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中风发病与脾胃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洪京 《国医论坛》1997,12(5):24-25
中风发病过程中痰的产生、气虚的形成大多与脾胃有关;脾胃升降失常,气机升降逆乱,是中风病的主要病机,脾胃与肝肾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体肥之人,形盛气弱者,健脾化痰可防止中风的发生;在中风急性期治疗中,应注意调理脾胃升降之机;中风恢复其患者,标实之征已去,本虚之象显露而见脾虚气弱者,要益气健脾。一方面杜绝痰之来源,防止中风的再发;另一方面配合活血通络药,可促进肢体活动的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2.
浅谈中风病从脾胃论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风发病过程中痰的产生、气虚的形成大多与脾胃有关;脾胃升降失常,气机升降逆乱,是中风病的主要病机,脾胃与肝肾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体肥之人,形盛气弱者,健脾化痰可防止中风的发生。在中风急性期的治疗中,应调理脾胃升降之机。中风恢复期患者,标实之象已去,本虚之象显露而见脾虚气弱者,要益气健脾,一方面杜绝痰之来源,防止中风的再发;另一方面配合活血通络药,可促进肢体活动的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3.
中风后遗症是非外伤性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局灶性中枢神经损伤的患者,经过半年救治后遗留的轻重不等的半身不遂或偏身麻木、言语謇涩、失语、精神障碍、口眼斜等一系列症状的总称[1].目前,现代医学对本痛的治疗,主要是应用物理疗法以及保护神经、扩张血管等药物治疗.中医学认为中风后遗症多属本虚标实而侧重于"本虚",其虚可见气虚与阴虚,但以气虚为多见[2],而中医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枢,故有医家提出应从调脾胃入手论治中风后遗症.现就中风后遗症与脾胃的相关性及调治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4.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各种原因引起的中风,经过及时治疗脱离危险后,其中约80%的患者将遗留程度不同的肢体功能障碍.针灸具有运行气血疏通经脉,调整阴阳的作用,使患侧肢体功能逐渐恢复.临床研究证明:中风急性期接受针灸治疗越早越好,自主意识恢复早,后遗症越轻,疗程短.急性期针灸以督脉、任脉取穴为主,心经、肝经取穴为辅.恢复期以手足阳明经穴与手足厥阴少阴经穴并重,交替取穴,后遗症除针灸治疗外,还应配合自我功能锻炼等综合康复疗法.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8):29-32
经脉的生理功能与循行和联络的脏腑器官密切相关。带脉循行在腰腹部,将整个腰腹部的脏腑网络起来,对腹部的各个脏腑功能均有调节功能。带脉在腰腹部环循一周,对循行在腰腹部经筋和纵向循行在腰腹部的经脉进行约束。带脉所处腰腹部是躯体枢纽,对人体的气机及运动功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带脉与各经脉在循行上的交汇和功能上的联系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经气流转运行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带脉发病可累积全身,脏腑经脉发病也可牵连带脉。临床中不仅用带脉来治疗局部疼痛和牵涉的腰腿疼痛,也可以辅助调节其他经脉气血功能的异常,如脾胃的运化功能、肝胆的疏泄功能、任督冲三脉对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调节功能。还可以通过带脉来调节人体元气和三焦水道功能。临床应用时既可以选择带脉本经脉做局部治疗,也可以选择带脉与其他经脉在功能联系做整体治疗。  相似文献   

6.
中风后遗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士吉 《吉林中医药》2007,27(12):15-15
中医后遗症系中风发病半年以上而某些临床症状、体征未能消失。中医认为中风的形成,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遇有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烟酒等原因,进而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所致。本病病位在脑,但和肝、脾、肾、心等脏器密切相关。论其病性,多为本虚标实,其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其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瘀血阻滞,气血逆乱。临床如能正确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言语功能及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中风后遗症多属本虚标实而侧重在“本虚”,其虚…  相似文献   

7.
概言之,中风后遗症的病机多为本虚标实。中风之后,由于脏腑虚损或功能失调,引起人体气血津液逆乱,血瘀、气滞、浊阻、痰结、火郁遂作,正气亏耗,病邪稽留,日久缠绵,致使经脉阻滞、气血失畅,面存如语言蹇涩、口眼(口呙)斜、半身不遂等中风后遗之疾。中风后遗症与急性期之病机虽均属本虚标实,但两者不尽相同。急性期以标实为突出,风、火、痰、瘀或单现,或兼见,较为显著,而本虚则相对不够明显;后遗症之见证,标证相对较少,以血瘀、痰浊最为常见,其本虚证则较显著,其中尤以气虚、肝肾阴虚、心脾肾阳虚为多。对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当前大抵注重半身不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穴位蜡疗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62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沿患处经络腧穴循行部位,应用蜡疗外敷患肢,10d为1个疗程。结果:缓解率肢体麻木为83.1%,疼痛为64.6%,发凉为78.9%。结论:辨证使用穴位蜡疗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能有效地改善瘫痪肢体运动功能,减轻感觉障碍,缓解疼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金晓仙  高旸  张建军 《新中医》2014,46(9):20-21
张建军认为老年性痴呆是本虚标实之证,是以肾虚为主的五脏功能虚衰,及五脏功能虚衰所致的痰浊瘀血为基本病机。故治疗宜祛瘀涤痰、泻肝实脾、益肾调神。针刺方法采用捻转补泻与迎随补泻相结合,其中迎随补泻除了传统意义上的针尖与经脉循行的方向关系以外,还强调穴位针刺顺序与经脉循行方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临床解惑     
《中医杂志》2006,47(10):793-794
中风后遗症的主要治法有哪些? 答:中风后遗症以“本虚”为主,兼以“标实”。“本虚”乃为气血不足,肝肾阴精亏虚,脑脉失养,髓海空虚,肢体功能活动障碍。“标实”即痰浊、瘀血阻滞脑窍脉络,而痰浊瘀血之稽留又为正气亏虚所致。中风后遗症的主要治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现代医学在中风的病理机制、治疗等方面取得许多成果,提出了不少观点与见解,然而对中风恢复期仍缺乏好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中风患者在急性期经过救治后多有半身不遂、口歪、言语蹇涩、饮水呛咳、肢体浮肿、关节挛缩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祖国医学治疗中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尤其在疾病的恢复期,中医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宫洪涛教授认为,中风发病过程中痰的产生、气虚、血瘀的形成大多与脾胃有关。脾胃虚弱、脾失健运、气机升降逆乱,是中风的主要病机,其从脾胃论治中风,方小而力专,精炼而功著,为临床治疗中风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王彩清 《四川中医》2008,26(5):105-106
根据中脘穴的穴性特点及与相关脏腑在经脉循行上的相互络属关系,探析中脘穴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以其为主穴通过改善脾胃功能,辨证针灸治疗多种疾病,并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发挥推拿疗法的优势,国家863计划“缺血性中风中医综合方案早期康复和避免复发的研究”中的推拿康复操作程式充分体现中西医汇通特色,应用中医推拿手法和经穴为蓝本,借鉴西医康复医学理论和技术方法,经临床试验对中风病早期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具有较好的疗效,现将该方案中风病推拿治疗的思路与经验总结如下。1推拿治疗辅以西医康复手段早期介入推拿治疗中风病古已有之,但今人多用于中风后遗症期。但鉴于中风后遗症期患者中枢神经恢复迟滞的特点,推拿治疗很难取得显著疗效。而现代医学的发展认识到中风患者神经损伤后的恢复过程包括病理性方面的恢复和功能性恢复两个部分,而功能性恢复主要依靠大脑的可塑性机制,即大脑功能  相似文献   

14.
<正>中风是目前我国老年人的一种高发性疾病,部分患者通过急性期及恢复期的输液、针灸、康复等治疗,可以恢复或者基本恢复。但也同样有很大一部分患者遗留有言语不利、肢体活动不利等后遗症。发病时间较长以后,多出现肢体拘挛,严重影响肢体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中风后遗症肢体拘挛一  相似文献   

15.
郑力锋  何纲 《陕西中医》2008,29(7):853-855
从中风后遗症的特点,及其与肝肾脾胃和痰浊虚邪的关系等方面,论述了该病的发病特点和治疗特点。该病虚实夹杂,以上盛下虚、升降逆乱为主要病机,治疗当注意以逆向调节原则为指导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6.
辨证分型治疗中风后遗症12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家庭病床对中风后遗症的特色治疗,印证中医在社区医疗中的优势。方法:中药辨证分型施治,辅以针灸,理疗与功能锻炼。结果:有效率为93.02%。结论:认为中风后遗症为本虚标实之证.且虚多实少,多由实转虚,治法亦应随病机而灵活变通;中医特色治疗在社区医疗中具明显优势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7.
辨证分型治疗中风后遗症12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家庭病床对中风后遗症的特色治疗,印证中医在社区医疗中的优势.方法:中药辨证分型施治,辅以针灸,理疗与功能锻炼.结果:有效率为93.02%.结论:认为中风后遗症为本虚标实之证,且虚多实少,多由实转虚,治法亦应随病机而灵活变通;中医特色治疗在社区医疗中具明显优势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从脾胃论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基本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脾胃损伤为病机的关键,脾胃运化失常贯穿于冠心病发病和病程演变的全过程,其根本原因在于脾胃功能失调,调理脾胃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9.
调理脾胃法在中风后遗症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根文 《光明中医》2004,19(5):44-45
对 113例中风后遗症患者 ,运用辨证分型与调理脾胃相结合治疗 ,发现致残率下降 ,与单纯辨证分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中风是目前我国老年人的一种高发性疾病,部分患者通过急性期及恢复期的输液、针灸、康复等治疗,可以恢复或者基本恢复。但也同样有很大一部分患者遗留有言语不利、肢体活动不利等后遗症。时间较长以后,多出现肢体拘挛,严重影响肢体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中风后遗症肢体拘挛一直是一个较难治疗的疾病,针灸、汤药效果均不是很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