,根据不同的灌肠目的和个人对温…  相似文献   

2.
保留灌肠一般都为少量药物性灌肠,压力要低,一般临床上采用50ml注射器连接灌肠管来灌肠。在灌肠前灌肠液需加热,温度应控制在39~41℃为宜,药液太凉不适宜灌肠液的保留而且容易造成腹泻,太热对肠黏膜有损坏作用。加热时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灌肠液会随灌肠管外溢,使灌肠液不能达到要求的治疗量,从而影响治疗效果。1方法笔者经过多次实验,在加热时水温应控制在90~100℃之间加热时间大约在5min左右,然后将灌肠管反折插入废弃的输液调节器中,就会阻止灌肠液在加热时外溢。2优点2.1使用这种方法保证了每次灌肠的药液量,同时也达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保留灌肠法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之一,常用于镇静、催眠、治疗肝性脑病或肠道内感染等.传统的保留灌肠法存在以下缺点,限制了其临床治疗效果:①无法使药液匀速地灌入肠腔;②药液保留时间过短;③易出现药液外渗和肛管滑脱;④灌肠过程中病人常有异物感、疼痛甚至出血等不适反应.为避免上述不足,我院消化科自行设计了一种一次性保留灌肠装置,经2年多的临床应用,认为采用此装置进行保留灌肠,操作简便,病人不适反应减少,有效延长药液在肠腔的保留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一致好评.现将制作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不同插管深度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不同插管深度的效果比较张丽君,接贵涛,赵景波,王玉芬中药保留灌肠是通过灌肠的方法将中药药液注入肠道,通过肠壁吸收而发挥药效。因此中药液在肠道内存留的时间越长,肠壁吸收越充分,灌肠效果越好,直接影响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我们在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对放射性直肠炎实施药物保留灌肠时,依据病变部位决定插管深度、灌肠及保留体位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病人,按年龄、病程等指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采取依据病变部位决定插管深度,灌肠体位采用截石位,保留体位采用俯卧位和半坐卧位交替的方法;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保留灌肠方法,并将导尿管插入15cm~20cm,两组病人灌肠之后药液均保留1h~8h。[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治疗有效的28例病人症状消退时间为6.75d±1.92d,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0%,治疗有效的24例病人症状消退的时间为8.96d±1.93d。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有效消退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放射性肠炎病人实施药物保留灌肠时,依据病变部位决定插管的深度、灌肠体位,采取俯卧位和半坐卧位交替保留药液,能使药液充分与创面接触,在创面停留时间更长,使药液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药保留灌肠不同插管深度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药保留灌肠是通过灌肠的方法将中药药液注入肠道,通过肠壁吸收而发挥药效。因此,我们在给慢性盆腔炎病人进行中药保留灌肠的操作中,经常遇到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这一问题,为此,我们对妇产科住院的慢性盆腔炎病人在进行中药保留灌肠时,适当地增加肛管插入深度,由原来的15~20c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改进的保留灌肠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盆腔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法,观察组采用改进保留灌肠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保留灌肠效果,包括插管长度、耐受情况、药液保留时间(>2 h)、病人坠胀感和药液外溢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插管长度、耐受情况、药液保留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发生坠胀感和药液外溢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进的保留灌肠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改进保留灌肠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丽珍 《全科护理》2009,7(31):2851-2852
[目的]观察改进的保留灌肠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盆腔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法,观察组采用改进保留灌肠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保留灌肠效果,包括插管长度、耐受情况、药液保留时间(>2h)、病人坠胀感和药液外溢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插管长度、耐受情况、药液保留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发生坠胀感和药液外溢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进的保留灌肠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陈建兰 《护理研究》2012,26(8):764-765
[目的]探讨输液式灌肠器在妇科清洁灌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妇产科84例清洁灌肠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实验组使用输液式灌肠器进行清洁灌肠,对照组使用搪瓷灌肠器进行清洁灌肠,评估两组治疗效果、病人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灌肠液保留时间长,效果好,堵管发生率低,病人满意度高.[结论]输液式灌肠器简化了工作程序,避免了灌肠时的不适,从而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修瑞霞  郭英蕾 《护理研究》2007,21(6):519-519
保留灌肠是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通过将药物灌入结肠内,达到局部或全身治疗的目的。但据临床观察,用常用的肛管做保留灌肠,效果欠佳,许多病人有强烈便意感,且插入的深度不够,药物在肠内保留时间较短,不能够很好的达到治疗效果。另一方面,注射器乳头与一次性肛管衔接不好,易造成药液外漏,污染被服。为此,我科采用一次性烟斗型接头吸痰管进行保留灌肠,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方法和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陈新平  骆文敏 《护理研究》2005,19(9):1852-1853
保留灌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所采用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保留灌肠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肠黏膜,达到消炎收敛的治疗效果。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灌肠完毕后药液很快排出,达不到治疗效果。怎样才能使药物较长时间留在体内,与肠黏膜充分接触并吸收,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我科于2001年3月-2004年3月对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采用改良保留灌肠方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保留灌肠是指由肛门灌入药物,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用于治疗急性腹泻、便秘、中毒患者导泻等,效果快且明显。护士在使用普通灌肠管灌肠时,因患者耐受度不同,灌入药液很快部分或全部被排出体外,达不到理想的保留时间,影响了治疗效果。用气囊导尿管是利用冲气后扩大的气囊阻塞肛门,可以根据需要,延长药液在直肠内保留时问,不用抬高臀部和专人堵塞肛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管口流量小,使药液均匀灌入,可减少肛内的刺激。此方法成功率高,无并发症,且操作容易、简单、方便,可减少污染,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病人保留灌肠的成功率,减轻病人疼痛,延长药物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方法]将60例西药保留灌肠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自制多孔吸痰管连接输液器灌肠;对照组采用自制多孔输液器灌肠,比较两组病人的灌肠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病人药液保留时间延长,疼痛例数少,病人满意度高。[结论]该方法取材方便,操作过程简单易学,减少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保留灌肠药液温度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溃疡性结肠炎需实施保留灌肠的病人,A组采用37℃灌肠药液,B组采用40℃灌肠药液,观察灌肠时有无胀、痛及立即便意感,并于4周后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A组病人于灌肠时无局部灼热感,立即有便意者2例;B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灼热感,立即有便意者12例;纤维结肠镜提示:A组痊愈者4例,好转14例,而B组好转仅5例。[结论]37℃灌肠液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保留灌肠,对肠黏膜刺激性小,肠腔内保留时间长。  相似文献   

15.
中药保留灌肠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有效方法之一,临床上广泛应用。然而当前临床使用的灌肠工具(灌肠器),仅能在专业人员的操作下进行治疗。有报道使用传统灌肠工具存在用物准备及操作程序较为复杂的缺点。经过改良的灌肠方法及一次性灌肠仪的使用,虽有了较大进展,但是,仍达不到方便易操作目的,致使病人不易接受;灌肠仪的使用,由于成本高,更难普及。而慢性结肠炎病情迁延,容易复发,治疗时间漫长,大多数病人在康复期间都希望转入家庭治疗和护理,既减少住院费用及时间,又确保治疗效果。为此,从方便病人独立操作出发,又保证治疗效果,特在灌肠工具的改进上作了一系列的研究,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球囊导管保留灌肠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将48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20mL注射器衔接球囊导管进行保留灌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病人舒适感增强,总体有效率明显提高。[结论]应用球囊导管对溃疡性结肠炎病人进行保留灌肠,可显著延长药物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减少药物外溢,提高病人的舒适感,从而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整体治疗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陈盼盼 《全科护理》2013,(28):2594-2594
临床针对便秘有普通肥皂水灌肠、开塞露纳肛2种方法。前者由于强烈的排便感常使药液外流而达不到灌肠的目的,后者则因药液不能充分到达直肠而疗效不佳。经临床实践发现,使用胃管推注开塞露灌肠可以优化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一次性50mL注射器、一次性成人胃管(16F)。  相似文献   

18.
我科经常收治痢疾患者。慢性痢疾患者常需用磺胺噻唑银胶悬液、2%黄连素液、1∶5,000呋喃西林液及1.5%卡巴肿液作药物保留灌肠,使药液直接接触病变而达到治疗目的。药液在肠腔内保留时间的长短与疗效有直接关系。不能保留的原因:(1)药物的刺激性大;(2)药液的温度不当;(3)灌入的速度过快;(4)肛管太粗;(5)有咳嗽等增加腹压的并发症。两年来,我科曾作保留灌肠1,718人次,其中包括插管后边退边灌者871人次,保留效果良好。灌肠前应向病人说明药物灌肠后保留的重要性,取得病人的合作;同时告诉病人在前几次灌肠时可能有腹胀、腹鸣等不适,要尽量忍耐。用物按常规准备,肛管采用小号的。药液温度一般与体温相近为宜。我院位于高原,气候寒冷。灌肠过去准备41℃的药液,灌入时约有半数病人反映药液太凉,灌后腹鸣及腹部不适,影响保留时间。根据病人的意见,我们逐渐提高药液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两种灌肠方法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及对慢性结肠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9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保留灌肠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良保留灌肠方法。[结果]两组病人灌肠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灌肠天数、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灌肠方法能够有效地延长灌肠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从而提高疗效和缩短灌肠天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传统灌肠与开塞露灌肠对脑卒中恢复期病人便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7年10月脑卒中恢复期便秘病人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80例),对2组病人分别应用开塞露灌肠和传统灌肠方法,观察其治疗便秘的效果。结果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10min的例数与30min内排便且不适症状缓解的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恢复期便秘病人应用开塞露灌肠效果优于传统灌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