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镜下治疗小儿大肠息肉162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和热活检钳夹除小儿息肉的治疗价值.内镜下对小儿息肉162例409枚,用高频电凝切除,直径<5 mm用热活检钳夹除. 全部病例均治愈,未发生并发症 .小儿大肠息肉多为单发,好发年龄在10岁以内,且临床多有便血,好发部位在直肠和乙状结肠(71.14%);病理分型以炎性息肉(55.26%)和幼年性息肉(29.10%)为主.内镜下高频电切和热活检钳夹除,方法简单、安全可靠、经济和患儿痛苦小,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开展.  相似文献   

2.
结肠镜高频电切小儿大肠息肉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树养  王爱莲  李玉兰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1):1465-1466,1472
目的:探讨结肠镜高频电切在小儿大肠息肉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清洁肠道后应用结肠镜对54例小儿大肠息肉行镜下高频圈套器电凝切除术,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54例大肠息肉患儿共摘除息肉71颗,其中单发息肉45例,2颗或2颗以上息肉9例。病理结果:幼年性息肉71.7%(43/60),炎性息肉11.7%(7/60),腺瘤性息肉16.7%(10/60)。结论:结肠镜高频电切在小儿大肠息肉治疗中具有安全可靠、创伤性小、方法简便、小儿可耐受的优点,为小儿大肠息肉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结肠镜在小儿出血性结直肠息肉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便血患儿进行成人肠镜检查并电切除治疗息肉,分析息肉的临床表现、镜下形态、病理特点,评估其安全性。结果:85%便血患儿发现结直肠息肉,临床症状主要为便血(35/35),腹痛(5/35),肛门有肿物脱出(9/35),粪便表面可见沟槽(6/35),直肠指检可触及肿块(8/35)。35例患儿发现息肉共38颗,单发占91.4%(32/35),多发3例,大小多数在2cm左右。息肉主要在直肠占73.7%(28/38),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共占92.1%(35/38)。息肉均在肠镜下成功微创电切治疗,术中、术后无肠出血、肠穿孔并发症,电切成功率为100%。息肉病理检查,多数为幼年性息肉占73.7%(28/38),少数为增生性息肉占15.8%(6/38)和炎性息肉占10.5%(4/38)。术后未再便血。结论:结直肠息肉是小儿便血的最常见原因,息肉主要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多为单发,病理以幼年性息肉为主,电切息肉后未再便血。成人结肠镜对小儿出血性结直肠息肉的检查和微创电切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邓桃枝  王文文 《海南医学》2012,23(18):49-50
目的探讨小儿结肠息肉内镜下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小儿结肠息肉病例的内镜、病理特点及随访结果。结果大肠息肉分布主要集中于远端结肠,其中直肠占43.20%,乙状结肠占29.60%,降结肠占9.60%、横结肠占9.60%、升结肠占4.80%、盲肠占3.20%。大肠息肉病理类型中最常见为幼年性息肉,占70.48%,其他炎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分别占24.76%、4.76%。结论小儿大肠息肉以幼年性息肉为主,分布主要集中于远端结肠,但对于疑诊大肠息肉的病例应进行全结肠检查,以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西宁地区经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421例经内镜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资料.针对息肉的部位、大小、形态、是否有蒂而采取恰当的结肠镜息肉高频电治疗切除方法.结果:共发现多发性息肉152例,单发性息肉269例.息肉分布在直肠143例、乙状结肠120例、降结肠59例、横结肠60例、升结肠39例.根据息肉大小选择切除方式,无1例大出血及穿孔.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安全、简单易行、适应范围广,可作为治疗结肠息肉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1997年 3月至 1999年 12月 ,我院采用内镜下结扎法治疗消化道息肉 5 3例 ,并与高频电凝电切 6 2例疗效作比较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115例患者中 ,男 79例 ,女 36例 ,年龄 17~ 83岁。结扎组 5 3例 ,食管息肉 8例 ,胃息肉 12例 ,十二指肠息肉7例 ,直肠息肉 11例 ,乙状结肠息肉 9例 ,降结肠息肉 6例 ;有蒂 2 4例 ,无蒂 2 9例。高频电凝电切组 6 2例 ,食管息肉 7例 ,胃息肉 13例 ,十二指肠息肉 9例 ,升结肠息肉 12例 ,横结肠息肉8例 ,降结肠息肉 8例 ,乙状结肠息肉 5例 ;单发性息肉 5 7例 ,多发性息肉 5例 (11颗 ) ,…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幼儿大肠息肉内镜下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大肠息肉患儿病历,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及微波烧灼的方法进行息肉治疗。结果 28例患儿中发现直肠息肉24枚,乙状结肠4枚,息肉直径1~3cm,其中带蒂息肉26枚,亚蒂息肉2枚,予高频电切除,残端有渗血者予微波烧灼,术后组织病理示大多为幼年性息肉。术后患儿恢复良好,无穿孔、迟发性出血等发生。结论幼儿大肠息肉主要分布在直肠、乙状结肠,病理类型以幼年性息肉为主,应用高频电切及微波烧灼治疗,效果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反复解鲜血便或粘液血便 ,偶有血便病人确诊。方法 用纤维结肠镜对其进行检查。结果 发现结肠息肉 3 0例 ,其中直肠 15例 ,乙状结肠 10例 ,降结肠 3例 ,升结肠 2例。每例颗数在 1~ 5颗之间 ,1颗 10例 ,2颗 15例 ,3颗 3例 ,4颗 1例 ,5颗 1例。所有息肉均经内镜高频电凝摘除 ,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检查 :炎性息肉 18例 ,管状腺瘤 8例 ,纤维息肉 2例 ,幼年性息肉 2例。结论 高频电凝摘除结肠息肉术方法简单 ,病人痛苦少 ,费用低 ,安全有效 ,是取代开腹术最成熟的内镜治疗技术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子结肠镜下利用高频电治疗幼年性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大肠息肉患儿清洁肠道后应用电子结肠镜及高频电、圈套器行高频电切除并送病理。结果56例大肠息肉患儿经内镜治疗成功,无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病理检查显示:幼年性息肉88.1%(52/59),炎性息肉8.5%(5/59),腺瘤样息肉3.4%(2/59)。结论用电子结肠镜对小儿进行检查及高频电切除,只要方法得当,效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结肠镜对小儿结肠息肉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对105例小儿的结肠镜检查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5例中,发现病变115枚息肉,单发息肉104例(90.4%),多发息肉11例(9.6%).镜下所见息肉形态分别呈球形、半球形或分叶状,多为亚蒂或有蒂,息肉直径0.2~4.0 cm,以0.8~2.0 cm最常见.息肉分布按多到少为直肠52.2%,乙状结肠37.4%,降结肠3.5%,升结肠3.5%,横结肠2.6%,盲肠0.8%,息肉的病理分型为幼年性息肉、管状腺瘤和炎性息肉.无1例发生大出血及穿孔.结论 结肠镜直观显示大肠内病变,提供可靠诊断,并能进行内镜下治疗,减少患儿痛苦,降低治疗费用,是一种安全高效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结肠息肉的临床、病理及内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的好发部位、大小、临床表现、病理特征与息肉癌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326例电子结肠镜中检出的528例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资料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结肠息肉检出率为12.21%,64.64%发生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好发年龄为51~70岁,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为主,占51.11%,84枚癌变息肉均为腺瘤性息肉,息肉癌变率为7.75%。结论结肠息肉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腺瘤性息肉易癌变,其恶变与体积大小、绒毛成分含量及不典型增生的程度有关,对内镜下发现的息肉,如无禁忌证,均应摘除。  相似文献   

12.
张浩  田怡  陈永其  冯莉  谢蕴  陈世耀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11):1294-1295,1297
目的:探讨结直肠锯齿状腺瘤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方法:对52例结直肠锯齿状腺瘤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病变位于直肠19例,位于乙状结肠13例,位于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2例,位于降结肠6例,位于横结肠8例,位于升结肠3例,盲肠1例;多发1例,单发51例;腺瘤直径1~25 mm。52例中广基息肉32例,亚蒂息肉15例,有蒂息肉5例。病理学检查为单纯锯齿状腺瘤17例,锯齿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33例,锯齿状腺瘤伴局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例,锯齿状腺瘤局部恶变1例。结论:结直肠锯齿状腺瘤临床症状无特异,以单发广基息肉多见,多见于直肠,常伴上皮内瘤变。  相似文献   

13.
经内镜高频电凝切治疗消化道息肉5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志华  梁波  杨泽云 《广西医学》2002,24(8):1236-1237
我院 1 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1 1月间应用内镜在高频电的作用下对消化道息肉进行治疗 ,疗效好 ,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3例 ,男 2 4例 ,女 2 9例 ,年龄3~ 80岁。摘除息肉 73颗 ,单发 3 8例 ,多发 1 5例。直径 0 .3~ 3 cm,其中 2 cm以上 6颗 ,1~ 1 .9cm2 4颗 ,0 .3~ 0 .9cm43颗 ;广基 1 8颗 ,亚蒂 2 4颗 ,有蒂3 1颗。胃息肉 5颗 ,直肠息肉 1 2颗 ,乙状结肠 2 4颗 ,乙状结肠 2 4颗 ,降结肠 1 2颗 ,脾曲息肉 5颗 ,横结肠 9颗 ,肝曲息肉 2颗 ,升结肠息肉 4颗。增生性息肉 40例 (5 4.…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结直肠息肉的发病部位以及左、右半结肠息肉的病理类型,为临床工作中内镜下息肉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行内镜下结肠息肉治疗术并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及门诊患者共339例,息肉687枚,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 339例患者检出息肉687枚,其中非腺瘤性息肉269枚,占39.2%,腺瘤性息肉418枚,占60.8%。左半结肠(直肠、乙状结肠及降结肠)除回盲部外的右半结肠均以腺瘤性息肉居多,尤其是管状腺瘤。回盲部以非腺瘤性息肉居多。结论结直肠息肉多发生在左半结肠为主,尤以直肠和乙状结肠最多,病理类型以管状腺瘤居多,结肠镜操作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的分布、病理类型等临床特点。方法:对检出并经病理证实的结、直肠息肉260例进行临床病理对比分析。结果:结、直肠息肉分布部位以左半结肠为多,尤其是乙状结肠(29.23%),其次是直肠(21.54%)。息肉的类型以炎性息肉最多(44.23%);腺瘤性息肉恶变率高(3.85%),其中绒毛状腺瘤更易恶变(18.75%);恶变部位以乙状结肠息肉最多(17.64%)。结论:结、直肠息肉,特别是较大腺瘤性息肉,尽可能将息肉完全切除,终止病变发展,密切随访,对预防结、直肠癌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对结肠息肉的治疗价值。方法 内镜下对38例54颗,不同大小,有蒂或无蒂,单发或多发息肉,给予高频电切治疗。结果38例54颗息肉均一次切除,治愈率100%,其中5颗电切后根部少量渗血,立即给予电凝止血成功。无1例大出血及穿孔。治疗中病人无疼痛感觉,术后消化道症状逐渐消失。随访23例,随访率60.5%。术后4周复查,原电切处可见白色疤痕。全部病例均治愈,未发生并发症。结论消化道息肉容易癌变,特别是大肠腺瘤性息肉,已被认为是重要的癌前期病变,切除癌前病变,预防癌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频电凝全息肉切除术不仅能完整快速切割息肉鉴别良恶性,而且能彻底止血,是消化道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内镜下高频电切治疗结肠息肉可在门诊施行,避免外科手术之苦,方法切实可行,安全可靠,经济,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7.
杨海发 《中国民康医学》2012,(19):2380-2381
目的:探讨内镜下单环尼龙绳套扎及透明帽辅助高频电切除(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cap,EMRC)消化道大息肉及平坦型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经内镜下活检证实为消化道息肉49例58枚息肉,46枚为有蒂大息肉均行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切除,12枚为平坦型息肉,其中10枚抬起征阳性,行内镜透明帽辅助黏膜切除治疗,2例单发平坦息肉非抬起征阳性,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49例58枚息肉中56枚一次性完全切除,完全切除率96.55%(56/58),2例单发平坦型息肉非抬举征阳性者转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均为腺癌。完全切除病灶再次病理检查53枚息肉均为良性病变,其中20枚伴轻度异型增生,3枚为腺瘤性息肉顶部部分癌变。4枚息肉术中出血,经内镜止血成功,未发生穿孔、感染等并发症。1月后复查内镜,所有病例创面愈合,3例腺瘤部分癌变者随访延迟12个月无复发。结论:内镜下尼龙绳套扎及透明帽辅助高频电切除消化道大息肉及平坦型息肉是一种创伤小,切除完整,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频电刀切除结肠息肉7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平 《当代医学》2011,17(25):41-42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切结肠息肉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75例结肠息肉患者共109枚息肉进行高频电切除术,其中对2.0cm~4.0cm的息肉及〉1.0cm的无蒂息肉先在病变基底部的粘膜下层分点注射1:1000的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溶液,使病变明显隆起,然后在内镜下用圈套器切除。结果 75例患者共检查发现息肉109枚,单发息肉59例;2枚息肉8例;3枚息肉5例;5枚息肉的2例;9枚息肉1例。无蒂息肉31枚;有蒂息肉78枚;0.5cm~0.9cm的息肉61枚,1.0cm~1.9cm的息肉36枚;2.0cm~3.0cm的息肉12枚。病理证实腺瘤性息肉48枚、炎性息肉42枚、增生性息肉19枚。本组未发生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半年后随访病例56例、一年后随访病例42例,均未发现有复发。结论内镜下治疗结肠息肉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老年结直肠无蒂息肉的治疗价值.方法:采用结肠镜下大肠黏膜切除术治疗78例共145枚结直肠无蒂息肉病变.病灶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后,圈套整块切除或分次圈套切除病变,回收全部标本送病理学检查,术后结肠镜随访.结果:老年结直肠无蒂息肉好发于乙状结肠及直肠,直肠占24.82%(36枚/145枚)、乙状结肠占21.37%(31枚/145枚);术后病理:腺瘤72.41%(105枚/145枚),包括管状腺瘤31.03%(45枚/145枚),绒毛状腺瘤22.75%(33枚/145枚),管状绒毛状腺瘤18.62%(27枚/145枚);高级别上皮内瘤变5.51%(8枚/145枚);增生性息肉21.37%(31枚/145枚);直肠类癌0.68%(1枚/145枚);直径20~30 mm息肉术后病理显示绒毛状腺瘤占11.72%(17/145),较直径10~19 mm及6~9 mm息肉绒毛状腺瘤息肉比例[8(5.51%)及2(1.37%)]增加.139枚病变经EMR完整切除,治愈率95.86%(139枚/145枚);有6枚(5.71%)病变直径>30 mm的结肠腺瘤术后3个月复查时,在原EMR瘢痕边缘见息肉复发,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增生性息肉2处,管状腺瘤性息肉4处,予APC处理,1例黏膜类癌到2012年1月已随访12个月未见复发.并发症:术中出血31.03%(45枚/145枚),予钛夹封闭10.34%(15枚/145枚),APC止血20.68%(30枚/145枚);术后迟发出血1例,在肠镜下给予钛夹夹闭创面止血;术中、术后无穿孔.结论:EMR是治疗老年结直肠无蒂息肉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白晓莉 《吉林医学》2010,31(21):3533-3533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腺瘤性息肉有32例(33.33%)。病理增生性息肉最多,有41例(42.7l%),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内镜行高频电切除术,半年后复查肠镜,显示恢复状况良好。结论:应根据结肠息肉的临床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疗,降低结肠癌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