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履荣 《中外医疗》2013,32(8):38-39
目的通过临床案例分析探讨病变椎体部分切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09年—2012年就诊的78例脊柱结核患者,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7~30d抗痨治疗后采用前路病变椎体部分切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术后进行为期3~5d的负压引流[1]。并进行1~12个月的随访,记录结果。结果在3~6个月后经X线片复查78例患者植骨全部愈合。其中29例伴脊柱畸形者后凸Cobb角从术前的平均21°矫正至术后平均8°。64例患者血沉达到正常,72例CRP正常;未有案例出现并发症。结论病变椎体部分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可以彻底清除病灶,且恢复快、复发率低,是治疗脊柱结核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2.
外科切除与稳定性重建治疗脊柱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肿瘤的合理手术方法。方法对收治的136例脊柱肿瘤病人,进行全身的检查,查找肿瘤的原发灶,并在CT监视下行病椎穿刺活检,确定肿瘤性质,制定治疗方案。结果行手术治疗的病例中,良性肿瘤病人9例,全部行病椎外科切除同期行脊柱重建,恶性肿瘤病例15例,全部行全脊椎切除。先期后路固定切除椎体附件,然后前路行病椎完全切除,取髂骨或钛网植骨前路内固定。所有手术病人术后随访1—5年,死亡3例,复发3例。18例全部存活,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良性脊柱肿瘤,同期行病椎外科切除并重建脊柱稳定性,可以完全治愈;脊柱恶性肿瘤经过术前、术后化疗、放疗再行病椎全脊柱切除、重建脊柱稳定性,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脊椎切除、融合及稳定性重建术在治疗全脊椎肿瘤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对11例全脊椎肿瘤的患者行后路或联合前、后路I期全脊椎切除、脊髓减压,并进行椎间植骨融及后路植骨融合、固定的手术。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7例神经功能丧失者,6例完全恢复,1例部分恢复,所有患者局部疼痛皆消失。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瘫痪加重。术后平均植骨融合时间为3个月。1例神经鞘瘤患者1年后复发并恶变。结论:颈部全脊椎肿瘤,联合前、后路手术(肿瘤切除、植骨、内固定)可以彻底切除全脊椎肿瘤及稳定性重建;对胸、腰段脊椎肿瘤仅行后路手术便可彻底切除全脊椎肿瘤,并通过植骨及椎弓银钉系统内固定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脊椎切除、融合及稳定性重建术在治疗全脊椎肿瘤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对11例全脊椎肿瘤的患者行后路或联合前、后路Ⅰ期全脊椎切除、脊髓减压,并进行椎间植骨融及后路植骨融合、固定的手术.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7例神经功能丧失者,6例完全恢复,1例部分恢复,所有患者局部疼痛皆消失.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瘫痪加重.术后平均植骨融合时间为3个月.1例神经鞘瘤患者1年后复发并恶变.结论颈部全脊椎肿瘤,联合前、后路手术(肿瘤切除、植骨、内固定)可以彻底切除全脊椎肿瘤及稳定性重建;对胸、腰段脊椎肿瘤仅行后路手术便可彻底切除全脊椎肿瘤,并通过植骨及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利用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脊柱重建治疗腰骶段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3年1月~2011年1月腰骶段恶性肿瘤患者1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脊柱重建方式,术中后路先完整切除病椎,然后钛网植骨进行椎体重建,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固定.对比观察实施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骨痛评分、脊柱稳定性的改变.结果:16例患者获完整随访,1例失访,经X线及CT检查,16例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未见不融合及内固定断裂,脊柱稳定性好.结论: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脊柱重建治疗腰骶段恶性肿瘤能有效切除肿瘤、重建脊柱稳定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腰椎恶性肿瘤一期手术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的方法 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2年3月-2007年3月收治17例胸、腰椎恶性肿瘤患者,其中一期经前后联合入路行病变椎体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13例,一期经后正中入路全脊椎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4例.结果 14例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8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得到改善.本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发生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一期全脊椎切除病变椎体及稳定性重建的6例患者随访至今未发现肿瘤复发,植骨融合满意,内固定稳定.结论 胸、腰椎恶性肿瘤的一期手术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特别是全脊椎切除术是治疗胸、腰椎恶性肿瘤的有效外科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脊柱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策略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 2003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脊柱原发恶性肿瘤及原发病灶隐匿的转移瘤患者25例,对其临床特点、术前穿刺取病理活检、术前半程放疗、手术方式、术后放化疗等综合治疗策略及预后进行分析.观察随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局部疼痛和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肿瘤的复发、植骨融合、脊柱稳定性情况.结果 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0~300min,术中出血500~3200ml,平均1500ml.术后随访6个月~5年,所有患者近期疗效满意,局部疼痛及神经系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或改善.末次随访存活病例植骨融合良好,无内固定松动、移位、断裂及脊柱失稳情况,无局部复发.术后6个月、1、2、3、4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96.00%,84.00%,76.00%,68.20%.结论 对于脊柱原发恶性肿瘤及原发病灶隐匿的转移瘤进行合理有效、及时的综合治疗,能够稳定和重建脊柱,减轻或缓解疼痛,维持或改善神经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手术切除和脊柱稳定性重建的外科疗效。方法:对29例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进行脊椎肿瘤切除减压.单纯植骨或钛网、人工椎体植骨加椎弓根钉棒或钢板螺钉内固定.一期重建脊柱稳定性,术后根据病理结果均给予化疗、放疗和激素等综合治疗。观察术后局部疼痛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及脊柱椎节的稳定性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62个月,平均26个月。所有病人术后局部疼痛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无加重损伤,其中12例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术后影像学检查提示:脊柱内固定物在位.椎体序列恢复良好,椎间高度恢复。结论: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手术切除和脊柱稳定性重建的外科疗效肯定,适应征具备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用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脊柱重建治疗腰骶段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腰骶段恶性肿瘤患者1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脊柱重建方式,术中后路先完整切除病椎,然后钛网植骨进行椎体重建,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固定。对比观察实施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疼痛评分、脊柱稳定性的改变。结果:16例患者获完整随访,1例失访,经X线及CT检查,16例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未见不融合及内固定断裂,脊柱稳定性好。结论: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脊柱重建治疗腰骶段恶性肿瘤能有效切除肿瘤、重建脊柱稳定性、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2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5例椎管内神经鞘瘤诊疗情况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术后随访6~30个月,肿瘤无复发.术后患者症状11例明显改善,13例部分改善,1例无改善.术后复查X线片,12例行植骨内固定者均形成骨性融合,未作内固定者中有3例出现轻度脊柱失稳.结论 MRI是当前椎管内神经鞘瘤最重要的诊断方法,手术切除肿瘤尽量彻底,视脊柱破坏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椎间植骨内固定,有利于保持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脊柱外科内固定器材的不断研制与应用 ,前路钢板固定可用于增强前柱植骨技术之后的稳定〔1〕。Zplate是脊柱前路内固定系统之一 ,适用于椎体肿瘤切除植骨 (或骨水泥填充 )后、椎体TB病灶清除植骨后 ,脊柱暴裂骨折前路减压后 ,是近几年新开展的手术。我院脊柱骨病科自 2 0 0 0年 1月至2 0 0 2年 6月开展Zplate内固定手术 5 6例 ,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6例 ,男 4 2例 ,女 14例 ,平均年龄 39 1岁 ,其中椎体肿瘤 17例 ,脊柱骨折 2 8例 ,椎体TB病灶 8例 ,病损 2例 ,椎间感染 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前后路联合全脊椎切除手术治疗腰骶椎肿瘤有效方法.方法 我院骨科2007年至2011年间收治的30例腰骶椎肿瘤患者采用前后路联合全脊椎切除,并通过植骨及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结果 30例均随访12~28个月,根据VAS评分标准优良率达86.7%.结论 前后路联合全脊椎肿瘤切除并通过植骨及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是治疗腰骶椎肿瘤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对腰椎转移瘤椎体、附件同时破坏并软组织肿块病人,采用胸腰部侧后方“(?)”切口,彻底切除瘤体,椎体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取得满意效果,该方法:①切口显露视野清楚,暴露充分,直视下可彻底切除瘤组织。②选用椎体钉内固定,有效地抵御了植骨区压应力、切应力和扭转应力,有利植骨区的可靠融合,避免了肿瘤切除后脊柱不稳定,而导致脊髓、马尾神经和脊神经的损伤。③本术式未切断骶棘肌和腰大肌,术后保留了脊柱部分稳定结构,该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治疗效果确切,作为脊柱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后路器械内固定、病椎部分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在抗痨药物治疗下手术治疗的 2 2例脊柱结核的临床资料。男 14例 ,女 8例 ;年龄 2 2 - 5 8岁 ,平均 4 1岁 ;发病部位胸椎 4例 ,胸腰段 10例 ,下腰椎及腰骶部 8例。胸椎椎旁脓肿 11例 ,腰椎腰大肌脓肿 8例 ,3例无脓肿 ;单椎体发病 3例 ,2节段发病 15例 ,3节段发病 4例 ;术前后凸角度测量 9 - 36 ,平均 30 。手术方法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为后路器械内固定 ,第二步为切除病变侵及的部分椎体 ,并取大块髂骨支撑植骨。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 1年 8个月 ,后凸角度为平均 6 ,植骨愈合时间 4 - 6个月 ,血沉全部正常 ,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结论 后路器械内固定、前路病椎部分切除、支撑植骨融合术 ,病灶切除彻底、完全 ,可以短期内稳定脊柱 ,脊柱融合可靠 ,能有效地矫正和防止后凸畸形的发生和加重 ,为治疗脊柱结核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手术治疗颈椎肿瘤有效方法。方法 2006~2009年间,我院骨科15例同时累及脊柱前、中、后柱的颈椎肿瘤患者采用前后路联合全脊椎切除,并通过植骨及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结果 1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9.6个月。全部病例植骨均在3~6个月内获融合。术后颈肩剧烈疼痛症状消失。有神经症状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前后路联合全脊椎肿瘤切除并通过植骨及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是治疗累及颈椎三柱的颈椎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6.
脊柱病变椎体病灶切除后必须重建脊柱的稳定性[1~3],目前治疗脊柱病变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很多,如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椎板植骨加系统内固定治疗,病灶切除植骨经椎弓根内固定,侧前方病灶清除植骨或人工椎体置换或钛网固定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后路行全脊椎切除术治疗良恶性脊柱肿瘤的方法和近远期疗效,评价其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 18例肿瘤侵及椎体及附件的脊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一期经后路切除肿瘤的同时行钛网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随访6~40个月,随访内容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疼痛缓解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脊柱稳定性情况、肿瘤复发、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手术时间210~360 min;术中失血量800~1 800 mL;手术并发症2例胸椎椎体肿瘤切除术中胸膜破裂,所有切口一期愈合,无其它严重并发症;17例术前有神经功能障碍者,术后均获得显著改善;所有病例术后脊柱结构稳定;1例乳腺癌患者术后7个月复发放弃治疗,1例肾癌12个月原发肿瘤部位复发死亡,2例前列腺癌术后24个月死于多器官转移,其余患者至末次随访时脊柱稳定性良好,神经功能改善,无局部复发。结论: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联合植骨稳定性重建是治疗脊柱肿瘤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可改善神经功能、降低局部复发率,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相似文献   

18.
椎板整块切除后回植椎管成形术在椎管内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采用T-型锯进行椎板整块切除、回植椎管成形术在治疗椎管内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0年7月-2002年12月,对17例椎管内肿瘤采用T-型锯将椎板整块锯下,切除肿瘤后将椎板原位精确回 植。平均随访1年,观察病人的神经恢复情况和影像学变化。结果 17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ASIA术前 评分3例为C,13例为D,1例为E,术后6个月均恢复到E,其中1例恶性肿瘤术后11个月因肿瘤复发神经症状 突然加重而再次手术。17例患者术后6个月再植椎板均愈合,没有发现骨质吸收、椎管狭窄、脊柱后突及不稳。 结论采用T-型锯将椎板整块切除后精确回植的椎管成形术,可恢复椎管正常解剖,操作安全,是一种新的治 疗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髋臼肿瘤发病率较低,由于肿瘤部位特殊,临床治疗有相当大的难度。文中探讨髋臼部位肿瘤患者的手术操作方法、疗效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骨科2005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36例髋臼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15~64岁,平均(45.2±6.3)岁。良性肿瘤8例,占22%,其中单纯性囊肿4例,韧带样纤维瘤1例,纤维结构不良1例,血管瘤2例。恶性肿瘤28例,占78%,其中骨肉瘤5例,软骨肉瘤12例,脊索瘤1例,骨巨细胞瘤2例,恶性软骨母细胞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转移性肿瘤5例。良性肿瘤患者行单纯肿瘤切除+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恶性肿瘤患者行脊柱钉棒系统联合骨水泥重建术。结果围手术期间无死亡病例,术后5例患者出现可控性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5~96个月,1例良性肿瘤患者失访,其余患者均获随访。7例良性肿瘤患者均无复发,髋关节活动正常;恶性肿瘤患者中骨肉瘤4例、软骨肉瘤6例出现肺部转移,均死于呼吸功能衰竭,其余无瘤生存;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死于术后2年,1例带瘤生存;截至末次随访日骨巨细胞瘤、恶性软骨母细胞瘤及脊索瘤患者未见局部复发或肺部转移;转移性肿瘤5例均死于术后3年内。术后3个月,患者肢体功能评价参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Harris评分,良性肿瘤患者7例>90分,恶性肿瘤患者9例70~79分,19例<70分。结论恶性肿瘤患者采用脊柱钉棒系统联合骨水泥重建术,能满足一般日常活动;手术前髂内动脉栓塞可明确减少出血和提高手术安全性;术后应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田崴  卞传华 《吉林医学》2010,31(10):1353-1354
目的:探讨和分析脊柱肿瘤的临床分类特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稳定性的重建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脊柱肿瘤患者的病理类型、临床表现及手术方式。通过X线、CT及MRI检查了解肿瘤位置和脊髓神经受压情况。分别选择不同入路的刮除、切除、脊髓减压手术,通过植骨、骨水泥充填、椎体成形术等方法进行脊柱稳定性的重建。结果:本组51例,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38例通过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2年,术后近期疗效均较满意,有明显疼痛的23例患者中疼痛消失15例,疼痛缓解7例,瘫痪15例肌力、感觉均恢复。11例转移癌术后7~12个月死亡。结论:早期诊断与外科干预治疗是脊柱肿瘤治疗的首选。手术治疗对脊柱肿瘤伴有截瘫者缓解症状有较大临床意义。根据肿瘤的性质、节段和类型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稳定性重建和术后综合治疗是良好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