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囊型包虫病(Cystic echinococcosis,CE)是由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的续绦期幼虫寄生在人体肝、肺等脏器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中国卫生部规划防治的五大寄生虫病之一。现已证实全国有31个省市区存在包虫病感染病例,有100多万包虫病现症患者,受威胁人口达几千万,包虫病畜超过4000万头,每年新发病畜达800多万头, 相似文献
2.
3.
4.
杨秀珍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7,(4)
棘球蚴液是血清学诊断人体棘球蚴病最常用的抗原来源,免疫电泳分析显示至少有10种抗原,并混有宿主血清多种成分。与其他蠕虫感染有交叉反应,与正常人血清常出现假阳性反应。因此,用全棘球蚴液难以特异地确定棘球绦虫种类。本文作者用单克隆抗体纯化和鉴定抗原5。 相似文献
5.
6.
抗细粒棘球绦虫成虫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能分泌与细粒棘球绦虫(简称包虫)成虫特异结合的抗包虫成虫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方法 用包虫成虫抗原免疫BALB/c小鼠后,获取免疫的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结果 ELISA方法筛选出1株能持续稳定分泌抗包虫成虫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F5E3C9E9D5杂交瘤细胞株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可以与包虫成虫、棘球蚴结合,与囊液抗原呈边缘性阳性反应,而与泡球蚴EM2抗原呈阴性反应。冻存1个月后复苏,仍能稳定分泌。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该单克隆抗体与棘球蚴的生发层,棘球蚴原头节虫体呈阳性反应。结论 1F5E3C9E9D5是一株稳定的杂交瘤细胞株,所分泌的抗细粒棘球绦虫成虫单克隆抗体在粪抗原的检测方面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分泌抗细粒棘球绦虫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包虫病的免疫诊断和免疫预防提供有价值的单克隆抗体,通过对骨髓瘤细胞SP2/0与用细粒棘球蚴囊液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融合试验及多次筛选、克隆,建立了分泌单克降抗体的细胞株NIA_2。用ELISA及免疫电镜等方法检测证实该细胞株有特异性。其培养上清分泌抗体滴度为1:2560,注入同系小鼠腹腔,诱生肿瘤和滴度为1:163840的腹水。免疫球蛋白鉴定表明是IgG_1,未见对囊虫的阳性反应。该杂交瘤细胞株经组织培养传代10个月,分泌抗细粒棘球绦虫抗体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8.
9.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9,(1)
细粒棘球蚴病是由细粒棘球蚴寄生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严重威胁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犬是细粒棘球绦虫的终末宿主,牛、羊和人是细粒棘球蚴的中间宿主。目前针对棘球蚴病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效果尚不理想,疫苗作为预防和控制棘球蚴病传播的重要补充手段,研究尤为重要。本文对抗细粒棘球绦虫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高效疫苗的进一步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张永红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8,(4)
取细粒棘球蚴囊液经离心、超滤浓缩,直接或放射碘标记后用于试验。将浓缩的囊液抗原免疫家兔后收集的抗血清通过与正常羊血清连接的溴化氰活化琼脂糖4B柱吸收,以除去抗羊血清蛋白抗体成分。试验血清包括从不同国家获得的细粒棘球绦虫、多房型棘球绦虫、猪肉绦虫、马来丝虫、班氏丝虫、盘尾丝虫、曼氏/埃及血吸虫、鞭虫、蛔虫、板口线虫患者血清及英国正常人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沉淀试验、SDS-PAGE和免疫印渍试验进行囊液抗原性的分析和测定。 相似文献
12.
13.
刘兴柱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7,(2)
本文报道了用特异性抗细粒棘球绦虫六钩蚴单克隆抗体鉴别细粒棘球绦虫卵和其他几种带绦虫卵的试验结果。试验用的抗细粒棘球绦虫六钩蚴单克隆抗体(EG06.4E5 mab),系以细粒棘球绦虫卵经相继用人工消化液处理和超声提取物免疫BALB/c鼠的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杂交瘤产生的。分别对细粒棘球绦虫卵和其他几种带绦虫卵进行了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T)。免疫荧光试验经用蔡氏显微镜观察,显示4E5 mab对细粒棘球绦虫六钩蚴有特异 相似文献
14.
朱云娟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95,(3)
作者通过逆转录和PCR扩增获得cDNA,克隆后表达为具有谷胱苷肽S-转移酶(GST)性质的融合蛋白,并用ELISA对多房棘球绦虫和细粒棘球绦虫的全长抗原Ⅱ/3进行比较分析。 按Glisin等(1974)和Ullrich等(1977)的改良方法进行总RNA纯化。分别取3g多房棘球蚴组织和0.4g细粒棘球蚴育囊,在5 相似文献
15.
细粒棘球绦虫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细粒棘球绦虫疫苗是防治囊型包虫病的一种重要途径,它包括死疫苗、分子疫苗、合成肽疫苗、DNA疫苗和重组伤寒沙门氏杆菌疫苗等,文章综述了这几种疫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细粒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又称囊型包虫病(Cystic echinococcosis,CE),是由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granulo sus,Eg)幼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Eg幼虫称棘球蚴(Hydatidcyst),寄生于人体的肝、肺和脑等不同脏器,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若囊肿破裂入胸腔和腹腔可引起继发性感染、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CE已成为我国新五大寄生虫病之一。该病呈全球分布,我国新疆、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西藏、四川西北部、陝西的牧区和半牧区均有流行,高发区约占全国面积的44%,受威胁人口约5000万。全国有25个省市区有该病的散发病例报… 相似文献
17.
细粒棘球绦虫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细粒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又称囊型包虫病(Cystic echinococcosis,CE),是由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幼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Eg幼虫称棘球蚴(Hydatid cyst),寄生于人体的肝、肺和脑等不同脏器,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若囊肿破裂人胸腔和腹腔可引起继发性感染、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CE已成为我国新五大寄生虫病之一。该病呈全球分布,我国新疆、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细粒棘球绦虫微卫星序列为分型标记,建立高效、快速、简便的鉴定细粒棘球绦虫基因型技术。方法采用FAM和HEX两种不同荧光染料分别标记细粒棘球绦虫的Sca、Emsk、C106微卫星序列引物,利用荧光PCR-基因扫描技术鉴定新疆不同地区CE病人细粒棘球绦虫分离株的基因型。结果44例CE病人的66个分离株标本经PCR及微卫星标记鉴定均为细粒棘球绦虫,其中43例病人的65个细粒棘球绦虫分离株标本为G1基因型;1例病人的1个细粒棘球绦虫分离株标本为G6基因型。结论微卫星标记能够从基因水平快速、精确地鉴定新疆细粒棘球绦虫分离株的基因型,对细粒棘球绦虫的流行病学和致病性研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pET32a—AgBS/1-AgBS/2原核表达载体,并对其重组蛋自进行原核细胞表达。方法从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中提取总RNA,反转录生成cDNA,以此cDNA为模板,用基因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EgAgBS/1和EgAgBS/2基因编码其分泌型多肽的片段,经测序后,以此两条基因片段为依据,人2r-合成EgAgBS/1-EgAgBS/2嵌合抗原编码核酸序列,将其克隆至pUCm—T载体,测序鉴定其正确性。通过对pUCm—T/AgBS/1-AgBS/2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将获得的AgB8/1-AgBS/Z嵌合抗原编码核酸序列用定向克隆技术克隆至原核表达质粒pET32a上,测序鉴定插入片段E-确后,转化至E.coli BL21(DE3)Lys S,IPTG初步诱导表达pET32a-AgBS/1-AgBS/2重组嵌合蛋白。用SDS—PAGE电泳分析鉴定重组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测序表明,AgBS/1-AgBS/2嵌合抗原编码核酸序列正方向插入至pET32a质粒。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IPTG诱导后重组嵌合蛋白得到成功表达,在相对分子量约38kD处有表达条带。结论成功构建了pET32a—AgBS/1-AgBS/2原核表达质粒,并初步诱导表达出AgBS/1-AgBS/2嵌合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利用基因工程方法表达细粒棘球绦虫抗原B重组蛋白(rAgB),并分析其免疫反应性。 方法 将rAgB基因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41a(+)中,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菌株,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获得重组蛋白rAgB-GST。用谷胱甘肽琼脂糖树脂亲和层析柱(GST-sepharose 4B)纯化,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的表达情况。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其免疫反应性,并用免疫胶体金包虫诊断试剂盒作为对照。 结果 PCR、双酶切及DNA测序结果均显示重组质粒pET41a-rAgB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表明,重组蛋白rAgB-GST的相对分子质量(Mr)为40 800,纯化蛋白含量为78.4%。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重组蛋白rAgB-GST检测细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蚴病患者血清的阳性率分别为79.2%(95/120)和51.1%(23/45),但与卫氏并殖吸虫病患者、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以及健康人血清反应均为阴性。rAgB-GS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2%(95/120)和81.0%(98/121),均略高于免疫胶体金棘球蚴病诊断试剂盒的敏感性(72.8%,75/103)和特异性(76.9%,30/39)。 结论 重组rAgB-GST蛋白可被细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蚴病患者血清识别,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