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沂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120例,按照分子生物学(MICM)分型法,结合相关危险因素,将所有患儿分为低度危险组(LR组)33例、中度危险组(IR组)49例、高度危险组(HR组)38例。患儿均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观察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LR组、IR组和HR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以不低于Ⅱ级作为不良反应判断标准,120例患儿中,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丙氨酸氨基转肽酶升高、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减少、血肌酐升高、心肌酶升高、黏膜损伤、呕吐、腹泻发生率分别为67.5%、31.7%、50.0%、9.2%、5.0%、7.5%、41.7%、20.8%、8.3%。3组危险度分级不同患儿呕吐与黏膜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儿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丙氨酸氨基转肽酶升高、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减少、血肌酐升高、心肌酶升高、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需规范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提前采取针对性措施,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相关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72位患儿血药浓度,结合临床不良反应观察,采用χ2检验分析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结果血清MTX C24 h≥40μmol.L-1的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血清MTX C24 h〈40μmol.L-1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MTX C48 h≥1.0μmol.L-1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血清MTX C48 h〈1.0μmol.L-1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MTX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直接取决于MTX血药浓度的高低和持续时间的长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上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ADR),以及临床药物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我院诊治的59例依照诊疗建议[1-2]行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的ALL患儿;统计、整理其应用HD-MTX治疗的相关数据,还有相关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MTX血药浓度检测结果,以及甲酰四氢叶酸(CF)解救情况;观察、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评估参考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规毒性判定标准)。结果:行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的 59例ALL患儿,共进行了264次化疗;经化疗,患儿不良反应多见于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黏膜损伤,以及肝脏毒性、肾脏毒性、心脏毒性、感染等;行HD-MTX治疗后44 h,黏膜损伤、胃肠道反应等方面不良反应发生率,排泄延迟组的患儿明显高于排泄正常组的患儿(P<0.05);不同危险分层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HD-MTX规范化治疗患有ALL的儿童,参照患儿的MTX血药浓度检测行CF解救,以及采取有效的不良反应防治措施,能够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叶丽  虞国慧  丁美琪  郭峰  潘民  何靓 《中国医药》2012,7(12):1558-1559
目的通过甲氨蝶呤血药浓度测定指导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大剂量甲氨蝶呤化学治疗(化疗)和解救方案,保证用药有效、安全。方法20例ALL患者共接受30例次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按应用甲氨蝶呤剂量不同分组,每组15例次,I组3g/m2,Ⅱ组5g/m2。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甲氨蝶呤静脉滴注结束后0、20、44h的血药浓度,指导亚叶酸钙解救,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于0、20和44h时,1组血药浓度分别为(50.45±25.78)、(1.02±0.68)和(0.09±0.05)μmol/L,Ⅱ组分别为(80.34±42.38)、(1.26±0.85)和(0.11±0.06)Ixmol/L。20例患者根据血药浓度及时调整亚叶酸钙解救,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I组和Ⅱ组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3.3%(8/15)和80.0%(12/15),皮肤黏膜糜烂及溃疡发生率分别为40.0%(6/15)和73.3%(11/15),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53.3%(8/15)和86.7%(13/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组和Ⅱ组皮肤过敏、肝功能异常、感染和肾损害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的血药浓度监测可提高治疗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的相关不良反应及清除延迟的影响因素,保证患儿用药的合理性及安全性,提高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儿科住院,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且接受HD-MTX化疗患儿的相关资料,分析患儿在HD-MTX化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清除延迟的影响因素。结果:3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共接受128例次HD-MTX化疗,化疗不良反应以骨髓抑制最常见,占46.9%,其次为肝功能损害,占25.8%。年龄越小,HD-MTX化疗胃肠道紊乱发生率越高。危险度越高(中高危组),骨髓抑制的发生率越高。MTX的清除延迟会增加黏膜损害、肝损害、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清除延迟时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应及时监测及解救。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5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50例患儿均于我院进行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统计治疗过程中的临床不良反应和影响因素.结果:采用HD-MTX治疗方案后,Ⅱ~Ⅳ级的中性粒细胞减低患儿37例(54.0%)、血红蛋白下降患儿24例(48.0%)和血小板减少患儿7例(14.0%),呕吐占16.0%,腹泻占10.0%,口腔炎占42.0%,肝功能损伤占38.0%,治疗过程中不存在Ⅱ~Ⅳ级肾功能损害者、感染严重和死亡患儿;ALL患儿不同时间段血浆MTX浓度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MTX治疗ALL患儿,可减少不良反应,有效控制血浆MTX浓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特点为造血细胞的某一系列在骨髓中恶性增生,并进入血流浸润各组织器官,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小儿白血病是小儿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类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占所有小儿急性白血病的80%。目前治疗小儿ALL的主要方法是化学药物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大多数小儿ALL通过现代先进化疗方案治疗,长期无病生存率可以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14氢叶酸钙(CF)防治髓外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收集1998年7月至2001年6月处于完全缓解期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住院病人42例,把他们在不同时期用不同剂量的HDMTX冲击治疗,剂量和时间为1998、1999、2000、2001年分别用HDMTX1.0、2.0、2.0-3.0、3.0g/m^2.次,全部病例均经诱导缓解、巩固后进入HDMTX+CF预防髓外白血病阶段,部分病例为维持期的强化治疗。本组42例共作194例次,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MTX毒副反应。结果 追踪观察1998年至2001年上半年顺从治疗呈现持续缓解的患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复发迹象,能正常生活或上学。本组毒副反应偶见肝功能转氨酶升高或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为3.4%,程度轻微,均能坚持治疗。结论 HDMTX3.0g/m^2.次防治本地区小儿急淋髓外白血病是能耐受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了解其不良反应及血药浓度监测的意义.方法: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标危患儿120例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观察并总结其不良反应发生的种类及相应血药浓度结果.结果: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口腔溃疡是大剂量甲氨蝶呤常见的不良反应.48 h血清浓度>0.25umol/L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监测甲氨蝶呤血清浓度,充分水化、碱化,适当给予甲酰四氢叶酸钙解救,是保证大剂量使用甲氨蝶呤临床安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MTX)化疗期间,MTX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的关系,从而设定合理的MTX解救方案。方法:133例ALL标危患儿连续静脉滴注MTX 24h后,监测48h时MTX血药浓度(C48h),并观察毒副作用。结果和结论:MTX C48h≤0.1μmol/L是一个比较安全的浓度范围,在充分水化、碱化的同时,在MTX C48h为0.3μmol/L左右时停止解救,在临床上仍然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中甲氨蝶呤(MTX)消除的个体差异性,为临床制订合理的解救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81例ALL患儿行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339次,MTX剂量为3~5 g.m-2,24 h持续静脉滴注。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用药后24,48,72 h血清中MTX浓度。统计各时间点浓度值,并计算变异系数(CV)。用Spearman相关分析考察48,72 h MTX血药浓度的相关性。结果 48,72 h MTX血药浓度变异系数较大,血药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MTX在ALL患儿体内的消除情况存在极大的个体差异性,有必要通过血药浓度监测来指导亚叶酸钙(CF)的解救次数和剂量。  相似文献   

13.
张善堂  唐丽琴  王宁玲  方焱  刘洪军 《安徽医药》2009,13(10):1256-1258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MTX)化疗时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探讨其对于甲酰四氢叶酸钙(CF)个体化解救的临床意义。方法140例ALL患儿按照ALL危险度分组,标危组接受3.0g·m^-2 MTX治疗,高危组接受5.0g·m^-2 MTX治疗。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MTX给药后固定时间点(24、44、68h)的血药浓度,根据血药浓度结果调整CF解救方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标危组24、44、68hMTX血药浓度分别为29.80±15.07、0.47±0.41、0.09±0.07μmol·L^-1,高危组24、44、68hMTX血药浓度分别为57.17±16.65、1.22±1.86、0.53±0.54μmol·L^-1,MTX血药浓度有显著的个体差异;不同剂量组CF解救剂量有显著差异;高危组中MTX排泄延迟的发生率较高(28/99);所有病例无不可逆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大剂量MTX化疗时的血药浓度监测是非常必要的,对于CF解救的个体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大剂量甲氨蝶呤(MTX)化疗时MTX血药浓度的变化规律,为临床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以接受66例次2.0~4.0g.m-1的大剂量MTX化疗的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药后定时采血测定血药浓度,根据消除末端血药浓度结果决定甲酰四氢叶酸钙(CF)救援方案,观察不良反应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MTX化疗后同一时间不同个体间血药浓度水平差异较大,尤以消除末端血药浓度差异显著。12例患儿MTX剂量从3.0g.m-1增至4.0g.m-1时,初始血药浓度(0~24h)随给药剂量增加而升高,而消除末端的血药浓度(44h以后)与MTX给药剂量无显著相关性,所有病例无不可逆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大剂量MTX化疗时,有必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从而将MTX剂量增至患儿可耐受剂量。消除末端(44h以后)是血药浓度监测的主要取血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大剂量甲氨蝶吟(HD-MTX)(抗代谢性抗肿瘤药)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血药浓度特点,并对其血药浓度进行监测.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19例PCNSL患者,进行50例次HD - MTX化疗,并监测化疗后不同时间点MTX血药浓度,综合分析血药浓度特点及其与患者性别、年龄及MTX剂量的相关性,并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处理.结果 MTX化疗后,利用亚叶酸钙(CF)解毒后,大部分患者MTX血药浓度能在66 h降至安全浓度(0.05 μml·L-1以下).MTX消除与患者年龄及其剂量有相关性,与性别无关.在使用CF解救及血药浓度监侧和充分水化、碱化的情况下,HD-MTX方案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化疗后,监测MTX血药浓度并适时、适量给予CF解救,是保证HD-MTX临床用药安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多药耐药基因1(MDR1)C3435T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甲氨蝶呤(MTX)血清浓度及化疗毒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0例ALL患儿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用PCR-RFLP法,检测MDR1 C3435T基因型;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MTX血清浓度,同时观察化疗的疗效和毒性。结果 CC、CT和TT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3%,53%,14%;C和T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9.5%和40.5%。肝功能异常ALL患儿,其24,42h MTX剂量校正的血清浓度(C/D比值)高于肝功能正常者;携带野生基因型(CC)ALL患儿的24,42 h MTX C/D比值高于突变基因型(CT+TT)携带者;携带野生基因型ALL患儿的未缓解、化疗毒性和排泄延迟发生率,高于突变基因型携带者。由于个体间的变异大,上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因素影响MTX的药代与药效,MDR1 C3435T多态性与ALL患儿的MTX血清浓度和化疗毒性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中的甲氨蝶呤药动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专一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体血浆中甲氨蝶呤(MTX)浓度的方法,并对15例经大剂量-甲氨蝶呤-四氢叶酸(HD-MTX-CF)化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进行动态血药浓度监测,提供临床HD-MTX-CF化疗及救援依据。方法:以岛津LC-10ATvp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监测,紫外检测波长302nm,0.3%磷酸-乙腈(85∶15)为流动相.血浆样品经三氯醋酸沉淀蛋白高速离心提取、富聚、定容后进样,以内标法进行色谱分析,将所测定的血药浓度以1.98μmol.L-1为界分别进行线性回归处理,所得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药动学程序(CPKDP)拟合,优化最佳药动学房室模型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以对氨基苯甲酸为内标,MTX血药浓度分别在0.015 5~1.98μmol.L-1和1.98~254.04μmol.L-1范围内时,MTX同内标的峰面积比与浓度之间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为0.994 4和0.999 7。MTX在ALL患儿体内的经时过程呈一房室模型,各个体间药动学参数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抗干扰性好,适用于儿科临床血药浓度监测及其药动学研究。MTX在ALL患儿体内的经时过程呈一房室模型代谢。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的群体药动学(PPK)特征。方法:96例患儿接受HDMTX(3g·m-2)静脉滴注24h,收集24~68h左右稀疏血药浓度数据376个,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MTX血药浓度。用NONMEM软件进行模型拟合和PPK参数的估算,并定量分析患儿年龄、性别、体质量、体表面积、种族、水化量、碱化量等固定效应对甲氨蝶呤PPK参数的影响,得到最终回归模型。结果:PPK模型为:中央室清除率(CL1)=5.04×(1-0.356×GEND)×BSA0.777 (OH1/100)0.514(L·h-1),中央室表观分布容积(V1)=16.1(L),外周室清除率(CL2)=0.203×(AGE/10)1.56(L·h-1),外周室表观分布容积(V2)=7.05×(AGE/10)1.76(L),CL1、V1、CL2、V2的群体标准值(个体间RSD%)分别为5.04L·h-1(49.6%),16.1L(29.3%),0.203L·h-1(337.6%),7.05L(107.7%),其中性别、体表面积及给药前碱化量对CL1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对CL2及V2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实验模型拟合情况较好,可为临床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后排泄延迟的发生及影响因素,为HD-MTX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9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就诊的新发ALL患儿完整的HD-MTX化疗资料。采用SPSS19.0软件对HD-MTX治疗后发生排泄延迟情况及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患儿给药后排泄延迟发生率为13.67%。排泄正常组与排泄延迟组患儿相比,病情危险度(P=0.002)、血红蛋白(Hb)水平(P=0.001)、白蛋白(ALB)水平(P=0.002)及MTX剂量(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是否合用PP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B水平是HD-MTX化疗后发生排泄延迟的保护因素(OR=0.916;P=0.007),病情危险度是发生排泄延迟的危险因素(OR=1.849;P=0.012)。结论: ALL患儿的MTX给药剂量,病情危险度和Hb、ALB水平可能与排泄延迟有关;ALB水平是HD-MTX排泄延迟的保护因素,疾病危险程度是排泄延迟的危险因素。因此,用药前应密切关注低蛋白血症儿童及高危患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