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联合麻醉的安全性、互补性和有效性。方法 择期或急诊下腹部手术共90例,随机等分为两组,比较腰麻联合硬膜外(CSEA)与单纯硬膜外麻醉的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 ①CDEA组(C)比同期单纯硬膜外麻醉组(E)用药量减少,首量起效时间短;②C组用药后MAP下降明显(P<0.05),其余循环指标无统计学变化(P>0.05);③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但C组下肢麻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E组(P<0.05)。结论 CESA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起效迅速且有效时间可控的方法。有助于提高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麻醉质量;并减少麻醉药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础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小儿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5~7岁ASAⅠ~Ⅲ级行腹部手术的小儿患者,在基础麻醉下行蛛网膜下腔阻滞(按椎管长度给药,布比卡因0.15mg/cm),用药后观察镇痛效果、肌松效果,持续监测NIBP(MAP)、ECG、HR、SpO2,记录患儿术中恶心呕吐及术后随访麻醉后恶心呕吐、头痛、背痛、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麻醉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结论基础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小儿腹部手术,起效快,麻醉效果确切,用药量小,副作用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护理配合蹇素(附属医院护理部637000)腰麻常用于下腹、会阴、肛门及下肢的手术,麻醉操作简便,效果确切,但如果掌握不好,仍有一定危险,故需密切观察和主动配合。1首先,应核对病员姓名、性别、床位、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并复习病史,掌...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并对比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中的适用性以及手术起到的效果。方法:选择35例需要做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将患者用随机法分为两组,一组需要进行平常的硬膜外麻醉;一组进行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结果:第一组中,有11例患者对麻醉效果比较满意,1例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出现阻滞,发生呼吸抑制,需要人工供氧现象;4例患者麻醉未起作用,需要重新进行麻醉;2例患者在麻醉过程中产生并发症,出现血压急速下降。第二组中,所有患者对麻醉效果都很满意,3例患者在手术侧卧时,发生低血压;2例患者再出现低血压时早搏;6例患者在手术进行时,有极度低血压情况发生;其余均正常。结论: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比较适用于需要进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作用效果比较显著,患者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95年开始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简称脊麻)用于小儿腹部手术及下肢手术共228例,获得了满意麻醉效果,提高了麻醉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麻黄素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麻黄素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70例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实验组腰麻液中加入麻黄素,对照组中不加麻黄素。观察两组的麻醉平面固定时间,平面高低,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及阻滞维持时间等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麻醉平面固定时间较长,平面不易上升过高,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阻滞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蛛网膜下腔阻滞中加入麻黄素在临床应用中有其优点,方法可取,效果中信,但要防止穿刺时出血或伤及血管。 相似文献
8.
9.
蛛网膜下腔阻滞的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阻滞的近况陈峻峰,蒋豪,吴珏审校(附属医院麻醉科,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蛛网膜下腔阻滞(脊麻),具有效果确实,肌松良好,局麻药用量少和操作方便等许多独特的优点,曾是临床上的一种主要的麻醉方法。但由于硬膜穿刺后头痛(Post-duralp...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产妇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行剖宫产手术168例产妇随机分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与硬膜组,观察两组在镇痛效果等方面的不同。结果:麻醉起效时间、痛觉完全消时间及术后6 h、12 h咳嗽及按腹压疼痛VAS评分等比较,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均显著优于硬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好,产妇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产妇剖宫产的安全可行性。方法 35例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产妇剖宫产术,全部采用重比重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观察其对麻醉平面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满意麻醉效果,且呼吸和循环系统基本保持平稳。 相似文献
12.
其其格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1,33(2):166-167
剖宫产手术要求麻醉科医师按照母婴平安,不延长产程来处理。麻醉诱导要求迅速、效果确切、肌肉松弛、便于手术操作,保证母婴安全、又可行术后镇痛。目前,临床应用的较多的麻醉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硬膜外麻醉(EA),一种是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本研究将对在EA下与CSEA下行剖宫产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研究剖宫产手术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与硬膜外麻醉方法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120例拟行剖宫产手术分娩的产妇,将其随机分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与硬膜外麻醉组,每组60例,对比分析两组的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于术后6 h、12 h的安静状态及咳嗽状态下的VAS评分明显低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两组产妇均不需要辅助药物就能顺利完成手术,且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Ⅰ级38例,Ⅱ级20例,Ⅲ级2例,硬膜外麻醉组Ⅰ级18例,Ⅱ级32例,Ⅲ级10例,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两组产妇术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临床剖宫产手术具有麻醉效果好、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方法:将ASAⅠ~Ⅱ级30例产妇分成两组,A组硬膜外麻醉给2%利多卡因18ml,B组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给0.5%布比卡因3~5mg,观察平面,监测血压、呼吸、血氧、脉搏至术毕。结果:A组阻滞不全率明显高于B组,但A组血压、脉搏平稳,B组血压下降。结论:B组在剖宫产术中麻醉效果显著,须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和分析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60例妇产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连续硬膜外麻醉,给予观察组患者蛛网膜下腔麻醉,对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均较好,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无痛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3.3%),观察组的麻醉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31,P<0.05).观察组患者肌松的总满意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68,P<0.05).结论 蛛网膜下腔麻醉效果优于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效果,且该麻醉方法可以达到无痛,能被大多数患者接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CSEA)在老年患者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手术中效果。方法:选取微创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80例,其中90例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联合组),90例采用硬膜外麻醉(硬膜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效果及用药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麻醉起效时间及平面固定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局部麻醉药用量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较硬膜外麻醉作用更迅速、阻滞更完善,对循环、呼吸影响相对较小,可安全地应用于老年患者的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硬膜外联合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应用于分娩镇痛对产程、分娩方式、母婴合并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采用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CSEA)的单胎、初产、足月、无其他合并症的产妇213例作为试验组,随机选择同期条件相似,未进行任何镇痛处理的产妇213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记录两组的产程时间、新生儿体重、剖宫产和阴道助产指征、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胎膜残留、尿潴留情况.结果 镇痛后A组的第一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均缩短(P<0.05),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第一产程潜伏期、第三产程和总产程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分娩镇痛与非镇痛比较可使第一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缩短,不影响总产程,不增加剖宫产和阴道助产几率,对母婴均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8.
蛛网膜下腔 -硬膜外联合阻滞 (CSEA)具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双重特点 ,临床应用逐渐广泛 ,本文在 84例中下腹部手术患者中观察并比较了蛛网膜下腔 -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和连续硬膜外阻滞 (EA)麻醉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择期行中下腹部手术病人 84例 ,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使用24G蛛网膜下腔阻滞穿刺针(简称24G穿刺针)行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单次注射吗啡应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产妇60例,随机分入联合阻滞组和单一阻滞组,每组30例。两组均应用24G穿刺针常规在L3与L4间隙行蛛网膜下腔穿刺,先向头侧注入0.5%重比重布比卡因8mg,然后缓慢将穿刺针退至硬脊膜外腔,联合阻滞组和单一阻滞组分别注入含吗啡1.5mg的0.9%氯化钠溶液10mL和0.9%氯化钠溶液10mL。常规监测产妇的无创血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术中记录产妇低血压、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低氧血症以及术中升压药和静脉麻醉药物的使用情况。术后6、12、24h随访产妇术后头痛、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背部不适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记录产妇对于麻醉效果的满意度VAS评分。记录新生儿剖出后5min的Apgar评分。结果两组产妇术中均未发生皮肤瘙痒和低氧血症,均未使用静脉麻醉药物。两组产妇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升压药使用率、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联合阻滞组术后6、12、24h疼痛VAS评分≤3分产妇的构成比和术后麻醉满意度VAS评分≥8分产妇的构成比均显著高于单一阻滞组(P值均<0.05)。两组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新生儿剖出后5min的Apgar评分均>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G穿刺针行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单次注射吗啡应用于剖宫产手术安全、可行,且镇痛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