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道景  龚凯等 《广东医学》2002,23(11):1168-1169
目的:观察隐-股静脉瓣膜功能在下肢浅静脉曲张中的变化,方法:258例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共308条患者,通过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深静脉顺行造影,对隐-股静脉瓣膜、交通支静脉和深静脉瓣膜功能进行检测。结果: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为90.1%,单一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为16.1%,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合并交通支静脉和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为74.0%,结论: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的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发生率很高,强调纠正深静瓣膜功能不全的同时不能忽视了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隐 -股静脉瓣膜功能在下肢静脉曲张中的变化。方法 :2 5 8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 ,共 30 8条患肢 ,通过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 ,深静脉顺行造影 ,对隐 -股静脉瓣膜及深静脉瓣膜功能进行测试。结果 :下肢静脉曲张隐 -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 90 .14 % ,仅有隐 -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 16 .11%。结论 :隐 -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仅是下肢静脉曲张的一种常见病理变化 ,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时重点要纠正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但不能忽视隐 -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处理。  相似文献   

3.
阮俊  胡红 《西部医学》2013,(4):589-59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在大隐静脉曲张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大隐静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小腿交通静脉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大隐静脉及下肢深静脉的管壁回声、管腔形态、有无静脉血栓及瓣膜功能等。结果 43例患者中,单纯大隐静脉曲张而深静脉正常15例占34.9%,伴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8例占65.1%,其中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4例占14.2%,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占7.1%。结论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作为大隐静脉曲张的首选检查之一,为临床医生选择手术方式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资料。大隐静脉曲张术前彩超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腔内激光+高位结扎+戴戒术治疗PDVI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加高位结扎加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和应用价值. 方法: 经静脉造影等检查后,诊断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24例(29条下肢)予以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治疗. 结果: 本组所有病例的下肢曲张浅静脉手术后均闭塞、消失,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示大隐静脉主干均发生血栓性闭塞. 11条肢体(37.9%)发生沿大隐静脉行程条索状硬结或硬块,2条肢体(6.9%)出现淤斑,1 例(3.4%)患者发生皮肤浅表烧伤. 全组病例术后随访12~36 mo,症状完全消失及明显减轻的下肢23条(79.3%),患肢溃疡愈合11条(73.3%),病情好转,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轻度肿胀2条(6.9%),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者1条(3.4%). 结论: 腔内激光加高位结扎加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满意,实用性强,具有安全、微创、瘢痕小和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笔者收治下肢静脉血液倒流性病变患者362例(440条下肢)。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45条下肢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和分段结扎术;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倒流Ⅰ~Ⅱ°者76条下肢作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倒流Ⅲ~Ⅳ°者319条下作胭静脉外肌袢代瓣膜术。429条下肢随访4月~9年,平均63月.367条下肢疗效良好.占85.55%。笔者认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和分段结扎术仅适宜治疗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倒流Ⅰ~Ⅱ°者首选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倒流Ⅲ~Ⅳ°者首选静脉外肌袢代瓣膜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肢深浅静脉交通支结扎加浅静脉硬化剂法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腔镜下行下肢深浅静脉交通支结扎 浅静脉硬化剂法治疗260例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结果:26例病例均恢复良好,所有病例浅静脉曲张消失。结论:下肢深浅静脉交通支结扎加浅静脉硬化剂法治疗是下肢静脉曲张治疗方法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7.
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rimary deep venous insufficiency,PDVI)是引起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和浅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自1997年4月至2002年10月山东宁阳第一人民医院应用自体大隐静脉行股浅静脉瓣窦包窄术治疗下肢PDVI患者13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坤龙  朱仕钦 《重庆医学》2000,29(3):282-283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上并不少见,给患者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医务工作者为此作了长期大量的工作,在其临床应用性检查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下肢浅静脉曲张传统上被分为单纯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单纯性主要有大隐静脉曲张和小隐静脉曲张,前者最为常见,是由于隐-股瓣膜功能不全,静脉血由股总静脉倒流入大隐静脉所引起;继发性是指深静脉血栓形成破坏隐股静脉和交通静脉瓣膜,导致血流逆流入浅静脉所致。长期以来,下肢深静脉机能不全一直被认为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同义词。1980年,Kistner通过对下肢200余例下肢深静…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总结1996年收治的48例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病例,主要临床检查资料有彩色多普勒和泛影葡胺深静脉造影。结论:股深静脉、交通支静脉和大隐静脉这3个静脉系统,单个或多个系统瓣膜功能不全是造成术后复发的原因,其中交通瓣膜功能不全是多发原因。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和浅静脉曲张最主要的原因,常影响下肢深静脉、浅静脉和交通静脉三个系统或其中二个系统。其治疗需根据病变范围、严重程度采取个体化的综合性治疗^[1]。近几年来,我们对患轻中度的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在综合性治疗基础上、采用股浅静脉戴戒术(也称环缩术)修复瓣膜功能,控制深静脉血液倒流,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内镜深筋膜下结扎交通支静脉治疗下肢慢性溃疡的效果。方法 :手术治疗 14例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 ,同时存在不同程度浅静脉倒流、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手术方式为内镜深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抽剥和小腿曲张浅静脉经皮连续环形缝扎术 ,其中 10例同时行血管镜下股浅静脉壁外瓣膜修复成形术。结果 :术后患肢症状和浅静脉曲张消失 ,14例静脉性溃疡短期内愈合。结论 :内镜深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术安全有效 ,结扎完全、确切 ,较高位损伤小 ,并发症少 ,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性溃疡的有效方法和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马玉亮  任培土  郑媛媛  蒋米尔 《浙江医学》2011,33(5):680-681,687
目的 评价腔内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处理浅静脉曲张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64例75条下肢,深静脉瓣膜反流时间>0.5s且≤1.5s者纳入轻度反流组,深静脉瓣膜反流时间>1.5s者纳入重度反流组.两组患者采用静脉腔内激光治疗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为主的浅静脉处理,术后4~6个月随访,对比术前、术后患者的深静脉瓣膜反流时间及临床分期.结果就深静脉瓣膜反流时间而言,术后轻度反流组较重度反流组治愈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于深静脉瓣膜轻度反流者,行腔内激光处理浅静脉为主的手术即能较好的改善深静脉反流.对于深静脉重度反流者应加行深静脉瓣膜重建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大隐静脉曲张术前进行高频彩超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50例患有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案例,通过高频彩超对所有患者的大隐静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和小腿交通静脉进行检查,观察患者大隐静脉的管壁回声、管腔和是否患有静脉血栓等。结果:50例患者中20例有大隐静脉曲张且深静脉正常,占40%,30例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占60%,其中5例伴有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例患有深静脉血栓。结论:大隐静脉曲张最重要的是高频彩超检查,能够为临床治疗的手术方式提供更多具有参考价值的影像资料,在大隐静脉曲张术前行高频彩超检查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建华  韦舒静 《广西医学》2011,33(5):597-599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大隐静脉曲张术前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18例下肢静脉曲张(175条患肢)患者的大隐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小腿交通静脉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大隐静脉及下肢深静脉的管壁回声、管腔形态、有无静脉血栓及瓣膜功能等.结果 175条患肢中,单纯大隐静脉曲张而深静脉正常49条占28.0%,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股浅静脉瓣膜腔外修复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股浅静脉瓣膜腔外修复术的10例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接受股浅静脉瓣膜腔外修复术的患者手术均成功,症状完全消失,术后随访6~18个月,症状无复发。结论:股浅静脉瓣膜腔外修复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下肢静脉疾病是外科常见病 ,而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引起倒流性静脉疾病和浅静脉曲张最主要的原因[1] 。自 1998年 4月至 2 0 0 1年 12月 ,我科对 5 6例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的 6 0条患肢施行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人工血管包窄术 ,取得满意的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6例 ,其中男 4 2例 ,女 14例 ;左下肢 5 2条 ,右下肢 8条 ;双侧 4例 ,共有患肢 6 0条。年龄为 36~76岁 ,平均 5 4岁。病程 3~ 4 5岁 ,平均13 6年。其中 4条曾做过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剥脱手术。全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大小隐静脉曲张 ,患肢…  相似文献   

17.
对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行股浅静脉戴戒成形术。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小腿广泛色素沉着、溃疡伴轻中度浅静脉曲张。彩超是首选诊断方法,临床表现典型而彩超阴性者可行下肢深静脉造影。在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下用自体大隐静脉或人造织物,宽约0.8cm,可平均缩窄股浅静脉36%,控制血液倒流,术后患肢无肿胀。同时行清创游离植皮术,加速溃疡愈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运用膨体聚四氟乙烯(Gore-Tex)人造血管对19例轻中度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病人作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全瓣包窄术.结果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功能全部恢复,手术成功率100%.术后下肢沉重感消失,肿胀消退,皮炎、溃疡愈合.随访1~4年,无复发.结论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全瓣包窄术操作简便、疗效好,适用于轻中度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下肢静脉系统血液倒流性疾患.其原因是静脉内瓣膜关闭不全,不能阻隔近侧血柱的重力,以致血液逆流使静脉系统内压力升高,浅静脉曲张,血液淤滞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笔者于1999年5月~2006年6月,采用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5例,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人工材料在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中的应用.方法 对34名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顺逆行造影,提示倒流程度为3~4级,随后以人工材料行股浅静脉戴戒术.结果 疗效良好32例,占94.1%;好转2例,占5.9%.全部患者症状消失,溃疡愈合,多普勒超声提示静脉无明显血液倒流.结论 人工材料浅静脉戴戒术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