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在胃肠外科临床中应用虹吸引流和负压引流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抛掷硬币方式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临床中采用虹吸引流方式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负压引流方式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266.89±64.76)ml、(3.20±1.19)d,对照组分别为(273.25±60.80)ml、(2.97±1.33)d,组间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费用分别为(66.60±15.28)元、(91.33±17.09)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管道堵塞发生率为15.0%,对照组为3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虹吸引流应用于胃肠外科治疗效果明显,颇具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引流管夹闭时间对引流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18例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1组和实验2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正常负压保持引流通畅;实验1组手术完毕缝皮后即夹闭引流管,至术后4h后持续开放;实验2组手术完毕缝皮后即关闭引流管,至术后6h后持续开放;观察各组术后8、12、24h的切口引流量,引流管关节腔内末端细菌培养情况,切口愈合时间,出院时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术后8、12、24h的切口引流量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引流量明显多于实验1组和实验2组,实验2组最少,切口愈合时间、出院时关节功能评分及引流管顶端细菌培养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6h内暂时夹闭引流管能减少切口引流量,且对切口的愈合情况及关节功能的恢复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改良T型管引流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的引流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接受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使用改良T型引流管引流,对照组使用一次性螺旋负压引流管路引流,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24 h引流量、总引流量、72 h拔管率、术后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区血肿、堵管、拔管困难情况及引流材料价格.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24 h引流量[(37.9±12.4)mL vs.(44.1±16.9)mL]、总引流量[(63.3±20.5)mL vs.(72.3±22.8)mL]、72 h拔管率(30.0%vs.36.7%)、VAS评分[(2.3±0.6)分vs.(2.2±0.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术区血肿、堵管及拔管困难发生.改良T型引流管的成本低于一次性螺旋负压引流管(40元/套vs.640元/套).结论 改良T型管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引流效果好,且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伤口引流管夹闭与否对引流量及引流管放置时间的影响。方法:对85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2例)予以间断伤口引流,对照组(43例)予以自然引流。当伤口引流量≤50ml/24h,拔除引流管。分别记录两组术后8h、24h、拔除引流管时的伤口引流量及引流管引流的时间。结果:实验组8h、24h、拔除引流管时平均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引流管放置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引流可以减少伤口引流量,缩短引流管放置的时间,是一种较为理想值得推广的引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白介素-2应用于主动脉夹层全弓置换术后多乳糜引流量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41例主动脉夹层全弓置换术后的多乳糜引流量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1例).并于术后5、7、9d上午10:00左右,在试验组纵隔引流管内注入白介素-2注射液400万U(加生理盐水20 mL),对照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术后记录患者24 h引流量(5、7、9、11、15 d)、带引流管时间、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两组引流量均逐渐减少,试验组各时间点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在术后7、9、11、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带引流管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发热、肺部感染及住ICU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营养不良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纵隔引流管注入白介素-2能明显降低主动脉夹层全弓置换术后引流量,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感染、营养不良等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槽硅胶引流导管在微创胸外科手术中的可行性,评价术后应用该引流系统的优越性。 方法 选取2016 年1 月-2017 年9 月该院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160 例,根据术后应用引流管不同,将其分为 负压组(应用多槽硅胶引流导管+ 自带负压硅胶球囊)和对照组(传统胸管+ 水封瓶),每组各80 例。比较 两组术后24 h 胸腔引流量、总引流量、拔管时间、术后胸穿次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1 天与第3 天疼痛 程度(NRS 数字分级法)及术后胸腔出现活动性出血引流效果。结果 两组总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 >0.05);负压组术后24 h 胸腔引流量升高、拔管时间缩短、胸穿次数减少、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及疼痛评 分降低,负压组优于对照组(P <0.05)。负压组2 例48 h 时、对照组2 例24 h 时因活动性出血而再次手术止血。 结论 多槽硅胶引流导管临床应用有一定优势,但因引流槽较细、有活动性出血时易堵塞而形成凝固性血胸, 故需把握不同引流装置的指征。  相似文献   

7.
摘要 背景:负压引流已广泛应用预防甲状腺手术后的血清肿形成。然而不同负压的引流选择主要取决于外科医生的经验和偏好。本研究的目的是前瞻性的比较低负压和高负压引流在加转型手术后的引流效果。 方法:这项前瞻性的研究试验(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涉及在我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收治的120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低负压(120mmHg)和高负压引流组(600mmHg)各60例,主要研究终点是引流管放置天数,次要研究终点是术后第一天引流量、第二天引流量、总引流量和术后疼痛评分。 结果:根据引流天数比较,低负压引流组术后平均引流天数(3.07±0.69天)相比于高负压引流组(3.58±0.70天)明显减少,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负压引流组和高负压引流组在术后第一天的引流量和术后疼痛评分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比较术后第二天引流量和总引流量方面,低负压引流组相比于高负压引流组都明显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这项针对接受不同负压引流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表明,与高负压引流相比,使用低负压引流具有相似的引流安全系数、更少的引流天数和引流总量。因此,我们更推荐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采用低负压引流。  相似文献   

8.
孟繁贇 《当代医学》2021,27(24):83-85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超细引流管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胸腔闭式引流管,观察组采用超细引流管.比较两组术后引流量、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术后第1、2天,两组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天,观察组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视觉模拟评估量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5天,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超细引流管辅助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能显著减少术后引流量,降低术后疼痛,并发症较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腮腺部分切除术后单纯负压预防涎瘘的效果。方法行腮腺部分切除术的腮腺疾病病人103例,分为传统加压组(拔除引流管后继续加压包扎)和单纯负压组(拔除引流管后不再绷带加压包扎),比较两组术后涎瘘的情况,同时分析单纯负压组引流量、引流天数与涎瘘的关系。结果两组涎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纯负压组引流天数与涎瘘率无明显关系(P>0.05),而引流量少于10mL组涎瘘率与20~30mL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4)。结论腮腺部分切除术后单纯负压引流预防涎瘘的效果较好,引流量小于10mL可作为最佳的拔除引流管时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术在普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普外科收治的47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两组均给予清创和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引流方式,观察组则采用负压引流方式,比较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切口愈合情况、疼痛评分、抗生素使用时间及康复指标。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血清PCT及CRP水平都更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引流管拔除时间、换药次数、抗菌药使用时间、VAS评分、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等指标都更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引流能有效促进感染部位血液循环,促进感染部位肉芽组织和血管生长,有效清除感染部位坏死组织和渗出液,在普外科手术治疗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杨  罗光辉  余启文 《河北医学》2010,16(3):328-330
目的:观察一次性负压引流瓶在乳腺癌根治术后低负压吸引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50例采用一次性负压引流瓶双管引流的乳腺癌根治术病人(实验组)与2007年前采用创面放置两条引流管接驳Y型管后连接电动负压吸引机进行间隙引流的50例乳腺癌根治术病人(对照组)进行分组对比。结果:对照组出现皮下积液9例(18%),皮瓣坏死8例(16%),病人术后3d内活动受限,护理工作强度大,实验组出现皮下积液2例(4%),皮瓣坏死2例(4%),病人术后12~24h可下床活动,降低了护理工作强度。两组在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病人舒适度、护理工作强度等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一次性负压引流瓶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创面的引流,减少了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率,缩短了住院时间,并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同时,减少每次护理时数,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皮下持续负压引流在妇产科腹部手术中运用的效果。方法:选取存在切口愈合不良因素的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12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在腹直肌前鞘与皮下脂肪间置引流管1根,术后持续负压引流;对照组1号丝线间断缝合脂肪层。观察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甲级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关腹所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存在愈合不良因素的妇科腹部手术切口,在其皮下置负压引流管持续引流可促进切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3.
刘海波 《黑龙江医学》2014,38(4):423-424
目的 分析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骨科创伤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0例骨科创伤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传统创面处理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实施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并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与创面愈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组中,26例患者治疗为优,4例患者治疗为良,而对照组患者中9例患者治疗为优,11例患者治疗为良,10例患者治疗为差.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骨科创伤患者效果显著,创面愈合时间短,可行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151切开联合瘘道胶管引流术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低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分为治疗组(内口切开联合瘘道胶管引流术组30例)和对照组(切开引流术组30例),分别实施手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肛门功能评分、疤痕面积、创面愈合时间及卫生经济学指标等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积分、创面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肛门功能评分、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在减少术后并发症、保护肛门形态及功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内151切开联合瘘道胶管引流术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陈红妮  陈振雨  史长涛  蔡强 《医学综述》2011,17(18):2851-2853
目的探讨泛影葡胺联合负压吸引及加压包扎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治疗的作用。方法即墨市人民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乳腺癌术后积液患者49例,随机分成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实验组行泛影葡胺+负压引流并加压包扎;对照组行单纯负压引流并加压包扎,观察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的治愈率、治愈天数、感染、上肢淋巴水肿等方面的影响。结果实验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治愈天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两组患者均未引起上肢淋巴水肿等并发症(P>0.05);实验组无患者感染,对照组感染2例。结论联合应用泛影葡胺与单纯负压引流加压包扎治疗乳腺癌术后积液较单纯负压引流加压包扎有利于减轻术后积液,提高患者治愈率,缩短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采用双管引流加弹性包扎方法对其术后并发症防治的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4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3例,二组采用相同的手术方式,术后观察组采用双管引流加弹性包扎,对照组采用单管引流加局部加压包扎。观察二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为8.70%,对照组为26.09%,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瓣坏死发生率为4.35%,对照组为26.09%,二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采用双管引流加弹性包扎较单管引流加局部加压包扎临床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明显降低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持续高负压双管引流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12月间于中山市人民医院乳腺外科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240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持续高负压双管引流组(观察组)和传统加压包扎组(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均接受单侧改良根治术,观察组采用真空高负压引流瓶作为引流仪器,全过程不再采取加压包扎;对照组采用一般的负压引流器作为引流仪器,全过程需要加压包扎,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病人手术过后的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发生率、伤口引流量及术后拔管时间.结果 观察组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10.8%)、皮瓣缺血坏死率(2.5%)、伤口引流量(474 mL)及拔管时间(4.5 d)明显优于对照组(17.5%、7.5%、638 mL、6.5 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高负压双管引流能有效地减少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切口愈合,并为术后尽早实施放疗、化疗等辅助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条件可控下小尿管负压引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上COPD合并气胸患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57例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病人,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以条件可控下小尿管负压引流治疗的128例为治疗组,传统的外科肋间放橡胶管的129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治疗观察。结果肺复张时间(指插管自肺完全复张时间)治疗组少于对照组。治疗组伤口感染少于对照组。结论条件可控下小尿管负压引流治疗COPD并发气胸疗效好,并发症少,且方便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切口负压引流加冲洗治疗肛周脓肿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以小切口负压引流加冲洗治疗,对照组予以传统切开引流法治疗,观察术后患者疗效。结果:经过手术治疗,治疗组一次治愈29例(96.67%),治疗组一次治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负压引流配合冲洗治疗肛周脓肿可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数量侧孔的胸腔引流管在胸腔闭式引流术中的引流效果。方法将360例患者分成三组:A组用单侧孔引流管;B组用双侧孔引流管;C组用三侧孔引流管;术后观察三组的引流时间、引流量、引流液性状、引流管阻塞、引流管顶压肺脏、引流管侧孔外露或侧孑L脱至胸壁内、有否包裹性液气胸。结果三组患者的引流量和引流带管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单侧孔组为22.5%,双侧孔组为10.0%,三侧孔组为20.O%。A组与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B组与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A-B<O.05,P_B-C〈O.05)。结论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用双侧孔引流管并发症少,较适合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术。但气胸患者锁中线第二肋间置管用单侧孔胸引管较好,可以减少顶压肺脏,侧孔外露或脱至胸壁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