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法林用于老年非瓣膜病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华法林对老年非瓣膜病心房纤颤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的预防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老年非瓣膜病心房纤颤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组,观察两组血栓栓塞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华法林组血栓栓塞发生率为3.33%,阿司匹林组为16.66%,两组差异显著(P<0.01)。两组病例90%的不良反应为出血,但无1例为严重出血。两组出血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华法林能明显降低老年非瓣膜病心房纤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与房颤类型、房颤病程、左心房血栓及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等方面的关系. 方法:选择2001-01至2008-01在我院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共1 041例,入选条件:①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证实的房颤发作;②超声心动图证实的非瓣膜性心脏病.分组情况:按左心房有无血栓分为无左心房血栓组(,n=950)与有左心房血栓组(n=91). 结果:1 041例患者中,男性666例,女性375例,平均年龄为(64.26 ±12.43)岁.左心房增大的有658例(63.2%).左心房内径随着病程出现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房颤而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随着病程出现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房颤而降低,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与阵发性房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房内径的大小随着房颤病程延长而增加.有左心房血栓组的房颤病程、左心房内径大于无左心房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有房颤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发生率有随着左心房内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 结论:房颤是左心房扩大的原因之一,房颤持续时间越长,左心房扩大越明显.左心房扩大在其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房颤与血栓栓塞的关系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已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现就我院1986年10月至1992年2月住院老年房颤患者101例作一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老年房颤患者101例,男性81例,年龄68~85岁,平均年龄67.08±5.14岁,女性20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69.4±6.55岁。阵发性房颤41例,慢性房颤60例.非瓣膜病房颤93例,瓣膜病房颤8例,房颤最短病程1月,最长病程25年。对照组选择同期住院窦性心律老年患者47例,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69.11±5.89岁。二、原发疾病冠心病55例,高心病20例,扩张  相似文献   

4.
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颤华法林抗凝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莉娟  吴英 《心脑血管病防治》2007,7(4):289-289,280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房颤发生率逐年上升,心房颤动对临床的主要危害是增加血栓栓塞的危险.脑栓塞及周围动脉栓塞是心房颤动最常见的并发症,具有一定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因此加强房颤病人血栓栓塞的预防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文通过对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观察,探讨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用华法林长期抗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抗凝治疗用于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标准抗凝治疗,观察组采用低抗凝治疗,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栓栓塞发生率、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出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采用标准抗凝治疗,疗效确切,能够降低患者的血栓栓塞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门诊病例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门诊病例的临床特点、伴随疾病、治疗情况和血栓栓塞并发症的患病率。收集2 0 0 3年 7月至 2 0 0 3年 10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 2 70例房颤患者的病例资料 ,登记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点、伴随疾病、抗凝治疗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情况以及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观察房颤的发病特点和治疗情况。在 2 70例房颤中 ,男 14 7例 ,占 5 4 .4 % ;患者年龄 6 2 .0± 10 .1岁。其中阵发性房颤 93例 ,占 34.4 % ,慢性房颤 177例 ,占 6 5 .6 %。瓣膜性房颤 85例 ,占 31.5 % ,瓣膜性房颤和非瓣膜性房颤 (NVAF)患者中 ,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患病率分别为 9.4 %和 9.2 %。瓣膜性房颤患者华法林的应用率为 95 .3% ,合并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NVAF患者华法林应用率为 2 3.4 % ,应用华法林的患者就诊时国际标化率 <2 .0的占 5 7.6 %。阵发性房颤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率为 38.7% ,胺碘酮可引发甲状腺机能紊乱。结论 :门诊房颤患者以老龄患者为主 ,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高 ,华法林的应用率低 ,阵发性房颤患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脑栓塞 (CE)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而心房纤颤 (AF)是引起脑栓塞的一个独立和重要的危险因素。本文分析了 40例心房纤颤伴脑栓塞的临床资料 ,探讨其临床特点。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急性脑梗死病人 3 2 8例 ,男 2 2例 ,女 18例 ,年龄 5 6~ 84岁 (平均 74 6岁 )。 2例患者为首发房颤 ,3 8例既往有房颤史 1~ 2 0年 ,其中 7例为阵发性房颤。风心病伴房颤 13例 ,非瓣膜病房颤 2 7例 ,其中冠心病 18例 ,高血压 4例 ,糖尿病 3例 ,老年退行性心脏病和特发性房颤各 1例。1 2  临床表现 静态起病 9例 ,动态起病 3 1例 ,头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远期的成功率、抗凝或抗栓治疗和栓塞事件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连续住院的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并行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106例.所有患者均在环状标测电极(Lasso)引导下进行肺静脉节段性电隔离.术后通过24 h的Holter、体表心电图、话和书信进行长期随访,观察房颤复发、抗凝或抗栓治疗和栓塞事件、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及死亡等情况.结果 成功随访97例,失访9例.随访病例中,男性65例,年龄(54.8±11.2)岁.平均随访(60.7±11.8)个月,3例因恶性肿瘤死亡.其余94例中,68例(72.3%)维持窦律(窦律组),26例(27.7%)房颤复发(复发组),其中8例(8.5%)为晚期复发.窦律组56例(82.4%)停用抗凝或抗栓治疗,没有发生栓寒事件.复发组中仅1例华法林抗凝,11例服用阿司匹林,其中2例发生脑栓塞;其余14例(53.8%)停用抗凝或抗栓治疗,1例发生脑栓塞.复发组栓塞发生率明显高于窦律组(P<0.01).窦律组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比率明显高于复发组(80.9%比56.0%,P<0.05).结论 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有较高远期成功率,远期复发率低;房颤根治者远期可以停用抗凝或抗栓治疗,且明显减少栓塞风险,并通过减少该类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相应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心脏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小板活化、内皮细胞功能改变及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全血法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老年非瓣膜心脏病房颤或无房颤患者及健康老年人血小板膜上活化糖蛋白IIb/IIIa复合物(glycoprotein IIb/IIIa complex, GPIIb/IIIa)和糖蛋白Ib(glycoprotein Ib, GPIb)水平.用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及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 结果老年非瓣膜心脏病房颤患者血小板表面活化GPIIb/IIIa荧光阳性率为9.23%(0.66%~73.89%),显著高于无房颤患者的2.61%(0.58%~17.33%)及健康老年组1.71%(0.45%~6.11%),(均为P<0.01).而老年非瓣膜心脏病房颤患者的GPIb荧光阳性率为(93.66±3.66)%,明显低于无房颤组的(96.65±2.10)%及健康老年组(97.88±1.89)%(均为P<0.01).此外,房颤患者的MPV水平也显著高于无房颤患者及健康老年人(P<0.05). 结论老年非瓣膜心脏病房颤患者存在血小板活性增高及内皮细胞功能受损,这些异常改变可能与老年房颤患者心房内血栓形成及血栓或栓塞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10.
除瓣膜性心脏病外,非瓣膜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也是房颤的重要原发病。随着这些心脏病发病率的上升,房颤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房颤患者动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很高,目前常单用阿司匹林来预防,但效果不理想。为此,我们试用阿司匹林联合藻酸双酯钠(PSS)预防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动脉血栓栓塞事件,并进行了随访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非瓣膜病房颤患者175例,均经12导联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诊为持续性房颤或阵发性房颤,并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心脏瓣膜病。将175例分为两组,治疗组…  相似文献   

11.
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的抗栓疗法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心房颤动 (房颤 )时心房失去收缩能力 ,容易导致心房内血栓形成 ,并引起脑栓塞或其他外周血管栓塞。房颤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非瓣膜病性房颤者发生脑栓塞的危险性是没有房颤患者的 5~ 7倍 ;房颤合并瓣膜病时 (如风湿性心脏病 ) ,脑栓塞比例更高 ,比正常窦性心律者高 17倍[1] 。房颤导致的脑卒中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给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脑卒中的发生明显和年龄相关 ,6 0岁以下的孤立房颤者的脑卒中发生率与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对照组无明显差别 ,每年累积发生率为 0 .5 %。慢性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  相似文献   

12.
非瓣膜病心房纤颤与血栓栓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瓣膜病心房纤颤与血栓栓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王廉一综述北京协和医院朱文玲审校长期以来,人们已认识到风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是栓塞的高危人群,因而对这类患者在预防治疗上给予了足够的关注,但是非瓣膜病性房颤的危险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慢性非瓣膜病性房颤(NVA...  相似文献   

13.
将211例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为胺碘酮治疗组(A组)105例和厄贝沙坦 胺碘酮治疗组(B组)106例,治疗随访3 a,研究的-级终点为房颤复发.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12、24和36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12个月后,A组左心房内径为(37.01±1.56)mm,明显大于B组的(35.32±1.62)mm,P<0.05.实验终点时,A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59.05%,明显低于B组的83.52%(P<0.05).认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在维持窦性心律和抑制左心房扩大方面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患者应用替米沙坦在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 方法 76例非瓣膜病变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对照组和替米沙坦+胺碘酮治疗组(联合治疗组),观察治疗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的变化及评价窦性心律的维持效果. 结果 治疗3、6个月两组左心房内径和窦性心律维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0.04、0.51和t=0.03、1.12,均为P>0.05).治疗1年后,两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分别为48.4%和73.5%,左心房内径分别为(37.26±4.85)mm和(34.38±3.85)mm,联合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高于对照组(t=4.33,P<0.05),左房内径小于对照组(t=2.66,P<0.05). 结论 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随着时间延长,维持窦性心律效果越好,可能与替米沙坦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心脏负荷,抑制心房电及结构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急诊患者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急诊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现状.方法:对我院2006-01至2006-12在急诊就诊的房颤患者按时间均衡抽样后,随机选择944例患者对其年龄、房颤史、原发疾病、超声心动图及抗心律失常、抗凝等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入选944例房颤患者中,年龄为15~97岁,男女比例1:0.88;房颤病因中,<45岁年龄段、45~64岁年龄段的最常见病因为风湿性心脏病,≥65岁年龄段患者的常见病因为高血压,全都944例患者最常见病因为风湿性心脏病.944例患者中孤立性房颤为200例(21.2%).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阵发性房颤患者左心房直径均显著小于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患者(P均<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患者(P均<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阵发性房颤患者心功能Ⅱ-Ⅳ级所占比例较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患者均明显减少(P均<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全部房颤患者的药物治疗方面,使用B阻滞剂404例(42.7%),地高辛389例(41.2%),非二氢吡啶钙拮抗剂163例(17.3%),胺碘酮59例(6.3%),IC类药物54例(5.7%).全部患者中合并血栓栓塞者79例(8.4%),其中使用华法林抗凝者有23例(29.1%).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用华法林抗凝有160例(48.2%);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用华法林抗凝有43例(7.1%).结论:急诊房颤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与国内一般人群的情况基本相似,药物治疗中以控制心室率为主;血栓栓塞是房颤重要的并发症,抗凝治疗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病因、临床特点和抗栓治疗现状。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187例房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50.8%)、冠心病(26.4%)已超过风湿性心脏病(14.9%)成为房颤的主要病因,老年患者增多(65岁以上者占60.9%)。慢性房颤与阵发性房颤相比有较大的左房内径[(45.28±8.49)mm比(38.53±5.73)mm,P<0.01]和较低的左室射血分数[(54.12±13.61)%比(63.29±9.48)%,P<0.05]。本资料中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14.4%,慢性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患者(P<0.05);本组患者接受抗栓治疗的占64.2%,仍有35.8%的房颤患者未接受正规的抗栓治疗。结论对房颤患者回顾性分析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流行病学资料。血栓栓塞是房颤的重要并发症,应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老年房颤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与房颤的临床关系。方法选取非瓣膜性老年房颤患者112例(阵发58例,非阵发54例)为房颤组,选取52例性别、年龄、病情与之相仿的窦性心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LAD)、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房颤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Hs-CRP、IL-6、TNF-α和LA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非阵发房颤组Hs-CRP、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阵发房颤组(P<0.05)。结论非瓣膜性老年房颤患者Hs-CRP、IL-6、TNF-α和LAD水平明显升高,考虑其发生与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在心瓣膜病、人工机械瓣及生物瓣患者中预防血栓栓塞的抗血栓治疗的适应证和方法.瓣膜性心脏药血栓栓塞的发病率心瓣膜病患者动脉栓塞的发生率随累及的瓣膜、左室功能不全程度、左房扩大程度和有无心房颤动(房颤)而定.二尖瓣狭窄 10%以上患者可出现栓塞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年龄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导管射频消融完成经食管超声检查的房颤患者421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108例)和年轻组(313例)。根据是否存在左心房血栓又分为血栓组(26例)和无血栓组(395例)。各组间进行一般临床资料比较。结果老年组年龄、高血压、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的比例明显高于年轻组,非阵发性房颤的比例明显低于年轻组。老年组LVEF明显高于年轻组。血栓组非阵发性房颤、心力衰竭、栓塞史、服用ACEI/ARB的比例明显高于无血栓组。血栓组左心房直径明显大于无血栓组,LVEF明显低于无血栓组。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校正LVEF、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服用ACEI/ARB,左心房直径、非阵发性房颤、既往栓塞史是左心房血栓独立预测因素,老年不是左心房血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不是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心房血栓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0.
随着对血栓栓塞性疾病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患者将接受抗凝治疗.华法令已被广泛应用于静脉血栓栓塞、心源性脑栓塞的预防(瓣膜病、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电复律)和人工瓣膜置换的抗栓治疗.采取合适的应对策略,预防栓塞的发生,又降低出血的风险,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