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小鼠类缺血/再灌注状态下神经细胞质内游离钙离子及细胞活性变化,探讨氟桂利嗪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的治疗意义。 方法 采用原代神经元培养法,建立类缺血/再灌注小鼠皮质神经元模型,将培养的小鼠脑细胞分为实验组(给予类缺血/再灌注处理),药物干预组(类缺血/再灌注处理+氟桂利嗪预处理),分别于再灌注30min、1h、2h、3h检测细胞质内钙离子浓度和细胞活性变化。结果再灌注30 min至2 h检测钙离子浓度,实验组与药物干预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至再灌注3 h,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再灌注30min至2 h检测细胞吸光度,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到再灌注3 h,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氟桂利嗪可明显抑制类缺血/再灌注后小鼠皮质神经细胞质内钙离子的升高,减轻由此引发的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氟桂利嗪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中PC12细胞质Ca2 + 浓度的变化和核转录因子 (NF 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传代培养的PC12细胞在特制的装置中进行缺血再灌注处理 (单纯缺血再灌注组 ) ,建立研究所需要的细胞模型并施以氟桂利嗪进行干预 (氟桂利嗪处理组 ) ,运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不同处理条件下细胞质的Ca2 + 浓度 ,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对NF κB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氟桂利嗪处理组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比较 ,细胞质Ca2 + 浓度和NF κB的表达均有降低。结论 氟桂利嗪能够减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细胞质PC12细胞Ca2 + 和NF κB的上调 ,可能具有细胞保护性作用 ;缺血再灌注损伤中NF κB的激活可能存在着Ca2 + 调控通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的缺血预处理对未成熟心肌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分为4组:缺血/再灌注(I/R)组,离体心脏灌注15min转为工作心15min后停灌45min,恢复灌注15min改为工作心30min;心脏缺血预处理(MIP)组:离体心脏灌注15min转为工作心15min后反复2次缺血5min/再灌注5min,然后重复I/R组缺血/再灌注方法;肾缺血预处理(RIP)组:反复三次阻断左肾动脉5min,放开5min,切取心脏,重复I/R组方法;双下肢缺血预处理(DLIP)组:反复3次捆扎双下肢5min,松开5min,切取心脏,重复I/R组方法。以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心肌组织三磷腺苷(ATP)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心肌细胞内Ca2+含量、心肌线粒体Ca2+-ATPase活性及其Ca2+含量、心肌线粒体合成三磷腺苷能力[ATP]m作为观察指标。结果MIP、RIP及DLIP组ATP含量、SOD活性、心肌线粒体Ca2+-ATPase活性、[ATP]m均高于I/R组(P<0.01),MDA含量、CK、LDH漏出率、心肌细胞内Ca2+含量、心肌线粒体Ca2+含量均低于I/R组(P<0.01)。结论肾缺血预处理、双下肢缺血预处理与心脏缺血预处理有同等的心肌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纹状体处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浓度变化的影响,探讨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和电针预处理组。电针预处理:电针刺激大椎、百会两穴,30min/d,共5d。采用Longa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采用微透析技术收集大鼠缺血前、缺血期间(40、80、120min)和再灌注后(40、80、120、160、200、240min)的脑细胞外液,以测定Glu和GABA的浓度变化。大鼠再灌注24h后给予神经行为学评分,评分完毕后立即处死并取脑做TTC染色。结果 缺血组和电针预处理组细胞外液Glu和GABA浓度在缺血期间(40、80、120min)和再灌注后(40、120、160、200min)均增加(P<0.01);电针预处理组Glu水平在缺血40、80、120min和再灌注后120、160min低于缺血组(P<0.05或P<0.01)。缺血组和电针预处理组GABA浓度在缺血期间和再灌注期间均增加(P<0.01)。电针预处理组GABA浓度在缺血40、80、120min和再灌注后160、200min与缺血组相应时间点比较显著升高(P<0.05或P<0.01)。电针预处理组再灌注后24h行为学评分明显低于缺血组(P<0.01),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缺血组(P<0.01)。结论 电针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有脑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缺血区纹状体细胞外液Glu浓度和上调GABA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Na+/H+交换泵抑制剂EIPA对SD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3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缺血再灌注组,EIPA预处理组,每组10只。用Pringle's法建立肝缺血模型。比较各组之间的ALT、AST、肝组织湿/干比、肝组织匀浆内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肝组织Ca2+浓度、肝组织形态学变化及EIPA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清转氨酶、肝组织Ca2+浓度、湿/干比、MPO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肝脏呈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使用EIPA预处理后,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均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IPA可能通过降低细胞内Ca2+超载减轻肝组织水肿,抑制中性粒细胞活性,从而改善缺血肝组织的能量代谢和肝脏组织微循环,对SD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基因敲除小鼠和nNOS抑制剂,探讨nNOS对心肌缺血预处理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野生型缺血再灌注组(WT IR)、野生型缺血预处理组(WT IP)、野生型缺血预处理L-VNIO处理组(WT IP+ L-VNIO)、基因敲除鼠缺血再灌注组(KO IR)和基因敲除鼠缺血预处理组(KO IP).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再灌注组缺血30 min再灌注3h,缺血预处理组分别经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连续三个循环后,再缺血30 min再灌注3h,观察TUNEL染色和Caspase-8、Caspase-9、Caspase-3的活性变化,并用Western Blot法观察Bax、Bcl-2和Fa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WT IR组相比,WT IP组小鼠TUNEL阳性细胞数目减少,Caspase-8、Caspase-9和Caspase-3活性降低,Bax和Fas蛋白表达显著降低,Bcl-2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在KO IP组,与KO IR组相比,TUNEL阳性细胞数目和Caspase活性显著增加,Bax和Fas表达显著增高,Bcl-2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nNOS在心肌缺血预处理时发挥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缬沙坦和卡托普利对缺血再灌注纤溶活性、内皮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 6 0只 ,随机分为五组 ,每组 12只 , 组 :假手术组 , 组 :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 组 :缺血再灌注 (ischem ic reperfu-sion,IR)组 , 组 :IR+卡托普利组 , 组 :IR+缬沙坦组 ;各组 (除 组外 )分别结扎冠状动脉左心室支中点 ,缺血6 0 min,松开结扎线再灌注 2 4 0 min后 ( 组不进行再灌注 ) ,分别取结扎前、再灌注前、再灌注 2 4 0 min血测定内皮素 (endochelin ,ET)、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 NO)浓度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 PA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plasm 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PAI)活性。结果 冠状动脉结扎后 ,血浆ET、NO浓度和 PAI活性显著升高 (P<0 .0 1) ,t- PA活性显著下降 (P<0 .0 1) ,再灌注后 ,血浆 ET、NO浓度和 PAI活性进一步升高 ,t- PA活性进一步下降 ,与再灌注前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再灌注后 ,与 IR组对比 ,卡托普利、缬沙坦均能显著的升高 t- PA活性 ,降低血 PAI活性和 ET、NO浓度 (P<0 .0 1)。结论 卡托普利、缬沙坦有改善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纤溶活性、抑制内皮细胞释放 ET、NO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缺血再灌注对在体兔窦房结细胞Fas L、Bax、Bcl 2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家兔 90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 10、3 0、60、12 0min组及缺血 10、3 0、60、12 0min再灌注 4h组 ,每组 10只。通过结扎及放松右冠状动脉起始部制作在体兔窦房结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当达各预定时间点后 ,迅速切取窦房结组织 ,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窦房结细胞Fas L、Bax及Bcl 2表达 ,用Tiger 92 0图象分析系统计算Fas L、Bax、Bcl 2表达平均光密度值。结果 :1 缺血 10min组窦房结细胞Fas L、Bcl 2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而Bax表达则较对照组明显增强 (P <0 0 5 ) ;Fas L、Bax表达量随缺血时间延长逐渐增加 ,以缺血 12 0min组表达最强 ;Bcl 2表达则以缺血 60min组最强。 2 缺血再灌注组 ,Fas L、Bax表达随缺血时间延长逐渐增加 ,以缺血 60min再灌注 4h组最强 ;Bcl 2表达以缺血 3 0min再灌注 4h组最强 ,而缺血 12 0min再灌注 4h组已恢复至对照组水平。 3 随缺血时间延长 ,缺血组及缺血再灌注组Bcl 2 Bax比值均逐渐减小 ,而缺血再灌注组Bcl 2 Bax比值均较相同时间缺血组明显降低。结论 :缺血及缺血再灌注均可上调窦房结细胞Fas L、Bax表达 ,下调Bcl 2 Bax比值 ,此作用可能介导了缺血再灌注诱导窦房结细胞?  相似文献   

9.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亚细胞Ca~(2 )反常与ATP酶泵功能抑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亚细胞Ca2 分布、含量及ATPase活性变化 ,探讨Ca2 反常与ATP酶泵功能抑制的关系。方法 采用离体心脏灌注模型 ,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测定心肌缺血再灌注原位亚细胞Ca2 变化 ;电镜酶细胞化学及生化方法测定ATPase分布及活性变化。结果 心肌缺血 30min再灌注 30、6 0min肌浆网及肌膜Ca2 明显减少 (P <0 .0 1) ,而胞浆及线粒体内Ca2 明显增加 (P <0 .0 1)。再灌注肌浆网及肌膜Ca2 减少与胞浆及线粒体Ca2 增加呈负线性相关 ,r分别为- 0 .96 4和 - 0 .994,胞浆与线粒体Ca2 变化呈正线性相关 ,r为 0 .997。心肌缺血 30minATPase活性明显降低 ,缺血 30min再灌注 30及 6 0min进一步加重。结论 心肌缺血再灌注Ca2 超载发生在亚细胞水平 ,即亚细胞Ca2 的重新分布。ATPase泵功能抑制是心肌缺血再灌注亚细胞Ca2 紊乱的直接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肺缺血再灌注细胞模型并研究BCL-2结合抗凋亡基因(BCL-2 associated anthanogen-1,Bag-1)在肺缺血再灌注中的表达,以期为研究Bag-1在肺缺血再灌注疾病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本课题以A549细胞系作为肺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细胞模型,实验分5组,将A549细胞给予不同缺氧时间:0 h、6 h、12 h、18 h、24 h缺氧,再复氧24 h处理后,通过低温、低氧、葡萄糖剥夺建立缺血再灌注细胞模型。通过比较5组细胞活性、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以及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确定建模效果,同时观察Bag在肺缺血再灌注中的表达。结果 不同缺氧时间处理后,缺氧组细胞活性均较正常组细胞活性降低(P<0.01),并随缺氧时间延长细胞活性下降,各时间点间细胞活性存在显著差异(F=85.03,P<0.001)。缺氧组LDH、ROS浓度均较正常组细胞明显升高(P<0.01),各时间点间LDH(F=107.67,P<0.001)、ROS(F=42...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内Ca~(2+)含量的变化,检测环磷腺苷葡胺(MAC)预处理对其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60只按实验分为正常组(5只)、假手术组(5只)、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组)和MAC预处理组(预处理组)。再灌注组和预处理组又分为再灌注后2、24、48、72 h和7天5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5只大鼠,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流式细胞仪检测缺血侧海马神经细胞内Ca~(2+)的含量,观察MAC预处理对细胞内Ca~(2+)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再灌注组2 h细胞内Ca~(2+)含量开始增高,24、48 h Ca~(2+)含量达到高峰(P0.01),72 h Ca~(2+)含量开始下降,7天Ca~(2+)含量进一步降低,但仍高于假手术组水平;与再灌注组比较,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2 h Ca~(2+)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48、72 h Ca~(2+)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细胞内Ca~(2+)含量增高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机制之一,MAC预处理能有效抑制细胞内Ca~(2+)含量增高,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观察缺氧预处理对缺氧复氧乳鼠心室肌细胞游离钙的影响。建立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设正常对照组(A组)、缺氧复氧组(B组)、缺氧预适应组(C组)。经Flou-3/AM负载染色后,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测定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利用膜片钳技术,观察L型钙通道和钠钙交换电流的变化。结果:①与A组比较,B组可显著增加细胞内的游离钙离子浓度(P<0.01);L型钙电流密度明显下降,I-V曲线上移,半数失活电压(V1/2)减小,ICa,L失活曲线明显左移,而Na+/Ca2+交换电流显著增加。②与B组比较,C组可减轻缺氧再灌注时[Ca2+]i增加(P<0.01);可减轻再灌注对L型钙电流的抑制,使I-V曲线下移程度减轻,V1/2增加及稳态失活曲线的右移;减少Na+/Ca2+交换电流的增加;③与A组比较,C组钙内流和Na+/Ca2+交换电流有轻度增加(P<0.05)。结论:缺氧预处理使缺氧/复氧造成的[Ca2+]i增高的程度减轻,是通过抑制Na+/Ca2+交换电流的增加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巨噬细胞在泡沫细胞化过程中的Ca2+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室曾用C_(57)BL/6J品系小鼠腹膜巨噬细胞与10mg·L ̄(-1)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孵育4天,建立了出现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损伤中的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的病理细胞模型,本文报道应用Ca ̄(2+)荧光指示剂技术及NADH氧化偶联差光谱变化的分析方法,检测了前述培养的泡沫样细胞的胞浆Ca ̄(2+)水平及膜上Ca ̄(2+)依赖性ATP酶活性。发现泡沫样细胞内的Ca ̄(2+)水平为对照组细胞的2.7倍,膜上Ca ̄(2+)依赖性ATP酶活性为后者的24%。实验结果提示,在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的形成过程中,伴随着缓慢的Ca ̄(2+)内流或释放,这可能与膜上Ca ̄(2+)通道的持续开放及后期Ca ̄(2+)依赖性ATP酶的钝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庚醇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凋亡和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大白兔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组)、庚醇预处理组(HT组)以及庚醇预处理加5-HD干预组(5-HD组)。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缺血心肌细胞凋亡,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同时检测线粒体膜电位、Ca~(2+)、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结果假手术组心肌线粒体结构正常。与IR组和5-HD组比较,HT组和IP组心肌凋亡指数明显减少,心肌线粒体形态结构改变明显减轻(P0.05);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升高、Ca~(2+)浓度明显下降(P0.05,P0.01)。与IR组比较,IP组SOD浓度明显升高、MDA浓度明显下降(P0.05)。结论庚醇可改善心肌凋亡以及保护心肌线粒体结构,其机制可能与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患者血清Mg~(2+)、Ca~(2+)含量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钙(Ca2+)、镁(Mg2+)含量变化,探讨其在脑梗死患者病理生理过程中的潜在作用及与病情的关系。方法检测40例脑梗死患者发病后6h、24h、72h及10d时血清Mg2+、Ca2+含量,根据病情将病例组分为稳定型脑梗死组和进展型脑梗死组,同时检测4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Mg2+、Ca2+含量。结果脑梗死组发病6h、24h、72h时的血清Mg2+、Ca2+含量与对照组和脑梗死组发病10d时比较显著减少(P<0.01),Ca2+/Mg2+明显增加(P<0.01),发病后10d血清Mg2+、Ca2+含量及Ca2+/Mg2+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进展型脑梗死组与稳定型脑梗死组血清Mg2+含量在发病72h、10d比较显著减少(P<0.01)。结论脑梗死急性期血清Mg2+、Ca2+含量显著降低,Mg2+/Ca2+明显增加,提示Mg2+、Ca2+可能参与脑梗死后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清清Mg2+、Ca2+含量的变化可作为评估其病情进展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和维拉帕米预处理对大鼠心脏功能和心肌细胞内钙荧光强度和L型钙电流(I_(Ca-L))的影响.为临床认识I/R损伤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利用Langendorff灌流系统建立大鼠离体心脏I/R模型,选取SD大鼠20只分离心脏.正常组(n=6)的心脏由蠕动泵向心脏泵入37℃正常Tyrode液30 min,采集数据完成;I/R组(n=7)的心脏先向心脏泵入37℃正常Tyrode液30min,后停灌30 min,再用正常Tyrode液再灌注心脏30min,完成I/R过程;维拉帕米组(n=7)的心脏先用正常Tyrode液灌流心脏10 min,待各监测指标稳定后,在正常Tyrode液中加入20 μmol/L维拉帕米灌注心脏30 min,然后停灌30 min,再灌注心脏30 min,采集数据.用酶解法分离单个心肌细胞,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加Fluo-3/AM荧光染色技术和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观察心肌细胞内Ca~(2+)荧光强度和I_(Ca-L)大小.结果 大鼠心脏经I/R损伤后,收缩无力,舒张顺应性差,心律失常频繁发生,心功能指标明显减弱.单个心肌细胞内Ca~(2+)荧光非常强烈(与正常组相比,P<0.01),细胞产出量明显减少,形态特征发生改变,I_(Ca-L)记录难度大,要求技术高,在电压钳制方式下,I_(Ca-L)的最大电流密度显著减小(与正常组相比,P<0.01),I-V曲线显著上抬.20μmol/L维拉帕米预处理可使心脏收缩和舒张顺应性流畅,心律失常发生明显减少,与I/R相比,左心室发展压恢复明显增加,再灌注痉挛度显著降低(均为P<0.01).心肌细胞内Ca~(2+)荧光强度明显减弱(P<0.01),分出细胞质量好,可供长时间记录I_(Ca-L).维拉帕米预处理能明显抑制I_(Ca-L),最大电流密度发生显著改变(与正常组相比,P<0.01;与I/R组相比,P<0.05),I-V曲线处在中部.结论 I/R损伤能引起心功能下降和心律失常发生,其机制可能与心肌细胞内钙超载有关.维拉帕米预处理通过减少I_(Ca-L)内流,使心脏处在抑顿中和避免Ca~(2+)诱导Ca~(2+)释放造成细胞内钙超载,起到抗I/R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线粒体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影响以及心肌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64只.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缺血后处理组,每组16只。检测各组心肌梗死面积,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荧光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比色法检测线粒体Ca~(2+)和丙二醛浓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Cx43含量。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缺血后处理组和缺血预处理组兔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少,心肌线粒体形态结构改变明显减轻,跨膜电位、SOD活性、线粒体Cx43明显升高,Ca~(2+)、丙二醛浓度明显降低(P<0.05,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兔线粒体Cx43明显下调(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保护心肌及线粒体可能与提高线粒体跨膜电位、降低线粒体氧自由基水平和减轻线粒体Ca~(2-)超载有关,其机制可能与提高线粒体Cx4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在离体大鼠心脏灌流模型上,缺血(旷置)30分钟后恢复灌流,导致心脏发生典型的再灌注损伤,表现为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低下,心肌组织蛋白和细胞内酶漏出,细胞内钙和钠超负荷,K~+/Na~+比值降低,心肌脂质过氧化产物增加等。缺血心脏再灌注的同时,应用MnSO_4作为Na~+—Ca~(2+)交换抑制剂,明显抑制了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反之再灌注时应用Na~+-K~+ ATP酶抑制剂哇巴因,则使再灌注损伤更加严重,结果提示Na~+—Ca~(2+)交换机制在再灌注损伤中具有重要的发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