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老年结核病患者(以下称“指示病例”)对家庭成员中的高危易感人群——学生的密切接触者的感染风险及模型研究,为学生结核病密切接触者感染结核病的早期发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机构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登记的244例新发老年结核病患者,通过自我推荐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209名学生密切接触者,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问卷调查以及PPD试验。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老年结核病学生密切接触者结核病感染的风险因素,并研究得出关键风险因素及建立决策树模型。结果 209名学生密切接触者PPD试验阳性率为77.51%(162/209)。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学生密切接触者与指示病例接触的时间(OR=29.17,95%CI:4.65~183.04)、场所通风情况(OR=5.79,95%CI:2.14~15.67)、自我防护意识(OR=3.56,95%CI:1.24~10.22)在PPD试验结果阳性者与阴性者之间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建立的决策树模型共3层,7个结节点。与指示病例接触的时间长短对密切接触者结核感染风险影响最大,接触时间≥2h的阳性率为97.30%(72/74),高于<2h的阳性率[66.67%(90/135)]。接触指示病例时密切接触者的自我防护意识是次级影响因素,在接触时间<2h结节点下,没有自我防护意识的密切接触者阳性率为94.12%(48/51),高于有自我防护意识的阳性率[50.00%(42/84)]。而有自我防护意识这一结节点下,接触场所通风条件好的阳性率为25.00%(12/48),低于接触场所通风条件中等或差等的阳性率[83.33%(30/36)]。结论 决策树模型提示与指示病例接触的时间长短、接触地点的通风情况及自我防护意识是学生密切接触者结核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揭示了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与指示病例接触时间>自我防护意识>接触地点的通风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是发现潜伏性结核感染(LTBI)的经典方法,目前γ干扰素试验(IGRA)也是可供选择的技术.我们比较了不同人群、不同临床状态下TST及IGRA的成本效益.方法:20年来加拿大对入境的外国移民或结核病接触者采用了不同的筛查策略,我们采用Markov模式比较了预期发现的病例数与成本的分析.并对比较便宜的商品试剂盒IGRA:γ干扰素定量测定(QFT)进行了调查.模型(model)输入数据均源于已发表的文献.结果:对入境移民,采用胸部X线拍片(CXR)是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而QFT是最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者.序贯进行TST及QFT比任何情况下单一行QFT更符合成本-效益.在特定的(选择的)亚群中,也比单一进行TST更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在密切接触者及不定期接触者中,采用TST或QFT筛查是节约成本的(cost saving):除在婴儿期后接种BCG的接触者外,采用TST的收益(savings)大于QFT.结论:只有在结核病高危人群中,以TST或QFT筛查LTBI是符合成本-效益的.TST阳性者再行QFT是最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上海市结核病密切接触者中结核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LTBI)者的结核病发病风险及其时间特征。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以2009至2010年上海市7个区户籍人口中确诊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cell spot...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大连市登记的散发学生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PPD强阳性率在学校结核病暴发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间录入全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大连市散发学生肺结核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共纳入散发肺结核患者228例,并对其9863名密切接触者随访12个月.观察涂阳和涂阴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发病情况与PPD强阳性率(PPD硬结平均直径≥15 mm)分布,采用ROC曲线获取结核病暴发和续发患者的PPD强阳性率的截断值.结果 228例散发肺结核患者中,涂阳肺结核39例,其密切接触者发生“偶然聚集”和“结核病暴发”的发生率分别为17.9% (7/39)和10.3% (4/39);涂阴肺结核189例,其密切接触者发生“偶然聚集”和“结核病暴发”的发生率均为7.9% (15/189);两者比较,x2=0.60、0.23,P值均>0.05.涂阳患者密切接触者的强阳性率均值为(16.0±0.8)%;涂阴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的强阳性率均值为(15.3±0.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1,P>0.05.大连市入学新生的PPD强阳性率为(6.5±0.5)%,与发生结核病疫情的不同级别(无聚集、偶然聚集和聚集性暴发)的PPD强阳性率均值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14,P<0.01.将随访期12个月内发生续发患者作为诊断标准,绘制PPD强阳性率ROC曲线,特异度为85.0%,敏感度为70.0%,曲线下面积为0.78,截断值为25.5%.将结核病暴发作为诊断标准,绘制PPD强阳性率ROC曲线,特异度和敏感度均为78.0%,曲线下面积为0.81,截断值为21.5%.结论 涂阳和涂阴患者具有相同的引发结核病暴发事件的风险.高暴露群体PPD强阳性率超过21.5%是产生续发患者的预警指标,提示密切接触者具有发病可能,应及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18—2022年四川省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的结核病筛查情况,为密切接触者的筛查和管理工作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登记日期在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0日期间的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与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在确诊3个月至开始抗结核治疗后14 d内直接接触的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其中,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0日登记的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均为筛查对象;2022年登记的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为随访对象。分析不同时间、不同类型密切接触者结核病筛查及活动性肺结核检出情况。结果:2018—2022年四川省共报告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99 273例,登记其密切接触者260 661名,其中260 291名密切接触者进行了结核病可疑症状筛查,症状筛查率为99.86%,共检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623例,平均检出率为1.01%。有结核病可疑症状的密切接触者的结核病检查率(98.50%,6425/6523)和检出率(4.54%,292/6425)均明显高于无结核病可疑症状密切接触者的结核病检查率(86....  相似文献   

6.
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结核感染危险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结核感染危险程度及相关因素。方法 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河北省20个县确诊的涂阳肺结核患者确认的1岁及1岁以上的7884例密切接触者在线索患者确诊后1个月内进行PPD试验,3个月后对第1次试验阴性者再次进行PPD试验。结果 涂阳肺结核密切接触者中<15岁的儿童感染率为39.03%(153/392),15岁及以上年龄组感染率为60.65%(4014/6618)。PPD试验强阳性率<15岁的无卡痕儿童高达28.06%(110/392),是有卡痕儿童(16.82%,147/874)的1.67倍,15岁及以上年龄组13.55%(897/6618)最低。随着线索患者痰中结核分枝杆菌菌量的增多,密切接触者感染率增高,痰中结核分枝杆菌菌量不同的线索患者的接触者感染率及PPD试验强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8.42,P<0.01;χ2=235.11,P<0.01)。与线索患者为夫妻、父母、同学和同事关系的接触者感染率较高,为祖孙和兄弟姐妹关系的接触者感染率较低,不同关系接触者的感染率和PPD试验强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7.14,P<0.05;χ2=18.97,P<0.05)。涂阳肺结核密切接触者年感染危险率为3.53%(ARI=10÷1133÷3×12×100%)。结论 涂阳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结核感染危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接触者结核感染的危险与线索患者痰中结核分枝杆菌菌量、接触者与线索患者关系以及接触者的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7.
浅议结核病的免疫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核病是感染MTB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肺结核是最常见的临床类型,菌阳肺结核(尤其是涂阳肺结核)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MTB通过空气传播,经气道吸入而感染宿主,但宿主的结局不同.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或暴露于MTB后,约30%的接触者可被感染,在感染人群中,10%~40%发生原发性结核病,其余60%~90%的感染者终生结核病的复燃率为2%~23%,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者每年复燃率为5%~10%[1],可见感染MTB的后果除与菌量及其致病性有关,宿主的自然及获得性抗结核免疫应答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监测封闭社区(强制隔离戒毒所)中结核病患者接触者(简称“接触者”)的结核感染状况,并初步分析可能对该社区接触者受结核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对封闭社区中2016年10—11月确诊的5例结核病患者的所有接触者(共计792名)每6个月进行1次PPD试验,连续观察2年,其中有25名因各种原因未进行PPD试验,接受PPD试验者767名。依据《WS 288—2017 肺结核诊断》,有卡介苗接种卡痕者硬结平均直径≥10mm、无卡痕者硬结平均直径≥5mm判断为接触者结核感染。分析不同接触程度的767名接触者受MTB感染状况的变化情况。并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社区接触者结核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在调查的封闭社区中,接触者第一次PPD试验结果被判断为结核感染者444例,感染率为57.9%(444/767)。在后续2年的结核感染监测中,323名未感染者中有54例(占16.7%,54/323)接触者变为结核感染;2年中社区接触者受结核感染者共498例,感染率64.9%(498/767)。有54名社区接触者在2年中PPD试验硬结直径减小或消失,由受结核感染变为未感染状态,占10.8%(54/498)。年龄(Wald χ 2=10.942,P=0.001,OR=1.04, 95%CI为1.02~1.06)、接种卡介苗(Wald χ 2=4.533,P=0.033,OR=1.41, 95%CI 为1.03~1.93)、与患者密切接触(Wald χ 2=6.343,P=0.012,OR=1.68, 95%CI 为1.12~2.52),是导致社区接触者结核感染风险增加的相关因素。讨论 封闭社区(强制隔离戒毒所)中结核病患者接触者MTB感染率较高,首次PPD试验筛查未感染者中有近1/6的接触者在2年间转为结核感染;有1/10结核感染者在2年间转为未感染状态。年龄增长、接种卡介苗、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者受结核感染的比例增高。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结核病疫情较重。中国用于潜伏性结核感染诊断工具是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 物(PPD) 试验以及γ- 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其中IGRA 较PPD 试验具有一定优势。中国结核病诊断技术包括 细菌学、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影像学以及血清学等,其中分子生物学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的诊断技术。中国初复 治肺结核患者多采用标准化治疗方案,耐药结核病治疗方案应遵循国际原则。未来结核病诊断治疗应不断采用新技 术,并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早期建立的结核菌特异性IFN-γ Elispot检测在活动性结核病和结核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Elispot技术对1 154例结核病患者,52例非结核病肺部疾病对照,384例新发痰菌阳性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422例健康对照进行外周血结核菌特异性IFN-γ水平检测。对健康对照和密切接触者同时还进行平行的PPD皮试。结果结核患者Elispot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人群及结核病密切接触者。其中,血行播散性结核、继发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和其他肺外结核患者Elispot阳性率分别为91.3%,81.7%,86.5%,66.2%,89.8%。非结核病肺部疾病对照、健康对照和新发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Elispot阳性率分别为13.5%,15.4%和35.4%。在密切接触者筛查中,发现活动性结核病人17例,其中Elispot阳性14例(82.4%),PPD强阳性5人(29.4%);两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结合结核病史、结核病接触史以及临床表现的基础上,结核菌特异性IFN-γ的检测对活动性结核病诊断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通过检测结核高危人群结核菌特异性IFN-γ的水平,对早期发现活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MTB潜伏感染豚鼠模型,研究MTB体内增殖动力学及与PPD试验的关系.方法 62只豚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20只)和模型组(42只),模型组又分为4周组(12只)、8周组(21只)和12周组(9只).采用恢复毒力的H37Rv株500 CFU经豚鼠腹股沟皮下注射攻毒,攻毒后2周,模型组给予异烟肼(10 mg/kg)和吡嗪酰胺(40 mg/kg)每周3次灌胃,控制MTB增殖,分别于4周、8周和12周停药.模型4周组停药后观察结核病自然复发情况,模型8周组和12周组停药后观察结核病自然复发和地塞米松诱导复发情况.在建立模型过程中进行PPD试验,检测豚鼠的脾、肺荷菌量及组织切片病理,分析PPD试验与结核病活动或潜伏感染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豚鼠攻毒后2周脾荷菌量为3.3 lgCFU,6周后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脾、肺荷菌量分别为4.5和1.8 lg CFU,18周时脾、肺荷菌量分别达5.3和5.4 lg CFU.观察期间,模型4周组停药后结核病均自然复发;模型8周组有结核病自然复发和地塞米松诱导复发;模型12周组无结核病自然复发,但地塞米松可诱导结核病复发.PPD试验反应越强,结核病越容易复发,PPD试验反应阴性豚鼠则无结核病复发.结论 H37Rv攻毒豚鼠后,用异烟肼和吡嗪酰胺联合化疗可抑制MTB增殖,成功建立豚鼠MTB潜伏感染模型,潜伏感染可致豚鼠结核病的自然复发或地塞米松诱导复发.PPD试验反应强弱与结核病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一起学校结核病暴发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疫情处置的最佳原则与方法.方法 对发生结核病暴发的大连市一所中学的整个初3年级229名学生进行胸部X线摄影和PPD筛查.描述疫情的三间分布特征、评价暴露水平、PPD与续发患者的关系.结果 根据与传染源的接触密切程度关系,将暴露分为4个水平:1级暴露人群为传染源所在班级接触者,PPD强阳性率为74.0%(37/50);2级暴露人群为与1班相邻且经常在一个教室上课的接触者,PPD强阳性率为58.5%(24/41);3级暴露人群为位于同一楼层但不与传染源同在一教室上课的接触者,PPD强阳性率为31.8%(21/66);4级暴露人群为既不在同一楼层上课,又不在同一教室上课的其他班级接触者,PPD强阳性率为12.7%(9/71).1级和2级暴露人群的结核病罹患率分别为16.0%(8/50)和2.4%(1/41),x2=4.65,P<0.05.按照首次密切接触者筛查PPD试验结果统计:PPD硬结平均直径≥15 mm与< 15 mm两组的结核病罹患率分别为13.3%(2/15)和17.1%(6/35),x2=0.11,P>0.05;按照3个月随诊密切接触者PPD试验结果统计:PPD硬结平均直径≥15 mm和<15 mm的结核病罹患率分别为16.2%(6/37)和15.4%(2/13),x2=0.00,P>0.05.对于本次疫情,即使对PPD硬结平均直径≥15 mm者(共计15名)全部进行预防,理论上仅能对22.2%(2/9)的续发患者进行前期干预.结论 在结核病暴发中,结核分枝杆菌高暴露者具有较高的发病风险;续发患者与PPD是否强阳性无关.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是防止学校聚集性疫情发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高二年级学生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LTBI)的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以重庆市合川区2022年在校的既往无结核病史的高二年级学生为结核病筛查研究对象,开展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of tuberculin, PPD)试验,了解高二年级学生的LTBI情况。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择结核病筛查研究对象中的LTBI者和PPD试验结果为阴性的高二年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接触史和结核病知识知晓情况等,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93份,有效率为99.3%。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二年级学生LTBI者发生潜伏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8873名高二年级学生中,LTBI者1521名,潜伏感染率为17.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451,95%CI:1.025~2.055)、有结核病密切接触史(OR=8.523,95%CI:3.609~20.127)是高二年级学生LTBI的危险因素;母亲文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QuantiFERON~-TB(QFT)、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及两种方法联合(TST+QFT)检测在法国接种过卡介苗(BCG)人群结核潜伏感染(LTBI)的成本效益。方法:建立决策分析模型评估结核(TB)密切接触成人三种检测方案的效果,并计算直接医疗成本,预期寿命和增量费用-效果比率(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s,ICERs)。结果:每位病人在无检测、TST检测、QFT检测和TST+QFT检测时兑现直接医疗费用分别为417欧元、476欧元、443欧元、435欧元,而兑现预期寿命分别为25.030、25.071、5.073和25.062年。相比QFT,TST的成本较高、效率低;与未检测相比,TST+QFT检测与获得每个生命年(year of life gained,YLG)需560欧元的一个ICER有关。与TST+QFT相比,QFT检测与获得每个生命年需730欧元的一个ICER有关。只有在LTBI率低(<5%)和TST特异性高(>90%)的情况下,QFT与ICER>75 000欧元/YLG有关。结论:在法国,各种诊断结核病密切接触者LTBI的方法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处置铜陵市某精神疾病专科医院聚集性疫情,为今后类似疫情处置提供参考。方法对2015年安徽铜陵市某专科医院发生的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筛查,诊断方法包括结核菌素(PPD)皮肤实验、X线胸片、痰涂片检查。结果疫情共发现肺结核病例12例,均为菌阴肺结核,A病区6例,罹患率6.12%; B病区6例,罹患率8.11%; A病区密切接触者PPD强阳性率为8. 70%,B病区密切接触者PPD强阳性率为24.66%,预防性服药率19.04%。结论此次疫情发生由于未早期发现、隔离并治疗肺结核患者,专科医院未及时开展密切接触者筛查及消毒措施,未做好患者管理控制工作。早期发现、隔离并治疗结核病患者,把好患者进出关口,加强结核病相关知识的培训等措施,是预防控制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发生的结核病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病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陕西省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病例发生的因素及应急处置措施的适宜性。 方法 收集陕西省2006-2012年以来发生的10起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病例资料,分析其发生原因及传染源发现、密切接触者筛查、感染、患者和疫情应急处置情况。 结果10起疫情首诊患者就诊延迟时间长安学院最短(15 d),澄县高中最长(64 d),平均26.7 d(267/10);诊断延迟时间最短者为澄县高中(20 d),最长者为旬邑初中(156 d),平均31.2 d(312/10)。首诊患者确诊后开展密切接触者筛查时间最短者2 d,最长者403 d,平均121.1 d(1211/10);10起密切接触者的PPD阳性率最低者为藏族初中49.5%(229/463),最高者为长安学院100.0%(43/43),平均59.2%(1128/1906);一般接触者的PPD阳性率最低者为旬邑初中9.5%(18/189),最高者为长安学院56.4%(1055/1871),平均34.2%(3861/11 282),10所学校的密切接触者的平均PPD阳性率与一般接触者的平均PPD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9,P<0.001);密切接触者罹患率澄县高中最低3.6%(25/698),长安学院最高37.2%(16/43),平均8.9%(174/1963)。 结论 传染源没有及时发现、隔离、治疗,暴露人群没有及时有效筛查是造成聚集性病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Spot.TB和PPD在预测家庭密切接触者是否患活动性结核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1 274名无症状的密切接触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家庭成员,同时做TSpot.TB和PPD,然后随访4年看是否患结核。结果 T-Spot.TB与以15 mm为界值的PPD相比阳性率更高(32.6%/22.1%),且与暴露时间相关性更好。不管接触者是否有卡介苗接种瘢痕,T-Spot.TB和以5 mm、10 mm、15 mm为界值的PPD,两者一致性相对较差。T-Spot.TB(IRR8.6)和PPD(界值为5 mm、10 mm、15 mm的IRR值分别为3.8、6.1、2.9)均能帮助预测TB。以15 mm为界值的PPD,会漏掉54.8%的活动性结核病例和63.2%的微生物学确诊的病例。如果降低界值为5 mm或10 mm,能提高敏感性,但是却降低了特异性,这样就会导致更多的假阳性病例。结论在卡介苗覆盖率很高的中国,T-Spot.TB比PPD在预测家庭密切接触者是否患结核方面,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QuantiFERON(R)-TB Gold(QFT-G)试验在筛查结核病(TB)接触者、以及评估其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方面的效果.方法:收集公共卫生中心结核病密切接触者接受QFT-G试验2年后,临床进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资料.结果:3 102例观察的接触者中,有419例QFT-G阳性,其中323例开始异烟肼(INH)治疗.419例中的20例(4.8%)发展为结核病.在平均随访的1.6年时间里,2 683例QFT-G阴性人群中,19例被诊断为结核病(0.7%).QFT-G对于检测可能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接触者的敏感性估计为51%,对于进行异烟肼治疗估计的敏感性为64%.在QFT-G阴性接触者中,所有发展为结核病的都是高度传染病例的接触者.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结核分枝杆菌素皮肤试验.结论:QFT-G阳性接触者中结核病发病率比QFT-G阴性接触者要高,但是QFT-G阴性接触者中的结核病病例数也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具有高传染性结核病例的接触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PPD与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IGRA) 在结核病集团感染评价中的价值,探索控制集团感染的最佳策略。 方法 在一起结核病暴发事件中,将513名接触者按照暴露程度分为6级,由高到低(1级至6级)接触者数量依次为:47、81、110、90、122和63名,对接触者进行PPD与IGRA联合检测。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不同Mtb感染判断标准(PPD≥10 mm、PPD≥15 mm、PPD阳转及IGRA阳性)与暴露等级的相关性;在删除40例行预防性治疗的接触者后,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者续发(共19例续发患者)的高风险因子;比较不同暴露等级、不同感染判断标准的发病率,同时评价各种感染控制方案的优劣。 结果 PPD≥10 mm、PPD≥15 mm、PPD阳转和IGRA阳性结果与暴露等级(6级)均密切相关,P<0.05,OR值分别为1.78(95%CI:1.14~2.78)、1.01(95%CI:0.69~1.47)和2.84(95%CI:2.01~4.01);IGRA阳性 (P=0.03,OR=3.63)与暴露程度 (P=0.00,OR=2.77)是患者续发的高风险因子。高密切接触等级(L1~L2)、中密切接触等级(L3~L4)和低密切接触等级(L5~L6)的续发率分别为13.3%(13/98)、3.2%(6/190)和0.0%(0/185)。高密切接触等级的续发病率显著高于低暴露等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9.85,P<0.05。IGRA阳性组发病率为8.3%(15/180),显著高于IGRA阴性组的1.4%(4/293),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04,P<0.05;对于高暴露等级(1级)无论PPD及IGRA结果如何,全部进行化学预防,对其他等级均依据IGRA阳性作为预防性治疗对象,其发病预测的敏感度为94.7%(18/19),特异度为46.1%(124/269),阳性似然比为1.8,阴性似然比为0.1,符合最佳效益原则。 结论 IGRA在结核感染诊断和发病预测等价值方面优于PPD;暴露程度和IGRA阳性是制定集团感染控制策略的重要参考条件。  相似文献   

20.
在自然感染结核中,PPD试验有助鉴别临床疑似结核病者,阳性反应可支持诊断,阴性反应大多不支持诊断。为了进一步提高对结核病人的PPD阴性认识,我们复习了17例阴性患者的临床资料。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1988年1月到1998年12月期间收集宜昌市第一医院和第二医院内科住院病人及结防所门诊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