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从冠脉数字造影图中提取具有复杂形态结构的血管 ,以便于血管临床心血管疾病的定量分析与诊断 ,我们对造影图像设计了一种有效的血管分割算法 ,然而为了获得更加准确的血管形态 ,我们对造影图像和掩膜图像进行匹配减影 ,然后再从减影图像中分割血管 ,实验结果表明这样分割得到的血管较直接从造影图像分割得到的血管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2.
李伟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0,6(4):312-312
双能量减影技术是在进行兴趣区(ROI)血管造影时。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的管电压取得两帧图像,作为减影对进行减影。本文运用数学物理方法分析骨组织和软组织在高电压和低电压的减影特点,定量求出骨组织和软组织的厚度。双能量减影要求管电压在短时间内进行切换,难度较高,目前在临床上尚未普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适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备份存储的最简便和最实惠的存储方式。方法将429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患者的DSA图像资料进行光盘刻录、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PACS)存储和USB移动存储。对3种方法的备份耗费的时间、调阅所需时间、所耗费用、操作的简便性及图像质量进行比较。结果USB移动储蓄的备份所需时间、调阅所需时间、费用、每例患者备份成本明显低于前两种方法,而且操作简单、图像质量好。结论USB移动存储是最简便和最实惠的DSA图像数据存储方式,可作为常规方法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4.
李伟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0,6(4)
双能量减影技术是在进行兴趣区(ROI)血管造影时.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的管电压取得两帧图像,作为减影对进行减影.本文运用数学物理方法分析骨组织和软组织在高电压和低电压的减影特点,定量求出骨组织和软组织的厚度.双能量减影要求管电压在短时间内进行切换,难度较高,目前在临床上尚未普及. 相似文献
5.
针对冠状动脉造影图像中的血管狭窄位置进行自动识别,并且定量评估其狭窄程度,为临床医生提供一种计算机辅助诊断方法,从而提高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率,同时减轻医生的劳动强度。所提出的基于冠脉造影图像的血管狭窄自动识别方法包括血管树分割以及血管狭窄识别两部分。在血管树分割部分,首先通过基于Frangi Hessian的改进模型进行图像增强,随后利用基于统计学区域融合方法对血管区域进行分割。在血管狭窄识别部分,首先利用水平集算法对分割结果进行细化获得血管骨架,随后提取血管边缘进行血管直径测量,最后采用局部最小点法计算整幅图像血管段狭窄的百分比,对狭窄段进行定位并分级。实验在153例患者的血管造影图像中检测出狭窄共计208段,其中轻度84段,中度42段,重度82段。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血管狭窄识别平均准确率为93.59%,敏感性为88.76%,特异性为95.58%,阳性预测值为90.51%,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和定量评价动脉血管的狭窄程度,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适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备份存储的最简便和最实惠的存储方式.方法 将429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患者的DSA图像资料进行光盘刻录、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PACS)存储和USB移动存储.对3种方法的备份耗费的时间、调阅所需时间、所耗费用、操作的简便性及图像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USB移动储蓄的备份所需时间、调阅所需时间、费用、每例患者备份成本明显低于前两种方法,而且操作简单、图像质量好.结论 USB移动存储是最简便和最实惠的DSA图像数据存储方式,可作为常规方法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7.
医学图像配准技术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相比传统的图像配准方法,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配准方法提高了配准的精度和速度。为了将深度学习图像配准技术应用于胸片的配准以及减影分析,本研究先采用深度学习掩膜对原始胸片进行预处理,然后以掩膜图像作为输入,以ResUNet网络作为配准框架来实现胸片图像配准,最后评估配准效果。结果显示深度学习掩膜结合深度学习图像配准方法训练出的模型在胸片配准上具有良好的图像配准精度。这种基于掩膜的深度学习配准模型可以较好地应用于胸片的减影分析。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无框架立体定位算法的基础上,进行了脑部多模医学图像配准的临床实验研究。实验证明,本配准算法能准确地将数字血管减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图像中的血管信息融合进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的解剖结构中,三维显示后方便医生进行诊断和手术计划,对于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医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血管分割能够为计算机临床辅助与可视化诊疗提供关键的结构和病灶信息。由于血管造影图像涉及多种数据模态以及个体化差异和复杂病理,诸多挑战性的问题仍待解决。我们对血管分割的主流方法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并且讨论了血管分割的研究格局和发展趋势,旨在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估窦汇区的解剖结构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本研究选取203例患者全脑DSA术影像(选择性双侧颈动脉+椎动脉造影)。观察窦汇区及周围各窦形态,包括上矢状窦汇入横窦,和直窦汇入横窦的形式,两侧横窦的大小及分流类型,两侧横窦交通情况和枕窦的出现率。 结果 上矢状窦汇入横窦的方式可分4型,居中型:30.0%(61例);双分支型:28.6%(58例);偏右型:35.0%(71例);偏左型:6.4%(13例)。直窦汇入横窦的方式分3型,居中型:68.0%(138例);偏右型:18.2%(37例);偏左型:13.8%(28例)。两侧横窦的分流方式可分5型:对称分流型36.4%(74例);主要右侧分流型48.8%(99例);主要左侧分流型5.9%(12例);单一右侧分流型6.9%(14例);单一左侧分流型2.0%(4例)。 结论 DSA是一种准确、可靠的评估窦汇区解剖结构的检查,能为静脉窦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部分头颈部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DSA)是介入手术的关键设备,但其床旁控制器与可编程控制器(PLC)之间的接口电路复杂,存在接线繁琐、安装调试周期长且难以维护维修等缺点。本文提出一种用触摸屏代替床旁控制器的新型控制方案。该方案利用触摸屏组态软件设计床旁控制器的操作命令,命令的发送通过PLC和触摸屏之间的以太网进行传递。新方案不但有效简化了原有接口电路,大大减少信号线的数量,而且使安装维修及功能扩展变得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2.
基于形态学和多项式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几何失真的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脑血管的三维重建,提出了一种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的几何失真校正方法。该方法包括基于形态学的控制点的自动检测和存储;基于双多项式的校正系数求解、图像校正。该方法可以在无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实现脑血管DSA图像的校正。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校正准确性高,平均误差为0.12像素,可用于脑血管DsA图像的校正。 相似文献
13.
李冰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21,42(3):173-175
目的 评价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神经介入术治疗缺血性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缺血性血管病患者88例,随机分二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实验组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神经介入术治疗,比较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NIHSS评分).结果 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适合于中国数字人数据集特点的图像配准,彩色图像分割以及三维重建方法。方法:首先基于中国数字人连续断层图像的4个定位杆坐标值,对断层图像进行射影变换,消除其射影失真。纠正失真后再将断层图像根据第一个定位杆的质心坐标值裁剪成大小一致的断层图像。其次使用photoshop中knockout滤镜,完成断层图像的分割。最后使用mimics软件完成三维重建。结果:建立了中国数字人女1号髋部骨骼肌精确的三维模型。结论:髋部骨骼肌模型的三维交互可视化可以准确反映该区域复杂的解剖结构及其空间毗邻关系,同时为数字人三维可视化提供了一种精确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