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代谢异常(IGM)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及动态血压异常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6例单纯EH及36例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EH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尿酸、纤维蛋白原等代谢参数及颈动脉AS病变与24 h动态血压参数的差异,然后对合并T2DM的EH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血糖代谢参数,以及CIMT与动态血压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合并T2DM的EH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LDL-C)、载脂蛋白B(apo-B)、尿酸、纤维蛋白原浓度等代谢参数均显著高于单纯EH患者(P<0.05或P<0.01)。与单纯EH患者比较,合并T2DM的EH患者颈动脉AS发生率(80.6%比56.5%,P<0.05)及CIMT[(1.24±0.28)mm比(1.04±0.26)mm,P<0.01)]显著增高,且24 h平均收缩压(24 h-m SBP)[(136.81±10.44)比(131.22±9.75)](P<0.05)、日间平均收缩压(dm SBP)[(140.39±10.87)比(133.22±9.74)](P<0.01)、24 h平均脉压(24 h-m PP)[(65.56±5.01)比(59.57±4.82)](P<0.01)及日间平均脉压(dm PP)[(67.44±5.71)比(59.70±4.03)](P<0.01)均显著高于单纯EH患者的相应指标(P<0.05),而两组间其他动态血压参数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在合并T2DM的EH患者中,其CIMT与FPG(r=0.418,P=0.011)、Hb A1c(r=0.719,P<0.01)显著正相关,但与PBG无显著性相关(P>0.05);而动态血压参数中24 hm SBP(r=0.414,P=0.012)、dm SBP(r=0.422,P=0.01)、nm SBP(r=0.372,P=0.026)及24 h-m PP(r=0.639,P<0.01)、dm PP(r=0.545,P<0.01)、nm PP(r=0.696,P<0.01)均与CIMT显著正相关;24 h-m DBP、dm DBP及nm DBP则与CIMT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代谢异常可与其他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协同作用,加重EH患者AS病变,进而导致血压波动异常。因此,改善这些EH患者的糖代谢状态可降低其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合并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状况,了解造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高血压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收集符合要求的2型糖尿病患者140例,按血压状况分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HP+DM组,71例,年龄62.15±9.75岁)与非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组(DM组,69例,年龄59.52±11.87岁),收集入选对象信息,测定患者SBP、DBP、身高、体重,BMI;采集静脉血,测定空腹血脂、血糖水平,分别进行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HP+DM组与DM组比较,SBP、DBP、BMI、体重、皮质醇、HbAlc、TC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多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身高、体重、BMI、血压、血脂、FBS、FINS、C-P、HbAlc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合并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较紊乱,且存在多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EH)患者动脉血管壁弹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72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T2DM组(n=36例)和T2DM+EH组(n=36例),同期选择35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照组。比较各组颈、肱动脉弹性功能参数,分析脉压、血糖、IMT厚度与颈、肱动脉B/A的相关性。结果 T2DM+EH组和T2DM组患者颈动脉IMT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2DM+EH组和T2DM组患者颈、肱动脉B/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T2DM+EH组较T2DM组更高(P<0.05);颈动脉B/A与脉压、IMT厚度呈正相关性关系(P<0.05);颈动脉IMT厚度与脉压、血糖水平呈正相关性关系(P<0.05);肱动脉B/A1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性关系(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快速和有效评价T2DM+EH患者早期动脉血管壁弹性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在中年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中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07年2月-2008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中年人502例,按检查结果分为健康组(C组,n=265,年龄47.3±5.2岁)、高血压组(HT组,n=124,年龄48.4±6.2岁)、糖尿病组(DM组,n=48,年龄48.7±7.9岁)、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HT+DM组,n=65,年龄50.3±6.8岁).计算各组体重指数(BMI),采用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总淀粉酶、胰淀粉酶、糖化血清蛋白水平,Vitro 950干化学自动分析仪检测血清脂肪酶水平,Sysmex G7全血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对各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并行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HT组、DM组及HT+DM组的BMI和HbAlc均高于C组(P<0.05或P<0.01),总淀粉酶、胰淀粉酶均低于C组(P<0.01),C组糖化血清蛋白水平显著低于DM组及HT+DM组(P<0.01),但与HT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各组间血清脂肪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胰淀粉酶水平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清蛋白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127 6(P=0.004)、-0.096 4(P=0.029)、-0.109 4(P=0.013).结论 血清中消化酶类水平的改变与糖尿病和高血压病病程进展有关,可反映胰腺功能,应予以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血胰岛素、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变化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对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同时测定血中胰岛素、血糖和血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水平。结果:高血压患者血胰岛素、血糖、血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ISR),而且与血压、年龄和体重指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和糖耐量低减IGT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探讨CRP在高血糖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所有受试者均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用乳胶增强速率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三组受试者血清CRP水平。结果正常对照NCI、GT和T2DM者血清CRP水平逐渐升高,分别为(1.31±0.47)mg/L、(2.43±0.40)mg/L和(3.95±0.88)m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下同(P<0.01);CRP分别与体重指数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PG、OGTT2 h PG、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三酰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呈正相关。结论慢性低度炎症不仅在T2DM而且在IGT状态已经存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08-2010年北京某部中老年干部人群的糖代谢异常检出率增长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固定参加该部健康查体的老年干部人群使用预定的流行病学调查表,由专业人员询问查体人群的既往史。测量身高、体重、血压,除确诊2型糖尿病(T2DM)者外均统一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空腹及负荷后2h血糖、空腹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分别计算2008年和2010年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检出率,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431人参加了2008年和2010年的体检。其中2008年检出T2DM 299人(12.3%),糖耐量减低(IGT)92人(3.78%),空腹血糖受损(IFG)28人(1.1%);2010年检出T2DM 507人(20.8%),IGT 316人(13.0%),IFG22人(0.9%)。每年新发糖尿病85.6/1000人,年增长率为4.2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增龄和高血压与T2DM和IGT的发生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本组中老年干部中糖代谢异常人群在近3年增长2.02倍,除年龄增长外,罹患高血压是T2DM和IGT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代谢异常(IGM)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肾脏微血管病变所致的肾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检测并对比46例单纯EH患者[平均年龄(77.1±5.6)岁]与36例合并2型糖尿病(T2DM)EH患者[平均年龄(79.3±5.9)岁]之间的血糖、血脂参数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 C)、尿微量白蛋白(UM)浓度差异,同时分析血糖参数、血清Hcy、Cys C及UM浓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单纯EH患者相比,合并T2DM的EH患者的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尿酸及纤维蛋白原等代谢参数均显著高于单纯EH患者(P<0.05),而且血清Hcy分别为(16.35±2.86)μmol/L与(12.59±2.37)μmo/L,P<0.01;Cys C浓度(1.40±0.30)mg/L与(1.02±0.16)mg/L,P<0.01及UM水平(3 3.0 8±1 0.5 5)mg/L与(19.40±5.22)mg/L,P<0.01,也均显著增高;相关分析显示,在合并T2DM的EH患者中,血清Hcy浓度分别与FBG(r=0.645,P<0.01)、Hb A1c(r=0.652,P<0.01)正相关,UM也分别与FPG(r=0.387,P<0.05)、Hb A1c(r=0.635,P<0.01)正相关;而且,血清Hcy与Cys C浓度(r=0.841,P<0.01)、血清Hcy浓度与UM水平(r=0.655,P<0.01)、血清Cys C浓度与UM水平之间(r=0.479,P<0.01)均显著正相关。结论 IGM加重EH患者肾脏微血管病变,影响肾小球滤过功能,改善其血糖代谢可有助于延缓肾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并进展至肾功能不全阶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空腹血糖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T2DM)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8-01~2010-01收治的T2DM患者54例按空腹血糖浓度分为1组28例(FPG〈10.0mmol/L)、2组12例(10.0mmol/L≤FPG〈13.0mmol/L),3组14例(FPG≥13.0mmol/L)。结果:FINS、2h-INS均为1组〉2组〉3组。其中FINS除1组与2组差异有显著性外(P〈0.01),其余各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2h-INS3组组差异显著(P〈0.01)。HBCI在T2DM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空腹血糖浓度低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和释放处于相对较高水平。不同空腹血糖浓度的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随空腹血糖升高而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B(ApoB)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糖、血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MS将患者分为MS组(n=30)和非MS组(n=46)。另选取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组。检测并比较各组研究对象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poB。ApoB对T2DM患者MS的诊断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poB与T2DM合并MS患者血糖、血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非MS组、健康组FBG、TC、TG、LDL-C、ApoB水平低于MS组,且健康组低于非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MS组、健康组HDL-C水平高于MS组,且健康组高于非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B诊断T2DM患者MS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54.10%、81.10%、75.30%,曲线下面积为0...  相似文献   

11.
中、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中、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1996~2006年在解放军总医院门诊查体且符合中国人MS诊断标准(CDS)的947例中、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老年人679例,中年人268例.分析中、老年患者MS各组分的差异,以及各组分的相关因素等.结果 947例患者中,男性582例(老年423例,中年159例),女性365例(老年256例,中年109例).老年男性患者的年龄大于老年女性(81.5±6.5 vs 74.5±8.8岁,P<0.01),老年男性的体重指数(BMI)高于中年男性(27.14±2.51 vs 25.98±2.38,P<0.01).老年患者的空腹、餐后血糖和收缩压均高于同性别的中年患者,而舒张压无显著差异.中年男性的甘油三酯高于老年男性.中年女性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男性.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男女患者空腹血糖均与餐后2h血糖有相关性(男性R2=0.463,P<0.05;女性R2=0.613,P<0.05).餐后2h血糖与年龄存在相关性(男性,R2=0.522,P<0.01;女性R2=0.716,P<0.05).收缩压与多种指标均有相关性,男性患者收缩压与年龄(R2=0.396,P<0.01)和舒张压(R2=0.535,P<0.05)均有相关性;女性患者的收缩压与BMI(R2=0.557,P<0.05)、舒张压(R2=0.434,P<0.05)、餐后2h血糖(R2=0.434,P<0.01)及空腹血糖(R2=0.473,P<0.05)均有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OR=2.1,95%CI:1.3~2.7)、空腹血糖(OR=1.7,95%CI:1.2~3.1)和收缩压(OR=1.4,95%CI:1.2~2.9)是预测代谢综合征组分含量的影响因素.结论 中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代谢指标有差异,年龄、空腹血糖和收缩压可作为代谢综合征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与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并发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含量将T2DM患者分成血糖控制良好组(HbA1C≤6.5%,n=62)和血糖控制不佳组(HbA1C〉6.5%,n=41),分别对其脂蛋白(a)[LP(a)]、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常规血脂项目进行检测。结果:血糖控制不佳组,其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P(a)、hs-CRP、Hcy均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P〈0.01或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血糖控制良好组(P〈0.01)。结论:T2DM患者HbA1C水平越高,血糖控制越差,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越高,因此,控制好血糖对预防或延缓T2DM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飞行员加速度耐力与某些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飞行员加速度耐力与某些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在离心机上测定1 2 2名飞行员的基础 Gz 耐力 ,≤ 4 0G为低耐力组 (n =78) ,≥ 4 5G为高耐力组 (n =4 4 ) ,收集年龄、飞行时间、身高、体重、心率、血压、血红蛋白、血清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血糖等指标。将高耐力组与低耐力组之间有显著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 两组之间比较 ,飞行时间、年龄、身高、血糖、血红蛋白、脉搏、舒张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血清三酰甘油、收缩压、平均动脉压、体重、体重指数及血清胆固醇则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 )。经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 ,最终收缩压、体重指数、血清胆固醇 3个指标被选入回归方程 ,相关指数R2 =0 2 4 3,回归方程为 : Gz 耐力 =- 2 5 6 3 0 0 1 5 2 8×收缩压 0 0 6 75 8×体重指数 0 1 35×血清胆固醇。 结论 体质因素对飞行员基础 Gz 耐力有影响 ,尤以收缩压、体重指数、血清胆固醇 3个指标为重要 ,在招飞体检综合评定时应予考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男性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521例经糖尿病筛查的老年男性高危人群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胰岛素测定结果分为高胰岛素血症组(n=195)和正常胰岛素组(n=326),对其临床特征、糖代谢状态构成比、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指标、合并其他疾病情况进行比较,并分析高胰岛素血症患者2~10年间糖代谢状态转化与体重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高胰岛素血症组的体重指数(BMI)、腰围、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甘油三酯(TG)、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高于正常胰岛素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正常胰岛素组(P<0.01),年龄、总胆固醇(TC)、腰臀比值(WHR)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正常胰岛素组比较无明显差异。高胰岛素血症组的糖代谢异常检出率(73.3%)明显高于正常胰岛素组(39.3%),其中高胰岛素血症组中新患2型糖尿病42例(21.5%),糖调节受损者101例(51.8%),正常糖耐量者52例(26.7%),正常胰岛素组中新患2型糖尿病16例(4.9%),糖调节受损者112例(34.4%),正常糖耐量者198例(60.7%)。高胰岛素血症组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指标也明显高于正常胰岛素组,在不同糖代谢状态分组中表现一致。高胰岛素血症组合并肥胖、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血脂紊乱、心血管病的比例均高于正常胰岛素组。高胰岛素组中糖代谢状态转化情况显示体重增加或减少与糖耐量恶化或好转相关。结论老年男性糖尿病早期高危人群中,高胰岛素血症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大多在正常范围,但多项代谢指标及合并其他代谢异常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比例均高于正常胰岛素者,应引起重视并给予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轻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1 H-MRS)评价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腰椎骨髓脂质含量(MLC)变化规律。方法收集绝经后T2DM患者(n=30)及年龄匹配的健康受试者(n=20)行L3椎体1 H-MRS扫描以计算MLC值及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L1~L4椎体骨密度(BMD)。测定受检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素(FINS)水平。结果 T2DM组BMD(1.180±0.198)g/cm2与健康对照组BMD(1.113±0.187)g/cm2无统计学差异。T2DM组MLC(76.3±18.3)%明显高于正常受试者(65.7±14.0)%(P0.001),校正受试者T2DM病程、体质分数、FINS及BMD混杂因素,T2DM组MLC值仍高于健康受试者(P=0.020)。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MLC是T2DM患者的负性影响因素(OR=2.031,P=0.008)。结论绝经后T2DM患者骨髓脂肪增高,1 H-MRS测定MLC可作为T2DM随诊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脉压和代表炎症反应的标志物--白细胞计数的关系. 方法选用我院2004年1月~2005年3月住院资料较全的高血压患者156例为观察对象,所有高血压患者均服用1种或2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150/90 mm Hg以下.清晨空腹抽血测定白细胞计数、血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空腹血糖;于抽血前3 d不同时间测量血压3次,分别取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值,计算其脉压.并根据脉压分为四组:≥70 mm Hg组,60~69 mm Hg组,50~59 mm Hg组,以及<50 mm Hg组.比较不同脉压组各项指标结果及与脉压的相关性.结果 156例患者均测得各项指标,全部进入结果分析.不同脉压组性别、年龄、收缩压、白细胞数、尿素氮、肌酐及甘油三酯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白细胞、血糖、肌苷及甘油三酯是脉压的独立危险因子(P<0.01,P<0.05).结论 脉压升高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也升高,脉压升高导致心血管疾病增加可能是通过炎症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用于定量绝经后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病人骨髓脂肪成分的变化,并分析其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5例绝经后新诊断T2DM女性病人,年龄(57.4±4.5)岁,以25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者,年龄(56.6±4.0)岁。两组均行腰3椎体1H-MRS扫描,计算骨髓脂肪含量(FC)及不饱和脂肪指数(UFI)。测定被检者空腹血糖及HbA1C。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血糖、HbA1C、FC及UFI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两组的FC、UFI与血糖及HbA1C的相关性。结果T2DM组骨髓FC值(63.2%±7.4%)与正常对照组(60.9%±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2DM组骨髓UFI(6.1%±0.8%)较正常对照组(7.6%±0.9%)降低(t=-3.775,P0.001)。T2DM组HbA1C7.0%者的骨髓FC(66.0%±6.3%)高于HbA1C≤7.0%者(57.6%±6.5%)(t=2.893,P0.001)。T2DM组骨髓FC与HbA1C呈高度正相关(r=0.801,P0.001),而骨髓UFI与HbA1C水平呈负相关(r=-0.746,P0.001),但FC(r=0.226,P=0.206)和UFI(r=-0.184,P=0.589)与血糖无相关性。结论 T2DM病人腰椎骨髓FC可无明显变化,但UFI明显降低。T2DM骨髓脂肪成分与HbA1C密切相关,MRS测定骨髓脂肪组分可看作血糖控制程度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周建华  肖欣荣  黄欣 《西南军医》2009,11(3):439-441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2型糖尿病(T2DM)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动态血压(ABP)及血压变异(BPV)的影响。方法选取74例单纯EH及74例合并T2DM的EH患者,行24小时ABP监测,对2组患者的ABP及BPV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患者ABP参数比较,合并T2DM的EH患者日间平均收缩压(dmSBP)及夜间平均收缩压(nmSBP)高于单纯EH患者(P〈0.05或0.01);脉压分析发现,合并T2DM的EH患者日间脉压(dmPP)、夜间脉压(nmPP)及24小时平均脉压差(24h—mPP)均大于单纯EH患者(P〈0.05或0.01);2组BPV参数比较,合并T2DM的EH患者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BPSD)及日间收缩压标准差变异系数(dSBPCV)、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BPSD)及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变异系数(nSBPCV)、24小时收缩压标准差(24h—SBPSD)均显著高于单纯EH患者(P〈0.05或0.01)。结论T2DM加重EH患者心血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异常,引起ABP及BPV增大,改善其体内糖代谢状况,将有助于改善其心血管系统血流动力学,从而减少心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伴肥胖患者血浆脂肪甘油三酯脂酶(ATGL)水平变化及其与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血脂、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等的关系.方法 纳入T2DM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共161例,分为4组:初诊T2DM患者(T2DM)组、初诊T2DM伴肥胖患者(T2DM-ob)组、正常糖耐量伴肥胖者(NGT-ob)组和正常对照(NGT)组.再根据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中位数将上述161例患者分为胰岛素抵抗(IR)组及胰岛素敏感(IS)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上述受试者血浆ATGL水平,并分析其与BMI、WHR、血脂、血糖、血浆胰岛素、HOMA-IR等的关系.结果 4组间血浆ATGL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4组中T2DM-ob组、T2DM组ATGL浓度分别与NGT-ob组、NGT组比较有降低的趋势.IR组ATGL水平(61.7±21.6μg/L)明显低于IS组(75.3±22.9μg/L,P<0.01).血浆ATGL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明显正相关(r=0.229,P<0.01),而与空腹胰岛素(FINS)、HOMA-IR呈明显负相关(r=-0.199,P<0.05;r=-0.234,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HDL-C、BMI、体内脂肪百分比(FAT%)均为影响血浆ATGL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血浆ATGL水平的改变与肥胖相关因素和IR等有关,并可能参与了肥胖、IR和T2DM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HUA)的临床特点及高血压与HUA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血尿酸水平分为HUA组(A组)及非HUA组(B组),分别测量两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空腹血糖(FPG),并进行比较。按不同血压级别分为3个亚组,两两比较血尿酸(SUA)水平及HUA检出率。结果 (1)A、B两组各检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级高血压组和2级高血压组SUA水平和HUA检出率均高于1级高血压组(P<0.01),且3级高血压组SUA水平和HUA检出率高于2级高血压组(P<0.01)。结论 HUA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并相互影响;HUA与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