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造口在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保肛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7月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行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前切除术的患者103例。实施预防性回肠造口(试验组)49例,未实施预防性回肠造口(对照组)54例,试验组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3-6月后行造口回纳,对照组常规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保肛术。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本组10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试验组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平均住院时间16.49±7.62d,对照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8.5%,平均住院时间23.52±12.61d,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保肛术行预防性回肠造口可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减少住院天数,可作为一种安全的常规辅助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预防性横结肠造口在预防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07例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其中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患者47例,未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患者60例。结果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术组患者吻合口漏发生率为2.1%,平均住院时间为(16.1±0.2)d;未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组吻合口漏发生率为13.3%,平均住院时间为(24.2±0.1)d,两组吻合口漏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行防性横结肠造口能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双吻合术加保护性回肠造口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比较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采用双吻合术加保护性回肠造口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保护性回肠造口组)与同期未行保护性回肠造口双吻合术(未行保护性回肠造口组)吻合口漏的发生率.结果,46例未行保护性回肠造口双吻合组6例发生吻合口漏,32例行保护性回肠造口双吻合组1例发生吻合口漏.表明保护性回肠造口可降低超低位直肠癌双吻合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本法可作为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辅助性回肠造口在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中应用临床价值.方法:对2000~2008年行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140例患者随机分成施行或未施行辅助性回肠造口两组,分析两组间肠道功能恢复、住院时间及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差异.结果:70例行辅助性单腔回肠造口术患者术后恢复肠道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未行辅助性回肠造口患者.70例未行造口的患者中发生吻合口瘘5例(7.1%),而行辅助性回肠造口的70例未发生1例吻合口瘘.结论:在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中,应常规使用辅助性回肠造口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末端回肠自闭插管保护性造口术在结直肠手术中预防吻合口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5年12月兰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结直肠手术中合并行保护性造口病例106例,分为2组,插管组行末端回肠自闭插管保护性造口术83例,传统组行传统回肠或横结肠中段襻式造口术23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营养及感染相关指标(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肠道再通时间、经济性等。 结果 2组造口方法对结直肠术后吻合口均有保护作用,2组吻合口漏发生率、术后7 d感染及术后14 d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插管组肠道再通时间平均19 d,传统组肠道再通时间平均125 d,插管组肠蠕动恢复及造口排便时间明显早于传统组,造口旁疝、肠梗阻等并发症明显少于传统组。住院时间及费用明显低于传统组。 结论 针对高龄,营养不良,存在糖尿病等合并症,术前接受新辅助放化疗,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的患者;术中吻合情况不满意;左半结直肠癌合并急性梗阻,左半结肠、直肠急性损伤等肠道准备不满意患者适用保护性造口术。末端回肠自闭插管保护性造口术与传统回肠或横结肠中段襻式造口术比较,不但有着相同的预防吻合漏作用,而且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避免二期回纳手术,减轻患者痛苦,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部分盲肠壁埋于皮下改良盲肠造口与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2月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0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50例行腹腔镜直肠低位前切除术(LAR)+部分盲肠壁埋于皮下改良盲肠造口术,纳入改良组,51例行腹腔镜LAR+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术,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吻合口瘘发生率、造口相关并发症、造口回纳率及生活质量。结果:改良组术后开始经口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其余围手术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造口回纳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术后6个月Wexner评分和生活方式、心理行为、抑郁/自我感受、窘迫尴尬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部分盲肠壁埋于皮下改良盲肠造口术的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生活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7.
赵世辉  吴晓鹏 《中国民康医学》2023,(19):144-146+150
目的:比较末端回肠造口术与横结肠造口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保肛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横结肠造口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末端回肠造口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肛门失禁情况、排便优良率和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首次进食、排气、排便等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研究组Wexne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排便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末端回肠造口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保肛术患者可改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降低Wexner评分,其效果优于横结肠造口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施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与未施行预防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施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的56例患者仅3.6%(2例)发生吻合口瘘,但无自觉症状;出现吻合口瘘后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2天.未施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的76例患者中吻合口瘘发生率11.8%(9例),分别予以横结肠造瘘、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及营养支持与局部冲洗引流治疗后愈合;出现吻合口瘘后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7(15~60)天.结论: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施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能够有效防治吻合口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人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吻合口瘘的预防措施。方法:对31例60岁以上的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直肠全系膜切除后乙状结肠-直肠残端吻合,术中用26号气囊导尿管经回盲瓣行回肠插管造口,观察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结论:使用26号气囊导尿管经回盲瓣行回肠插管造口术可有效预防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皮内连续缝合技术在低位直肠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行低位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及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造口缝合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皮内连续缝合回肠造口,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回肠黏膜与皮肤间断缝合回肠造口。比较两组患者的造口手术时间、术后心理状态及造口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造口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焦虑、悲观、自卑、恐惧、社交障碍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造口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传统间断缝合技术相比,采用皮内连续缝合技术进行回肠造口可缩短造口手术时间,降低造口术相关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患者更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龄大肠癌致肠梗阻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大肠癌致肠梗阻高龄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升结肠癌和横结肠癌患者均采用一期切除吻合术,大多数乙状结肠癌和降结肠癌患者采用Hatmann手术,其它采用一期切除吻合术和结肠造瘘术,直肠癌患者1例(5.3%)采用一期切除吻合术,1例(5.3%)Hatmann手术,另有1例(5.3%)行乙状结肠双腔造口术;术后1例(5.%)切口感染,1例(5.%)吻合151瘘。结论提高对高龄大肠癌致肠梗阻的认知,选择好手术时机和方式,有助于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弧形切割吻合器在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行前切除的安全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1月—2012年2月选择58例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按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行前切除,采用弧形切割吻合器对直肠肛侧残端进行切割、闭合,采用33 mm管型吻合器进行低位结肠-直肠吻合术。结果 58例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中没有发生切割和闭合不全的病例,无吻合口渗漏。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3.45%),经横结肠造口转流瘘愈合,3个月后造口还纳。无吻合口狭窄病例。结论弧形切割吻合器在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行前切除术中切割完全、闭合可靠、操作方便,具有安全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生大黄脐疗改善直肠癌患者永久性结肠造口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四川省简阳市中医医院进行结肠造口手术的直肠癌患者90例,其中45例于术后15d进行生大黄脐疗(实验组),另外45例只进行术后正常护理(对照组)。通过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和填写人工肛门功能评价表对两组患者的排便情况进行记录分析。结果手术3个月后,所有患者的人工肛门功能评分均有提高,但是实验组评分[(8.23±1.8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79±1.52)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71.1l%的患者形成规律性排便,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56%,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大黄脐疗能有效改善直肠癌患者结肠造口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末段回肠预置腹壁下(不造口)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为临床工 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96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 机分为预置组和造口组,每组98例,预置组实施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末段回肠预置腹壁下,造口组实施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保护性末段回肠造口,比较2组患者住院费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吻合口瘘、 肠梗阻、造口及造口还纳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预置组患者住院费用低于造口组,预置组患者手术 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造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预置组和造口组患者分别有5例和6例出现 术后吻合口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611);预置组和造口组患者各有10例出现肠梗阻,肠梗阻发生率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824);预置组和造口组患者分别有1例和21例出现造口及造口还纳相关并发症,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8)。 结论:末段回肠预置腹壁下,能减少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手术相关并发症, 且不会增加发生吻合口瘘的风险,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带蒂回肠袖带”预防瘘及狭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外科1985年2月。2008年4月收治的379例中、上段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68例,行直肠癌前切除、结、直肠端端直褥式单层吻合后,将“带蒂回肠袖带”缝在吻合口周围。对照组111例,行直肠癌前切除后,仍用传统吻合法,即结肠、直肠端端全层间断缝合,再做浆肌层缝合加固,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术后结、直肠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增高,占6.3%(7/111),治疗组术后结、直肠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下降,占0.37%(1/268)(P〈0.01);对照组术后结、直肠吻合口狭窄率明显增加,占5.4%(6/111),治疗组术后结、直肠吻合口狭窄率明显下降,占0.37%(1/268)(P〈0.01);对照组术后盆腔感染率明显增高,占7.2%(8/111),治疗组术后盆腔感染率明显降低,占0.75%(2/268)(P〈0.01),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带蒂回肠袖带”围缝在结、直肠吻合口周围,增加了吻合口血供,加快了吻合口的愈合,明显降低了结、直肠吻合口瘘、狭窄和盆腔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男性直肠癌病人在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基础上实施保留盆腔自主神经(PANP),对于减少性功能障碍及排尿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随机将120例病人分为2组,观察TME基础上保留盆腔植物神经(TME+PANP)组(65例)和不保留植物神经(TME)组(55例)病人术后性功能障碍、排尿功能障碍、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随访2年观察局部复发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病人术后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21.50.4(14/65)和41.8%(23/55),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23.1%(15/65)和45.5%(25/5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导尿时间分别为5.5±3.4d和10.8±4.8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吻合13瘘的发生率分别为4.6%(3/65)和3.6%(2/55),局部复发率分别为6.2%(4/65)和5.5%(3/5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TME基础上实施PANP,在不增加吻合口瘘发生率和局部复发率的情况下,可改善病人术后的性功能和排尿功能,提高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针对直肠癌患者行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与腹腔镜TME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94例,随机将样本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TME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腹腔镜TME治疗,观察两组样本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并开展比较与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74.8±59.3)min,出血量为(85.9±29.4)mL、切口愈合时间为(8.3±0.9)d、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46.8±15.5)h、住院时间为(9.4±4.3)d、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19.4±39.8)min,出血量为(123.4±29.8)mL、切口愈合时间为(12.8±1.1)d、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91.7±37.9)h、住院时间为(14.3±5.7)d、并发症发生率为10.6%,两组间比较实验组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直肠癌患者开展腹腔镜TME手术与开腹TME手术所达到的清除效果相当,但腹腔镜手术对患者所产生的创伤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腹膜外斜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在经腹腔镜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Miles)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04例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观察组52例为经腹腔镜Miles术并行腹膜外斜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患者,对照组52例为经腹腔镜Miles术并行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患者。随访24~60个月,统计分析2组患者术后造口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造口近期并发症(造口分离、造口水肿、造口缺血或坏死、造口肠管破裂、造口肠管梗阻)、造口远期并发症(造口回缩、造口狭窄、造口旁疝、造口脱垂)、术后第6个月排便感获得情况。  结果  观察组造口术后首次排气时间[(3.31±0.42)d]、首次排便时间[(4.18±0.55)d]高于对照组[(3.04±0.30)d、(3.93±0.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而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11.96±1.62)d]与对照组[(11.64±2.32)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造口近期并发症发生率(15.385% vs. 17.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造口远期并发症发生率(5.769% vs. 32.692%)、术后第6个月排便感获得率(86.538% vs. 40.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Miles术时采用腹膜外斜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安全可行,并且能够明显减少术后造口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患者排便感获得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后腹膜腔镜根治性肾癌切除术与开放根治性肾癌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经术后病理确诊的T1-2N0M0肾癌患者分别行后腹膜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后腹膜腔镜组)32例与开放根治性肾癌切除术(开放手术组)58例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成功,后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6±17) min,术中出血量为(80±28) ml,术后禁食时间(28±7) h,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2.8±1.4) d,术后住院时间(7.3±3.6) d,30例随访3-18个月,无复发及远处转移,死于脑血管疾病1例;开放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6±32) min,术中出血量为(140±57) ml,术后禁食时间(39±11) h,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3.7±1.1) d,术后住院时间(9.3±2.8) d,51例随访3-24个月,无复发及远处转移,死于心、脑血管疾病3例.结论 与开放根治性肾癌切除术相比,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具有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