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芮  陈松  苏志桂 《药学研究》2021,40(1):52-55,67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主动脉血管内皮下斑块的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特征,而在斑块中胆固醇结晶的出现不仅会加剧斑块炎症反应,还会造成斑块去稳定和破裂,最终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因此,清除斑块胆固醇结晶将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归转.本文综述了斑块中胆固醇结晶的形成过程和特点、胆固醇结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他汀类药物是预防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药物,其主要通过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但现有证据包括ASCOT、PRINCE、CARE及REVERSAL等研究均提示,他汀类药物具有显著的抗炎效应,尤其可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CRP)水平,因而,抗炎效应也是其重要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之一.他汀类药物还具有抗凝等心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凡六章  马根山 《江苏医药》2012,38(8):952-955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是指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肾动脉管腔狭窄.目前普遍认为,当局限性管腔狭窄≥50%时才是有临床意义的肾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主要包括B超、CT、MRI及肾动脉造影检查,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本文主要就ARAS的诊断和介入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关系紧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浓度的升高已被确认为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合理应用降脂药物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血管炎症性疾病.烟碱(尼古丁)是香烟的主要成分之一,是许多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危险因素.最近的研究表明,烟碱可与细胞表面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高度结合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nAChR在血管的各类细胞中都有不同量的表达.因此,本综述总结nAChR及配体在烟碱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基于nAChR的信号通路在相关细胞(如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血小板及免疫细胞)中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同时讨论这些通路是如何影响斑块的稳定和发展的.最后将讨论nAChR作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分子靶点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戴丽丽  苏志桂  张灿 《药学研究》2017,36(8):471-476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主要诱因.鉴于常规的给药方式,进入斑块的药物浓度很低,难以实现直接针对斑块的有效治疗策略.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靶向斑块、斑块局部释放药物和提高斑块内药物有效浓度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等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技术平台.本文从靶向递送策略的角度对近年来针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进行综述,为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诊疗的设计和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潘晓琼 《中国医药》2011,6(6):767-76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高脂血症的患者也越来越多.一般认为,高脂血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和发展,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一些致死性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卒中、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加重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肝硬化、胰腺炎等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整血脂代谢可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8.
郭静 《医药导报》1997,16(3):139-140
众所周知,高脂血症为动脉硬化-脑血管疾病、冠心病的重要危险诱因之一.研究证明,高血脂症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延缓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从而降低脑血管疾病、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实践中不断证明,许多原本治疗  相似文献   

9.
高脂血症的主要危害是使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众多的相关疾病.目前,我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遗传因素加外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发的疾病,其中血脂代谢紊乱是重要致病因素之一.高脂血症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进行性和全身性的,它的直接损害是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脂血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的危险因素[1].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军队干部这一特殊群体高脂血症的患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现就如何正确解读军队干部体检报告中的血脂指标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杜宏伟  何耀 《中国医药》2012,7(6):782-784
导致冠心病和中风的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首位[1].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免疫炎症性疾病.它包括两个阶段: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临床前期病变(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和终末期即缺血性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用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筛查的无创影像学技术有超声、冠状动脉钙化扫描、冠状动脉造影和磁共振成像.其中,超声和CT获得最广泛的研究,因为它们可提供动脉粥样硬化存在和发展程度的证据.颈动脉超声可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本研究综述CIMT的测量及其在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AASD)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的药物。近20年来这类药物的发展很快,主要原因为: 1.AS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而心脑血管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高,是人体健康和生命的最大威胁; 2.防治AS是防治心脑血管的根本性措施; 3.药物是防治AS的主要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2.
脂联素与代谢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死亡的主要原因,脂代谢的异常仅仅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部分原因,而更多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脂血症,尤其是高甘油三酯症和高血压,多危险因素综合征即X综合征,称其为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众多危险因素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上对于肥胖发病的研究认为脂肪堆积不会促进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生,而脂肪分布是重要的发病因素.用CT扫描分析脂肪组织,美国和加拿大研究中心已经证明内脏脂肪的堆积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发生中起主要作用[1].因此内脏型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基本病变,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他汀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调脂药物,除此之外,他汀类药物还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血栓.抑制炎症反映.稳定斑块等作用.  相似文献   

14.
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脑血管病是当前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而高血脂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首要危险因素,血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业已确认,冠心病和脑梗塞的发生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呈负相关.许多学者还认为冠心病及脑血管障碍病人的HDL-C低下主要是其亚组分HDL_2-C低下.我们用中药调脂汤治疗高血脂症50例,观察其对HDL-C及HDL_2-C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疫苗接种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项研究证明,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涉及天然和获得性免疫应答,包括促进和拮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免疫应答.在动脉粥样硬化实验和人体模型中,已确认了诱导免疫应答的共同自身抗原,如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β2糖蛋白1和热休克蛋白60.已证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相关抗原能诱导动脉粥样硬化获得性免疫应答.通过热休克蛋白65/60和β2糖蛋白1激活黏膜免疫来诱导免疫耐受也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最近已鉴定出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100上的特异性免疫活性表位,早期实验证明,特异性载脂蛋白B-100相关抗原主动免疫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新型免疫调节策略.  相似文献   

16.
动脉粥样硬化在我国是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名列前茅的主要病种之一.CRP在预示未来发生冠脉综合征的应用方面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茶籽油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效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茶籽油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对高血脂饲料喂食的鹌鹑灌胃给药,观察对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形态变化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茶籽油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显著下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轻.与月见草油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茶籽油能降低高脂血症鹌鹑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能明显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高血脂症有显著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冠心病、脑卒中和周围血管疾病均具有共同的病理学基础——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的血栓形成所致的心脑血管事件是目前发达国家致死和致残的最主要原因,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危险因素,人体内胆固醇主要来源于肝脏内源性合成和肠道胆固醇吸收,他汀类药物竞争性抑制乙酰辅酶A和  相似文献   

19.
他汀类药物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陈汇 《医药导报》2007,26(4):331-334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呈明显的上升态势.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很多,其中脂质代谢紊乱甚为重要.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药(他汀类)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血脂药物,其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已为大量临床研究所证实。目前研究认为,他汀类对心脑血管病的治疗作用还得益于多种非调脂作用,包括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栓形成、抗炎作用、抗氧化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他汀类的非调脂作用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动脉组织中丝氨酸(Src)抑制的C激酶底物(SSeCKS)的表达.方法 以高脂饲料喂养加维生素D3腹腔注射建立SD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A),对照(B)组,每组8只给予基础饲料喂养.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病理学观察HE染色的主动脉;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SSeCKS在动脉中的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SseCKS的细胞定位.结果 12周时A组TC和TG较B组明显升高(P<0.05);A组形成纤维增生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SSeCKs表达显著增强,SSeCKS表达主要分布在动脉内膜、中膜,部分定位于内皮细胞.结论 高脂饮食所致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SSeCKS表达增加,SSeCKS可能参与了血管重塑及细胞凋亡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