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学习并解析《傅青主女科》诊治妇科痛证的学术思想与用药特色。认为《傅青主女科》论妇科痛证之病机,痛经实则责之肝,虚则责之肾;妊娠痛证责之肝脾肾;产后身痛责之气血风冷。治则重五行生克制化,论治重调气血冲任,辨证灵活独到。治疗上经行腹痛推四物,产后身痛推生化,制方严谨,用药清灵,以求至简,对后世妇科痛证之治疗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三伏贴"联合养坤祛痛汤治疗产后身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7年8月山东省中医院妇产科门诊体虚外感型产后身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0例给予"三伏贴"穴位贴敷,同时给予养坤祛痛汤口服,对照组40例仅给予养坤祛痛汤口服。结果中医证候疗效、单项中医证候、各关节疼痛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三伏贴联合养坤祛痛汤治疗体虚外感型产后身痛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李梦华  周小琳 《中医学报》2019,34(9):1855-1858
产后身痛是妇人常见产后病之一,以产褥期内出现肢体或周身关节疼痛酸楚、重着麻木为主要特征,多因素体亏虚或产后气血不足,外邪乘虚入里,气血不通瘀阻脉络,总属本虚标实证。临证审查当以"痛"证为切入点,围绕病因病机全面辨证。依据产褥期妇女产后身痛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特征表现,可辨证分为风寒、血虚、血瘀、肾虚4个证型。临床常以虚证为多见,治疗时应扶正固本为主,兼以祛邪。用药当以养血滋阴为主,佐以散寒祛风,除湿通络之品,切不可重伤其阴。  相似文献   

4.
蔡圣朝教授在梅花针灸学派几代人的临证基础上和自己四十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现代医学对产后身痛的认识。蔡圣朝教授指出虚、瘀是产后身痛发病的内在基础,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是产后身痛的发病外在因素。在治疗上,蔡圣朝教授认为须遵守"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原则,依病情辨证论治,提出"扶正祛邪、益气养血、活血通络"为治疗大法。通过对蔡圣朝教授治疗要点的阐述和典型病例的分析,详述了蔡圣朝教授运用针刺结合通脉温阳灸治疗产后身痛的临床经验,特色鲜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梁红霞  李燕萍 《医学文选》2006,25(2):248-248
目的 观察产后2h实施姜汁按摩下腹的护理,预防产后宫缩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阴式分娩的经产妇10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0例,在产后2h予姜汁按摩下腹的护理,24h后重复1次。对照组50例,按照产后护理常规护理,应用WHO疼痛分级,对两组产妇进行产后24h、48h、72h疼痛分级,观察产后宫缩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宫缩痛明显低于时照组(P〈0.05)。结论 对产后2h经产妇实施姜汁按摩下腹的护理,能有效地预防产后宫缩痛,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促进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6.
芎芷痛瘀消散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膝关节痛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芎芷痛瘀消散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导致的膝关节痛(瘀血证)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做客观评价。方法:将入选的202例膝关节痛(瘀血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52例与对照组50例。试验组给予芎芷痛瘀消散贴,5d更换1次,疗程10d;对照组给予通络祛痛膏,1d更换1次,疗程10d。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00%.对照组为66.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膝关节疼痛与压痛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芎芷痛瘀消散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导致的膝关节痛(瘀血证)的临床疗效确切,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运用养血祛风,散寒除湿法治疗产后身痛疗效。方法对51例产后身痛患者中37例风寒湿痹型患者,中药口服及熏蒸治疗。结果37例患者治愈率86.5%,总有效率100%。结论口服独活寄生汤化裁及中药熏蒸治疗产后身痛效果极佳,能在产褥期内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女性在产褥期间,肢体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者,称"产后身痛",又称"产后关节痛"、"产后遍身疼痛"、"产后痹症"或"产后痛风"。西医尚无与产后身痛相关的统一、规范的诊断标准,西医学因风湿、类风湿引起的产褥期关节疼痛可参照本病论治。文中验案为临床真实病例,临证中老师详询病史,仔细辩证,用药精当,疗效颇佳,现将王哲教授治疗肾虚型产后身痛验案浅析于文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姜醋食疗的功效,为姜日后姜醋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顺利阴道分娩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研究组产后12d予姜醋食疗直到产褥期结束;对照组产后常规产后健康指导。观察两组产妇产后乳汁分泌情况:恶露情况(包括恶露持续时间、量、色、质);有无身痛情况。结果①研究组产后42d轻度缺乳77例、中度缺乳22例.严重缺乳1例,对照组轻度缺乳40例、中度缺乳45例,严重缺乳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研究组产后42d恶露情况评分(9.59±2.37)分,对照组(12.44±2.77)分,研究组产后恶露持续时间〉20d19例,对照组54例,两组产妇在恶露情况评分及持续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③研究组产后42d轻度身痛54例,中度身痛38例,重度身痛8例,对照组轻度身痛8例,中度身痛23例,重度身痛6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产后姜醋食疗可以促进乳汁分泌、缩短恶露持续时间、促进产后子宫缩复、防止身痛,方法安全、方便、廉价、可口,适合广大群众,便于推广,利于产业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乌龙驱风剂治疗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乌龙驱风剂敷贴患处1次/15d,30d为1个疗程。结果446例痛证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2%。结论乌龙驱风剂是治疗痛证的有效外用药。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脏病(CKD)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内经》中"治未病"的实质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防复。概而言之,就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患于未然。即未病之时,固护正气,预防疾病的发生;已病之时,防止疾病传变;病情缓解之时,预防复发。分别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几个方面来论述《内经》中"治未病"理论在慢性肾脏病防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宁海地区肛周疾病的发病特点、病谱及影响因素,为肛肠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宁海地区肛周疾病的发病率及疾病谱分布,并查阅文献总结肛周疾病的可能影响因素,分析宁海地区肛周疾病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抽样调查2426人,肛周疾病发病率为44.3%,其中痔、肛周脓肿及肛瘘为主要的疾病构成,年龄因素、饮食因素、卫生习惯、家族史、体重指数、排便习惯及大便性状是肛周疾病发病的影响因素。结论宁海地区肛周疾病发病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应对生活方式及卫生习惯进行改善,降低肛肠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金匮要略》肝病证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对肝病证治内容虽未列专篇论治,但书中有30多条原文阐述了近20种肝病的证治,实开后世治疗肝病之先河。在病因方面,《金匮》认为外感和内伤皆可导致肝及其经络的病变,但以内伤者居多;具体病证包括肝脏本病、肝的经络病变及肝病连及它脏;治法分为疏肝、暖肝、补肝、清肝、镇肝。整理归纳其中有关肝病证治内容,有助于我们理解仲景对肝及其经络病变进行辨证论治的思路和方法,指导临床相应病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背景 循环系统疾病中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影响中国人寿命的"第一杀手",患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揭示循环系统疾病城乡别、性别、地区别死因顺序及其变化趋势,将为预防和控制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 分析我国2004—2015年循环系统疾病中以心脑血管为主的疾病死亡谱特征,即城乡别、性别、地区别死因顺序及其变化趋势。 方法 利用2004—2015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所定义的"循环系统疾病"资料,选取其中各类别疾病的死亡数和死亡率资料,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方法分析各类别循环系统疾病的城乡别、性别、地区别死亡率的差异及变化趋势。 结果 2004—2013年各年的死因顺位排序为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2014—2015年各年死因顺位排序为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2006—2015年,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4—2015年,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死亡率逐年缓慢上升;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死亡率各年变化不大;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死亡率呈双波浪变化,其中2006年和2013年为波峰。城乡别死亡率:脑血管病各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除2006、2015年外,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除2005年外,缺血性心脏病除2015年外,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除2004、2005、2011、2012年外,其余年份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死亡率:各年份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病死亡率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除2005年外,其余各年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死亡率仅2005年和2015年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区别死亡率:各年份各类别疾病死亡率地区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具有明显的城乡别、性别、地区别差异。缺血性心脏病城市高发,其他各类疾病乡村高发;女性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高发,其他各类疾病均为男性高发;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死亡率地区别差异明显,应根据地区别的差异确定不同的循环系统疾病的防治重点和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该文的微信推文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1984年及2004年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心脏病的病因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应用超声诊断仪常规检查心脏房室、主动脉、肺动脉等结构的大小、活动和血流等情况的变化,对超声心动图异常共计4616例(其中1984年1848例,2004年2768例)心脏病患者之病因加以对比分析,诊断以《超声医学》为标准。结果:1984年心脏病病因的构成比由高至低前五位为风湿性心脏病(24.6%)、肺原性心脏病(16.5%)、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15.3%)、高血压性心脏病(12.7%)、心肌炎(10.8%);2004年前五位则改变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30.9%)、高血压性心脏病(20.3%)、退行性瓣膜病(13.9%)风湿性心脏病(12.7%)、心肌炎(8.9%)。结论:心脏病的各种病因随年代的变化而变化:风湿性心脏病逐年下降,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逐年上升,已位于前列,这对临床上的预防、治疗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性钙化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至2004年间652例>60岁住院老年人的超声心动图及临床资料。结果:钙化性瓣膜病的发生部位以主动脉瓣最多见;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冠心病的有425例,以ACS为主,其次是陈旧性心肌梗死,稳定型心绞痛。钙化性心脏瓣膜病与血糖、血压、血超敏C反应蛋白(CRP)、血脂异常、冠心病高有关,钙化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明显高于非钙化组(P<0.001)。在钙化组,冠心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钙化组(P<0.01)。结论:钙化性心脏瓣膜病与冠心病、高血压病、血脂异常、血糖、血超敏C反应蛋白关系密切,超声心动图可作为常规检查手段。CRP可以作为预测心脏钙化性瓣膜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部队团以下干部住院病种,并分析其危害程度,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制定科学的防病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住院疾病分类年报表的指标中用SPSS统计软件做聚类分析,以构成比、病死率、平均住院日、人次均住院费高,而治愈率低作为疾病危害严重程度的标准,采用秩和比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对团以下干部危害程度最严重的疾病是心脏病、椎间盘疾患、术后状态,危害比较严重的疾病依次是脑血管病、糖尿病、胆石症和胆囊炎、高血压病、良性肿瘤和颈椎病、支气管炎、消化性溃疡、其它传染病、胃炎。结论军队团以下干部疾病谱已转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但传染病的威胁仍不容忽视,部队疾病防治工作既要作好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又要重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疾病构成,探讨疾病的监控重点,为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帕累托图分析法对2010年我院出院患者疾病分类进行分析。结果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肿瘤、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并发症、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为主要病种。结论我院主要疾病种类相对比较集中,位居前7位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护理应做为卫生工作的重点;医院应加大科研及临床新业务、新技术的投入,合理配置资源,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徐州市住院病人主要疾病构成及居民死因的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 2 0年来住院病人疾病构成比及居民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 ,为开展人群防治和制定卫生发展战略规划 ,及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信息资料。方法 根据《徐州市卫生统计资料汇编》中〈徐州市综合医院住院病人疾病分类年表〉 ,按国际疾病分类 ,总结出住院病人疾病分类构成比 ;并根据徐州市卫生防疫站提供的人口死因监测资料 ,对徐州市人口死亡原因构成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住院病人疾病分类构成比从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末损伤中毒、循环系统、肿瘤住院构成比分别上升为第一、二、三位 ,构成比差异显著。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及传染病均显著下降。循环系统、肿瘤、呼吸系统等死亡构成比 2 0年来一直依次位居前三位 ,而循环系统死亡构成比明显增加 ,肿瘤有所增加 ,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损伤中毒死亡均下降显著。结论 循环系统疾病即心、脑血管病住院和死亡构成比均明显上升 ;心、脑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已成为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 ,传染病的住院与死亡均明显下降。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也是常见病、多发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单纯冠心病患者与冠心病单独合并糖尿病或冠心病单独合并高血压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的水平差异。方法:①选择2011年6月一2012年6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44例为冠心病组,男78例,女66例,年龄均大于65岁。②根据是否单独合并有糖尿病或高血压分为3组,单纯冠心病组48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48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48例。⑧同期选择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48例为对照组,男29例,女19例。④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采用散射浊度法;血糖测定采用酶法i,⑤计量资料采用11检验。结果:冠心病患者144例患者,非冠心病患者4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冠心病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明显高于冠心病组。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较非冠心病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水平高。在冠心病单独合并糖尿病中、冠心病单独合并糖尿病患者中,c反应蛋白浓度较单纯冠·,72病患者高。提示体内c反应蛋白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