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前路Ⅰ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 :回顾 1998年以来收治并行病灶清除Ⅰ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并获随访的 3 0例脊柱结核病例 (术前后凸成角 10°~ 72° ,平均 3 1°) ,对其病例选择、手术时机、术后处理及术后康复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 1 4年 ,优良率为 86 7% ,植骨融合率可达90 % ,后凸矫正角度 14° ,术后无一例复发。结论 :Ⅰ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彻底 ,有利于重建脊柱稳定性 ,提高骨融合率 ,可纠正及预防脊柱后凸畸形 ,减少或避免结核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失败的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2005年1月-2012年1月485例胸腰椎结核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手术失败18例,失败率3.71%。其中螺钉自椎体拔出2例,螺钉切割椎体3例,螺钉进入椎间隙3例,结核病灶复发10例(伴脊柱畸形5例,单纯畸形愈合2例,脓肿形成2例,死骨形成1例)。12例采取二期后路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及前路再次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4例经调整药物和卧床休息,2例行多次脓肿穿刺和注入抗结核药物。结果随访15~36个月,12例脊柱结核取得彻底治愈,6例取得临床治愈,其中3例遗留侧凸畸形,1例遗留后凸畸形,但未见结核再次复发、窦道脓肿形成以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失效。结论脊柱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虽有较多术后并发症,但能合理选择手术时机,规范术中操作,加强术后管理,前路手术仍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农村脊柱结核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以往基层医院采取的手术方法为单纯结核病灶清除术,术后脊柱稳定性差,因脊柱结核常侵犯脊柱前中柱导致后凸畸形甚至截瘫,影响生存质量.我院自2004年以来,采用前入路结核病灶清除术I期植骨椎体重建,获得良好效果.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多节段脊柱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探讨我科对多节段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右侧卧位为主,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和单钉棒内固定,并维持抗结核治疗。结果22例手术患者得以随访,时间为8~24个月,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窦道行成,无神经症状加重,结核病灶愈合良好,脊柱融合,稳定性好。结论术前严格掌握适应证,多节段脊柱结核手术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 156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患者术后1~2周症状基本缓解并下床行走,术后6-8周日常生活基本自理,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植骨融合.平均随访18个月,未有结核病灶复发.结论 有效应用抗结核药物是脊柱结核手术成功的前提,坚强内固定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促进植骨融合.抗结核药物和病灶彻底清除是内固定安全植入的前提.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应该是病灶清除、减压矫形、植骨融合和坚强固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有限性结核病灶清除术治疗脊柱稳定性未完全破坏的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手术治疗成人胸、腰椎脊柱稳定性未完全破坏的脊柱结核患者98例,男56例,女42例;年龄22~73岁,平均36.2岁;病史3~48个月,平均17个月。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行彻底的病灶清除术,实验组48例行有限性结核病灶清除术。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对比2组患者手术后疗效、并发症和经济费用。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局部窦道形成。2组术后疗效综合评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2.5±0.5)vs(3.5±0.5)h,P<0.01];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350±48)vs(450±50)ml,P<0.01];脊柱畸形矫正角度小于对照组(17.8°±5.1°vs22.8°±6.3°,P<0.01);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3.5±1.3)vs(6.5±2.2)万元,P<0.01]。结论有限性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对于脊柱稳定性未完全破坏的患者,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不失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红  花蕾 《护理研究》2009,23(3):699-700
脊柱结核在全身关节结核中发生率最高,具有较高致残率,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清除结核病灶附加植骨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尝试采用一期手术完成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同定恢复脊柱稳定性,以期缩短疗程、提高疗效。我院2003年4月-2007年8月共收治12例胸腰椎结核病人,采取此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加三维固定治疗脊柱多节段结核的手术疗效.方法 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对24例脊柱多节段结核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均采用一期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融合,前路结核病灶清除,取自体髂骨植骨(3例累及三个椎体采用钛网植骨),单钉棒内固定.术后佩戴支具3~6 个月,抗结核药物治疗12~18 个月.定期门诊随访,进行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掌握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植骨融合、后凸畸形纠正及远期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很好缓解,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无窦道形成,无结核复发,平均2个月融合率50%,6个月融合率75%,9个月融合率为90%.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3.1°±3.5°,术后随访1~3年,数据均无丢失.结论 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加三维固定法治疗脊柱多节段结核患者,可彻底清除病灶、矫正后凸畸形与重建脊柱稳定性;而有效的抗结核化疗是脊柱结核治愈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脊柱结核手术治疗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蒋清 《医学临床研究》2004,21(3):298-299
骨关节结核仍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脊柱结核的发生率在骨关节结核病中位居首位,约占50%以上。随着医学技术和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在有效抗痨治疗基础上对有手术指征的患者进行积极的手术治疗,是近几十年来治疗脊柱结核的一大进展。有效的手术治疗对控制脊柱结核病灶、治疗和防止瘫痪、矫正和预防脊柱畸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在临床工作有时会因各种原因导致手术失败。1994~2002年本院手术治疗脊柱结核112例,其中9例治疗失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壁结核的诊断、外科手术治疗、抗痨用药方案对术后病灶复发的影响。方法:对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结果:98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95例治愈,仅有3例术后病灶复发,经二次手术后治愈。结论:术前及时诊断,掌握正确手术方法,清除窦道,消灭残腔,强化抗痨治疗是降低术后结核病灶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脊柱结核再手术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再手术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再手术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再治疗经过。10例行病变椎体部分切除及重新植骨术,3例重新行内固定手术,术后安置病灶引流管相应延长到3~14d;重新调整抗结核药物,延长用药时间为9~12个月。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5年,平均2,6年。10例患者治愈。结论:病灶的残留及不合理的化疗是脊柱结核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在合理用药的基础上彻底清除病灶并充分重建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脊柱结核术后疼痛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骨关节结核是常见的继发性肺外结核 ,其中约一半累及脊柱。早期的脊柱结核单用抗痨药物治疗即可取得满意疗效 ,晚期患者则需手术治疗。然而 ,患者对脊柱手术存在着强烈的惧怕心理 ,一是怕术后疼痛难以忍受 ,二是怕手术失败而致瘫。因此 ,术后护理是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重要环节。1993年至 2 0 0 1年我院共收治脊柱结核手术患者 3 6例 ,均在积极的抗痨治疗下行结核病灶清除术加植骨术 ,术后治疗组用无疼痛护理及早期康复护理 ,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3 6例中男 17例 ,女 19例 ,3 5~ 5 9岁 ,平均 4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椎结核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方法:选择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胸椎结核34例,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1)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同期钢板内固定;(2)经肋横突切除入路行病灶清除植骨、同期椎弓根系统内固定;(3)后方入路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和椎弓根系统内固定;(4)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结果:随访1~3年(平均1.5年),无结核复发、螺钉松动、钢板断裂,17例有明显神经损害的患者术后均获得明显改善。四种术式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后凸畸形矫正度和矫正丢失等方面存在差异。结论:脊柱稳定性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胸椎稳定性改变选择合适的外科治疗术式,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对52例脊柱结核患者接受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加脊柱滑脱脊柱骨折撑开复位(DRFS)内固定术的护理要点。认为:术前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讲解脊柱结核的知识,做好心理护理和进行床上大小便训练,术后注意保持正确的卧位和体位,适当制动,仔细观察有无脑脊液漏、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切实做好创腔引流管的护理和阶段性的康复训练,是保证手术成功、避免术后并发症的重要的护理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原脊柱结核外科治疗椎间植骨一期内固定恢复脊柱稳定性的重要性。方法:总结14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内固定、病灶清除、榷间植骨的治疗效果。结果:14例结核患者都治愈。骨性愈合时间平均6个月,脊柱畸形得到明显矫正。结论:一期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效果良好、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椎体间融合加同期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柱结核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各节段脊柱结核病灶进行充分的病灶清除、减压、矫正畸形,再行椎体间植骨融合,同期前路或后路固定。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6个月,畸形基本矫正,椎体间植骨融合,结核无复发。结论椎体间植骨加同期内固定,能在清除脊柱结核病灶的基础上对脊柱提供良好的即时和远期稳定,缩短卧床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根治脊柱结核和一期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的方法与内固定的选择。方法:36例脊柱结核患者均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术,除腰骶椎选择后路内固定外,其余均在病灶区直接内固定。35例行椎间植骨融合。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全部患者均治愈,植骨全部融合,后凸畸形矫正率为55%。结论:彻底的病灶清除联合一期内固定是提高脊柱结核疗效和后凸矫治的很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期病变椎体切除椎体间植骨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手术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54例病变累及1-5椎节的胸腰椎结核患者,术前正规抗结核化疗2~4周,一期行前路病灶彻底清除,病变椎体切除或半切除,椎管减压,自体髂骨、肋骨椎体间植骨,脊柱前路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术后卧床4~8周,继续正规化疗12~18个月左右.观察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植骨融合及结核有无复发情况.结果:随访1~4年,平均3.5年,结核病灶顺利愈合,术前伴有脊髓功能障碍的18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基本恢复,植骨均融合,内固定无失效,畸形明显矫正,无复发病例.结论:前路一期病灶彻底清除、椎体间植骨、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有利于病变切除彻底,椎管减压满意,脊柱稳定性重建可靠,术后结核无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多节段脊柱结核的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对脊柱结核及其中多节段病例进行临床观察、随访,做对比分析。结果:多节段脊柱结核畸形大、复发率高、不稳定者多、截瘫几率高、预后相对差。结论:多节段脊柱结核术前应全面检查,以便恰当选择手术方法,术中维护及术后重建脊柱稳定性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均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前心理护理、抗结核治疗;术后病情观察与护理、预防并发症。结果:随访6-30个月,65例脊神经压迫症状者术后有明显改善或消失;59例脊柱后凸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结核较理想的方法,早期重建脊椎稳定性,矫正脊柱畸形,对术后功能恢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