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邦春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5):1981-1981
目的:分析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CT表现,提高SAE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93例皮层动脉硬化性脑病,行CT检查男56,女37。结果:根据皮层下动脉硬化脑病CT表现,GOTO分型I型者为多。结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影像学表现、临床症状有显著特点,CT可对SAE有效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 arteriosclerotic encephalopathy,SAE)的临床表现及头颅CT特点,以期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符合率。方挂:对80例经头颅CT检查符合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特点的完整病历资料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Goto推荐的分型标准分型。结果:SAE临床表现不典型,CT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白质区多发低密度灶、脑萎缩,半数左右伴有腔隙性脑梗死。I型16例,d;20%;II型38例,占47.5%;Ⅲ型26例,占32.5%。结论:对于临床上有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老年患者,行头颅CT检查有助于SAE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脑病(SAE)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与CT、MRI的关系。方法:对32例经临床及CT、MRI诊断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多有高血压病史和/或反复卒中史,脑CT、MRI有不同程度的白质软化灶及侧脑室扩大。结论:高血压动脉硬化的长期作用是导致SAE的主要原因。指出对SAE的诊断,应强调存在智能障碍,而不应过分强调痴呆。  相似文献   

4.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 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经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资料确诊的病例,其中单做CT检查84例,单做MRI检查14例,既做MRI检查对照24例进行分析。另又对某一时期内60岁以上(不管什么原因)做头颅CT检查患者,只有2例有痴呆,CT分型Ⅰ型47例,Ⅱ型13例,Ⅲ型为24例;同一时期头颅CT检查患者中,有SAE表现42例,无SAE表现42例;24例CT与MRI检查对照。MRI优于CT。结论 CT与MRI检查可以对SAE作出早期诊断,有助于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5.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早期CT诊断的探讨(附65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早期CT诊断的意义。方法:结合临床对65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的CT表现进行分析。根据侧脑室前角周围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程度不同的,将其分为Ⅰ-Ⅲ型。结果:Ⅰ型和Ⅱ型病例中有56例(86%)不伴随痴呆和精神障碍方面的症状,Ⅰ-Ⅲ型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脑萎缩。脑梗死和脑出血,结论:SAE早期CT诊断对于临床在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SAE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MRI表现及其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54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与MRI表现.相互比较。结果:该病CT表现侧脑室前后角旁对称性白质低密度;MRI表现侧脑室前后角及体部周围对称性月晕状长T1长T2信号。临床分析高血压占90.7%,痴呆占40.7%,多发性脑梗死占75.9%。结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具有较典型的CT及MRI表现和临床特点,CT与MRI为诊断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主要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MRI分型与MRA表现二者的相关性。方法:77例经临床证实的SAE患者,对其进行MRI平扫及MRA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RI表现脑白质不同程度缺血性脱髓鞘改变,呈长T1长T2信号,FLAIR呈高信号,其中影像学Ⅰ型30例、Ⅱ型33例、Ⅲ型14例。并伴有脑萎缩、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MRA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轻度25例、中度31例、重度21例。结论:MRI和MRA可早期明确显示SAE范围大小和动脉硬化程度,但本组资料所示影像学分型与MRA所见的动脉硬化严重程度之间缺乏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张士文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4):3599-3600
目的:分析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临床及MRI表现、分类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116例SAE的临床及MRI影像资料统计、分析。结果:临床以记忆、智力、意识、神经和精神障碍87例,占75%;一侧肢体无力及运动障碍67例,占57%;头痛、头晕64例,占55%;MRI表现:脑白质缺血性脱髓鞘改变116例,占100%;基底节脑梗死113例,占97%;半卵圆中心脑梗死87例,占75%;脑皮质萎缩85例,占73%。结论:MRI对SAE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较CT检查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影像学及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对64例SAE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AE在CT与MRI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疏松,临床上以慢性进行性智能减退为主要表现,中晚期呈皮层下痴呆,多伴有高血压、视网膜动脉硬化、糖尿病和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结论对SAE的临床诊断应将影像学与临床表现相结合,对不典型病例应跟踪观察。  相似文献   

10.
潘海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4):3595-3596
动脉硬化性脑白质病,以前曾称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Binswanger氏病,进行性皮层下血管性脑病,是发生于老年人的缺血性脑白质病,常由动脉硬化所致。临床表现主要为高血压、脑卒中发作和慢性进行性痴呆。其发病率在老年人中占1%~5%,随年龄的增加及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者,发病率增高[1]。本文收集经CT扫描确诊的动脉硬化性脑白质病118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及CT影像特征,探讨CT对动脉硬化性脑白质病的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例中,男83例,女35例,年龄50岁~90岁,平均年龄69.8岁;病程数天至数年不等;临床有高血压病史者82例,占69.49%,…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庭屋工动皿厘化性脑病舶CT征氛评价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年来50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征象及临床表现,讨论它的诊断价值。结果:根据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表现分为3型居多。讨论:通过CT检查结果并结合临床表现,CT对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诊断及预防治疗有很重要的俭值。  相似文献   

12.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65例临床及CT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宁宇 《广西医学》2000,22(5):1025-1027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ingwanger disease、subcortical arterioselerotic encephalopathy, SAE,以下简称SAE).1894年由Binswanger首先描述.至CT和MRI发明之前,世界范围经病理证实的不到50例(1).随着CT的普及有大量病例报道,该病的诊断也引起激烈的争论.本文回顾了1997年8月至2000年2月住院的65例SAE,对临床资料及头颅CT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诊断以及CT在诊断SAE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总结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CT表现,对36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资料加以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有弥漫性脑白质低密度改变,脑梗塞和脑萎缩。认为,SAE是一种老年性疾病,常在50岁以后发病,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加,CT有明确表现,结合临床表现可早期确诊。  相似文献   

14.
苏广布  谢盛祺  陈振华  李杰 《吉林医学》2014,(25):5628-5629
目的:分析并探讨常规MRI、DWI及MRA对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综合性诊断的特点及临床研究。方法:选取入院检查的46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行常规MRI、DWI及3D-TOF MRA检查,观察、收集、存储图像并作分析判断。结果:常规MRI及DWI图像均能很好显示脑白质病变,46例患者脑动脉硬化所致慢性缺血性变性灶全部检出,检出率达到100%。超急性及急性期梗死灶DWI检出15例,而常规MRI仅检出5例。46例患者MRA均表现有颈动脉系、椎-基底动脉系不同程度脑动脉硬化的征象,按标准分型:轻度12例,中度25例,重度10例。所有病例常规MRI及图像显示的脑白质病变按标准分型:Ⅰ型13例,Ⅱ型28例,Ⅲ型7例。经统计分析MRA和MRI及DWI两者间缺乏相关性(P>0.05)。结论:MRI、DWI及MRA对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综合诊断诊断准确率高,对皮层下动脉性脑病观察更全面客观具体,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对该病的早期及综合性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简称SAE)又称Binswangers病,高原地区发病率在老年人神经系统病中占68%以上,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及多排CT应用,老年人的本病检出率明显增高,收集世居高原有完整临床及影像资料的SAE患者3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最早是在1894年由Binswunge首先描述8例为慢性进行性痴呆病人尸检的脑病理改变,因而被命名为Binswunge病。近年来,人们发现此病不一定都发生在痴呆患,且可能与皮层下髓质动脉硬化有关,故称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简称SAE。该病常见于60岁以上有高血压病史,及其他动脉硬化征象。我院自CT开展以来,诊断了30例较典型的病例。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现将其CT表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皮层下动脉硬化脑病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皮层下动脉硬化脑病(subcortical arteriosclerotic encephalopathy,SAE)又称Binswanger病,属于血管性痴呆范畴.本文就我院开展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以来发现的SAE 42例予以分析,探讨该病的诊断标准及智能障碍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8.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和临床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CT和临床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有完整CT和临床资料的SAE 112例,回顾性分析其螺旋CT平扫表现和临床特征。结果本病常见于60岁以上,CT特点为双侧脑室周围脑白质及半卵圆中心脑白质对称性低密度影,可伴发脑萎缩或腔隙性脑梗塞、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熟练掌握SAE的CT和临床表现,对诊断SAE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分析61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CT表现,着重讨论了本病的CT诊断。CT虽然不能直接显示脑的小穿支动脉硬化性改变,但可反映动脉硬化后所造成的病理变化。尽管有些病人没有明显的精神症状,但只要CT表现典型,结合临床还是可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作出本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曾波 《中外医疗》2011,30(29):172-172
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病理变化和CT诊断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间收治的29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9例CT表现为脑室周围及中央半卵固区脑白质内低密度灶,边缘模糊不清。病例均为两侧性,对称或基本对称者25例,占86%,仅有4倒不对称。腔隙性脑梗死27例占总数的93%,其中基底节区23例,丘脑区4倒。脑萎缩26例,占89%,其中有16例饲脑室明显扩大。1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可合并出血,占3.4%。结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脯病的CT诊断的主要依据就是双翎饲脑室周围及半卵圈中心脑白质对称性斑片状或弥漫性低密度改变,多伴有腔隙性脑梗死及脑萎缩,而无症状的脑白质稀疏是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早期征象。CT检查可早期发现该病,并且是诊断该病的可靠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