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北京市密云县在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溪翁庄卫生院、西田各庄卫生院率先开展了以医疗环境人文化、医疗服务现代化,医院美化绿化为目标的“绿色医院”创建活动,今后将在全县各级各类医院中普遍开展“绿色医院”创建活动。[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当代医学》2004,10(5):17-17
虽然非营利性医院以其资源优势吸引了资本的介入,但其医院定位与资本本性之间产生了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在国家医疗政策还不很明朗的情况下,一些医院的融资遭遇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需要资本的介入,一方面还得迂回曲折地寻求对于资本的回报。  相似文献   

3.
张翠 《当代医学》2006,12(5):53-53
“2006国际医疗器械设备展”可以说是一次高科技产品博览会。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器械琳琅满目,应有尽有。CT、CR、DR、彩超、以及各种专业医疗设备,无不整合了当今电子学、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高端技术。但一些参展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表达了他们对卫生部限制医院购置医疗设备的困惑。北京NCI集团负责人就说:“对于卫生部的这一政策,有点不太理解。既然这些先进设备,对诊断疾病有很大的帮助,是什么原因使得卫生部不愿意下面的医院购买设备呢?如果说医院无力购买的话,有金融单位愿意出资金来为医院解决困难,为什么也不允许呢?”  相似文献   

4.
《当代医学》2004,10(9):11-13
体检是一块美味蛋糕,这块蛋糕够大,够诱人.一时间,国有和民间各类资本纷纷涌向体检市场.虽然它们并不一定都能收获预期的回报,但不少医院追加投资的事实却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体检中心在医院中地位的提升;同时体检升温也传达出一个突出的变化:治疗医学正在向预防医学和抗衰老医学转学.  相似文献   

5.
崔梦醒 《当代医学》2004,10(10):63-63
“见死不救”最不应该出现的地方是医院,但从近年的新闻报道中,医疗机构却频频以“见死不救”的面目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使我们对医院走市场化道路产生了过多的担忧。有人甚至把“见死不救的”祸首归于“过度市场化”。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因为我国医疗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才刚刚开始。根本谈不上“过度”。  相似文献   

6.
张智慧 《当代医学》2005,11(12):28-28
2004年3月9日,一重磅新闻吸引了全国医疗界的眼球:中国华源集团和河南省新乡市政府签订协议,以有偿方式整体接收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市第二医院、新乡市第三医院和新乡市妇幼保健院、新乡市中医院5家医院的净资产。这一出轰轰烈烈的五家医院整体“捆绑改制”大剧,成为轰动全国医疗界的“新乡模式”。  相似文献   

7.
浅议医院"绿色通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通道”从字面上可理解为方便、快捷的通道,但医院“绿色通道”却被赋予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药房托管,实质上是药房产权和采购权的分家,是采购权,使用权、审批权的分离,虽然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医药分家,但在目前环境下,“医药分家”医院过不了,不分家又管不好,药房托管是在“医药分家”的道路上进行的探索性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机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以新型二级宏观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为基点,进一步完善以社区为基础的医疗卫生服务理论体系,建立新型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中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体制。方法前期研究构建医院与社区互动模型、卫生服务理论、文献综述方法。结果经医院与社区互动模型获得“双向转诊”主要主体和病人流动路径,分析“双向转诊”影响因素,揭示“双向转诊”机制,并提出政策建议。结论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机制是新型宏观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二级互动的关键部分,研究可为医院与社区整体互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论"天人相应"与"天人合一"观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相应”是关于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命题,《内经》一书在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提出“人与天地相应也”,从而形成了“天人相应”自然观。笔者将《内经》与《春秋繁露》两书中有关内容作一比较分析,其结果表明:“天人相应”与“天人合一”观基本涵义相同,与先秦儒家“天人合一”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但两书在运用该观点时,对“天”和“人”的认识却有本质的区别。《内经》的“天人相应”观着重从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角度研究和论证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应的关系,其“天”专指自然界;“人”则指人的生命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各种生理反应。而《春秋繁露》的“天人合一”观着重从社会学角度论述人事活动与“天”——神的关系,扩大了“天”的内容。因此,从哲学角度说两者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1.
杨洁 《当代医学》2005,(7):75-76
“禁令”出台后,直到6月8日“延期偿付令”到期,这中间各方利益仍在殊死较量。尘埃虽然落定,然而话题延续着……“延期偿付令”被延期的可能性正在逝去(5月30日报道) 关于禁止医生参股成立私人专科医院的“延期偿付令”于6月8日到期。而对关系到这些医院长远命运政策的论争, 已转向对抗一般医院。当这个月的早些时候,参议院财务委员会主席Chuck Grassley(R-Iowa)提出这项把私人专科医院排除出医生参股成立医院法(the physician self-referral law)中“完全  相似文献   

12.
黎民 《当代医学》2006,12(2):54-54
有人说.一个校长就是一所学校,学校教书育人;一个院长就是一家医院,医院治病救人。  相似文献   

13.
项尚 《当代医学》2008,(8):16-17
据<医药经济报>2008年2月22日报道,江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通市中医院等24家医院近日成为首批由当地政府命名的"无红包医院".  相似文献   

14.
闻录 《当代医学》2004,10(3):31-31
前些日子,作家王蒙的朋友之子,未到而立之年就当上了副县长。应朋友邀请,王蒙赋文一篇《诫贤侄》,以勉励和告诫之,王蒙的话虽然不多,但诚挚而深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福州"医疗纠托"两头搅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那么一伙人,游荡在医院周围,专门盯着医院出现的医疗纠纷,打着为患者“讨公道“的旗号,或者索性自称是患者亲友,以期从赔偿金中提成牟利.这些人被医院称为“纠托“.医院在处理医疗纠纷过程中,最怕碰到这些人,但现实中却常常碰到这些“老面孔“.两天来,记者在福建省福州市几家大医院发现,面对在医疗纠纷中煽风点火的“纠托“,院方甚感头痛,认为这些人的存在无益于纠纷的解决,破坏了正常的医疗秩序.……  相似文献   

16.
那晓萍 《当代医学》2005,11(4):18-18
【案例】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简称亚心)最近以来十分抢眼,它的医院品牌经营做得有声有色,然而“亚心”做品牌并不是广告轰炸,而是另辟蹊径,每一个动作都是经典,其中有三件事做得不着痕迹,但又义意非凡。  相似文献   

17.
第三方检验:"委托生产"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振强 《当代医学》2005,11(10):61-6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检验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性愈发明显,临床检验指标对指导医生诊断和用药都起着关键作用。大医院一般都有设备比较齐全的“药敏”实验室,若需要其他临床检验数值也能在本院获取,但一些中小医院则不具备这种实力,患者要想做一些非常规检查,必须要到大医院。于是许多患者在就医时常常遇到这样的烦恼:有时为了做一个医疗化验检查,通常要提前一个月预约,到最后往往自己都病愈出院了,却仍没等到化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自拟问卷对417名中专生就有关“课桌文化”现象产生的现状及认识2个方面共13个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课桌文化”现象产生的现状方面令人担忧,可谓现象普遍、场所固定、时间不一、内容低俗;而对“课桌文化”现象的认识方面则相对乐观,动机多样、心情复杂、是非清楚、有改正的趋向和可能。并就“课桌文化”现象的消除方法提出了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9.
黎民 《当代医学》2006,12(2):52-53
2006年6月,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卫生部《当代医学》杂志社承办的“中国县市医院发展论坛——2006院长论坛”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 县市医院是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基础.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核心.是城乡医疗服务体系的枢纽。一直以来,在我国医疗卫生系统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县市级医院在防非典、防禽流感等关键战役以及经年累月的基层医疗服务中.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和我国人民的健康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卓越贡献。 与此同时,中国县市医院发展的步履相当沉重。一方面.县市医院底子薄、技术力量弱;另一方面,县市医院职业化管理信息咨讯相对滞后,极大地限制了中国县市医院发展的步伐。 本次论坛宗旨是:探讨和解决中国县市医院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规范中国基层医疗体系中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与服务创新意识,为县医院功能回归或重新定位找到一个科学可行的方案.为中国县市卫生管理机构、医院院长构建医院经营管理经验与思想分享的平台,推动中国县市医院管理职业化与科学化进程。 为配合这次盛会.本刊开设“县市级医院发展论坛”.广邀深谙县市级医院经营管理之道的专业人士各抒己见,以飨同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财政投入:后"以药养医"时代的改革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志 《当代医学》2007,13(4):24-28
很多的时候,我们在痛批医院“以药养医”种种“罪行”而获得快感时.却往往忽视了这样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今天”的尴尬困境是由“昨天”的政府财政投入的严重不足,今天的继承事实不过是长期以来卫生事业投入的严重不足积攒下的弊病,事实上.公允地说.很多医院也是其中的“受害者”.是财政投入不足的“替死鬼”。而一旦投入不足,用“以药养医”来提高门槛就成了医院的“不二法门”.[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